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整册)_第1页
三年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整册)_第2页
三年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整册)_第3页
三年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整册)_第4页
三年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整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燕子执笔日期2010220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今天上了下学期的第一节课,感受到上课的感觉真好!燕子这篇文章不仅词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写“神”了。这神来之笔是怎么来的?那是因为郑老先生书读得多。我在上写作课时我问学生到底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当然答案多是增长知识,读书能让自己长大,读书让自己高兴学生们也都会背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在学习燕子过程中,我说郑老先生只所以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读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写神了,那些词来自于平时的阅读积累,来自于不

2、断地观察,来自于多层面的感受,少了这些,怎么可能有这篇美文? 学生在学习劳累之余,念叨上“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两句,身心马上会轻松起来,精神也会好上许多。也许这也是这篇散文魅力表现吧。 大多数的学生是见过燕子的,他们没有陌生感,但他们没有作家那种写作的冲动,所以燕子不会如此走到他们的纸上,而对于好多学生来说,许多可爱的动物,同样不能变成文字。这是一种熟视无睹。因此研究这一课,其实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不要熟视无睹,虽然我们暂时做不到作家的写作水平,但我们能大胆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动物入文,多多观察,不放过一些细节,多多用自己的双手记录,用自

3、己的大脑思考,属于学生自己的文章也会自然出现。 我的教学观(名言) 走进语文真好!读着这篇美文不禁想起自己一度痴迷语文的光阴,那种如痴如醉的品读,历历在目。现如今又何尝远离我而去呢?醉意犹在,痴心未改! 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荷花执笔日期2010222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层面的了解

4、文本内容,通过欣赏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学生交流后引入: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看荷花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边读边想这一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5、说说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长、钻、伸、露、探、冲),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我的教学观(名言)顾名思义教育为教书和育人,但我们常常把后者给遗忘了。 于是我就经常问自己:你给予了学生什么?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珍珠泉执笔日期2010227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

6、受启发处;对话、感悟,让孩子在珍珠泉中遨游。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的语文学科,它的课堂教学就是对话,是师与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民主展示、宽松融合、认真对待、自主发展。教学中,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一些泉的有趣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珍珠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发现珍珠泉有冒不完的泡泡这一独特之处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把趣味读出来。同时相机地指导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文中流动的美,在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

7、不觉地遨游了珍珠泉。 我的教学观(名言)曾记得在高中时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也能教书!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 看着那么一两个知识点要用45min,才感觉到不是那么一会事!万事要深入浅出,要授之以理,育之有情。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亡羊补牢执笔日期2010229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和理解,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通过教学和课后听课老师的点评,对本堂课做了如下反思: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课题的教学反

8、思)我采用了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寓言并且举例,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对课题中“亡”和“牢”这两个字让学生先解释他们的理解,他们认为“亡是死亡”、“牢是牢固”,我也没有多加讲解,一直到课文学习完,总结的时候我在来回顾这里,让学生再次理解“亡”和“牢”的意思,大部分学生能说出“亡是丢失”、“牢是羊圈”,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两字的记忆和理解,但是有听课老师指出,我应该再加一句引导的话,如“这两个意思同学们到底有没有解释正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会产生对错误知识的记忆。我对于这个说法也比较赞同。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生字词和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反思) 这个

9、环节,我采用了先听录音,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划一划,然后幻灯片出示一些词语,一起学习。然后在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词语的教学中,虽然学生练习了很多遍,大部分同学能说会读了,但是还缺少正确地书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生字、词语的书写也比较重视,我恰恰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这个。2.在再读课文时,我的要求是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但是当学生出现齐读时,我没有及时阻止。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也只是请了一位同学说,而且她说的比较笼统,我就马上去帮助她说完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补充扩写。3.在听录音划生字词的过程中,我没有反馈。在学习词语时,也没有出

10、现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 我的教学观(名言)上课该干什么?不是表演!你是个有情感的道具, 你优于其他工具的地方是你可以用的身体语言、文字表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想想自己该在公开课中干什么?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惊弓之鸟执笔日期2010033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今天执教了惊弓之鸟,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这堂课有不少得失之处。 先来谈谈收获。首先,今天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完全入境了,尽情地与文本展开了对话。当我向边飞边鸣的大雁采访时,“雁小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慢呢?”徐宁馨悲伤地说:“我上次被一支箭射中了,伤口还没有愈合,每扇动一下翅膀都

11、痛彻心扉。”我深情的说:“是啊,怪不得你飞得如此缓慢!”“雁先生,你叫的声音为什么如此凄惨呢?”另一生:“因为我与同伴失散了,孤零零的,我多么需要同伴的帮助啊!”“我边飞边鸣,希望有同伴能听见,来帮帮我,可是这么长时间了,还是每人来帮我!”我适时评价:“此时,你又孤独,又害怕,多可怜啊!你还想什么呢?”“我担心着会不会又有一支箭射上来,这下我可要完了!”“下次再听到弦响,我可要快点飞高些!”学生完全把自己当作了大雁,想大雁之所想,悲大雁直所悲,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感悟,同时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在随后的理解更羸的两句话,用因果句练习说话时水到渠成。我的教学观(名言) 我想作为教师应该拥有爱心、

12、激情、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等一般教育者起码的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自己身体力行的能力。不容易啊!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画杨桃执笔日期20100306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启发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亲身实践,加强体验。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地从水果店里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静静地画起来。然后我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

13、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为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做好铺垫。二、通过朗读,理解内容。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我抓住了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较后再来引导学生通过填空补充提示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学生在充分理解老师和同学态度变化后,就基本明确了同学们由“嘲笑”到“惭愧”,抓住这一点,我马上让学生想象,该怎么读好这两句,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我模仿课文,在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

14、情动作,如:嘲笑时,不仅有哈哈大笑的,还有嘻嘻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我的教学观(名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一个好的提问,能使全班学生个个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积极状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个不恰当的提问,会使学生思想分散无所适从、甚至打乱教学过程,无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因此,如何设计好课堂提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翠鸟执笔日期20100311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翠鸟第二课时,重点是翠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举一反三。抓住重点

15、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然后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教学时,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一、以趣促读,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教学中,尤其是讲读课文中,我认为课件适时地引入,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读书时的情感投入,确实起到积极作用。 我在教学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时,及时补充课件,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外形的美丽和行动的敏捷。然后再充分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读的过程中体会翠鸟的 “美丽和机灵”,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

16、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外形、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三方面来介绍翠鸟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翠鸟的什么,以此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独自或自选合作伙伴,进一步探究有关翠鸟的知识。如:第一自然段,写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那为什么不直接写翠鸟头上,背上和腹部羽毛的颜色呢?学生们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到比喻句的形象生动,进一步感受到生动灵活的语言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我的教学观(名言)在我以为,课堂口头语言的科学性是学生对你的信服的重要依据,因此课堂口头语言应准确无误,

17、严禁传授错误的、不科学的东西,以免误人子弟。 当然注意科学性并不是一味追求严密,还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知识的阶段性、局限性。在一些方面,我们也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可以以探讨的形式进行交流。 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燕子专列执笔日期20100313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燕子专列讲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关爱,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在学习中我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本课我通过查找资料,结合课文设计好本课的学案,目的是为了

18、降低学生学习时的难度,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达到理想效果,做好铺垫。一、教学收获1、从解题质疑入手设计学案 “燕子专列”这个题目既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怎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为了解开疑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铺垫练习:“专列”指专门送( )的火车。“燕子专列”指专门把燕子从( )送到( )的火车。读课题我的问题是( )。2、从文中重点词语入手设计学案首先出示文中重点词语作为本课的“词语专列”,以“词语专列”贯穿学习内容始终,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的效果。“词语专列”如下: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满天飞舞 皑皑白雪长途跋涉 疲劳 饥寒交迫 濒

19、临死亡冒着严寒 顶着大雪 踏着山路 四处寻找让学生用不同形式读“词语专列”的同时,师启发学生去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这些词语可分成三类:第一类和天气有关,第二类和燕子有关,第三类和人的活动有关。 然后根据这三类词组开展教学活动。从文中分别找出这三类词语的有关句子读读,读后你体会到了什么?师启发写学生在品读第一类句子感悟到气候恶劣,天气很冷。品读第二类句子感悟到燕子遇险,在生与死的边缘。品读第三类句子感悟到人们的行动,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品质。我的教学观(名言)刚参加了一个班主任培训,深感对教育认识仍很贫瘠,该不断学习。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执笔日期

20、20100320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上课导入课文之后,因为没有多媒体,我让学生观察书本上小村庄的图片,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言:“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看到了村前有条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形成浓浓的绿荫。”“我看到了村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接着我让孩子们把刚刚小朋友讲到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并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

21、让这段话变得优美生动。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村庄的美丽。 二、检查预习以“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然后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教学“犁”时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犁”,并通过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这样的安排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这一环节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22、然后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我的教学观(名言)教育是永无止境的,“先育人后教学”是我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虽然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历了许多成功与挫折,但我坚信,只要不懈努力,终将硕果累累。 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路旁的橡树执笔日期20100324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今天在学校上了,是赛课的,感觉还不错,孩子们配合得很好. 下午自己在班上上路旁的橡树,我感觉还更精彩一些。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

23、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

24、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

25、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这才是真正的绿色课堂,虽然是春天的下午,虽然春眠不觉晓,可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没有打瞌睡,学得兴致勃勃有滋有味。我的教学观(名言)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吾日三省吾身”,现代教育理论也提倡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和时间赛跑执笔日期2010048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本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的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

26、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但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如此经历,要理解起这些内容就有些远了。课上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两度春”课文知识目标突破的很好,可我看出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目标突破的不很彻底。从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里我总觉得“时间”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意识到有多重要。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兴致勃勃地与他们算起了“帐”:每天有小

27、时,睡觉大概用去九小时,吃饭要用两小时,那大概还剩七小时,去哪里了?我见同学们的兴趣来了,便又做了个实验:我计时间,看同学们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字。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以上。接着我们算了算:一小时我可以读一万八千字,七小时呢?十多万字!大家瞪大了眼睛,相当于我们二三本语文书呢!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出了震惊,看到了决心。课下同学们在日记里,有的回忆了以往浪费的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看来语文课适当算一算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啊。我的

28、教学观(名言)我认为教师持有什么样的“学生观”是决定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行为的关键。在你的眼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还是任人宰割的“肉”?你若把学生看做人,用对生命的敬畏来重视他、尊重他、爱他,学生不是木头,他们会给你丰硕的回报-无价的信任。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可贵的沉默执笔日期2010048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可贵的沉默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

29、生日。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着四个问题学习理解课文:1、为什么说这个沉默很可贵?2、那极为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3、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说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在汇报、交流之后学生弄明白了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当然,此时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还是浅层次的,为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我让

30、学生再度细读质疑,品味意味深长的句子。经过一番点拨、讨论、交流,学生终于明白家庭之爱等于父母之爱加上孩子之爱,子女应当回报父母,给予父母关爱。只要每个人拥有爱心,整个世界就充满了爱,充满了温暖。至此,爱的主旋律在课堂上奏响,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高扬“爱”的旗帜,谱写“爱”的篇章,我想这既是我设计此教学的最高目标,亦是选编教材者的初衷。我的教学观(名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来了解人。”要想所有学生对你多一分亲近、敬爱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老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渴

31、望,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七颗钻石执笔日期20100415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围绕“自主高效”的研究主题,我上了七颗钻石的研讨课,课后,从学生的调查反馈来看,非常喜欢的17人,喜欢的21人,一般的5人,不喜欢的1人(这与该生这一阶段来的情绪、心理问题有关,其反映在我的意料之中,但问卷中他认为自己是积极参与,且收获不少。)我想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问题设计少而精 问题琐碎,繁复、肤浅是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备课时,我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首先找到教学的重点,然后以重点为目标去寻

32、求解决重点的捷径。这条捷径就应该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是有思考价值的关键问题,宜少不宜多,以精不宜粗。 在研读教材、教参以及相关资料后,我把目光锁定在“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个教学重点上。要解决这个重点我可以怎么做呢?经阅读发现,水罐的变化贯穿了全文,是课文的一条明线,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文本,要解决“课文出现了哪些神奇的景象?”也就是水罐发生过哪些变化,是不难的。这问题虽浅,但它有效地引领学生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走进课文的整体阅读中去。接下来,要体会水罐的变化是爱心的力量使然,却是有点困难的,因为文章通篇没有提到“爱心”二字。但恰恰是因为课文没有提到,给我们制造了层

33、层剥笋,逐渐深入的探索空间,于是就有了让学生再次回到文中去阅读,寻求“这些神奇的景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的第二个问题了。在“当时情景”与“变化的景象”都在学生的阅读探究一一获得后,一条清晰、分明的线索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再往下的学习,学生便集中精力去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有思考价值的深入体会和感受了。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中,从“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赶紧回家分给小狗让给女儿递给路人”中体会到小姑娘孝顺母亲怜爱小动物(母亲)关爱女儿(小姑娘)情系路人,最终发现支撑母女俩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就是“爱心”,至此,主题的揭示水到渠成,花时少,收效大,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感受深刻,这在后来对学

34、生的问卷调查中得以证明。我的教学观(名言)窃以为,教学是一种互动行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本身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太阳是大家的执笔日期20100421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今天的课堂也许真的是一种享受。自己好象很久没有那么好脾气了。记得还是在师范刚毕业那会儿,自己刚刚踏上讲台,没有太多的追求就是希望能和孩子们在一起,那样酒会快乐无比,所以很能够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来决定任何事情。那些日子和他们在一起真的有如沐春风般的感觉,而且也不会对他们发脾气的。可是时间真的很让人害怕,现在的自己竟然很容易动怒,脾气极端的坏

35、。也许是就像医生一样,看多了生老病死就变得有些麻木了。但在我那内心深处是真的很想改变自己,让自己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早上的语文课安排在第三节,我决定让自己带着美丽的心情走进教室,微笑着走进了,孩子们正在背诵古诗词呢!我耐心地等待他们背诵完毕,然后轻轻地宣布:“今天老师要用很轻柔的声音和你们上课,一定要安静地来听讲哦!”孩子们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也许今天的我和平时真的有所不同。我先在孩子们眼前演示了一遍该怎样收拾讲台、怎样摆放自己的桌椅和文具。说真的这些是我以前都强调过的,但是今天我是演示了、并且没有用很严厉的语气。孩子们看着看着好象明白了,他们都开始移动了自己的桌椅尽量把文具摆放整齐。接下来的

36、课堂是轻松愉快的。我们一起朗读了太阳是大家的,还有几个孩子展示了自己的朗读。在展示完成环节之后,我开始抛出问题:“读完文章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孩子们正在重新读文章呢?靖靖却高高的举起手了:“为什么文章中的太阳都是用那个她而不是表示男的他呢?我们不是常常说太阳公公吗?怎么这里太阳又变成了女的呢?”说真的我在备课的时候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由孩子们自己提出了我当然高兴了,可是一时之间自己似乎也没有特别好的答案呀!于是,我又用了惯用的“谁能帮帮他?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其实这样做也是为了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是课堂上最好的生成。在一片沉默中,我也积极思考起来了。这个时候有一只小手举起来了、接着是两只

37、看来孩子们确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我的教学观(名言) 生快乐,师快乐;师快乐,生更快乐。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一面五星红旗执笔日期20100429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写了“我”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表达了“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尊重”的思想内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文思想性比较强,不好把握。因此,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读读悟悟求发展”的理念来执教本课。下面,我想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学习本身

38、是一件简单、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障碍,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那么深奥。一面五星红旗这一课情感丰富,内涵深刻,人物形象突出,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在设计本课时,我紧扣情感主线,删繁就简,全文学习以品读“作者断然拒绝用国旗换面包”的关键句子辐射“处境艰难”、“热爱国旗”、“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变化”三个版块的学习。通过反复研读品味,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爱国旗、爱祖国”的精神内涵,自然融入到学生的脑中,镌刻在学生的心中。二、读读悟悟求发展朗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39、,那么在本课教学中如何让“读”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领悟文本内涵的重要手段呢?在设计本课时,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我的教学观(名言)新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的发展。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月球之谜执笔日期20100512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

40、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 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文内容的发展,而不失为一堂语文课?这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我主要做到了这样几点。 一、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科普类的文章由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我们学生平时了解较少。这一堂课我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力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我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据课文需要帮助学生收集了非常内容丰富的资料,(因大多数学生家住农村,家中没有电脑,我只好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帮助他们收集了。)如月亮诗句的收集,登月图片和资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提问,人类对未来月球的计划,使学生在

41、交流与扩展时最快速地进入。我和孩子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把冗长的网上文字资源提炼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练明了的一段话或一句话,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输入大脑,让孩子们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迅速接受许多课文以外的新的信息。 二、正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这节课,我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

42、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我的教学观(名言)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果园机器人执笔日期20100518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富有趣味。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4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组织上,我采用课本,多媒体结合的方法,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丰富学生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充分让学生读,让他们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同桌交流,熟悉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阅读要求,说说文中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自己认为哪些地方最有趣。 虽然学生对果园机器人特点有大体了解,但是,我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当学生谈到,果园机器人越来越先进。我只是简单地评价。当时,我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等句子在叙述中的作用,从而感受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

44、发明创造的动力。我的教学观(名言) 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西门豹执笔日期20100525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分析课文的需要,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途径之一。西门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深

45、入群众,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呢?教学时分这样三步进行的:第一次想象:“给河伯娶媳妇”这个主意是巫婆想出来的,故而惩治巫婆是西门豹治理邺要走的第一步妙棋。教学时,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

46、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经过讨论后,有的学生说:“巫婆嘴张得大大的,乱喊乱叫,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手伸得长长的,乱抓乱舞,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有的学生说:“巫婆听说西门豹要将自己投入漳河,吓得屁滚尿流,平时作威作福,得意忘形的神气劲儿早已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

47、仇,出了气,并产生怀疑: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不是年年给河伯办喜事吗?我的教学观(名言) 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教 学 反 思班 级三(2)教 师1科目语文上课题目女娲补天执笔日期2010063可记录教学中成功点;深刻点;失败教训处;可发扬处;受启发处;女娲补天是三年级下册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感慨颇多: 一、质疑问难,引出精彩在学生读课题后,我问他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提出了两个中心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