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市场分析报告1_第1页
丙酮市场分析报告1_第2页
丙酮市场分析报告1_第3页
丙酮市场分析报告1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丙酮市场分析报告丙酮市场分析耿杰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主要用作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溶剂。丙酮可与氢氰酸反应生产制得丙酮氰醇,该应用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4以上,其中丙酮氰醇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玻璃)的原料。丙酮也是制备环氧树脂、聚碳酸酯中间体双酚a的原料,并可以用作石油炼制过程中的脱蜡溶剂。在医药、农药方面,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等等。1生产丙酮的原材料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由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约占93.2%),即用石油工业产品异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被空气氧

2、化重排成丙酮,副产物苯酚。该方法产率高,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同时能得到苯酚这一副产品,因此被称为“一箭双雕”法。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异丙苯都用于生产苯酚和丙酮。据分析,预计全球未来十年内,异丙苯将以 3.8%的年增长率递增,而其中亚洲是主要的增长区,年增长率可达11.8%,这从侧面也反应了丙酮和苯酚在亚洲的各相关应用领域有了较快的发展。2丙酮的生产现状及供需状况丙酮是制造苯酚的联产品,因此丙酮的消费取决于苯酚的市场条件。2001年世界丙酮的生产能力为519万吨,2002年和2003年世界丙酮的生产能力分别为528万吨和548万吨。据英国伦敦tecnon orbichem公司分析,2004年世

3、界丙酮生产能力为560万吨,按地区分布为:北美33%、西欧29%、东欧14%、日本9%、东亚8%、中东/非洲4%、东南亚2%、南美1%。到2007年增长到570万吨,其中2007年全球能力利用率为89%,扩能的大多数在亚洲(不包括日本),以满足双酚a(bp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增长的需求的驱动,预计到2012年底,有150万吨丙酮将要在亚洲投产。表1列出了2009年统计出的世界苯酚和丙酮生产能力分布,其中表1中约93.2%的生产装置是采用异丙苯法的生产工艺,约5.2%采用异丙醇脱氢生产工艺,约1.6%采用其他工艺。其中英力士苯酚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丙酮生产厂商,生产能力达到1037

4、kt/a,约占世界丙酮总生产能力的16.4%;其次是圣诺科化学公司,生产能力达577 kt/a,约占世界丙酮总生产能力的9.1%;shell化学公司位列第三,生产能力为526 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8.3%;日本三井石化公司的生产能力为422 kt/a,位居第四,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 表1:2009年统计的世界苯酚和丙酮的生产能力分布(单位:万吨) 表2:全球丙酮产能、需求情况(单位:万吨) 能力的6.7%。 近年来,世界丙酮的生产发展很快,1996年世界丙酮的总生产能力为3965 kt,2001年增加到5191 kt,1996-2001年生产能力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5.5%,2005年世界丙

5、酮的总生产能力为5600 kt,2006年增加到约6165 kt,比2004年增长12.77%。到2011年,总生产能力则增加到7270 kt,从表2可看出,世界丙酮产能增长率与需求增长率在逐渐减小,其中亚太地区对丙酮的需求在1996-2006这一区间有着较高的增长率。分析其原因是,近些年来,随着亚太地区(中国尤其明显)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涂料以及双酚a等行业的发展迅猛,从而带动了丙酮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在全球范围内,丙酮主要用途是作为溶剂生产双酚a和丙酮氰醇。据sric估算,2009年世界丙酮需求中,直接用作溶剂占29%、丙酮氰醇(mma)消费占25%、双酚a占26%、醇醛化学品占9%、

6、其他占11%。由于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丙酮作为溶剂将逐渐被限制和替代。伊士曼(eastman)公司2005年已经推出醋酸甲醋作为丙酮的替代产品,以帮助涂料客户达到美国环保新标准。受益于全球通讯及计算机行业对聚碳酸酯需求的急剧增加,双酚a的消耗成为目前丙酮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但在双酚a生产中丙酮和苯酚的消耗比(约为0.31),远远小于异丙苯法装置的产出比(约为0.62),因此双酚a的发展容易造成丙酮和苯酚市场的不平衡发展,从而造成丙酮生产能力过剩。丙酮氰醇主要用于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但目前正面临异丁烯/异丁烷氧化法和乙烯法的竞争。这两种生产路线与传统生产丙酮的丙酮氰醇法相比可节约30%的成本

7、,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因此未来丙酮在该领域的发展空间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苯酚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明显高于丙酮市场,一旦市场对苯酚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丙酮,生产厂商将面临困境。根据shell化学公司估计,到2011年底世界丙酮供应量将超过900 kt/a。为消除这一影响,必须继续开发双酚a以外的丙酮衍生物,或开发不副产丙酮的苯酚生产路线。然而未来一段时间内直接用作溶剂和用于双酚a在亚太地区仍是丙酮消费的最大用户;丙酮消费的另一驱动者是mma,2007年亚洲有最快的增长,亚洲mma需求的年增长率高达10%,这是因为与其他地区相比,亚洲现生产量还较小。我国丙酮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

8、当时采用的发酵法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随着国内异丙苯法生产苯酚装置的建设,异丙苯法异丙苯法生产丙酮比例逐步上升。目前,国内80%以上的丙酮装置采用异丙苯法,其余仍采用发酵法。由于发酵法生产成本过高,近年来基本上处于半停产状态。 上海高桥及蓝星哈尔滨华宇两套新建/扩建装置分别于2005年投产,使丙酮市场供给能力有较大提高。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桥分公司投资6.03亿元采用kbr公司技术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的20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生产7.5万吨/年丙酮,于2005年初投产。蓝星化工新材料公司扩建其在哈尔滨华宇的苯酚/丙酮装置,该公司的苯酚/丙酮装置自1993 年起就采用sunoco/u

9、op 技术,扩改使该装置由5万吨/年扩增至12.2 万吨/年(丙酮4.6万吨/年),于2005年初完成。该公司于2006年2月初又使苯酚/丙酮能力提高到14.5万吨/年(丙酮5.4万吨/年)。香港建滔集团在广东番禺新建的7.6万吨/年装置于2007年12月投产。 近年来,随着异丙苯法(该法生产1吨苯酚可0.6吨丙酮)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丙酮生产能力不断增加。1995年我国丙酮生产能力只有8.3万吨,但2006和2008年已分别增加到43.3万吨和62.2万吨;1995年,我国丙酮产量只有8.73万吨,而2006 年和2008年已分别达到33.7万吨和42.6万吨,2009年达43.8万吨。

10、2000-2008年,我国丙酮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9.5%。2008 年异丙苯法生产能力和产量分别提高到80.8%和94.3%。表3列出了2004-2008 年我国丙酮产能和产量,主要生产企业包括上海高桥石化、燕山石化、吉林化工和蓝星哈尔滨华宇公司等。表3:2004-2008年我国丙酮产能和产量(单位:万吨)2009年8月28日,由中国石化第四建设公司承担施工的天津百万吨乙烯工程及配套项目装置中的苯酚丙酮装置实现中交建成。2008年2月28日投建的苯酚丙酮装置是天津百万吨乙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由界区总体、异丙苯单元、苯酚单元、焚烧系统等共9个单元组成,该装置投产后具备年产22万吨苯酚和

11、13.5万吨丙酮的能力,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苯酚丙酮生产项目。据介绍,该套装置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创新技术和美国uop 先进技术,其中,该装置是国内唯一采用由上海石油化工院所研发的“液相催化法”专利技术的装置,这对我国石化行业自主核心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 更好地带动国内同类石化产品生产技术的迅速提高。三井化学公司与中石化于2009年11月14日宣布,已签约将在上海漕泾合建世界规模级苯酚和丙酮联合装置,以及乙烯-丙烯二烯三聚物(ept)装置,投资约为600 亿日元(6.6 亿美元)。合作伙伴在漕泾已拥有12万吨/年双酚a 装置,为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学公司(ssmc)50-50的合资企业。该新的

12、联合装置将设计生产25万吨/年苯酚和15万吨/年丙酮,为ssmc 所拥有,采用三井化学公司技术。该联合装置将于2013年第二季度投产。另外,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的苯酚联合装置设计生产12.5万吨/年苯酚和7.5万吨/年丙酮,将并入ssmc,使ssmc公司总能力将达到37.5万吨/年苯酚、22.5万吨/年丙酮和12万吨/年双酚a。此外,三井化学与中石化进行建设ept 装置可研,将建设7.5 万吨/年ept装置,计划于2013 年第四季度投产。三井化学公司在日本千叶拥有商业化生产装置,为世界最大ept装置,该装置采用茂金属催化剂,ept 应用于汽车工业。英力士集团于2010年1月3日宣布,已与中

13、石化签署意向书,计划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中石化扬子石化公司将与和英力士苯酚公司共同建设合资生产,新装置将设在江苏省南京市,计划年产40万吨苯酚和25万吨丙酮。新装置每年还将生产55万吨的异丙苯。英力士集团表示,在中国的新装置建成后,将使得英力士苯酚公司的年总产能增加至230万吨苯酚和140万吨丙酮。 2.1 丙酮在我国的主要应用领域2.1.1 溶剂:作为溶剂,丙酮主要用于涂料、农药、医药等领域,2004年我国溶剂消费丙酮约占丙酮消费总量的70。由于我国涂料行业发展迅猛,丙酮作为涂料中的溶剂消费量大幅增长,其增速超过了在其他领域作为溶剂的消费增长。随着高效溶剂回收系统的广泛应用,将使溶剂对丙酮的需

14、求增速减缓。丙酮在医药领域除用作溶剂外,还用于生产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等,由于维生素c大量出口,故丙酮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制约。2.1.2 丙酮氰醇/mma:丙酮氰醇是丙酮的主要应用领域,我国约95的丙酮氰醇用于制备mma。2004年我国丙酮氰醇/mma消费丙酮约占其总消费量的17。mma主要用于汽车及建筑行业,也可应用于音像制品、医药、家用电器及生产抗冲改性剂、p vc 加工助剂、不饱和树脂的改性剂等。2.1.3 双酚a:丙酮是生产双酚a的主要原料之一,生产1吨双酚a约消耗0.27吨丙酮。2004年我国双酚a消耗丙酮仅占丙酮消费总最的14.5%。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

15、聚碳酸酯、阻燃剂四溴双酚a、聚砜以及不饱和聚酯树脂等。近年许多新的异丙苯 法苯酚生产装置相继投产,导致丙酮生产能力增长速度过快,造成全球丙酮供给过剩。虽然全球范围情况表明,丙酮的下游双酚a、双酚a的下游环氧树脂增长有限,但在我国却都处在强劲发展中,甚至已成为全球产业的拉动器。 2.1.4 甲基异丁基酮( mibk):用丙酮生产的甲基异丁基甲酮主要用作涂料溶剂、润滑油脱蜡剂、有机合成萃取剂和合成橡胶防老剂4020。mibk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于涂料业和橡胶防老剂4020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mibk表观消费量约4万吨,消费丙酮5.2万吨。3丙酮在中国未来市场发展预估虽然丙酮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生产已出现过剩,但由于双酚a等产品在我国发展较缓慢,技术不够成熟,国内对于双酚a、聚碳酸酯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因此丙酮在我国仍有较好的发展。然而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同家相比,我国丙酮用于溶剂的消费量所占比例过高,而双酚a、mma、mibk产业还不够成熟,对丙酮的消费量不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预计未来5-10年,我国丙酮消费结构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双酚a、mma、mibk等产品对丙酮的消费量所占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