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研究方案_第1页
小学三年级研究方案_第2页
小学三年级研究方案_第3页
小学三年级研究方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了我国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理论研究的重点。当前,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虽然广大教师能自觉地、积极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

2、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一)概念混淆目前,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大整合论”,是“大课程论”的倡导者黄甫全老师提出的。他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解决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另一种是“小整合论”,许多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与学科教学整合,解决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问题。前者有助于我们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而后者关注的是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就目前我校的信息技术装备情况、师资水平、学生基本情况而言,“小整

3、合论”比较符合我校实际。(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虽然广大教师都能自觉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并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但从我校的实践过程来看,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或问题:一是信息技术课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够、合作不深,学生很少有机会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科学习问题。二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对独立,即使有促进也相对甚少。教师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很少运用学生的信息技术来完成学习任务或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来说,纯粹是技术学习,很少有运用于语文学习的机会。而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一些资料的收集、分

4、析、整理,而这些工作信息技术老师基本上不参与。四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效率不高。通常教师的整合课有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高投入、低产出。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距离、有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有技术开发滞后于教学要求等问题。五是教学效果的提高不明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不是很明显,有时现代教育技术仅仅是一个替代板书、多提供几张图片的功能,未必得到充分而且必要的利用。(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正意义1、信息技术本身是学习对象。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开设,这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了学生的学习对象。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其他

5、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如在学习Word时,可以让学生输入、编辑排版自己的作文或其他文字兼图片的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同时也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和逐步提高。同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引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也是教师的学习对象。2、信息技术又是学习工具。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发达的今天,一改过去信息缺乏、信息传播慢的缺点,出现了信息过剩的问题。传统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学

6、习,终将被社会淘汰。因此,学生必须掌握信息技术这一学习工具,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分析所得信息;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最后,结合实际问题的研究和一定的研究方法,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并充分发挥自身已有的信息素养的优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进行一些专题或主题研究。3、信息技术还是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对于师生来说既是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还是教学的实现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将一些现象、实验通过媒体展示,运用网络进行即时测验等,这些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帮助教师对知识进行重组、创新,以各种媒体展现

7、教学内容,而且对学生的知识巩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成长也有一定帮助。4、信息技术并非万能。因为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能等同于知识,知识的获得不能等同于人的发展,而运用信息技术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并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一样,它仅仅提供了一种新的与他人交流、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不是知识创新、人格形成的必然途径。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的交流不仅依靠教学手段,而是教学存在本身。在整合教学过程中,认知、技能掌握和情感交流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的发挥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其必然有作用,但非完全作用。 正因

8、为上述原因既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能力发挥,又影响了学生信息技术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尤其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所以,我们选择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二、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1、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于语文教学之中(所有参与教师)2、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部分学习(如班级网站建设、综合实践活动)(二)研究目标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倡导学科整合,改变学科相对独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之意图,积极施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真正实现新课改之夙愿,也利于校本课程之研

9、究与开发,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与时俱进,高质高效。(三)研究内容1、着力提高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培训,既鼓励学校中老年教师自学,又用“传帮带”的方法以熟带新,从而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重点内容为熟练掌握PPT、FLASH、AUTHORWARE等软件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修改,涉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处理及动画的制作等。二方面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测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重点内容为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能浏览网页,准确搜索、下载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管理维护班级网站(在个人帐户中发布文章、评价留言、在线交流等)

10、。 2、着力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一是主研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整体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要求每位主研教师每期课时数的50%以上均要使用电教手段,务必收到实效。其制作使用原则是:不求花哨,力求实用,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二是加强年级实验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的研究,从而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重点是将之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资料收集整理,如:“遨游汉字王国”“走进信息世界”;其次是完成征文和电子小报的设计制作。一句话,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学习语文”。三、实施计划(一)研究时间2010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1日(二)研究原则研究中

11、坚持科学性、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因地制宜原则(三)研究方法(1)培训法:培训部分教师、部分学生,使之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3)对比实验法:本年级各9个班,奇数班为实验班,偶数班为对比班。课题即将结束时,对比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效果。(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五)研究阶段整个研究时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1、动员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2、培训、学习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3、运用阶段(2011年2月2012年3月)4、结题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六)各阶段预期成果动员阶段:形成动员报告(课题负责人)培训学习阶段:做好培训记录、受培人员笔记、编写培训教材(开发校本培训教材)(主研教师和实验班学生)运用阶段:教案、课件、论文、学生作品、学生提高档案(主研教师和实验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