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稽查前自查自纠风险提示汇总_第1页
企业税务稽查前自查自纠风险提示汇总_第2页
企业税务稽查前自查自纠风险提示汇总_第3页
企业税务稽查前自查自纠风险提示汇总_第4页
企业税务稽查前自查自纠风险提示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税务稽查前自查自纠风险提示汇总在年度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 , 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就是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税务稽查。特别是近日各地税务机 关均下达了文件 , 要求一些重点企业按照文件提供的业务提 纲先进行自查 , 然后税务机关再进行重点核查。同时 , 和往年 不同, 今年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均开始 实施新法 , 政策变化大 , 配套和过渡政策多 , 这使得企业想不 紧张都难。在此情形之下 ,不论是正在自查的企业 , 还是将要 被检查的企业 , 当务之急 , 就是要积极找问题 , 把涉税风险提 前挡在门外。企业自查风险提示之一 : 乱开“礼品”发票风险大 发票是商事活动的重要

2、凭证 , 也是税务部门进行财务税 收检查的重要依据。然而不少企业认为 , 礼品是业务招待费 的一种 , 涉及的税款数额一般不大 , 处理形式也比较灵活 , 只 要多玩点花样 , 既能满足消费 , 又可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 而且风险不大。就此,专家提醒 , 礼品发票切不可乱开。因为按照新企 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 税务机关在查账的时候 , 对企业支出的 各项税前扣除费用的认定是以是否合理为前提的, 如果企业大量列支了商品名称开具为“礼品”的商业发票, 又无任何其他明细 ,企业本身也拿不出合理列支的证据, 则很有可能存在以下涉税风险企业所得税上不能税前扣除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

3、定 , 企 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按照发生额的60舛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因此 , 很多企业会在这一比例范围内大量列支礼品、办公用 品和会议费等费用 , 并用笼统的名称发票入账。企业感觉玩 的巧妙, 并不违规。 但事实上 , 按照发票管理办法 的规定 , 这种笼统名称或无明细清单的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 , 相关 费用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 , 这种情况 普遍存在。因此 , 部分省市也专门出台了一些针对礼品、办 公用品等发票的具体要求 , 企业自查中 , 要特别注意这些规 定。此外 , 如果被查实 , 可能会为认定为是对外捐赠行

4、为 , 作 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 , 同时全额计入其业务招待费 按照相关规定作纳税调整。增值税上可能被认定为视同销售 如果企业购买的礼品金额较大 , 且无偿赠送了他人 , 则 存在可能被认定为视同销售 , 缴纳增值税的风险。按照修订后的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四条规定 ,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 , 视同销售货物 :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 销售代销货物 ;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 将货物 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 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 (市)的除外 ; 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

5、利或者个人消费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 资者;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 或者个人。按照上述规定 , 企业将礼品赠送他人 , 就符合第八款的 规定 , 存在涉税风险。个人所得税上记得代扣代缴除了上述问题外 , 专家还提醒 , 企业向客户、员工发放了 礼品, 特别是一些金额较大的礼品 , 要记得代扣代缴个人所 得税 , 否则将被处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因 为,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 XX57 号)的规定 :单位和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

6、庆 典、业务往来及其它活动中 , 为其它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 发放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对个人取得该项所得 , 应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法规的“其他所得”项 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税率为 20%,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 代扣代缴。那么 , 对于存在上述问题的企业 , 应该如何处理问题发 票呢 ? 专家指出 , 首先 , 注意收集礼品用途的证据。礼品不是 实物名称 , 填写为礼品的发票 ( 如同填写“办公用品”一样 ) 一般不得作为报销凭证。假如一次购进数量很多 , 则品名栏 目可以简写“礼品” , 同时附盖有对方公章的销货清单 , 经审 批后可以入账。礼品的入账根据业务内容可以记

7、入“管理费 用”或“营业费用” 科目。其次, 送别人礼品记得代扣个税。专家还特别提醒企业 , 千万别把“礼品”发票当冲账的 “万能票” , 平时在列支礼品发票时也应格外谨慎,否则, 不但会面临查补税款的风险 , 可能还会遭到严厉的涉税处罚。企业自查风险提示之二 : 工资薪金列支注意别超标 工资薪金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一项常规费用支出 ,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规定 ,对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准予 在税前扣除。这里所称的工资薪金 , 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 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 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 , 包括基本工

8、资、 奖金、津贴、补贴、 年终加薪、加班工资 , 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 支出。除上述规定外 , 随后出台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 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 XX3 号)进 一步解释称 , 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 金” , 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 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 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 , 可按以下 原则掌握 :( 一 ) 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 二 ) 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 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

9、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 四 ) 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 , 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 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 ) 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 , 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专家就此分析指出 , 新税法实施后 , 对于个人工资薪金 所得判定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以是否合理为标准。而国税函 XX3 号文是税务机关判断工资薪金列支是否合理的一个重 要依据。因此 , 企业可按照上述文件精神 , 准确把握“合理工 资薪金”的内涵 , 逐一进行自我排查比对 , 发现问题 , 尽早解 决, 有疑问的地方应该积极与主管税务机关及时沟通, 避免在重点检查阶段被查处。特别是对于一些分支机构较多 , 业 务复杂 , 人

10、员较多 , 构成也比较复杂的大型的集团公司 , 企业 的财税人员应严格审查相关列支问题 , 重点排查企业是否超 出规定范围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为了帮助企业更好的把握工资薪金方面的风险问题 , 专 家为我们总结了四项企业容易忽视的与工资薪金有关的费 用列支问题。1、各种保险的列支专家指出 , 准确把握允许税前扣除的社会保险费支出 , 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 , 第一, 扣除的对象包括基本社会保 险费 ( 具体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 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 ) 、补充养老保险费和住房 公积金。第二 , 其扣除范围和标准以国务

11、院有关主管部门或 者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为依据 , 超出该范围和标准的部分不 得在税前扣除。第三 , 准予在税前扣除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 补充医疗保险费 , 限于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 标准和范围内 ,超过部分不允许扣除。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 按 照最近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 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 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 财税 XX27号)的规定,自XX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 策规定 , 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 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 , 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 5% 标准内的部分 ,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 超

12、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第四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 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 , 例如企业为从事高空危险作业 的职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允许税前扣除。第五 , 规定之外的 商业保险支出不能税前扣除。这一点需要企业特别注意, 因为现在不少效益好的企业都为员工上了各类商业保险 , 按照 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 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 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其他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税务 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外 , 企业为投资都或 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 , 不得扣除。第六 ,企业按规定支付 的财产保险费 , 准予扣除。同时注意 , 企业参加商业保险后 , 发生保险

13、事故时 , 根据合同约定所获得的赔款 , 在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 , 应抵扣相应财产损失。2、住房公积金的列支目前 , 我国存在着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经常拖欠职工的 住房公积金 , 一些效益较好的单位则有意将一些应税福利,如将各类补贴、津贴打入“住房公积金”账户 , 并借此进行 逃避税收的情况。对此 , 专家提醒企业 ,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 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 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 XX10 号)规定, 以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 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 ( 建金 管XX5号)等文件精神,单位和个人

14、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 , 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同时, 对高收入行业及个人的缴存基数 , 被限制为不超过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 3 倍。在自查过程中 , 企业要特别注意不要超标列支。3、私车公用补贴的列支为了节约经营成本 , 不少企业存在租用员工车辆办公的 情况。对此 ,专家提醒 ,虽然目前国家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但一般来说 , 私车公用是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 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 函XX305号)的规定来执行。按照该文件的规定,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 , 在规定的标准内 , 为员工

15、报销的油 料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 用, 以及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发放的交通补贴 , 均属于企事业 单位的工资薪金支出 , 应一律计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 , 按照现行的计税工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因此 , 企业因使用 私人车辆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私人车主支付的相关费用 均应视为个人取得的公务用车补贴收入 , 企业应依法代扣代 缴个人所得税。如果是本企业职工的 , 按照“工资、薪金所 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 如果是非企业人员的,则按照“劳务报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如企业 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 企业最高可被处 3倍的罚款。但需要指出的是 , 目前不少地方也出台了相

16、关的规定 , 企业如果在自查中发现类似问题 , 应及时和当地主管税务门 进行沟通。比如 ,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若干企业所 得税业务政策问题的通知 ( 京地税企 XX646 号)第三条就 规定, 对纳税人因工作需要租用个人汽车,按照租赁合同或协议支付的租金 , 在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凭证的基础上 , 允 许税前扣除 ; 对在租赁期内汽车使用所发生的汽油费、过路 过桥费和停车费 , 在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凭证的基础上 , 允 许税前扣除。其它应由个人负担的汽车费用 , 如车辆保险费、 维修费等 , 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4、差旅费的列支企业所得税法对成本费用支出作了原则性规定 , 但 并

17、未对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进行具体明确。然而 , 专家提醒 ,没出台文件 , 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从中投机。因 为与其他费用一样 , 税务机关在掌握税前扣除的问题上 , 依 然是实质重于形式。也就是说 , 税务机关核查企业的差旅费 时,都会要求提供相关的证明资料和合法凭证,否则, 是不会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差旅费的证明材料主要应包括 : 出差人 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此外, 差旅费的个税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按照财政 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 XX183 号第二条的规定 :“工资、薪金所得应根据国家税法统一规定 , 严格按照工

18、资、 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 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的政策口径掌握执行。除国家统 一规定减免税项目外 , 工资、薪金所得范围内的全部收入 , 应 一律照章征税。 ”关于差旅费的开支标准 , 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也无具 体规定。各地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 但是, 都必须有真实合法的 票据 , 非个人性质的支出 , 并且在当地规定的标准以内 , 才允 许在税前扣除。最后 , 专家还提醒 , 企业自查查出问题后 , 不要存在侥幸 心理, 把“问题账”继续作下去。因为 , 为了达到强化个人所 得税的征收管理和规范工资薪金支出的税前扣除的双重目 的, 国家税务总局在前不久刚刚出台

19、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 加强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的工资费用支出比对问题的 通知 (国税函 XX259 号) 。该文件的实质就是要加强对个 人工资薪金的监管。此外 , 国家税务总局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加强税种征管促进堵漏增收的若干意见 ( 国税发 XX85 号)中也特别要求 : 国税局、地税局要加强协作 , 对企 业所得税申报表中的工资薪金支出总额和已代扣代缴个人 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总额进行比对。对二者差异较大的, 地 税局要进行实地核查或检查 , 对应扣未扣税款的 , 应依法处 理。XX年度比对范围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总户数的 10%。企业自查风险提示三 : 吃透 三项费用 列支的政策细节

20、 会计处理上将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 费称为“三项费用” 。作为一项企业日常管理的常规支出 , 在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 ( 以下简称“新税法” ) 实施后 , “三 项费用”的税前扣除政策也有很大的变化。因此 , 专家提示 企业 , 在自查过程中 , 不要忽视此类常规的费用列支 , 特别要 关注政策规定中的细节问题。职工工会经费 : 准确理解扣除基数“工资总额” 据介绍 , 工会经费是指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 需的费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 , 工会经费 的主要来源是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 总额的 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 其中 2%的工会经费是经费的

21、最 主要来源。专家表示 , 工会经费看似简单 ,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 经常有企业在该项费用的列支上“阴沟翻船” 。原因是企业 没有准确把握相关的税收政策规定 , 被查出之后 , 往往不得 不对已计入损益中的工会费用作纳税调整, 并向税务机关补缴税款。专家解释称 , 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 以下简 称“新条例” ) 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 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 , 不 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的部分 , 准予扣除。这里需要提醒企业 , 新税法实施后 , “工资、薪金总额”的标准有很大变化按照 1989 年国家统计局第 1 号令关于职工工资总额 组成的规定的规定 , 工资总额分为六个部分 , 即

22、,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 支付的工资。工资、薪金总额是计算工会经费的基数。其总 额的确定 , 依据新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 ,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 工资、薪金支出 , 准予扣除。前款所称工资、薪金 , 是指企业 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 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 , 包括基本工资、奖金、 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 , 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 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专家表示 , 目前, 企业支付给其员工的工资、薪金 ,名目 繁多,称呼各异 ,算不算到工资总额里 ,企业财务人员心里也 不是特别清楚。但上述新规定实施后 , 企业

23、就需要注意了 , 那 就是不管这些支出发放时的名目是什么 , 称呼是什么 , 只需 把握住一点 , 即凡是这类支出是因员工在企业任职或者受雇 于企业,即是因其提供劳动而支付的 , 就属于工资、薪金支出 范畴, 千万不能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名称 , 漏记了相关费用。据悉 ,工会经费的支付形式主要有两类, 一是由企业自动拨付 , 按工资总额 2%计算的工会经费 ,全部拨付给企业工 会组织 , 工会组织再将其中的 40%上缴上级工会。 二是由税务 机关代征。按规定 , 只要是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 ,均须按 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 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 并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

24、扣除。 说到专用票据问题 ,专家还提示 , 按照全国总工会关于 进一步加强工会经费税前扣除管理的通知(总工发 XX9 号)第二条规定 , 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是由财政部、全 国总工会统一监制和印制的收据 , 由工会系统统一管理。各 级工会所需收据应到有经费拨缴关系的上一级工会财务部 门领购。依法建立工会的企业到银行开立账户完毕后 , 将开 户行名称、账号报上级工会财务部备案 , 即可申领到工会 经费拨缴专用收据 。因此 ,企业一定要注意取得合规的票据 才能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对于没有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的企 业, 只能依据新条例对于企业就上缴当地工会组织并取得专 用收据的部分在税前扣除。职工教育

25、经费 : 不能列支自费的学历教育费用 为了促进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 企业往 往需要一定的教育经费 , 支持优秀员工进行充电学习。因此 , 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等 11个部门在XX年联合印发了关于 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 (财建 XX317 号 ), 要求企业支出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必须专款专用, 面向全体职工开展教育培训 , 特别是要加强各类高校技能人才的 培养。具体列支范围包括 11 类 : 上岗和转岗培训 ; 各类岗位 适应性培训 ; 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 训;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 企业组织的 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

26、 ; 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 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 ; 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 ; 职工岗位自学 成才奖励费用 ; 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 ; 有关职工教育的其 他开支。为了鼓励企业这一行为 , 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职工教育 经费的基数和标准。新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 : “除国务院财 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 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的部分 , 准予扣除 ; 超过部分 , 准 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专家表示 , 本条将职工教育经 费的当期扣除标准提高到 %,且对于超过标准部分 , 允许无限 制的往以后纳税年度结转 , 这就等于实际上允许企业发生的 职工教

27、育经费支出全额在税前扣除 , 只是在扣除时间上作了 相应递延 , 并将其扩大统一到所有纳税人 , 包括内资企业和 外资企业。在扣除基数上 , 也要特别注意工资工资额的变化。XX年1月1日起,职工教育经费的列支由“计税工资” 变为“据实工资” , 提高了企业能够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的 额度。但专家提醒 , 额度提高 , 不意味着什么培训的费用都可 以列进来,目前最热门的公司管理人员就读 MBA的学历教育 的高额学费就不允许税前扣除。据介绍 , 目前 , 我国的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形式繁多 , 其中以MBA和EMBA的学费最为昂贵,动辄几万或十几万元、几十万元不等。那么 , 对于单位出钱让高管参加此

28、类培训学 习,学费是否允许在税前列支呢 ?专家分析指出 , 应视支出的 具体性质而定。如果高管人员参加的是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 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 , 如大专学习、本科学 习或MBA EMBA则文件明确规定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不 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也不能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列支。如果高管人员参加的是其他形式的大额培训 ,由于 有关文件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则财务人员应该综合分析在合适的限度内 ,判断是在职工教育经费列支或在其他途径 支出。按照财建 XX317 号文件的规定 , 职工教育经费要保证 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其中 ,对费用

29、列支的限制包括以下几项 : 一是经单位批 准或按国家和省、市规定必须到本单位之外接受培训的职工 与培训有关的费用由职工所在单位按规定承担。二是经单位 批准参加继续教育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集中举办的专业技术、 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经费,可从职工所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三是为保障企 业职工的学习权利和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 60%以上应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四是企业 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 在职教育 ,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 ,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 育培训经费。五是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和考察 , 其一次性单项

30、支出较高的费用应从其他管理费用中支出 , 避 免挤占日常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开支。结合上述规定 , 专家认为对高管人员的学费支出 , 企业 应注意这两个问题 : 一是应掌握的额度。也就是对高管人员 的培训支出不应超过年度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的 40%,因为文件明确规定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二是能否在当期或以后期间 全额扣除。同时应注意 , 企业在财务处理上可以在职工教育 经费中列支 , 也可以在当期成本费用中列支 , 但是在税法上 , 企业在各种途径中列支的职工教育培训支出 , 当年只能在 % 的范围内扣除。职工福利费 : “预提扣除”已改为“据实扣

31、除”自 XX 年开始 , 财政部先后下发了 关于实施修订后的 企 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XX48号)、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XX34号),对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调整 , 要求XX年起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在企业所得税方面 , 按照新条例第四十条中规定 , 企业发生 的职工福利费支出 ,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改变了之前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纳税人的职工 福利费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的规定 , 将预提扣除改为了据实扣除 , 与会计规定保持了一致 , 只是在执行的 时间上有差异。专家解释称 , 职工福利费由预提扣

32、除改为据实扣除 , 主 要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 , 企业正常的福利费 开支与过去相比大幅下降 , 以前应付福利费按照职工工资总 额的 14%计提, 许多企业的应付福利费出现了大量余额 ,而应 付福利费的计提又有抵减企业所得税的作用, 大量的应付福利费余额形成了对职工的负债 , 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 系。除了列支方式的变化 , 专家还特别提示 :税收上的“职工 福利费余额”与会计中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并不一致。在 XX年以前,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是 “计算扣除”,并不需要以 企业在会计处理中预提应付职工福利费为前提 , 也不需要实 际使用 , 但对于“职工福利费余额”的使用必须是在

33、规定的 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内。新税法实施后 , 税前扣除的职工福 利费并不一定等于当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 , 当年实际发 生的职工福利费要先冲减“职工福利费余额” 。上述税务处 理的规定针对的仅是内资企业 , 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 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那么新政策下 , 企业应该如何如何处理好福利费的列支问题呢 ?专家表示 , 如果会计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大于税前 扣除限额 , 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要作纳税调增处理 在企业所得税上理解为应当由企业的税后利润来承担这部 分费用。当纳税人税前实际扣除的职工福利费小于税前可以 扣除的职工福利费的情况时 , 如果税务机关认为纳税人申报 数据不实 , 应当通过必要的程序 , 首先对申报数据不实的情 况进行认定 , 对纳税申报表的数据进行调整 , 然后依照调整 后的数据进行计算。如果纳税人发现税前实际扣除的职工福 利费小于税前可以扣除的职工福利费的情况时 , 可自结算缴 纳税款之日起 3 年内 , 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 , 经税 务机关查实认可后 , 对于以前年度多缴的税款予以退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