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力公司设备分界管理原则_第1页
江苏省电力公司设备分界管理原则_第2页
江苏省电力公司设备分界管理原则_第3页
江苏省电力公司设备分界管理原则_第4页
江苏省电力公司设备分界管理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17江苏省电力公司设备分界管理原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适应 “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提高输变配电设备专业化、规范化、精益化管理水平,落实安全责任,特制定江苏省电力公司设备分界管理原则。第二条 本原则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站和电力线路分界管理。第二章 分界原则第一节 输电线路分界原则第三条 架空线路与变电站的分界一、架空线路与变电站的分界,原则上以变电站出线构架和线路终端塔之间的围墙中心垂面与线路的导线、地线(或 OPGW)的交点作为分界点,围墙以内设备属变电站设备,围墙以外属线路设备。二、当变电站围墙外架空线路接有变电设备(所用变等)时,在以围墙中心交点为分界的同时,还要以外接变电设备的

2、 T 型线夹向线路侧一米为分界点,分界点向变电站的属变电设备,分界点向线路侧的属线路设备。三、当架空线路终端塔在变电站围墙之内时,以线路终端塔变电站侧耐张线夹向变电侧一米为分界点,分界点向变电站侧属变电设备,分界点向线路侧属线路设备。四、当架空线路以穿墙套管进出线或以 GIS 架空出线终端进出的,以接线板向线路侧一米为分界点,分界点向变电站侧属变电设备,分界点向线路侧属线路设备。第四条 电缆线路与变电站的分界一、当电缆线路采用普通支柱式电缆终端出线时,电缆线路与变电站以电缆终端接线端子为分界点,分界点之上的设备(包含接线联板)属变电设备,分界点之下的设备(包含接线端子及其连接螺栓)属线路设备。

3、二、当电缆线路采用 GIS 电缆终端出线时,电缆线路与变电站以进入GIS电缆终端电缆接头为分界点,GIS电缆终端本体属变电设备,电缆本体和电缆接头属线路设备。三、当电缆线路由开关柜出线时,电缆线路与变电站以进入开关柜的电缆接线连板为分界点,分界点以上的设备(包含接线母排)属变电设备,分界点以下的设备(包含电缆接线连板和连接螺栓)属线路设备。第五条 输电线路与发电厂或用户的分界,原则上按资产归属进行划分,可参照输电线路与变电站的分界原则进行,具体分界点由输电线路所属公司与发电厂或用户协商确定。第六条 同杆(塔)架设多回输电线路的分界一、以每回线路的导线绝缘子串连接金具、地线金具与杆塔连接处为分界

4、点,分属不同输电线路。二、混压多回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和接地装置原则上属于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同压多回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和接地装置等通过协商确定属于其中一回输电线路。第七条 同杆(塔)架设输电线路与配电线路的分界,以配电线路的绝缘子(横担)与线路杆塔的连接处为分界点,线路杆塔属输电线路设备,配电线路与杆塔的连接金具、螺栓等属配电线路设备。第八条 跨地区架设、由多个单位管辖的输电线路原则上以行政区界为运行分界,可以行政区界附近的杆塔为分界点,也可以行政区界上方导线(间隔棒)、地线为分界点。第九条 输电线路与通信设备的分界一、OPGW 光缆为架空线路的主要附属设备,属线路设备;随输电线路敷设的AD

5、SS光缆、普通光缆属通信设备。二、电力特种光缆线路与变电站导引光缆以变电站出线构架上的接续盒为界,接续盒以外属光缆线路部分;普通光缆线路与站内传输设备以进入站内第一个光纤活接头为界,光纤活接头以外属光缆线路部分;直接引入到站内光纤配线架上的光缆,以光纤配线架为界,光纤配线架以外属光缆线路部分。出线构架上的接续盒、进入站内第一个光纤活接头所在的接续盒或光纤配线架属于站内通信设备。第二节 变电站设备分界原则第十条 变电站与配电线路的分界一、当配电线路为电缆线路时,以进入开关柜的电缆接线连板为分界点,分界点以内的设备(含接线连板)属变电设备,分界点以外的设备(含连接螺栓)属配电设备。二、当架空配电线

6、路以穿墙套管直接出线时,以穿墙套管的接线连板为分界点,分界点以内的设备(含接线连板)属变电设备,分界点以外的设备(含连接螺栓)属配电设备。三、当架空配电线路跨越变电站围墙出线时,以围墙中心垂面与线路的导线的交点作为分界点,围墙以内设备属变电设备,围墙以外线路设备属配电设备。第十一条 变电站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分界一、独立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以本体接线盒二次侧引线端子为界,内侧引线(含端子)以内属一次设备,外侧引线属二次设备。二、变压器套管互感器以本体端子箱的端子排为界,内侧引线(含端子排)以内属一次设备,外侧引线属二次设备。三、变压器辅助装置以变压器端子箱及冷却系统控制箱内的端子排为界,内

7、侧(含端子排)属一次设备,外侧属二次设备。四、变压器水喷淋系统属一次设备。五、变压器充氮灭火装置以现场消防柜二次端子排为界,内侧(含端子排)属一次设备,外侧至控制柜属二次设备。六、变电站站端在线监测系统作为监测设备的辅助设备,属于一次设备。七、电子式互感器以本体的远端模块为界,内侧引线(含远端模块)以内属一次设备,外侧引线属二次设备。八、独立的断路器、隔离开关以设备本体(控制端子箱、操作机构箱、汇控柜)二次接线端子排为界,内侧引线(含端子排)属一次设备,外侧引线属二次设备。九、成套设备(例如 GIS、HGIS、PASS 等)以设备本体汇控柜二次接线端子排为界,内侧引线(含端子排)属一次设备,外

8、侧引线属二次设备。十、成套的智能设备以智能终端的外侧端子排为界,智能终端(含智能终端)至设备本体属一次设备,外侧引线属二次设备;由外配智能终端组成的智能设备,以设备本体(控制端子箱、操作机构箱、汇控柜)二次接线端子排为界,内侧引线(含端子排)属一次设备,外侧引线(含智能终端)属二次设备。十一、载波通信设备,以结合滤波器为界,结合滤波器至阻波器属一次设备,对于保护专用载波通道方式,结合滤波器(含结合滤波器)至专用收发信机属二次设备;对于复用载波通道方式,结合滤波器(含结合滤波器)至载波机属通信设备。第十二条 变电站二次设备与通信设备的分界一、对于共用光缆的专用光纤方式下,继保装置至最近的光纤接线

9、盒(ODF)交接法兰盘间的尾缆或尾纤及光缆属二次设备,共用光缆属通信设备。具体见下图一。二、对于保护装置复用光纤通道方式,以通信机房内的综合配线架或通信设备最外侧端子为界,继电保护装置至通信综合配线架或通信设备出口端的传输线缆等设备属二次设备。具体见下图二。三、对于保护装置复用载波通道方式,以通信机房内电力载波复用接口设备的最外侧端子为界,接口设备(含端子)至载波机属通信设备,外侧引线至保护装置属二次设备。四、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与通信设备以站内通信配线架(光配、数配、音配)外侧端子为界,端子及内侧(含配线架)属通信设备,端子至厂站自动化的引线属二次设备。第十三条 变电二次设备与计量设备的分界一、

10、计量专用互感器绕组以互感器二次接线端子为界,共用互感器绕组以计量屏端子排为界,内侧引线(含端子排)属计量设备,外侧引线属二次设备。二、电能量采集系统装置以计量屏端子排为界,内侧至计量装置引线(含端子排)属计量设备,外侧引线及电能量采集终端服务器属二次设备。第十四条 交直流系统、UPS设备与其它设备的分界一、变电站交直流系统与其它设备的分界,以变电站交直流系统馈线屏外侧端子排为界,内侧引线(含端子排)属于变电站交直流系统,外侧引线属于其它设备。二、UPS设备与其它设备以UPS设备屏外侧端子排为界,内侧引线(含端子排)属于UPS设备,外侧引线属其它设备。第十五条 变电站其他应用终端与通信设备的分界

11、一、变电站站端视频监控系统、电能量采集终端服务器等应用终端以站内通信配线架(光配、数配、音配)外侧端子为界,端子及内侧(含配线架)属通信设备,端子至相关设备引线属应用终端设备。二、变电站MIS信息设备以通信配线架(光配)外侧端子为界,端子及内侧(含配线架)属通信设备,端子至 MIS 交换机属信息设备。三、变电站内配网自动化设备以站内通信配线架(光配、数配、音配)外侧端子为界,端子及内侧(含配线架)属通信设备,端子至相关设备引线(含随配电线路敷设的通信线缆)属配网设备。第三节 配电网设备分界原则第十六条 配电网设备与用户设备的分界一、低压线路,以供电接户线用户端最后支持物为分界点,支持物属配电网

12、设备。二、中压线路,以用户厂界外或配电室前的第一断路器或第一支持物为分界点,第一断路器或第一支持物属配电网设备。三、采用电缆供电的,本着便于维护管理的原则,分界点由供电公司与用户协商确定。四、产权属于用户且由用户运行维护的线路,以公用线路分支杆或专用线路接引的公用变电站外第一基电杆为分界点,专用线路第一基电杆属用户设备。第十七条 配电设备与营销设备的分界一、城区低压架空线路:以最后一基低压杆和接户线搭接处为分界点,分界点及以上(电源侧)属配电设备,分界点及以下(负荷侧)属营销设备。二、城区低压电缆线路:以 0.4 千伏电缆与公共总表箱的搭接处为分界点,分界点及以上(电源侧)属配电设备,分界点及以下(负荷侧)属营销设备。三、公用配电变压器:公变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计量箱、电流互感器、电能表或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