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建设方案_第1页
智能交通建设方案_第2页
智能交通建设方案_第3页
智能交通建设方案_第4页
智能交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省级试点专业建设方案湖北省第六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建设方案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二九年十月目 录一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教学改革建设意义31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32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预测43专业现状5二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建设指导思想5三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试点专业教学改革方案61人才培养目标6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63. 教学研究与改革方案64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75师资队伍建设方案116实验与实训建设方案127教革研究与服务社会方案15四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建设计划151资金投入与筹

2、措计划152试点专业建设拟达到指标15五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试点专业教学改革措施161试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16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163配套政策16一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建设意义1. 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交通行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断扩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的新形势,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已成为提高交通行业核心竞争力的紧迫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事业进入了空前发展的黄金时代

3、。如何发挥道路的潜能,减少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迫在眉睫。道路交通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城市政府能够骄傲地宣称自己已解决了交通问题。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提出和实施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但仍然承受着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的巨大压力。事实上,交通问题决不是一个单纯的道路建设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众多方面,牵涉到诸多利益的协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虽然已基本建成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国家道路网,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路网通行能力已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现象日

4、益严重,交通污染与交通事故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交通运输的实践与研究论证,专家们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摆脱交通运输状况不断加剧的困境,单靠扩大基建投资和增修道路来提高运营能力是不够的。经过长期和广泛的研究,发达国家已从主要依靠修建更多的道路、扩大路网规模来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逐步转变为利用高科技来改造现有的道路运输系统及其管理系统,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美国、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交通问题,竞相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用科学的手段,把车辆、道路和管理综合起来考虑解决交通问题,这就是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intelli

5、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全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与交通工程学有机结合,其普通应用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atms)、出行信息服务系统(atis)、电子收费系统(etc)、智能化公交系统(apts)、货运管理系统(cvo)、紧急事件管理系统(ems)等六个子系统,实现高效的、智能化的、时效性更强的综合交通管理和服务系统。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但各级政府对发展只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6、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综合的现代运输系统,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国家科学技术部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项目作为工业领域重大专项课题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确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0个城市作为its应用示范城市,以推动我国its的发展。its不仅可提高运营率,减少事故率,并带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大气污染的社会效益,而且可促进智能化交通电子设备的开发,形成一个新型的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由于its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除了专业性的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外,大量的工业组织也纷纷介入,所涉及的行业非

7、常广泛。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如西门子、摩托罗拉、东芝等公司也加入了有关产品的开发和研制,甚至软件巨头美国微软公司也开始关注并介入这个市场。据交通部智能交通控制研究所的统计,2010年前后,我国国内its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达到了105亿美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08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6,803万辆,特别是私人汽车其年增长速度达到14%以上。据权威部门预测,至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1200万辆,居世界第二(截止2009年8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8亿辆。于此同时,道路在合理规划、建设规模和科学管理上都滞后于汽车的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交通拥挤、事

8、故频发、环境污染已成为最难消除的现代社会公害之一。解决这一社会发展难题的方法,除了大力发展道路建设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改进道路监管设置,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改善行车安全状况,为社会营造和谐的运输环境环境。因此,对道路交通实施智能化控制已成解决交通顺畅问题、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近年来一直为交通问题所困扰,公众出行极为不便。落后的交通设施和管理手段,使得本来就不太通畅的市区交通,几近瘫痪。武汉的城区交通现状急需在技术上寻求更为科学的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设与管理问题的方法与措施。2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预测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应用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包括交通信息诱导、交通控制、交通指挥中

9、心等)、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包括调度指挥中心、车辆诱导等)、物流管理(货物陪送、车辆调度等)、高速公路管理(道路信息监控、交通流诱导、电子收费、紧急事件管理等)方面。由于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各大城市纷纷把智能交通系统列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我国的智能交通技术应用起步较晚,现状主要应用在交通区域控制、交通指挥中心、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出租车辆管理、公交车辆管理等方面;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人才需求量也将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而增加。我国对于智能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极为缺乏,大部分的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人员都是由计算机专业、交通工程专业等相关专业人才构成,没有既具备智能交通专业知识又能

10、够较好的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8+1”城市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积极运作下,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发展思路,武汉市交通委员会已稳步推进城市圈交通一体化,交通规划、公路建设、交通产业布局、相互协作四个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已成为现实。随着8条城市高速出口公路全部通车,武汉到城郊区半小时、到武汉城市圈8个城市两个小时、到周边省会城市4个小时的交通圈已正式形成。同时,国务院通过了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中“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等政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0个城市its应用示范城市,its项目的不断上马,国内一些著名的it公司

11、和工程公司也因此开始倾注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与its相关工程应用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种种迹象表明,智能交通系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必定带动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从事智能交通领域工作的人才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随着我国智能交通事业的发展,各种涉及交通安全的产品层出无穷,各地实施交通智能控制的步伐越来越快。所以,在人才需求上,市场特别需要能在现场安装、调试、维修、使用交通智能设备;以及在智能交通设备生产厂家从事生产、管理、销售的高技能型人才。3.专业现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2005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同年9月招收第一届学生,共招收217名学生。目前,在校生为105名。在湖北省高职院

12、校中仅有两所学校设立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不是很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专业有专任教师6名,其中副教授1名。6名专任教师中,1名教师博士在读,另5名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6名教师均为中青年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4名。本专业学生校内实训主要在本系的电子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网络实训室及湖北金为电子有限公司校内实训基地等实训室进行;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有武汉创维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合众思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二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建设指导思想l 走内涵发展之路。迅速提升专业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率先成为湖北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

13、业的排头兵;l 走特色发展之路。总结形成一套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特色鲜明的智能交通专业教育办学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学结合、“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省内高职院校提供借鉴和启示;l 走共同发展之路。将提高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基础能力建设水平与带动相关专业发展结合起来,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共同分享试点专业的建设成果。三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试点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面向湖北省及武汉城市圈,服务于交通、电子、通信等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销售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交通设备智能控制、交通通信网络建设、交通安防产品应用能力,能进行智能交通设

14、备和交通安防产品的安装、调试、维护和销售,并可从事生产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的业务规格:学生毕业后,可在智能交通设备生产、交通安防产品设计制造、交通通信网络建设等企业从事智能交通设备、交通安防产品、交通通信设施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和销售工作。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1)实施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立足湖北,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技术创新实训为模块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2)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参与学校人

15、才培养全过程。与企业全方位合作,共同承担培养任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科技服务,争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教学研究与改革方案(1) 改革教学设计的理念和程序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的同时做好用人单位的调研工作,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教养做深入论证,根据岗位需求和新技术的应用及时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将工程实践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学校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根据这些能力要素来设计具体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2) 突出行业特点和职业特色,模块化课程体

16、系建设目标根据我们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认证,培养学生的技能可以分为: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技能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技能拓展模块。本专业以项目为引导、岗位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工作流程为主线,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中心)、合作企业,将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单元模块,在每个单元模块中,贯穿“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配合;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紧密配合;单元模块内部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质养成紧密配合;课程结构与任务构成紧密配合;教学进程与工作进程紧密配合,把“教、学、做”统一在教学全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新知识、新工艺、新产品的兴趣,提高了实际技能。(3)

17、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师和学生走出学院、走向社会、深入一线,在进一步验证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现场讲解、当场操作、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摒弃教师拟定抽象的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围着教师的题目转的传统做法,将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直接搬到施工生产第一线,学生以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进行研究,现场实干,真题真做,可以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既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选材的场合,可谓一举多得。4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1)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

18、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要求,通过对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专业培养目标及对应的素质与能力模块: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基本技能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技能模块。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对应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把专业基本知识渗透到专业认知性实习、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专业知识渗透到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训、企业订单实训过程中,从而构建模块化的理论教学体系。 表1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理论课程安排表课程性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数开课学期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123456必修职业素质模块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3484084毛泽东思想和中

19、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6452124形势与政学英语(一)3.5606004*大学英语(二)3.5606004*大学英语(三)3.5606004*体育(一)1282802*体育(二)1282802*体育(三)1282802*计算机应用基础3.56030304*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12010102就业指导12010102职业基础模块智能交通导论3424203工程数学3484804*电工基础4.57464105*模拟电子技术4.57458165*数字电子技术4.57458165*c语言程序设计3.55628284交通工程学3.5605284职业技能模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0、一)4.5705020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二)3.55636204*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3.55640164*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2.5424203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3.55636204电子cad3.55628284城市智能交通设备3.55640164交通网络技术3.55628284*综合布线技术3.55640164*公路机电系统3.5565604专业英语2282802现代通信技术3.55644124gps与gis应用技术3.5565064*职业拓展模块cad制图基础3.55628284市场营销3.5565604(2)突出实践环节,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突出了实

21、践教学份量,明确规定各专业实践教学比重要超过40%,部分专业实践教学比重要超过60%。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表2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实训课程安排表实训模块实训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实践学时实践周数开课学期123456入学军训260302周2周基本技能模拟电子器件制作130301周 1周数字电子器件制作130301周1周c语言程序课程设计130301周1周交通工程学课程

22、设计130301周1周专业技能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130301周1周单片机开发实习130301周1周电子cad课程设计130301周1周交通网络技术课程设计130301周1周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设计130301周1周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130301周1周gps与gis应用技术课程设计130301周1周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130301周2周职业技能鉴定130301周1周综合技能城市智能交通设备课程设计130301周1周顶岗实习82402408周8周毕业设计61801806周6周毕业答辩260602周2周 建立一套充满活力的实训室管理机制,使实训除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外,还要保证非上课时间能

23、为学生开放,同时要保证学生在利用实训室进行自主学习时可找到指导教师答疑。主要措施:一是增加值班时间;二是组织专任教师到实训室值班;三是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管理实训室并指导低年级学生。企业进学校,校企共建,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融“教、学、做”为一体。(3)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本专业教材主要选用高职教育协会推荐教材,同时积极编著具有自主特色的专业课教材。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围绕实践教学,将对交通信息采集及处理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gps与gis应用技术、现代网络与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等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由专业带头人和教学业务骨干积极发动,集思广益,带领本专业教师,大力开

24、展精品课程建设,制作多媒体课件,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力争到2012年,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23门,出版教材34部。序号核心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建设电子课件建设试题库建设课程建设负责人建设目标1单片机应用技术201020112012戴月省级精品课程标准2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201020112012王伟祥省级精品课程标准3交通信息采集及处理技术201120112012王军院级精品课程标准4现代网络与通信技术201120112012商林院级精品课程标准5综合布线技术201220122012沈卫文院级精品课程标准6gps与gis应用技术201220122012杨正祥院级精

25、品课程标准表3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课核心程建设计划表表4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教材建设计划表序号待建设特色教材名称教材建设目标教材使用范围教材出版社教材出版时间1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规划教材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20122城市智能交通设备自编自用20123单片机应用技术公开出版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应用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20104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20115师资队伍建设方案(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设由1名专业带头人、56名骨干教师和8名行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力争“双师型”教师达90%。(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专业带头人培养与引进在现有教师中选拔1名副教授培养为专业带

26、头人,选派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考察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到企业培训学习,通过承担交通工程项目、企业兼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国内学术交流、境外进修等途径提高“双师素质”和技术服务能力。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聘请一名智能交通企业的“楚天名师”作为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培养在专任教师中重点培养6名骨干教师,培养方式包括培训学习、学历提升、国内高校和行业培训进修、参加学术会议、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下企业锻炼、与行业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等,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提高其专业教学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双师素质。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来自交通行业和高校的8名管理、技

27、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兼职教师参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课程标准制定;参与工学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参与校内项目教学;负责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指导与管理工作等。 双师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应用技术研究、现场培训、技能鉴定等措施,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 青年教师培养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吸纳青年教师多参加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教研和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平均每年有1个月的时间下企业锻炼;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参加国内高校和行业培训进修,必须最少获得一种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28、。通过多种措施,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表6 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表序号途径作用具体操作1培养专业带头人1、把握专业发展方向2、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从现有骨干教师队伍中进行培养2聘请楚天名师从企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3培养骨干教师承担专业特色项目的建设和核心课程的建设从现有专业师资队伍中进行培养4 “双师”素质培养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下企业锻炼、与行业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5兼职教师的聘任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聘请企业一线的专家和本行业的专家、学者6“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团队通过完成工程项目、

29、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进行建设7制度保障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定期检查并考核落实情况表7 教师队伍建设进度表 时间项目2010年2011年2012年专业带头人11骨干教师222兼职教师23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222表8 教师队伍建设资金安排表 时间项目2010年2011年2012年投资额(万元)项目负责人培养专业带头人235戴月骨干教师1113戴月兼职教师1113王军双师素质教师培养1113戴月合计(万元)356146实验与实训建设方案(1)建设目标围绕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教学与实训环节,建设:(1)交通基础实验实训室建设。其中,焊接实验室,依托金为电子校内实训基地;电子技术实验室,依托本

30、系单片机、eda、plc实训室。(2)综合布线实验室建设。(3)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利用试点专业专项资金和学院配套资金,建设智能交通综合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完善网络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和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等项目,加强生产性实训组织管理,扩大社会服务功能,达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固定资产达400多万元,建成省内一流的智能交通实训基地,力争建成区域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计划三年内建设武汉科讯智能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东蒲科技实业(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西可通讯(深圳)有限公司、上海高德威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智合电子科技有

31、限公司、湖北太和智能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等八个校外实训基地,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2)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下表9表9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一览表实训室名称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经费预算(万元)完成时间负责人备注智能交通综合实训室各种传感器10套22010.9-2011.5王军传感器包括线圈、霍尔位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gps定位等,gps定位101数码摄像机tp-hd31085台3能满足对交通路况和车辆信息的高清度信息采集的实训教学pc机52.5交通数据处理led点阵屏102用于智能交通数据显示led大数码管屏10lcd1602 /lcd1286410dtuhd

32、7100101用于智能交通数据无线传输嵌入式arm9arm2440101用于数据传输和显示的控制智能交通道口现场模拟系统自行研制型号19.52011.52012.9杨正祥通过汽车模型和道路模型演示真实的交通现场控制,对闯红灯、超速、车流量等信息进行实时捕捉停车诱导系统自行研制型号182011.52012.9朱一多应用于停车场的真实环境,对车辆进出进行管理,实时显示停车场泊位,发布到相关路口,引导车辆选择合适的停车场公交综合管理系统自行研制型号1102011.52012.9商林应用于公交真实环境,在电子站牌实时显示即将到站公交信息,同时公交公司能对公交运行情况有实时掌握小计40万元综合布线实训室

33、综合布线展柜10.62010.92010.12沈卫文网络布线常用器材综合布线展柜10.6光纤常用器材布线系统组合模拟装置25.6高2.4米,宽1.2米,全钢结构背板,组合装置仿真模拟综合布线建筑群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设备间钢制模拟墙44.4布线实训测试技术试验台13.2实训项目测试安装实训器材及配件3.6小计18万元网络实训室管理设备rg-rcms-810.82011.12011.6杨海澜网络基础实验路由器rsr20-04103.5二层交换机rg-s2026g21三层交换机rg-s3760-2421.8机柜2m国产10.2无线接入点-a无线局域网室内型ag双频双模接入点22无线网络实验无线接入点-b无线局域网室外型ag双频双模接入点23.4小计12.7万元单片机实训室嵌入式系统试验箱arm92062010.1-2010.9张桂红单片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选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增加项目教学的实验设备,为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做好实验课程准备项目式教学课题实验led屏、机器人51小计7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