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景东教师进修学校 罗 毅摘要: “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而非单一因素构成”。本文从运用数理逻辑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用词语活动,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运用视觉空间活动,组织学生轻松学习数学;开展“身体运动”和“音乐”活动,使学生愉快学习数学;进行“人际关系”活动和“自我认知”活动,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课堂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因材施教。其目的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使因材施教原则得到真正落实。关键词 多元 智能 教学 应用智力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是人们感兴趣和关注

2、的研究领域,更是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尽管人们对智力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但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导致100多年来,智能领域一直是智力一元论的天下。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研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谁是导致个体成功的执行因素时,根据现实生活中,有些智商出色的个体并没有获得成功,而有些成功者又不具备高智商的现象。提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而非单一因素构成。认为人个体身上存在着各自相对独立的、与特定认知领域相联系的至少八种智能影响、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八种智能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智能。

3、只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传统教学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习惯于按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要求学生,轻视甚至否定学生的独特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了原来富有生命活力的孩子变成了同一模式,“添平补齐”、“千人一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它为差异学生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为特征的乐观学生观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真正落实。下面就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多元智能进行个性化教学,以期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一点初浅的

4、认识。一、运用“数理逻辑”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有些学生天生擅长数理逻辑学习,对这些学生来讲,数学是有趣的,解决问题是一种乐趣。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一些基本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切实理解乘法运算,给学生几张白纸,50个小珠子,一瓶胶水和一支彩色笔。然后,自己在黑板上写上34=?,并一再向学生解释:乘法运算只不过就是反复相加而已,今天要用加法的方法来学习乘法运算。在这个等式下面画三个大圆圈,并在每个圆圈里画上四个圆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式子中的第一个数字告诉我们需要多少个圆圈,式子中的第二个数字告诉我们要把多少个小珠子放在每一个圆圈里,最后让学生一块来数一数圆圈里一共有多少圆点,并在等号后面的圆圈里

5、写上“总数”。 即:12 也就是34 = 12。然后,在黑板上写下10个没有答案的等式,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一个等式,在纸上画圆圈,在圆圈里放小珠子,并用胶水粘好,从而得出答案。这种活动对擅长“数理逻辑”学习的学生是行之有效的。二、运用“词语”活动(即语言智能),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词语技能较强的学生,往往通过叙述和词汇才会对数学理解得比较好。这种学生中间有许多人认为:学习中光有数字没有意思 枯燥无味。为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运算,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写作场景,让学生写包括乘法运算在内的简短词语问题,鼓励他们给每一个数字都起个名字并且有其个性。比如:8可以叫做雪人8先生,4可以叫做福莱迪4,9可

6、以叫做南西9等等。不是背乘法运算“4 3 = 12”的口诀,而是将4 3 = 12 理解为福莱迪4吃了3个柠檬,肚子痛了12天;将8 2 = 16理解为雪人8先生盖了2栋房子,因为他有16个孩子等等。通过这种语言叙述的方式,帮助词语技能较强的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三、运用“视觉空间”活动,组织学生轻松学习数学视觉记忆强的学生擅长画画和建筑类的活动,当他们能把乘法运算想象为主体画的时候,他们就学得更加轻松了。为了使视觉记忆强的学生学好乘法运算,在教学中一方面采取“乘法运算画图”,即:让每个学生选择5个特别难记的乘法运算等式,然后,让他们画出一幅表明等式和答案的图画来。学生们可以画出图画并且把等

7、式和答案放在图画中的某个地方。如:56的图画就可能是一个男孩穿着一件印有5号的球衣,他站在一个住房单元的门前,门上写着6号,男孩正和一个女人说话,这个女人手上拿着一个写着30的蛋糕,庆祝她30岁生日快乐;另一方面制作“乘法运算建筑模型”: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选择他们感觉困难的两个乘法运算。然后让他们搞出一个立体的东西来,这个东西在使用后要能够表明他们所选择的等式。如96=54这个等式就可以通过搭一座房子模型来表明,这座房子里有6个房间,每个房间有9件家具。学生们要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而不必显示那些等式。学生喜欢研究这些模型,并琢磨这些模型所包含的乘法运算原理,这样的学习对有的学生来讲是轻松的,也

8、是快乐的。四、开展“身体运动”和“音乐”活动,使学生愉快学习数学善于用身体运动智力来学习的学生,运动和动手活动能够帮助他们记忆乘法运算。如:进行跳绳运动,即: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给每组中的一个人一条绳子,没有绳子的学生给他的伙伴出一道乘法运算题。持绳的学生要跳题中的每一个数,然后再跳出正确答案的次数。如:题目是45,那么,跳绳的学生要跳4次,并且说“4”。再跳5次,并且要说“5”,最后再跳20次,并且说“20”。然后,两个学生轮换角色,再次进行,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生来就善于通过音乐来学习与积累信息的学生,认为采用唱歌和发声的方式来记忆乘法运算最有趣,如:“66=36”记为“啦啦咪啦”。在教学

9、时,如果听到学生唱出一种乘法运算口诀,请不要感到惊奇,这是学生愉快学习数学的一种表现。五、进行“人际关系”活动和“自我认知”活动,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具有较强人际关系智力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块儿学习远比他一个人坐在那儿拿着数学书本学习更快乐、更轻松。对这些学生可以组织“对手赛”活动,即:两个学生为一组,给每一个组发一张答案卡和一些小奖品,让每对学生轮流测验其对手。一个人答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励,当所有奖品都被拿走时,比赛就宣告结束。这时,学生们各自查点自己得了多少奖品,看谁赢得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有些学生则需要“安静的学习”,静静地来整理他们所学的信

10、息。这些学生善于自己记忆信息,对小组活动的忙乱感到麻烦。有时他们并不在意别人,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他们需要有时间进行独立学习和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安静的学习;有的学生善于“写日记”,记下哪些问题掌握了,哪些问题仍然难于记忆,这将强化其学习。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们评价哪些活动有助于学习数学,并且让他们写下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六、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课堂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改革的“牛鼻子”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就其目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课堂上的教师口头评价语言一般都属于形成性评价。一般地,形成性评

11、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注重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等鉴定。但是,这样的评价同时也承担着诱发或唤醒学生潜能的任务。这一点正好和加德纳一直倡导的多元化的“真实性评价”相吻合,这就为多元智能理论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下面是在教学“找规律”一课的教学片断:老师:同学们!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我们今天学习的“找规律”呢?生 1:老师:你的想像力很丰富,能用图形来表示规律。生 2:112112112112老师:真不错!能用数字简洁地表示规律。 生 3: | | |老师:很有节奏感,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家。上述教学片断中,老师给予学生回答的反馈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元

12、智能理论在课堂形成性评价中的具体运用。很显然,老师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对于生1,老师侧重的是对于学生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的肯定;对于生2的评价,老师侧重的是对于学生数学智能的肯定;对于生3的评价侧重的是音乐智能的肯定。看似非常自然普通的教师口头评价语言,却起到了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再看,对于“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老师:大家认为,什么是圆?生 1:像太阳、呼啦圈、硬币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形。老师:你非常善于观察。 生 2:圆是表示在平面内到定点距离都相等的所有点的轨迹。老师:真了不起!你已经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

13、圆了。 生 3:音乐简谱中的休止符也是圆的。生 4:我不同意生3的观点,休止符相当于数字中的“0”,因此,它最多算一个椭圆。老师:你说得很有道理,生3同意他的观点吗?(生3表示同意)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出你的音乐知识还是非常丰富的从上述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特长,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在类型上有差异而已”,这就对教师的评价反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生3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老师不是直接加以否定或指责,而是通过先对其他同学意见的肯定,达到对知识的传授和总结的目的,再肯定其在音乐方面的优点,激发其学习的信心。因此,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阿姆斯特朗说过:“如果一个孩子某学科表现较差,我们应该从他的强势智能项目入手去补救有缺失的项目,而不是一直针对他不行的智能拼命地给他补习。用他比较弱的智能去改进他已经落后的技能,只能是事倍功半,只会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无助感,最后让他的学习兴趣完全消失” 。在这里,他虽然主要谈的是较弱学科补差的问题,但是就某一学科内学生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强弱的智能而言,这个道理其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