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一)语文_第1页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一)语文_第2页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一)语文_第3页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一)语文_第4页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一)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一)语 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11)题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命题范围:高考范围。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汉画像对世俗生活的痴迷程度是令人

2、吃惊的。它所记述的那些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 全面,以至于它对当时人们生活娱乐、工业制作、出仕做官、拜谒觐见和狩猎战斗等内容的记述可以作为严肃而严谨的学术研究资料而进入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并起到文字资料所不 可替代的形象作用。显然,汉代人在创作这些图像资料时并未将之作为幻想材料加以处理,而 是采取了 “彻底的写实主义”态度。正是这些逼真、准确、精细的世俗生活内容的渗透建构了汉画像的精神世界,后者又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认同和建构。“人间生活的乐趣”是汉画像审美意识内容的核心主题,而且这一主题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民族对自我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认识,并反映在他们的墓

3、葬中。如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石生动、翔实而全面地记录了一对墓主人夫妇进食时的热闹繁忙景象。作为整个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幅画像所记录的正是当时士人阶层的自我世俗生活场景, 它几乎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之一。由此,这块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亦具有不同寻常 的意义:墓葬的设计者似乎要将自己现世的生活完全带入死后世界;换言之,在他的思想观念中,死后的世界实际上是现世世俗生活的延续。于是,汉代人墓葬里的图像世界就具有了延续世俗生 活的意义和作用,日常生活由此被无限延展而获得永恒性。通过对各种文献和资料的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有汉一代,人们一直在倾其所有、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

4、并使之永恒化。这构成了汉代艺术尤其是汉画像艺术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主题。山东沂南出土的这块汉画像石仅展现了汉代人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更多的同类图像资料证明,他们不仅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图像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且还将生活中所能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物品均以模型或实物的方式一同埋入墓葬。显然,这种方式在两汉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习俗。除了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极端迷恋外,没有任何原因能解释汉代人这种几乎是用尽一切心思来制造死者日食生活用具的行为。在汉代人看来,自我日常世俗生活中曾经存在的事与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甚至就是一种神圣的记忆和召唤。林巳奈夫将汉代人的这种做法归结为生者担心死者的

5、鬼魂因在黄泉世界中生活不好而来 到世间作祟,“设计这样的措施是为了阻止魂魄在身体一旦被埋葬之后便离开其中”,“所有想法 设法要死者的灵魂能够心满意足地住在坟墓中”。即使类似的观点有同一时期的图像榜题和文字记栽作为证据,而且这种心理至今在中国各民族的习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留存,但这不足以完整解释汉代人的上述行为。因为坟墓的建造者不仅是墓主本人(此前或当时的礼仪还规定皇 帝即位一年后即要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而且大多数是死者的亲友或子孙,他们有朝一日同样要走进坟墓,能给他们死后生活带来安定感、安全感的同样是他们世俗生活中的各种所有和价值观念。而且,对于死者来说,贸然进入生者的领域就像生者无意间进入死

6、者的领域一样,并不是充满乐趣的事情,而更多地是受到伤害。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的表征,是以往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器具逐渐被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所取代。器具用途的变迁反映出人们关注问题的变迁,日常生活因素参与建构了人们的仪式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世俗化。在这种经济形态基础上所形成的这样一个自给自足而相对封闭的世俗生活和情感世界是其他生活乐趣所不能取代的。(节选自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的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汉画像记述的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全面,所以它可以作为严肃而严谨的学术研究资料而进人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B世俗生活内容的渗透建构了汉画像的精神世界

7、,而汉画像又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认同和建构。C“人间生活的乐趣”是汉画像审美意识内容的核心主题,它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民族对自我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认识,并反映在他们的墓葬中。D通过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可知,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构成了汉代艺术尤其是汉画像艺术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主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记录的是当时士人阶层的自我世俗生活场景,此类场景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B因为墓葬的设计者认为死后的世界是现世世俗生活的延续,所以汉代人墓葬里的图像世界就具有了延续世俗生活的意义和作用。C在整个汉代,人们为了将自我的世

8、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利用了很多种的手段和途径。D除了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图像的方式保存下来外,汉代人还将生活中所能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物品均以模型或实物的方式一同埋人墓葬。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人几乎是用尽一切心思来制造死者的日常生活用具,是因为他们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极端迷恋。B在汉代人看来,自我日常世俗生活中曾经存在的事与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甚至就是一种神圣的记忆和召唤。C林巳奈夫将汉代人的这种做法归结为生者担心死者的鬼魂因在黄泉世界中生活不好而来到世间作祟,这种看法是片面的。D直到汉代,日常生活用具才出现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且逐渐取代以往占有重要地

9、位的器具,这反映出人们关注问题的变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金,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 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 所取,惟栽书数千卷而还。太杆贼陷潞州,杀守姚潘,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賑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军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

10、,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拜少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 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养,以病致仕。卒,年六十。子宜中,天德三年,赐进士及第。(节选自金史沈璋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亡抚存/璋之

11、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 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 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 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 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B拜,按一

12、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璋为人谦恭,不贪钱财。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后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他却分文不取。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潞州事,召回逃亡的人,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的说这是我的职责。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士兵

13、感动,朝廷嘉奖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答案】4C5A6C7(1)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惟独沈璋没有参与夺取;只是运载数千卷书回去。(2)沈璋到了那里,召回逃亡的人,赈济收养贫困饥饿的人,收葬野外横陈的死尸。 7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

14、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 题 中,(1)“平”解释为“攻下”,“ 赀货”解释为“ 钱财”,“ 惟”解释为“ 只 ”;(2)“至”解释为“到”,“招复” 解释为“召回”,“逋逃”解释为“逃亡”。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学习准备考进士,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沈璋与李师 夔密谋开门迎降,第二天,选举可以作守将的人,大家都推举沈璋,沈璋坚持推举李师夔,于是委任师夔为武定军节度使,以沈璋为他的副手,(沈璋)被授予太常少卿,升为鸿胪卿。 (沈璋)守母丧,丧期未满起用为山西路都转运副使,

15、加卫尉卿。跟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惟独沈璋没有参与夺取,只是运栽数千卷书回去。太行山的强盗攻下潞州,杀掉守将姚潘,官兵讨伐平定了他们,命令沈璋暂时主管知州事。沈璋到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薛稷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注:“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咸阳:即都城长安。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 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

16、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首阳山,据史记记载: 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8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5分)9诗人说“日暮忧思多”,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都有哪些忧思?(6分)【答案】8“ 驱”、“越”两个动词的连用,开篇就给人一种马不停蹄、车轮滚滚、行色匆匆之感,写出了诗人奔波的辛苦和飘忽无定。(3分)“ 顾 ”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留念之情。(2分)9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倩;(2分)借家乡名山的典故,写已无傅岩、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

17、对古人的追念与仰慕,也流露出对当今政治的隐优;(2分)最后,诗人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还能有多长的时间呢?表达了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2分)【解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2)李白蜀道难中,引用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典故写蜀道的开通,运用这个典故的诗句是 “_,_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 _”的观点是相同的。【答案】(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

18、必贤于弟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夙”、“寐”、“靡”、“栈”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

19、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骗子徐常愉寒风凛冽的大街上,我架着双拐艰难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此时的我身无分文,肚子咕咕直叫,身体瑟瑟发抖。不过我的脑子还算清醒,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尽快弄到食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否则,我恐怕熬不过接下来的这个夜晚了。怎样弄到食物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向过往的行人伸出乞讨的手。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清楚。可我又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不能使用这个方法。这是不是我心里仅存的一点儿自尊在作怪?我一时还无暇思考这个问题。而除此之外,我惟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卖掉我身上惟一值钱的东西皮大衣。别看我身上这件皮大衣看上去肮脏不堪,可它是山羊皮做的,我想它

20、至少值20美元,不过为了尽快出手,我决定10美元就卖了它。于是,我停下来,脱下皮大衣。寒风立刻刺透我的脊背,我狠狠地打了一个寒战。没办法,我只能暂且忍受寒冷了。我撤出一条拐杖,把皮大衣挂在上面,开始向过往的行人出售我的皮大衣。开始的时候,我在叫卖,而且声音还算洪亮:“卖皮大衣啦,只要10美元!”可是没过多久,我意识到,必须保存自己仅存的一点点体力了。我环顾四周,找来了一块硬纸板和一根炭木棍,制作了一个广告牌挂在了皮大衣上。做完这一切,我已经抖作一团。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幸好,一位先生在我面前停住了。那位先生看了看广告牌和皮大衣,又看了看我的脸,从兜里掏出10美元,递给了我。我难以掩饰内心

21、的兴奋,急忙伸手接过了钱,正要把皮大衣从拐杖上摘下来给他,那位先生却转身走了。我急忙喊道,先生,您的皮大衣!那位先生边走边回过头来冲我摆了摆手。我明白了,他并不屑于要我的皮大衣。虽然,这让我感到有些尴尬,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对那个人的感激。我发誓,我一定会在上帝面前替他祈祷的。10美元,足够让我三天不挨饿了。我重新穿上皮大衣,向一家食品店走去然而,因了那10美元,时间似乎突然变快了。我还没有做好迎接第四天的准备,三天的时间就匆匆过去了。当我再次饥肠辘辘地流浪在大街上时,我不得不再次脱下我的皮大衣,向过往的行人出售。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当又一位先生给了我10美元而且仍然没有拿走我的皮大衣时,我不得

22、不这样认为。然而,没想到,我的好运气三天后却离我而去了。当我第三次向行人出售我的皮大衣时,我遇到了麻烦。我发现许多人远远地瞅着我,一边指点着我,一边匆匆地走开,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愤怒。人们这是怎么了?我正迷惑,见两个年轻人向我走过来,我暗自庆幸终于有人来买我的皮大衣了。没想到,他们却让我好失望。这两个年轻人并没有像头两位先生那样从兜里掏出10美元给我,他们其中的一位一把揪住了我的脖领子,大声呵斥我是一个骗子。我很害怕,但又觉得委屈,便小心地申辩道,我不是骗子。那人恶狠狠地说,你还敢说你不是骗子?我明明看见你在这里卖了一个星期皮大衣了,怎么至今没有卖掉?怕是在用皮大衣做诱饵来骗取人们的同情心和钱

23、财吧!我幡然醒悟。虽然自己被误会了,但是,我觉得他们是有权利而且有充足的理由这样想的。 于是,我没有继续申辩下去。那个揪我脖领子的年轻人以为戳穿了我肮脏的伎俩,摆出一副大义凛然为民除害的姿态,恶狠狠地从嘴里吐出一个字滚!其实,他不这样说,我也是要离开这里的。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我必须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寻找生机了。于是,整个冬天,我辗转于整个城市的各条街道。然而,每一条街道,我最多只能待上一个星期,因为人们的洞察力似乎越来越敏锐了,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判断成一个骗子。不过,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运气一直是不错的。因为我总能在饥肠辘轆时得到10美元,而且不失去我的皮大衣。哦,或许这样说对于

24、那些掏钱的人不够公平,应该说,是那些掏了钱的好心人又把他们的皮大衣施舍给了我。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绝对不能真的变成骗子。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曾不止一次试图让那些掏了钱的人把我的皮大衣拿走,可是,我一直是个失败者。无奈,我只得采取另外一个办法:我坚持三天才卖一次皮大衣,而且只接受一位好心人的钱。尽管如此,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还是被迫要到另外一座城市去了。因为几乎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了我用皮大衣来骗钱的骗子。他们已经把戳穿我骗人的把戏当作十足的乐趣了。 (节选自天池小小说)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寒风凛冽的大街上”的环境描写,

25、为故事提供了背景及发生的地点,另外有渲染悲凉凄清气氛的作用。B小说讲述了“我”沦落为骗子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是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C“我”无偿得到10美元后,向一家食品店走去,看出其有惰性,“我”在别人不断地怜悯和施舍中失去底线与自尊。D小说结尾“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巧妙呼应了开头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春天”意在指“我”的人生迎来转机。E作者的笔调冷静客观,只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可在平静的表面下,却翻腾着感情的巨浪,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这种写法的妙处。(6分)请简述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6分)对于本文的主题,有人

26、说小说鲜明地呈现一个人堕落的过程,有人说小说是对社会人情淡薄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需要结合文本内容逐项分析、判断即可。A项“为故事提供了背景”系无中生有;D项中 “春天”,仅仅指表层含义,季节而已;E项“只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描写”错误,还有心理等描写。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明确:作品中,运用第一人称,其作用是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便于进行心理描写,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小

27、说的真实性、感染力与可读性。本题可据此组织答案即可。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我的文学生涯陈忠实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直到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

28、民办教师、乡(公社)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 直到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判断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几乎同时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我的经历大致如此。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

29、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这种复活和验证在幼稚的心灵引起的惊讶、欣喜和浮动是带有本性的。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这时候的赵树理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人生 历程中所发生的第一次崇拜就在这时候,就是赵树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 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

30、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这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的精神里似乎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 畏惧的品质。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算个数不叫人哄了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他觉得由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适的。开始我听信

31、他的话,后来就觉得可笑了,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像阿尔青(保尔的哥哥)那样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

32、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 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 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或者说自我奋斗。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呢?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为了避免太多的讽刺和嘲笑对我平白无故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我使自己的学习处于秘密状态,与一般不搞文学的人绝口不谈

33、文学创作的事,每被问及,只是淡然回避,或转移话题。即使我的父亲也不例外。我很自信,又很自卑,几乎没有勇气拜访求教那些艺术家。像柳青这位我十分尊敬的作家,在他生前,我也一直没有勇气去拜访,尽管我是他的崇拜者。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期,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裳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 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

34、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陈忠实的一位老爷曾经是私塾先生,父亲也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他们为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基础。B陈忠实的创作题材大多与农民、农村有关,这得益于他1962年到1982年当了20年的农村基层干部。C陈忠实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它在他心灵中引起了惊讶、欣喜和浮动,也激发了他浓厚的写作兴趣。D高考落榜,陈忠实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他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他别无选择。E陈忠实忍受了许多艰难和痛苦、折磨与打击,秘密学习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

35、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在那个年代,陈忠实为什么说“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6分)陈忠实说他这一生的全部幸运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请结合材料,分析三里湾和给他带来了哪些幸运或不幸。请就其中一方面加以分析。(6分)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陈忠实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联系全文谈一谈。(8分)【解析】1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考查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需要逐项加以分析、判断即可。A他们并没有为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打下基础;B“当

36、了 20年的农村基层干部”错;D原文是“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内容,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或者说自

37、我奋斗。”等加以归纳概括即可。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他认为自己的贡献_,认为自己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相比,不过是_,不值一提。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_,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同样会影响健康。A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微乎其微 B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C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D微乎其微 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答案】A【解析

38、】试题分析:理解成语的意义,也需要结合语境,看语境中是否有适合成语的对象、褒贬等。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强调不足道;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一般用于数量的比较;微乎其微:形容非常鈿小,极其有限,亦指极微小的事物,强调数量少。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B创客的概念,对李克强并不陌生。今年1月4日,他曾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欣然接 受成为柴火创客荣誉会员的邀请,“好,我再为你们添把柴!”C认真聆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 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D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 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_,_,_,_,_,_。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