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欣赏在小学唱歌课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欣赏在小学唱歌课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欣赏在小学唱歌课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欣赏在小学唱歌课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欣赏在小学唱歌课中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实施小学音乐唱歌课中的欣赏教学? 小学音乐五年级听泉教学案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新课程改革以来,“欣赏”被列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小学音乐唱歌课中是否需要实施欣赏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更有效地训练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综合素养?对此,笔者结合听泉一课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一些感悟

2、,在此与大家分享。案例背景听泉一课是小学音乐五年级自编教材,是一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课题教材由班得瑞春水和台湾民歌听泉组成。本课围绕“铺垫导入”“欣赏感受”“学唱表现”模式设计,从学生的情感唤起(情境铺垫导入),到情感体验(欣赏与感受),再到情感外化(学唱及表现),贯彻了“欣赏领先”的教学理念,注重在聆听中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并以多种音乐体验方式,营造了清新、自然的音乐情境。听泉教学过程力求改变传统的唱歌教学模式,尤其在唱歌教学与合唱教学环节中改变传统教学中歌谱教唱的弊病,欣赏领先淡化技能,重聆听与体验,以“形”带声、以“情”感人,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孩子们体会到“水”的

3、曲调美、音韵美和情境美,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空灵和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听什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给一群孩子听乐曲,他们交头接耳、吵吵嚷嚷,根本听不进去;然而,换一首歌曲,他们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地聆听,听完了还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感言为什么?这是因为听赏内容的不同,他们的表现也大不一样。那么,在唱歌教学中,孩子们到底喜欢听什么、需要听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听”的内容。蒙泰韦尔迪(意)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听赏音乐过程中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

4、,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在本课教学前,笔者听了大量有关水的音乐作品,如钢琴曲水草舞、泉水、流水、喷泉;歌曲小河淌水、水;轻音乐小桥流水、玉水明沙、源;班得瑞春水、琉璃水岸、水之轮回最后确定水木年华演唱组合的歌曲水、班得瑞的春水和台湾歌曲听泉组成本课的教学内容。水木年华的水是一首略带感伤的通俗歌曲,钢琴伴奏像流水一般拨动着我们的心弦;班得瑞的春水旋律优美、舒缓,融入大自然鸟鸣的绝妙配器,给我们以天籁般的听觉享受,同时为听泉教学做好了充分的情境铺垫;台湾歌曲听泉是一首清新自然、节奏明快的合唱歌曲,仿佛给我们展现了台湾阿里山的潺潺流水、鸟语花香的美丽画卷。这三

5、首作品在音乐体裁、风格、情绪以及伴奏配器等方面不尽相同,前两首作品既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又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习兴趣,为歌曲教学奠定了基础。怎样听?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那么审美从何而来?从听觉中来。但是,我们的教学不是盲目的为“听赏”而“听赏”,而是应该为更好地“表现”来“听赏”,要在富有美感的歌曲中感知音乐,通过生动活泼、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和创新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完成唱歌课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听泉教学的各个环节,笔者始终注意强调音乐听赏的审美性,有效运用各种聆听形式,如聆听老师的钢琴旋律弹唱;聆听诗配乐朗诵诗歌;聆听碰铃为歌曲伴奏;聆听合唱声部“小青蛙

6、”的轻声低吟、聆听双声部钢琴旋律以达到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最终目的。案例描述 片段一:春水铺垫导入1、感受春水意境师导语:请你一边听,一边想象,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播放班得瑞春水,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首春水描绘的是初春里冰雪初融、万物复苏,树枝上、屋檐上的冰柱在阳光下融化了,化成一颗颗小水珠,滴滴答答落到水面上的情景。2、师配乐吟诗:你们瞧,这首诗是不是正好描绘了这样的画面?【诗歌:瞧啊,春姑娘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她唤醒了冰川、河流、树木,阳光撒在屋顶上、树枝上,一根一根冰柱,晶莹剔透,在春姑娘的怀抱里融化成一颗颗小水珠,落在水面上,小河也唱起了动人的歌。】3

7、、聆听“水滴”声师导语:你们觉得音乐是不是给我们展现了这样的美景呢?那么,你能从音乐中听到水滴声吗?我们再来听一听。(师用碰铃随乐伴奏)4、演奏“水滴”声师:听到水滴声了吗?谁愿意用碰铃找一找水滴声?(生用碰铃随乐伴奏)5、模唱“水滴”声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演奏的水滴声好听吗?(生)让我们也模仿小水滴的声音唱一唱吧!(学生模唱音乐主题:师弹钢琴,学生用“嗒”跟唱春水旋律)在这一环节,学生一共听赏五遍春水,但是每一遍听赏的目的和形式都一样,第一遍整体感受音乐,想象春水的画面;第二遍配乐诗朗诵,将音乐与文学、美术相结合;第三遍碰铃伴奏乐曲,找水滴声,熟悉节奏;第四遍,学生演奏碰铃,体验音乐;第五遍

8、,模唱水滴声,训练演唱技巧。教学中的一步步的听赏均运用了循序渐进的感受与鉴赏活动,充分铺垫好学生的情感,培养审美情操。案例描述 片段2:听泉欣赏感受1、完整感受意境师导语:班得瑞的春水给我们带来宁静和清新的感觉,那么接下来的这首歌曲听泉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我们来听。(播放听泉)师:好听吗? (生)师:是呀,这首听泉歌曲不仅旋律很美,歌词意境也很美。其实这是一首台湾民歌,听着歌曲,我们仿佛来到台湾的阿里山,闻到了山间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潺潺的流水,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烦恼呢?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聆听这首歌曲,去找找“叮叮咚”

9、的泉水节奏吧!2、听赏第一乐段(1)找“泉水”节奏师导语: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最能模仿泉水的节奏在哪里?找到的话,请把手举起,并指出来。(生听)师演奏碰铃,生指出泉水节奏(3 7 7 0丨7 3 3 0丨5 2 2丨6 - -)(2)参与声势动作师:同学们都找到模仿泉水的节奏了吗? 你能把泉水节奏轻轻地拍出来吗?学生轻声拍手参与声势动作(拍手位置随音高变化而改变)(3)模唱“泉水”声师:让我们用“叮叮咚”的唱词来模仿“叮叮咚”的泉水声音吧!(课件出示第一乐段歌谱,模唱两遍,由慢到快)3 6 7 1 2 3 4 3 7 7 0 (师)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生) 叮 叮 咚(4)听赏合唱声

10、部师导语: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除了泉水歌声以外,这里面还有“啦啦”的声音,你能听到吗?你能想象一下,这是谁在和泉水应和着轻声吟唱吗?(播放歌曲,听完后生自由回答)生:“啦啦”的声音就像泉水中嬉戏的的小鱼在做着游戏,还像泉水旁蹦蹦跳跳的小青蛙跟泉水一起轻声吟唱呢。师:那请你再听听它们到底唱些什么呢?(再听,师板书合唱声部旋律线:6 5 4 3 2 6 2 7 6 3 6 )师:你们瞧,就是这几个简单的音符让泉水的歌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我们也来跟着唱一唱吧。(播放音乐,跟唱合唱声部)3、听赏第二乐段师:第二乐段还是欢快轻盈的山泉水吗?(生)有什么变化?(关注歌词)师生小结:泉水在绵绵无尽的歌声中

11、缓缓地流淌着,它们就要在歌声中汇成小溪,涌入大海中,所以旋律变得更加抒情、连贯。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孩子们从完整听赏到片段听赏,从整体情绪和形象的感知到聆听节奏(声势伴奏)、“叮叮咚”旋律接唱(音准问题),再到寻找小青蛙和小鱼与泉水的轻声吟唱(合唱旋律),最后到感受第二乐段的连绵、流淌的泉水形象。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听”来展开,注重了学生在音乐体验过程中的愉悦感受,并且在轻松的音乐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尤其是听赏合唱声部环节,老师板书合唱声部旋律线的方式淡化合唱难点,较好地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力的目的。结 语音乐教学的四个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要善于将其融合成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感受与鉴赏”和“表现”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感受与鉴赏”就是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在听泉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将听赏与表现结合起来。在学生完整欣赏乐曲(歌曲)后,进一步感受歌曲意境、情绪、节奏特点;学生通过模唱旋律、声势伴奏以及结合音乐形象聆听合唱声部等多种参与形式,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特点。在这一系列的欣赏体验活动后,演唱歌曲中的气息均匀、跳音短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