2012初中化学复习计划_第1页
2012初中化学复习计划_第2页
2012初中化学复习计划_第3页
2012初中化学复习计划_第4页
2012初中化学复习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年春期初中化学中考复习计划一、学生情况的再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好,但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教学的出发点。二、再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1. 立足教材,不超出课标,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做到全面复习。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

2、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3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4 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三、复习的具体做法。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

3、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课标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2 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3 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

4、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检验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1 、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2 .课后听取学生的

5、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讲试卷。并注意与不同层次学校的测验成绩对比。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书面分析,寻找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期定下的目标更加吻合,做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五、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 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

6、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磨刀不误砍柴工。 2、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映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

7、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我所教的学生初中化学的中考都取得较好成绩。 复习进度及复习内容:周 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教 时第一周5.01-5.07第一课:基础部分(一、二、三)4第二课:基础部分(四、五、六)第三课:基础部分(七、八、九)第四课:基础部分(十、十一、十二)第二周5.08-5.15第一课:基础部分(十三、十四)4第二课:实验部分(一)第三课:实验部分(二)第四课:实验部分(三)第三周5.16-5.23第一

8、课:计算部分(例1讲解与练习)4第二课:计算部分(例2讲解与练习)第三课:推断部分(例1讲解与练习)第四课:推断部分(例2讲解与练习)第四周5.24-5.31第一课:模拟考试测验(一)4第二课:模拟考试测验(一)第三课:测验试卷(一)讲解第四课:测验试卷(一)讲解第五周6.01-6.08第一课:模拟考试测验(二)4第二课:模拟考试测验(二)第三课:测验试卷(二)讲解第四课:测验试卷(二)讲解第六周6.09-6.16第一课:交流(知识点:插缺补漏)4第二课:交流(知识点:插缺补漏)第三课:中考前心理辅导第四课:中考前心理辅导基础知识部分一、物质的变化与分类1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

9、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糖水、白酒 B铁矿石、氧气 C冰水混合物、盐水 D氮气、氧气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一

10、组是A大理石、生石灰 B干冰、四氧化三铁 C空气、天然气 D甲醇、酒精二、物质的组成1“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型流感的有效药物,莽草酸是生产“达菲”的关键原料,它是从中药八角中提取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莽草酸属于混合物 B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C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5个水分子 D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2.今年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C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11、 D过氧乙酸不属于氧化物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4.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C4H4S2 BC2H6S CC4H4S DC6H6S三 物质的名称1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A食盐:NaCl B纯碱:NaOH C碳铵:NH4HCO3 D熟石灰:Ca(OH)2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指酸、碱、盐、氧

12、化物)的是( )A.氯化钙 氧化钙 硝酸钙 B.烧碱 纯碱 熟石灰C.干冰 冰 金刚石 D.纯碱 胆矾 硫酸钠四、原子的组成1. 下列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分子、中子 B.原子、电子 C.原子、离子 D.离子、中子2綦江发展将有六大特色,其中之一是“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22),O22与O2不相同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含氧原子个数 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3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 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

13、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4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表示的是阳离子五、化学符合的书写1.(4分)用化学用语表示:(1)磷元素 (2)3个铁离子 (3)水银 (4)最简单的有机物 2.用化学用语表示:(1)五个氮原子5N; (2)两个氢氧根离子OH;+6 (3)正六价的硫元素_S _;(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 。3、(10四川达州9)按要求填空: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氮分子N2 硫酸根离子SO42- 二氧化氯中氯元素显+4价O2 。六、化合价1.高锰酸钾分解

14、得到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这两种含锰化合物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A+6、+4 B+6、4 C+7、+4 D+7、42.含有氯元素的酸有多种,高氯酸是其中的一种。已知高氯酸中氯元索的化合价为7价,则高氯酸的化学式是( )AHCl BHClO CHClO3 DHClO43硅酸盐矿泉水具有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中硅酸钠是矿泉水中主要的可溶性硅酸盐,已知在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硅酸钠化学式正确的是ANaSiO2 BNa2SiO3 CNaSiO3 DNa2SiO4七、物质的反应类型1.R为金属,发生如下反应:R+CuSO4Cu+RSO4。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R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C该金属可以是Al D若R为Fe,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小2.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3.下例选项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Na+2H2O=2NaOH+H2 B. Fe2O3+3CO=高温 =3CO2+2Fe C. CaCO3=高温=CaO + CO2 D. CO2+H2O=H2CO3八、化学方程式1. 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

16、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 + 3X + 4NaOH = 2Na2CO3 + 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O2 BCO CCO2 DH22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测定室内空气的污染物甲醛的含量是否超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KMnO4+5CH2O+6H2SO4=2K2SO4+4MnSO4+5X+11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CO BCO2 C H2CO3 DK2CO33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 + 2R = 3N2 + 4H2O + 2CO2 ;其中R的化学式是AN2O4 BNO2 CN2O DCH4九、金属的活性1.现有甲、乙、

17、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2.将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只有Y溶解并产生气泡,X、Z不反应;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YXZ B.XYZ C.ZYX D.XZY 3把金属X放人CuCl2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放人MgCl2溶液中无现象。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Mg、X、Cu B.Cu、X、Mg CMg、Cu、X D. X、Mg、Cu十、溶液的定义1

1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 B啤酒 C蒸馏水 D眼药水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十一、溶解度1.(2010浙江绍兴)18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

19、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2.(10广东省18)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下图回答:溶解度/g50200Pabct1t2温度/(1)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33.3% _(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 c b a _(填写物质序号)(3)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 a _.3.(10重庆綦江2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1)李青同学要配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而且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20、他应该将温度控制在 20 。(2)40时50g乙物质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还有 10 g固体未溶解,如果要使其溶解,你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 。十二、化学肥料1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AK2SO4 BCO(NH2)2 CKCl DCa3(PO4)2 2.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氮肥的是( )ACa3(PO4)2 BKCl CK2SO4 DNH4HCO33下列物质中,可作为复合肥料的是ANH4H2PO4 BCO(NH2)2 CCa3(PO4)2 DNH4Cl十三:离子共存关系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a+ Cl- OH- BK+ Ca2+ CO32- CH+ Cl-

21、 CO32- DNa+ Fe3+ OH-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H+、C1一、HCO3 BNa+、Cu2+、OH CAg+、Cl一、NO3一 DH+、Fe2+、SO42一3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滤渣中一定有Cu粉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Ag+、Cu 2+4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FeCl3 NaOH HCl H2SO4 B HCl KNO3 Na2CO3 Na2SO4 CAgNO3

22、HCl NaCl HNO3 D BaCl2 Na2SO4 Na2CO3 HCl十四、化学与生活1“A、D钙奶”中的“钙”指的是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2.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有关世博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新能源汽车承担园区内的交通任务B中国馆“东方之冠”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很多展馆采用光电转化装置,体现当今“低碳”经济的理念D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x转化为无毒气体3.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

23、资源D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4.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5“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每天去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C多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D过入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6.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做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用大量亚硝酸钠(NaNO2)腌渍食品 B.为防止

24、CO中毒,可在煤炉上放一盆水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化学实验部分一、基本实验操作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 (B)过滤 (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2、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分子的运动,与VCM仿真实验的“氨气分子的扩散”实验相吻合。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药品 B称

25、取药品 C量取液体 D搅拌溶解4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倾倒液体 给液体加热 检查装置气密性A B C D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是 (任答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试管 集气瓶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气体的制取,VCM仿真实验“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与考点相吻合。二、实验技能1、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

26、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环保部门监测发现: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 等。(3)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实验原理】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3CO+Fe2O3高温2Fe+3CO2(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实验仪器】 甲 乙 丙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27、: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或 现象,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 。答案:(1)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二氧化氮(3)检验原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甲中药品由红变黑 乙中石灰水第一次不变浑浊,第二次变浑浊在d处将尾气点燃(或在d处用气球收集尾气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实验设计能力,考点与VCM仿真实验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相吻合三、实验推断1、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

28、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固体猜想】猜想1:全部是NaOH;猜想:全部是Na2CO3;猜想: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和推断】(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 ,现象b为 ,则猜想成立。【反 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盐酸 N

29、a2CO3+2HCl=2NaCl+H2O+CO2(或稀H2SO4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 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不变红色2.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二)实验:(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

30、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 ,证明无O2;B中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H2。(四)实验反思:(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 以确保安全。(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3.(10镇江)(14分)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一)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

31、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二)资料查阅: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三)设计与实验:固体的获取:(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蓝色固体澄清石灰水无水CuSO4(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4)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 (填“B”、“C”)的顺序组

32、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B中的现象为 ,C中的现象为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化学计算部分例1.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239 B.169 C.329 D.469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即质量守恒)。 X+2Y=R + 2M质量之比: 11 91.6 g 4.4 g x(1)11/4.4 g=9/x x=3.6 g(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为:

33、4.4 g+3.6 g-1.6 g=6.4 gY与M的质量之比是:6.4 g3.6 g=169。跟踪练习1.向密闭的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氮(含有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已知:2NO+O2=2NO2,则最终容器内氧原子和氮原子个数之比为( )A.2(a+b)/b B.2a/b C.(2a+b)/b D.b/a思路解析:此题为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题。质量守恒定律不仅体现在宏观上总质量相等、元素的质量相等,还体现在微观上原子个数相等。NO和O2发生反应,反应前后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保持不变,即氮原子数为b个,氧原子数为(2a+b)个。 答案:C2.将A、B、C三种物质各16 g混合加

34、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 g A、27 g 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A+B=C+2D B.A+2B=C+2D C.2A+B=2C+D D.A+B=C+D思路解析:此题由反应物、生成物间反应的质量比去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反应各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三者间的关系。解题时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A、B、C、D的质量。 答案:B3.在反应2A+B=2C中,1.6 g的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5、 )A.28 B.64 C.44 D.80思路解析:本题是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应用于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综合题。在列比例式关系时一定要明确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无关,即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不等于22 g-21.6 g;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却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答案:D例2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向50克氧化铜粉末中通氢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固体质量减少8g,求:(1)已反应掉的氧化铜质量。(列式计算)(2)若实验时用的氢气,是用右图标签所示的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后和足量的锌粒反应制取的。取用浓 硫酸50毫升,小心加入到300

36、毫升水中稀释,稀释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它解法正确同样给分) (1)解:设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为X H2+CuOCu十H2O 减少的固体质量 80 64 16 X 8克 80:16=X:8克 X= 40克 答: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为40克 (2)23% 跟踪练习1.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氯气和氢氧化钠等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2NaCl + 2H2O Cl2 + H2 + 2NaOH。现取100g的溶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生成氯气的质量7.1g。请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剩余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2)

37、反应后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生产氢气的质量是0.2g,剩余氯化钠的质量是13.3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63%。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与5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HCl+NaOH=NaCl+H2O 36.5 58.5 50g7.3% x x=5.85g 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85% 答:略3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6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8、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反应前反应后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97.0g96.8g请你完成有关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多少?(2)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1)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97g96.8g=0.2g(2分)(2)设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y,则 Fe + H2SO4 = FeSO4 + H2 56 152 2 x y 0.2g x=0.2g56/2=5.6g (1分) y=0.2g152/2=15.2g (1分) Fe%=5.6/6100%=93.3% (1分) (3)不溶性杂质的质量=

39、6g-5.6g=0.4g (1分) FeSO4%=15.2/(50+7-0.4-0.2)100%=21.6% (2分)答:(1)生成氢气0.2g,(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3)反应所得溶液中FeSO4的质量分数约为21.6%。4(娄底)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第1次2017.4第2次2014.8第3次2012.2第4次2012.0第5次20m 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