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_第1页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_第2页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_第3页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_第4页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34小儿推拿的定义小儿推拿的定义1.1.含义:前者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含义:前者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现象的概括。后者是指小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现象的概括。后者是指小儿形体结构、生理功能活动都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儿形体结构、生理功能活动都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完善方面发展。 2.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 脾常不足:脾胃薄弱,易运化功能失常脾常不足:脾胃薄弱,易运化功能失常 肾常虚:肾精未充、肾气未盛,随成长逐渐充盛肾常虚:

2、肾精未充、肾气未盛,随成长逐渐充盛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易受惊吓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易受惊吓肝气未充:阴血失养,经筋刚柔未济,易好动抽搐肝气未充:阴血失养,经筋刚柔未济,易好动抽搐(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1.1.发病容易发病容易 肺常不足:易感受外邪入侵,发生肺系疾病,居首位。肺常不足:易感受外邪入侵,发生肺系疾病,居首位。 脾常不足:易运化失常,发生脾胃系统疾病。脾常不足:易运化失常,发生脾胃系统疾病。 肾常虚:易发生先天元精不足而引起的解颅、胎怯、胎弱、肾常虚:易发生先天元精不足而引起的解颅、胎怯、胎弱、五迟五软等肾系病证。五迟五软等肾系病证。 心常有余:心常有余:易

3、从火化、上扰心神,发生惊悸、神易从火化、上扰心神,发生惊悸、神昏。昏。 肝常有余:易从热化、引动肝风,发生惊惕、抽搐。肝常有余:易从热化、引动肝风,发生惊惕、抽搐。 时行疾病:元气未盛,御邪不足,易感疫气,如麻疹、风时行疾病:元气未盛,御邪不足,易感疫气,如麻疹、风疹、水痘、丹痧、暑湿、小儿麻痹症等。疹、水痘、丹痧、暑湿、小儿麻痹症等。2.2.传变迅速传变迅速 体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相互转化上体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相互转化上“易虚易实,易寒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热” 。 易虚易实:指一旦患病,邪气易实,正气易虚。易虚易实:指一旦患病,邪气易实,正气易虚。 肺炎喘嗽实证肺炎喘嗽实证心阳虚衰心阳虚衰 泄

4、泻实证泄泻实证津伤液脱的伤阴虚证。津伤液脱的伤阴虚证。 易寒易热:易寒易热: 指疾病过程中,疾病寒热性质转变迅速。指疾病过程中,疾病寒热性质转变迅速。 风寒表证风寒表证里热证;里热证; 里实热证里实热证虚寒证。虚寒证。(二)(二)脏气轻灵、易趋康复脏气轻灵、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组织器官修复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组织器官修复能力强,而且病因比较单纯。能力强,而且病因比较单纯。(一)外感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邪(一)外感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邪(二)乳食因素:饮食偏嗜、不规律、不节(二)乳食因素:饮食偏嗜、不规律、不节( (洁洁) )(三)先天因

5、素:即禀赋胎产因素,如先天性疾病、胎黄等(三)先天因素:即禀赋胎产因素,如先天性疾病、胎黄等(四)情志因素:惊恐常见(四)情志因素:惊恐常见(五)意外因素:溺水、触电、烫伤、摔伤、中毒等(五)意外因素:溺水、触电、烫伤、摔伤、中毒等(六)其他因素:药物损伤、放射线损伤等(六)其他因素:药物损伤、放射线损伤等 活幼口议活幼口议鱼刺形鱼刺形水字形水字形乙字形乙字形蛇形蛇形透关射甲透关射甲二、闻诊:二、闻诊: 1.1.听声音:听啼哭、语言、咳嗽、呼吸等声音的听声音:听啼哭、语言、咳嗽、呼吸等声音的高亢低微高亢低微2.2.嗅气味:嗅口气、二便、呕吐物的气味嗅气味:嗅口气、二便、呕吐物的气味 口气口气臭

6、味臭味脾胃积热;腥臭脾胃积热;腥臭口疮、齿痈口疮、齿痈 大便大便酸臭酸臭伤食;不臭伴完谷不化伤食;不臭伴完谷不化虚寒泻虚寒泻 小便小便臊臭臊臭湿热下注;清长如水湿热下注;清长如水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 呕吐呕吐酸臭酸臭乳食积滞;臭秽如粪乳食积滞;臭秽如粪肠结气阻肠结气阻 三、问诊三、问诊1.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 生后生后1 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 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 6 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 6-126-12个月婴儿易

7、患幼儿急疹;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 婴幼儿易患泄泻;婴幼儿易患泄泻; 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 12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2.2.问病情:问发病症状、时间、病因、伴随症状、问病情:问发病症状、时间、病因、伴随症状、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等,结合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等,结合十问歌十问歌。3.3.问个人史:问生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问个人史:问生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既往患病史、家族史。预防接种史、既往患病史、家族史。 幼科发挥幼科发挥原病论原病论“问者,问病究其原也,假问者,问病究其原也,假如好食酸则肝病,好食辛

8、则肺病,好食苦则心如好食酸则肝病,好食辛则肺病,好食苦则心病,好食甘则脾病,好食盐则肾病,好食热则病,好食甘则脾病,好食盐则肾病,好食热则内凉,好食冷则内热,是乃问而知之也。内凉,好食冷则内热,是乃问而知之也。”四、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四、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1.1.脉诊脉诊 3 3岁以上小儿采用岁以上小儿采用一指一指(食指或拇指)(食指或拇指)定定(按压)(按压)三关三关(寸、关、尺)的方法切脉(寸、关、尺)的方法切脉 病脉:浮、沉、迟、数、无力、有力病脉:浮、沉、迟、数、无力、有力 病证:表、里、寒、热、虚、病证:表、里、寒、热、虚、 实实 小儿腹痛或惊风多见弦脉;心阳不足或心气受损多见结

9、代小儿腹痛或惊风多见弦脉;心阳不足或心气受损多见结代脉;失血为芤脉;气血不足或湿邪较盛可见濡脉;内有痰脉;失血为芤脉;气血不足或湿邪较盛可见濡脉;内有痰湿或食滞可见滑脉。湿或食滞可见滑脉。2.2.按诊:可参照西医诊断学的触诊内容进行。按诊:可参照西医诊断学的触诊内容进行。五、辨证概要五、辨证概要 辨证强调及时准确辨证强调及时准确 注重辨别主证、兼证注重辨别主证、兼证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四、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四、推拿前的准备及

10、注意事项五、推拿的技术要领五、推拿的技术要领123【按法按法】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详见视频)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详见视频) 指按法指按法 掌按法掌按法【摩法摩法】1 1指摩法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2 2掌摩法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3 3旋摩法旋摩法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

11、肠、降结肠的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掐法掐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 【揉法揉法】(指揉法(指揉法; ;掌揉法掌揉法; ;鱼际揉法)鱼际揉法) 1 1指揉法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环揉动,称指揉法。 2 2掌揉法掌揉法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

12、揉动,称掌揉法。3 3鱼际揉法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推法推法】(直推;分推;旋推)(直推;分推;旋推)1 1直推法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2 2分推法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 3旋推法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运法】

13、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泻等说法。 【搓法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摇法摇法】 用左手扶住或托住背绕关节近端,右手握住肢体远端,作较大幅度转用左手扶住或托住背绕关节近端,右手

14、握住肢体远端,作较大幅度转动或摆动,称为摇法。动或摆动,称为摇法。【拿法拿法】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力提捏筋腱。【抹法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捻法捻法】 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擦法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

15、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拍法拍法】 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称为拍法。称为拍法。【捏法捏法】1 1捏脊法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

16、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捏法正位手势捏法正位手势2.2. 挤捏法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黄蜂入洞黄蜂入洞】【位置位置】 两鼻孔即是此穴。两鼻孔即是此穴。【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2010-20次。次。【作用作用】 宣肺气,通鼻窍宣肺气,通鼻窍

17、【主治主治】 鼻塞不通,发热无汗鼻塞不通,发热无汗【按弦走搓摩按弦走搓摩】【位置位置】 两腋下胁肋处。两腋下胁肋处。【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摩摩50-10050-100次,又称搓摩胁肋。次,又称搓摩胁肋。【作用作用】 理气化痰理气化痰【主治主治】 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运水入土运水入土】【位置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

18、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指根推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推运指根推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推运50-10050-100次。次。【作用作用】 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健脾助运,润燥通便【主治主治】 泻痢,疳积,消化不良,便秘等泻痢,疳积,消化不良,便秘等【运土入水运土入水】【位置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

19、,推运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推运50-10050-100次。次。【作用作用】 利尿,清湿热,补肾水利尿,清湿热,补肾水【主治主治】 小便赤涩,尿频数,少腹胀满小便赤涩,尿频数,少腹胀满【水底捞明月水底捞明月】【位置位置】 内劳宫周围。内劳宫周围。【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用冷水滴入掌心,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用冷水滴入掌心,接着医者用右手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并结合吹气,边吹气,边旋运接着医者用右手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并结合吹气,边吹气,边旋运之,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过之,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过1818口气为限。口气

20、为限。【作用作用】 清热凉血,宁心除烦清热凉血,宁心除烦【主治主治】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打马过天河打马过天河】【位置位置】内劳宫、天河水周围。内劳宫、天河水周围。【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A A、运内劳宫、运内劳宫直接滴凉水于内劳宫,用运法在其周围操直接滴凉水于内劳宫,用运法在其周围操作,边操作边配合吹气。作,边操作边配合吹气。100100次。次。 B B、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线从腕部总筋穴(大陵、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线从腕部总筋穴(大陵穴)弹打至肘弯(尺泽穴)。穴)弹打至肘弯(尺泽穴)。3030遍。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遍。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弹击(但力度较差)

21、。弹击(但力度较差)。【作用作用】清热、通经、行气。清热、通经、行气。【主治主治】心经有热,邪陷心包(神昏、烦躁、谵语、高热心经有热,邪陷心包(神昏、烦躁、谵语、高热等)。等)。【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推七节骨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推七节骨】【位置位置】脐周、腰骶周围。脐周、腰骶周围。【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A A、揉脐及天枢(三指揉)、揉脐及天枢(三指揉) 2 2分钟分钟 B B、揉龟尾、揉龟尾 100100次。次。 C C、推(上、下)七节骨、推(上、下)七节骨 100100次。次。【作用作用】健脾理气止泄。健脾理气止泄。【主治主治】治疗一切泄泻、痢疾的基本方。治疗一切泄泻、痢疾的基本方。【备注备注

22、】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两寸,龟尾位于尾椎骨端,七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两寸,龟尾位于尾椎骨端,七节骨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椎骨成一直线。节骨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椎骨成一直线。【总收法总收法】【位置位置】上肢。上肢。【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指,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指,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 20-3020-30次。次。【作用作用】提神、开通血脉、调和气血。提神、开通血脉、调和气血。【主治主治】感冒、上肢痹痛。感冒、上肢痹痛。【备注备注】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特点特点1

23、 1、形态、形态点状、线状、面状。点状、线状、面状。2 2、分布、分布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3 3、联系、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4 4、理论、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贯成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名称名称1 1、五脏六腑、五脏六腑心经、大肠、膀胱等心经、大肠、膀胱等2 2、人体部位、人体部位五指节、腹、脊等五指节、腹、脊等3 3、作用功能、作用功能端正、精宁等端正、精宁等4 4、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脾土、肝木等脾土、肝木等5 5、山谷河流、山谷河流山根、洪

24、池等山根、洪池等6 6、建筑物体、建筑物体天庭、三关等天庭、三关等7 7、动物名称、动物名称老龙、龟尾等老龙、龟尾等8 8、哲学名词、哲学名词阴阳、八卦等阴阳、八卦等 【五经穴五经穴】【位置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拇指指 食食指指 中中指指 无无名指名指 小指小指 脾土脾土 肝木肝木 心火心火 肺金肺金 肾水肾水 【操作操作】 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次数次数100-500100-500次。次。【运用运用】肝为刚脏,只清不补;肝为刚脏,只清不补; 心常有余,宜清不补;心常有余,宜清不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肺

25、为娇脏,可清可补; 脾常不足,宜补不清;脾常不足,宜补不清; 肾无实证,只补不清。肾无实证,只补不清。【腑之穴腑之穴】【位置位置】大肠大肠食指桡侧;小肠食指桡侧;小肠小指尺侧;小指尺侧; 胃胃拇指桡侧二指节;拇指桡侧二指节; 膀胱膀胱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侧;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侧; 胆胆食指下节掌面;食指下节掌面;【操作操作】上推为补,下推为泻;上推为补,下推为泻; 来回推为调,平补平泻,保健用调法。来回推为调,平补平泻,保健用调法。【运用运用】大肠:虚寒用补法;湿热用泻法(大肠:虚寒用补法;湿热用泻法(3030分钟有效)。分钟有效)。 小肠:用清法,代清下焦湿热。小肠:用清法,代清下焦湿热。 膀

26、胱:用清法,通利小便。膀胱:用清法,通利小便。 胃:用清法,食滞中焦。胃:用清法,食滞中焦。 胆:一般不专用,平肝时连同此穴一并推之。胆:一般不专用,平肝时连同此穴一并推之。【前臂三穴前臂三穴】三关: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主治虚寒病症。主治虚寒病症。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100-300100-300次。次。天河水: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

27、成一直线。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次数)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次数)100-300100-300次。次。六腑: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主治一切实热病症。主治一切实热病症。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次数)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次数)100-300100-300次。次。【门穴门穴】天门:天门: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开启经穴,启迪智力,外感头痛。开启经穴,启迪智力,外感头痛。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上推两拇指由下

28、至上交替直推。上推2424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囟门:囟门: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安神通窍镇惊,高热冷敷降安神通窍镇惊,高热冷敷降温。摩法促进大脑发育、头痛惊风、鼻塞。温。摩法促进大脑发育、头痛惊风、鼻塞。 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或掌根放在前额,食、中、示三指自然放在囟门穴上摩揉)。或掌根放在前额,食、中、示三指自然放在囟门穴上摩揉)。板门: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指端

29、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呕。可以止泻;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呕。100-300100-300次。次。二扇门: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发汗,退热,镇惊止搐。发汗,退热,镇惊止搐。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掐次;揉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掐次;揉100100次。次。箕门:箕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利尿通淋。利尿通淋。用食、中

30、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100-300100-300次。次。【治泻四法治泻四法】(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穴位一:穴位一:龟尾龟尾位置:位置:尾椎骨端尾椎骨端手法手法: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拇指端或中指端揉, 100-300100-300次。次。作用:作用:通调督脉之经气,通调督脉之经气, 调节大肠。调节大肠。治疗:治疗:泻泄,便秘,脱肛,遗尿,小儿惊风泻泄,便秘,脱肛,遗尿,小儿惊风【治泻四法治泻四法】(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穴位二:穴位二:七节骨七节骨位置:位置:命门至尾椎骨端命门至

31、尾椎骨端 (长强穴)成一直线。(长强穴)成一直线。手法手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用拇指桡侧面或食、 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 自上向下直推,分别自上向下直推,分别 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 下七节法。下七节法。100-300100-300次。次。作用:作用:温阳止泻,升气提脱,泄热通便。温阳止泻,升气提脱,泄热通便。【治泻四法治泻四法】(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穴位三:穴位三:腹腹位置:位置:脐周大腹部。脐周大腹部。手法手法: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 推,称分推腹阴阳;推,称分推腹阴阳; 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分推分推

32、100-200100-200次;摩腹次;摩腹5 5分钟。分钟。作用:作用:温阳止泻,升气提脱,泄热通便。温阳止泻,升气提脱,泄热通便。【治泻四法治泻四法】(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穴位四:穴位四:脐脐位置:位置:肚脐肚脐手法手法: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用中指端或掌根揉、 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揉脐;指摩或掌摩 称摩脐;用两手拇指称摩脐;用两手拇指 和食、中三指抓住肚和食、中三指抓住肚 脐抖,掌根振颤。揉脐抖,掌根振颤。揉 100-300100-300次摩分钟。次摩分钟。作用: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1、天门: 位置:

33、眉心至前发际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自下而上地交替直推,称开天门;若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3050次。 功效:头痛、感冒、发热。与推坎宫、运太与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组成外阳、揉耳后高骨组成外感四法感四法。 2、坎宫: 位置:自眉心起至眉稍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头分推向眉稍。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等。 临床应用:外感头痛。 3 太阳: 位置:眉稍与目外眦后一寸凹陷中。 操作:两拇指自前向后推称推太阳;用中指揉该穴,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 3050次 功效:解表,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头痛,发热。 4、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

34、后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揉。3050次。 主治:头痛、烦躁不安、惊风。 临床应用:外感头痛、发热等表证。 5 山根: 位置:两目内眦连线之中点,鼻根低洼处。 操作:拇指甲掐。 主治: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开窍醒神,也可用于小儿疾病的诊断,山根处青筋显露者多为虚寒、惊风者。 6、牙关: 位置: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中。 操作:拇指或中指按揉。按揉3050次 主治: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临床应用:按用于牙关紧闭,揉用于口眼歪斜。 7、囟门: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两拇指自前向该穴推,按揉;摩。 主治:头痛、惊风。 临床应用:推揉法用于镇静安神;摩法用祛寒。 8、天柱骨 位置:颈后

35、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上向下推,称推天柱骨;用汤匙边蘸油自上向下刮,称刮天柱骨。 临床应用:推刮天柱骨可降逆止呕、祛风清热。主要治疗恶心呕吐、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及颈项强痛。 9、桥弓 位置:自耳后翳风至缺盆一斜线。 操作:用拇指自上向下推抹;用拇、食、中三指拿捏称桥弓 。2030次 主治:小儿肌性斜颈。 临床应用:抹、推、揉三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10、腹、腹 位置:腹部 操作:沿肋弓下缘向旁分推;掌或手指摩。 主治:腹痛、消化不良。 临床应用:分腹阴阳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摩腹用于腹痛、腹泻。 11、脐、脐 位置:肚脐正中。 操作:指揉或掌摩。 主治:腹胀、腹痛、

36、食积、吐泻、便秘。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 12、丹田: 位置脐下二寸与三寸之间。 操作:按或揉,或摩50300次。 功效: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临床应用: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治疗腹痛、腹泻、遗尿。 13、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用拇、食、中指做提拿法。35次或用中指按揉法3050次。 功效: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对虚寒性、伤食性腹痛腹泻效果较好。 14、脊柱、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一直线。 操作:自上向下推;自下向上捏脊。35遍。 主治:发热、惊风、消化不良、疳积、腹泻等。 临床应用:小儿保健穴;可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

37、身健体。常驻与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按揉足三里结合应用。 15、七节骨、七节骨 位置:命门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指腹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脐、揉龟尾相配合。上推止泻,实热证不用下推通便,不用于虚寒症 16、龟尾:、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拇或中指按揉。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功效: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 17、脾经、脾经 位置:拇指指腹 操作 :旋推或将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从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100300次。

38、 主治: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临床应用:多用补,少用泻。 18肝经肝经 位置:食指指腹。 操作:旋推或从指端向指根直推,为补;从指根向指端直推为清。100500次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 功效:平肝泻火,息风镇惊。 临床应用:抽搐、惊风、烦躁不安、五心烦热。 注意:宜清不宜补。 19心经心经 位置:中指指腹。 操作:同肝经的操作方法向指根直推或旋推为补,相反则为泻。100500次 主治:身热无汗,烦躁、高热神昏。 功效:清热退心火。 临床应用: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黄短。 20肺经肺经 位置:无名指指腹。 操作:同上旋推或从指端推向指根为补,相反为清。100500次

39、。 主治:胸闷,咳嗽。 功效:清肺热/补肺气 临床应用:清法较为常用,如咳嗽痰鸣;补法少用,如气短汗出。 21肾经肾经 位置:小指指腹。 操作:旋推或从指根推向指端为补,相反则为清。100500次。 主治:尿多,小便黄短。 功效:补肾益脑,温养下元。 临床应用:多用补法,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久泻多尿、遗尿等。 22 四横纹 位置: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拇指甲掐,35次。 主治:惊风,气喘,腹痛。 临床应用: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 23 小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拇指甲掐。35次。 功效:退热、消胀、散结。 临床应用:脾胃热

40、结,口唇破烂,腹胀。 24 肾纹 位置:小指第二指间横纹处。 操作:中指或拇指按揉。3050次 主治:目赤肿痛,热毒内陷。 功效:祛风明目,散瘀结。 临床应用:高热,鹅口疮,手足逆冷。 25 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操作:中指或拇指按揉,3050次。 主治:自汗、盗汗。 功效: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临床应用:自汗证、盗汗证。 26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中指或拇指按揉,3050次。 主治:痰热咳嗽、口舌生疮。 功效: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痰热咳嗽、口疮。 27大肠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指到虎口一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向虎口,向心为补,反之为泻,来回推

41、为清补。 主治:便秘,泄泻,脱肛。 功效: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临床应用:便秘,虚寒腹泻,脱肛。泄泻多用清补法,和血顺气。 28小肠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自指端到指根一直线。 操作:从指根推到指端为清,来回推为清补,不用补法。 主治:遗尿、尿闭、发热。 功效:温补下元;清利下焦是热。 临床应用:小肠能泌别清浊,用清补法,可以利水道而通小便。 29胃经胃经 位置:位置一:拇指第二节。位置二: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旋推或直推。100500次。 主治:呕恶嗳气、烦渴、食欲不振、吐血衄血。 临床应用: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 30 板门 位置:大鱼际处。 操作:揉或推

42、, 主治:食积腹胀,呕吐腹泻。 临床应用:健脾合胃,助消化。常与摩腹、揉足三里合用。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横纹推向板门止呕。 31 内劳宫 位置:掌心中,握拳中指端是穴。 操作:按揉或运法,由中指沿内劳宫运之。3050次。 主治:退热发汗。 临床应用:清热(虚热)除烦,用于口舌生疮、发热、烦渴,常与补肾经、掐二扇门合用。 32 内八卦 位置: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的2/3为半径作圆。 操作:拇指运法,3050次。 功效:宽胸利膈,开郁降气,助气调气,消痞化积。 主治:五脏之气不调之胸膈满闷、痰火郁结、喘嗽交作等 临床应用: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 33 小天心 位置:手掌大

43、、小鱼际交接处。 操作:用指掐、揉、捣。35次。 主治:惊风、神昏、夜啼。 临床应用:可配合掐老龙、掐人中、清肝经。 34 总筋 位置:掌后横纹中点。 操作:按揉或掐。按揉3050次;掐35次。 主治:口舌生疮、潮热、夜啼。 临床应用:多与清天河水、清心经配合应用。 35 大横纹 位置:仰掌,掌后横纹。 操作:从中向两侧分推;从两侧向中间合推。100300次。 主治:乳食停滞、腹胀、腹泻、呕吐。 临床应用:分阴阳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之虚症;合阴阳用于痰结喘咳、胸闷之实症。 36三关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腕推向肘;自拇指推向肘为大推三关。100300

44、次。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临床应用:能补元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之症,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捏脊合用。 37天河水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曲泽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两指指腹自腕推向肘。连拍带推称打马过天河水。 主治:发热。 临床应用:常与推攒竹、推坎宫合用,清热而不伤阴分。打马过天河水多用于清实热、高热之证。 38六腑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自肘推向腕部,100300次。 主治:发热多汗。 临床应用:脏腑实热之高热烦渴,可单用也可与推三关合用,合用可平衡阴阳,防止大寒大热。 39 老龙 位置:中指指甲根正中后一分。 操作:用拇

45、指甲掐,35次。 主治:急惊风。 临床应用:有开窍醒神作用,用于急性暴厥,高热神昏。 40 端正 位置:中指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为左端正,尺侧为右端正。 操作:用拇食指对掐或对揉,掐35次;揉3050次。 主治:鼻衄、惊风、呕吐、泄泻。 临床应用:揉右端正可止呕,揉左端正止泻。掐多用于小儿惊风。 41 二扇门 位置:掌背食指与中指,及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 操作:拇指甲掐或揉。掐35次;揉3050次。 主治:惊风抽搐、身热无汗。 临床应用:多用于外感风寒,揉动时要用力,频率要快,常与揉肾顶、补脾经、补肾经等合用。 42 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 操作拇指端揉。3050次

46、。 主治腹痛、小便短赤、潮热。 临床应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主要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小便赤涩等症。 43 外劳宫 位置:掌背第3、4掌骨歧缝间凹陷中,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掐或揉。3050次 主治:腹痛、消化不良。 临床应用:此为暖穴,用于一切虚寒之证。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合用。 44 外八卦 位置: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 操作:用拇指做运法,3050次。 主治:胸闷、腹胀、便秘。 临床应用:宽胸理气,通滞散结,常与摩腹、推揉膻中合用。 45 一窝风 位置:屈腕,手背掌根中凹陷中。 操作:拇或中指指端揉,3050次。 主治:肠鸣、腹痛、风寒鼻流清涕。 临床

47、应用: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多与拿肚角、推三关、揉中脘合用。 46 百虫 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又称百虫窝。 操作:按或拿,35次。 主治:下肢瘫痪,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通经络、止抽搐,常与揉足三里、拿委中、揉膝眼合用;治惊风抽搐要用力稍重。 47 涌泉 【位置】屈足趾,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指面自足根向足趾推,或按揉。50100次。 【主治】发热,五心烦热,呕吐,腹泻。 【临床应用】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常与退六腑、清天河水合用退实热。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规

48、的例行成套手法。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五法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五法在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位置:在颞侧的凹陷处。位置:在颞侧的凹陷处。手法: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手法: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一般运一般运2424次,每运次,每运3 3次后轻轻按一下。左为太阴右为太阳。次后轻轻按一下。左为

49、太阴右为太阳。【感冒感冒】(一)风寒感冒(一)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清涕,打主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治则:疏散风寒,辛温解表。治则:疏散风寒,辛温解表。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黄蜂入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黄蜂入洞,揉风池,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推三关,清天河水。洞,揉风池,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推三关,清天河水。【感冒感冒】(二(二)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咽痛,鼻塞流主要症状:发热恶风、

50、有汗或少汗,头痛咽痛,鼻塞流浊涕,口渴,面赤辱红,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浊涕,口渴,面赤辱红,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治则:疏散风热,辛凉解表。治则:疏散风热,辛凉解表。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黄蜂入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黄蜂入洞,清肺平肝,清天河水,退六腑。洞,清肺平肝,清天河水,退六腑。【感冒感冒】(三(三) )感冒兼证感冒兼证1.1.感冒夹痰感冒夹痰兼见咳嗽痰鸣,舌苔微黄腻,脉浮滑数兼见咳嗽痰鸣,舌苔微黄腻,脉浮滑数 治则:疏风解表、理气化痰治则:疏风解表、理气化痰 处方:解表诸穴,处方:解表诸穴,+ +运内八卦。运内八卦。2.2.感冒夹滞

51、感冒夹滞兼见乳食停滞,舌苔黄厚腻,脉滑实兼见乳食停滞,舌苔黄厚腻,脉滑实 治则:疏风解表、消食化积治则:疏风解表、消食化积 处方:解表诸穴,处方:解表诸穴,+ +运内八卦、清补脾经。运内八卦、清补脾经。3.3.感冒夹惊感冒夹惊兼见高热惊厥,舌苔黄偏干,脉弦数兼见高热惊厥,舌苔黄偏干,脉弦数 治则:清热解表、镇惊安神治则:清热解表、镇惊安神 处方:解表诸穴,处方:解表诸穴,+ +退六腑、下捣小天心。退六腑、下捣小天心。【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治泻四法操作要点)(治泻四法操作要点) 摩腹: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

52、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部,约2 23 3分钟。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摩一分钟。分钟。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摩一分钟。 注意事项: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注意事项: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宜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背部,以顺气止呕。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宜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背部,以顺气止呕。动作沉稳,即摩腹时能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动作沉稳,即摩腹时能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揉脐:揉脐:用食、中、无名三指

53、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力量稍重用食、中、无名三指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力量稍重( (三指按于肚脐,指下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感觉有物顶住即可) ),约,约1 12 2分钟。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分钟。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影响治疗的进行。 揉龟尾:揉龟尾: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力度同揉脐,约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力度同揉脐,约2 23 3分钟。分钟。揉按时力量可比揉脐稍大些,若患儿感觉不适而哭闹,可减轻揉按之力。揉按时力量可比揉脐稍大些,若患儿感觉不适而哭闹,可减轻揉

54、按之力。 推上七节骨:推上七节骨: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用食中二指从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100100次左右,约推擦次左右,约推擦100100300300次。行推擦手法次。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涂抹介质,如润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儿的幼嫩皮肤。前,一定要在局部涂抹介质,如润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儿的幼嫩皮肤。 上述方法,可反复交替进行,每次治疗总时间约上述方法,可反复交替进行,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20分钟。一般每日按摩分钟。一般每日按摩1 12 2次,腹泻次,腹泻较重者可每日较重者可每日3 34 4次。期间应给患儿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应少食多餐。若患次。期间应给患儿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应少食多餐。若患儿腹泻十分严重,大便为青绿色,多由外源性感染所致,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儿腹泻十分严重,大便为青绿色,多由外源性感染所致,应马上去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