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4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影响力报告_第1页
2000~2004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影响力报告_第2页
2000~2004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影响力报告_第3页
2000~2004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影响力报告_第4页
2000~2004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影响力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002004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影响力报告     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 摘要:学者的学术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他们研究的成果,以及成果被他人重视、认可和引用的情况。本文采用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资料,对20002004年间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发文量”和“成果被引”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前者着眼于量的比较,显示其研究“产出”;后者则着眼于“质”的考量,用“被引篇次”和“原创成果被引”来衡量教育研究领域学者的创新度与影响力。关键词:教育研究,cssci,发文量,

2、成果被引学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他们的学术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他们所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成果被他人重视、认可和引用的情况。一般说来,学者的成果发表得越多、被他人引用得越多,就越能说明他在学术领域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cssci对学者所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被引两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衡量每个学者在其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前者着眼于量的分析,显示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产出”;后者则着眼于“质”的考量,统计其研究成果被其他学者引用的情况,显示其学术研究的创新度与影响力,即他所提出的观点、概念、方法或范式引起学术界关注和重视的程度。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德里克·博克就

3、认为学者和科学家的研究质量必须有“某种程序来评估和维护”,“这样的程序一般涉及到那些广泛认可的机制,如期刊引用率和同行评估等”。时至今日,被引率的统计分析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正日渐获得人文、社科学术界同仁的认可。一、教育研究领域学者发文统计分析从表1中我们得知,cssci教育研究领域的发文作者总数(不合并同名作者)逐年增长,2000年为2218人,2003年则有2856人,4年增长了 28.76%,2004年回落为2689人。而作者个数(合并同名作者)2000年为1776人,2004年为 2241人,增加了465人,增幅为26.18%。被引作者数的增长更加明显,从6231人增加到8906人,增加

4、了2675人,增幅高达42.93%。说明这5年内教育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被引数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研究队伍的扩展。二、教育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研究分析20002004年间,cssci中教育研究论文每年涉及作者数在2200人至2700人之间。作者有独立完成论文的,也有合作发表论文的,表2给出了教育学论文作者合著情况统计。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1)教育合作研究的比例略高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水平。20002004年教育研究论文作者合著比例平均为29.07%,2000年是27.6%,2004年为31.6%,大约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这两项数据均略高于我国同时期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合著比例(五年平均26.

5、9%,2004年29.9%)。在2004年2680篇合作的教育学论文中,两人合作的有1944篇,占72.54%;3人合作的有525篇,占19.59%,4人及4人以上合作的211篇,占 7.87%。也就是说,2004年cssci收录的教育学文章中每10篇有3篇是合作的产物;而两人合作仍然是教育研究合作的主要形式,大约占合作文章的七成多。(2)合作论文增长的原因有二。一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学科领域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并合作撰写和发表论文的比例增加;二是国家加大了支持社会科学研究的力度,除了国家社科项目、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外,教育部有关司局、全国性教育研究学术团体等等也都

6、立项、拨款支持教育课题研究。特别是重大项目,往往由知名学者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开展调查研究、科研攻关,研究的组织性、合作性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明显增强。这就使得教育学领域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样,研究合作的趋势越来越强。(3)教育研究的合作度仍然有待提高。相对自然科学研究而言,我国教育学的研究合作度是很低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指出,中国科技论文的合著比例已经超过了80%,并且还在逐年增加。而教育学领域的合著比例却刚刚超过30%,且以两人合作撰写论文为主。这种“师徒合作”的传统范式与理工科的多学科协同、产学研合作、群体攻关的“大科研范式”尚不能同口而语。但人们

7、有理由相信,随着教育学加强与相关学科交义、渗透和互动,随着教育科学研究日益摆脱经验总结型和个人思辨型研究范式而不断增强科学性,我国教育学研究的合作力度将不断增加,跨学科、跨机构的协同攻关的比例有望得到提高。三、教育研究领域“高产”作者分析表3给出了20002004年间发表教育研究论文最多的前63位作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表中统计的足每一位学者5年所发表的教育学论文总数,他所发表的其他领域的论文数未计入内;第二,由于合著人数的多少和作者署名位置不同因而权重和分数不同的缘故,有些作者的发文篇数出现了小数(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把每篇文献的分值限定为1,当出现多个作者合作的情况时,就根据作者署名位置,

8、按照一定权重分配这个1。如,两人合著其权重分别为o.6和0.4;3人合著则为o.6、0.25和o.15;4人合著为0.6、o.2、0.1和o.1;5人合著为o.6、o.1、o.1、o.1和0.1;6人合著为0.6、0.1、0.1、0.1、0.05和o.05)。第三,列入表3的作者主要是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而略去了执掌教育领导管理部门的政府官员。因为他们的讲话、工作报告等也经常被期刊发表、转载,尽管他们不无研究论文发表。表3是20002004年间教育学发文在14篇以上的63位学者。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解读这些统计数据: (1)发文最多的作者由四个群体组成,显示教育学科队伍青蓝相继。

9、其一为曾经或者现在担任大学校长的学者专家,如清华的王大巾、华中科大的杨叔子、湖南师大的张楚廷、上海师大的杨德广,等等。其二为教育学科各领域的著名学者、领军人物,如顾明远(比较教育)、潘懋元(高等教育)、叶澜(教育原理)、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等等。除钟启泉以53.4篇遥遥领先外,两位耋耄之年的老学者顾明远、潘懋元等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学术活力,分别以年均发文7篇和5篇而名列第四和第八,今后生晚辈肃然起敬。其三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创新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如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吴康宁,比较教育领域的赵中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杨启亮,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胡建华、刘海峰、眭依凡、邬大光等等

10、。更令人欣慰的是,有近20位年轻的博士也崭露头角,他们求新、求变,富于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给我国教育研究带来勃勃生机。(2)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入围人数最多,堪称教育研究“三鼎甲”。教育学发文最多的63位作者中,除了1名来自天津教科院,其余清一色来自20所高校。其中的51位又来自13所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12人)、华东师范大学(10人)和南京师范大学(7人)位居入选人数最多的院校前三名;前20名“高产作者”(5年发文量在20篇以上者)中,这3所师大就有14位,占了七成之多,显示了强劲的学术竞争力和群体优势。四、教育研究领域学者被引统计分析表1已经显示,cssc

11、i教育学文章每年引用的文章作者大约7958人左右,据统计,2000年被引作者6231人,2001年达到7508人,2002年8233人,2003年8912人,2004年被引人数已达8906人,表4则给出了教育学科论文引用最多的前70位学者,排序按被引用总次数排列。同发文量相比,一个人在其研究领域文献中的被引用数量更能够反映其对本学科的影响力,它表明了某一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受关注的程度,以及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程度。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在5年间,教育学领域被引量最高的5位学者分别是:钟启泉(被引670篇次,其中自引25篇次)、王承绪(被引61o篇次,其中自引0篇次)、何克抗(被引51o篇次,其中自引

12、12篇次)、叶澜(458篇次,其中白引14篇次)和顾明远(被引449篇次,其中自引4篇次)。在cssci列出的20002004年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被引篇次最多的150名学者中,教育学科有4人入围,即:钟启泉(79位)、王承绪(103位)、何克抗(128位)和顾明远(147位)。在被引篇次最多的作者中,有些曾经翻译了重要的国际教育文献或外国教育名著,例如,我国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泰斗王承绪教授主持翻译了美国学者约翰·s·布鲁贝克的名著高等教育哲学、伯顿·r·克拉克的名著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等一系列高等教育名著;再如邹进翻译的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著的经

13、典什么是教育,赵祥麟主编的杜威教育论著选等等。这些译文或译著对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常常被学术论文和专著所引用。如果除去这些翻译论著的被引篇次,我们得到了他引原创成果最多的55位学者,参见表5(按排除自引及其泽文、译著的被引后的篇次排序)。这个排序大体上涵盖了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主要领域最有影响力和最具“原创性”的一批学者专家。这55位学者有50位来自高校,3位来自中央教科所,1位来自中国高教学会,1位来自中国管理科研院。50位高校学者中又有40位现任师范大学教授,占75.5%。而华东师大和北京师大就分别有17位、14位学者赫然在列,分别占入选总数的29.09%和27.27%。这两

14、所大学在被引超过400篇次的前四名中平分秋色,再次显示了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和比较优势。在表5中我们看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以444篇次的被引量与顾明远先生并列第三,在表3中,她以五年15.05的发文量排在第45位。而南京师范大学的鲁洁教授尽管未能进入20002004教育学发文最多的前63位作者行列,却以228篇入围被引最多的前10名。在我们根据cssci统计数据得到的20002004年最具学术影响力的66篇教育学论文中,叶澜、鲁洁分别占有4篇和3篇;在最具学术影响力的50部中文教育学著作中,也有叶澜的3本: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和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鲁洁的2本:教育社会学和德育新论,而同样入围的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署名的教育学其实是鲁洁教授领衔主编的力作。这就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这两位女学者治学严谨,精品居多,在中国教育学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最后,有两点必须特别指出:第一,由于论文的“被引用”及“被引率”一般都有较大的滞后性,即研究者的成果从发表到被其他论作的作者引用,再到被cssci统计,一般要比成果初发时间滞后2年,因此,本文所分析的实际时间跨度,准确说,应为19982002年。第二,事实证明,根据论著“被引”及“被引率”来衡量学者的学术影响力,是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