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滩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语文个性化教学教案授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备课时间2016 年 月 日 年级八学科 语文 课时 学生姓名 授课主题27短文两篇授课教师 孙朝阳教学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合作探究

2、大问题一、文中词语的意思掌握了吗?课文意思理解了吗?【设计意图】: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弄懂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点小问题1、文中词语的意思掌握了吗? 例(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1)五色交辉、 (2)四时、(3)歇、(4)夕日、(5)颓、(6)沉鳞、。(7)欲界、(8)康乐、(9)与、(10)奇、明确:(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 (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

3、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变式训练: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师生活动: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组内或组间解决。重点词语,当堂掌握。例(2)、下列句子能翻译了吗?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明确: 变式训练:根据意思写出原句。、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

4、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明确: 高峰如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师生活动:.学生依据阅读提示,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大问题二、课文内容熟悉了吗?【设计意图】: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归纳各段内容,熟悉文章内容。小问题1、课文内容熟悉了吗?例题(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明确、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变式训练: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明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师生活动:小组讨论,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例题(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明确: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变式训练: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明确: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例题(3)、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明确: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变式训练:“高峰入云,清

6、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明确: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师生共同明确答案。小问题2、课文脉络理清了吗?例题(1) 课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明确:记叙、抒情。变式训练:依据表达方式可以将课文分为几部分? 明确:两部分,一部分(开头至实是欲界之仙都);二部分(自康乐以来至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例题(2)、归纳文章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总分结构,描写山川美景;第二部分、抒发自己欣赏美景的得意之情。变

7、式训练:这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欣赏山川风物的愉悦之情和“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大问题三、文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品味文中情感,把握文章含义,深入理解课文。小问题1、文中表达的情感把握了吗?例题(1)、这篇文章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哪些?明确: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欲界之仙都”,“自康

8、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变式训练: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二、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并掌握了五色交辉、四时、歇、(夕日、颓、沉鳞、欲界、康乐、与、奇等词语的意思,学习了描写、抒情,动静结合的写法,文章不在长短,只要能表现文章中心,就是好文章。问题与例题问题1、文意疏通了吗?例题(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1)五色交辉 、 (2)四时 、(3)歇 、(4)夕日 、 (5)颓 、(6)沉鳞 (7)欲界 、(8)康乐 、(9)与 、(10)奇

9、 、例题(2) 、下列句子能翻译了吗?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问题2、课文内容熟悉了吗? 例题(1)、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明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例题(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各举一个例句 明确: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问题3、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例题(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目标检测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列句子能翻

10、译了吗?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明确: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实欲界之仙都”, 表露了怎样的心态?“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四、配餐作业 A 组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字通明,号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1)、两岸石壁,五色( ):_ (2)、晓雾将( ):_ (3)、( )竞跃:_ ( 4)、未复有能

11、( )其奇者:_ (5)实是( )之仙都 3、根据意思写出原句。、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B 组 读文段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为下列字注音颓( ) 鳞( ) 翠( ) 猿 ( ) 2解释加粗字。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12、 3、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露了怎样的心态?明确: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5、文中总写的句子是 6、写早晚之景的句子是 写静景的句子是 7、文段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是怎样的? 8、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短文两篇是两篇文言文,指的是对文言散文的学习。 其核心是文章的内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了解作者情感,学生学过一定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知识有一定掌

13、握,上学期学过的口技、狼、木兰诗都是文言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对文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兵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一课是本册书中的主要内容,学好它有利于今后的文言文教学。教学的重点是课文的内容。二、教学目标及其分析目标定位: 1、准确朗读课文,掌握朗读节奏。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初步分析课文。4、品味作者情感,理解作者胸襟。目标分析:1、通过小组朗读训练,准确朗读课文,把握朗读节奏, 2、小组讨论、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组内或组间解决。当堂掌握重点词语:“欣然 念 遂 寝 相与 空明 交横盖

14、但耳”的意思。 3、深入分析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用叙述、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自己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之情。4、研读赏析,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基本把握作者胸襟:宁静、心胸开阔、心无杂念。 三、问题诊断及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主旨理解掌握,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且采用平实语言来写,文中情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多读,熟悉课文内容并深入品味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其中关键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感情,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主旨,巩固记叙文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

15、例题和变式训练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展示例题,节约时间,更好的进行教学。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 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宋朝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对月光情有独钟,他常常把月光赋予人情味,寄托自己真挚细腻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贬谪生活的一个片段。(出示作者和课题)(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

16、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介绍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坏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三)思读课文 合作探究大问题一、课文的朗读节奏掌握了吗,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掌握朗读节奏,准确朗读课文,利于疏通文意,分析课文。小问题1、 课文的朗读节凑掌握了吗?例题(1)、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

17、藻荇交横 明确: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无与为乐者 变式训练: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准确的是(D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B、相与步于中庭C、念无与为乐者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师生活动;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范读,学生互读。掌握节奏,小组朗读。大问题二、文中词语的意思掌握了吗?课文意思理解了吗?【设计意图】: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弄懂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点小问题1、文中词语的意思掌握了吗? 例(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欣然 念 遂 寝 相与 空明 交横盖 但耳明确:欣然:高兴

18、地(样子 念:想,考虑 )遂:于是,就 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清澈透明 交横:交错,纵横 益:表示推测,可译为“原来”但:只,只是耳:罢了变式训练: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明确:遂:于是,就 相与:共同一起 念:想,考虑 交横:交错,纵横 师生活动: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组内或组间解决。重点词语,当堂掌握。例(2)、下列句子能翻译了吗?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明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门

19、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变式训练:根据意思写出原句。、月光照进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师生活动:.学生依

20、据阅读提示,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大问题三、课文内容熟悉了吗?【设计意图】: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归纳各段内容,熟悉文章内容。小问题1、课文内容熟悉了吗?例题(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变式训练: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明确:(无与为乐者)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同道合。师生活动:小组讨论,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例题(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抓关键词,品修辞)绘景:

21、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变式训练:象,如临其境 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师生活动:小组讨论,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例题(3)、作者描写的月色有何独到之处?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月光如水、皎洁、清澈透明、空灵、洁净,月光如水、空灵、洁净创造出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变式训练:作者当时有何感受? 明确: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沉浸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

22、迁谪之感,忘怀个人的得失,而进入一个表里澄澈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很平静,心无杂念。扎删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师生共同明确答案。小问题2、课文脉络理清了吗?例题(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明确:叙述、描写、抒情变式训练: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例题(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明确: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修辞:比喻

23、,作用: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特点: 皎洁、澄清、透明赏月的欣喜。变式训练:文章美在哪些方面? 明确:( 月 )色之美课文第一段叙述,交代了起因和发展,第二段描写月色,第三段抒发感慨,结构安排非常得当,所以文章还美在思路的( 清晰 )。课文表现了作者的心境有( 高兴 )、( 寂寞 )、( 欣喜 )、以及淡淡的忧伤,由此可见文章的美还表现在情感的( 波澜 )。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例题(3)、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人都很“闲”;结

24、尾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作者的“闲”。7、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竹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扎加变式训练:“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由此可见文章的美还表

25、现在( “闲人” )的意味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大问题四、文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品味文中情感,把握文章含义,深入理解课文。小问题1、文中表达的情感把握了吗?例题(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怀民亦来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变式训练: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明确:“月色

26、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例题(2)、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变式训练: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明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27、,明确答案。例题(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人生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变式训练: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

28、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已有五年,虽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但仍感壮志来酬,心忧政事。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杨加师生活动: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明确答案。(四)、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问题与例题问题1、课文的朗读节凑掌握了吗?例题(1)、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问题2、文意疏通了吗?例题(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欣然 念

29、遂 寝 相与 空明 交横 盖 例题(2) 、下列句子能翻译了吗?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相与 。问题3、课文内容熟悉了吗? 例题(1)、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确:叙述、描写、抒情例题(2)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问题4、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例题(1)、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目标检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准确的是(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B、相与步于中庭C、念无与为乐者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下列句子能翻译了吗?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竹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 (六)、配餐作业 A 组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准确的是(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B、相与步于中庭C、念无与为乐者 D、遂/至承天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