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三维分析_第1页
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三维分析_第2页
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三维分析_第3页
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三维分析_第4页
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三维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三维分析    摘要: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本科专业在设置、布点、招生三个维度上的规模都大幅增长,科类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规模增长和科类结构变化均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文弱理强的本科专业格局有所改变,但从实际出发,文科本科专业的布点和招生有必要加以控制。种均点数提高,加剧了本科专业重复设置问题。点均招生数降低,不利于高校提高规模效益。改变“存量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建立“需求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是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长远之计。关键词:本科专业,规模增长,科类结构,三维分析2010年9月,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本科专

2、业目录修订工作,预示着新一轮本科专业调整即将展开。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有必要认真地回顾历史。上一轮本科专业调整启动于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延续至今已近13年。在此期间,中国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2年升至15%,比预定计划提前8年进入大众化时代。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变革,突出地表现为规模增长和结构变化。这些变革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一些学者已经取得了较有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例如,有学者对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变化进行了制度分析,发现各层次的比例关系和各科类的层次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认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

3、制度变迁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结构变化。1另有学者对19982004年中国高校本专科两个层次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和招生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的科类结构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反映了一种“存量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而且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和扩招的过程实际上具有一种在政府号召下各个高等学校相对自发实施的特征”。2以上研究虽然没有以本科专业为专题,也没有取得高度共识,但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有益的方法启示。本研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以上研究的层次和范围,重点关注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在本研究中特指普通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的本科专业经历了怎样的规模增长和科类结构变化?形

4、成了怎样的新格局?存在哪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研究数据与方法1.研究数据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有四个。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1年和2009年编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二是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以来出版的中国教育年鉴,四是国家统计局2002年和2010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本研究之所以选择2001年为统计基期,而没有选择更有比较价值的1998年或1999年,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2001年是中国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的结束期,适合作为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行比较的基础时期。其二,教育部从2001年才开始全面按1998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

5、业目录进行教育统计,并于当年出版了第一本根据新目录整理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这意味着在2001年之前,本研究所需要的具有相同统计口径的数据是无法获得的。2.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的是基于数据统计的结构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二元三维分析框架。所谓二元,指的是规模和科类结构。它们是本研究的两个基本观测点,其中的科类结构涉及两种学科分类;一是中国现行本科专业设置制度所分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1个学科门类;一是中国传统习惯上所分的文理两个学科大类,文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理科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

6、所谓三维,指的是设置、布点和招生。设置和布点在本研究中各有所指:前者指的是不同本科专业的开设,以种为计量单位;后者指的是相同本科专业在不同机构的分布,以个为计量单位。本研究的数据统计涉及存量、增量、增幅、种均点数、设置率、点均招生数、结构比例、结构变化值8个指标。前3个指标反映本科专业调整的基期情况与统计期的增长情况。种均点数是专业布点总数与专业设置总数的比值,设置率是某个专业布点总数与高校总数的比值,均反映专业的设置情况。点均招生数是专业招生总数与专业布点总数的比值,反映专业的规模效益情况。结构比例反映各学科在总体结构中的地位。结构变化值是各学科比例变化值的绝对值之和,反映总体结构的变化程度

7、。二、研究结果与分析1.本科专业设置的调整(1)本科专业设置的规模增长。2001年,中国共有597所普通本科院校,设置了325种本科专业。2009年,中国普通本科院校增至1090所,增量为493所,增幅为83%,设置的本科专业增至543种,增量为218种,增幅为67%。根据表1中的规模数据,以2001年11个学科本科专业设置的存量为自变量,以2009年11个学科本科专业设置的增量为因变量,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的结果为:r2为0.637,f值为16,户值小于0.01。结果说明,本科专业设置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具有统计显著性,用前者能够解释后者变化中63.7%的信息。由此

8、可见,“存量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在本科专业设置上也有反映,但对实际发展情形的解释并不充分。从加载了拟合线的散点图来看,主要是因为文学和工学本科专业设置的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协变关系不够显著,降低了“存量决定增量”发展模式的解释力度。 表1中的规模数据显示,除了哲学和历史学,其他9个学科都增设了新的本科专业,其中工学本科专业在最大的存量基础上获得了最大的增量,法学本科专业在较小的存量基础上获得了最大的增幅。新学科专业的发展主要来自两种动力。一是来自学科专业内部,因为学科专业发展而产生的分化。学科专业的发展速度越快,学科专业的分化速度也越快。一是来自学科专业外部,因为社会需求而增设。社会需求

9、越强烈,学科专业的新增速度就越快。2001年以来,以上两种动力并驾齐驱,共同推动着中国高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对工学和法学本科专业的推动作用尤其明显。(2)本科专业设置的科类结构变化。从11个学科门类来看,本科专业设置的科类结构变化值为21.72,结构变化存在较大的学科差异。结构比例升幅最大的是工学,其次是法学和管理学;结构比例降幅最大的是文学,其次是教育学和农学;其他学科的结构比例升降幅度都较小。从文理两个学科大类来看,文科本科专业由2001年的160种,增至2009年的242种,增幅为151%;理科本科专业由2001年的165种,增至2009年的301种,增幅为182%。文科本科专业种数的结构

10、比例由2001年的49.23%降至2009年的44.57%;理科本科专业种数的结构比例由2001年的50.77%升至2009年的55.43%;文理两科专业种数的结构比例之差由2001年的1.54%升至2009年的10.87%。由此可见,文弱理强的本科专业设置格局得到延续,文理本科专业在设置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本科专业布点的调整(1)本科专业布点的规模增长。20012009年,中国高校本科专业的布点规模大幅增长,布点数由13344个增至36444个,增量为23100个,增幅为173%。根据表2中的规模数据,以2001年11个学科本科专业布点的存量为自变量,以2009年11个学科本科专业布点的

11、增量为因变量,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的结果为:r2为0.927,f值为113,户值小于0.01。结果说明,本科专业布点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具有统计显著性,用前者能够解释后者变化中92.7%的信息。由此可见,“存量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在本科专业布点上有充分的反映,对实际发展情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度。与本科专业设置的增幅相比,本科专业布点的增幅更快。这固然因为后者属于旧种移植,难度较小;前者属于新种培育,难度较大。但这只是中国本科专业布点规模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除此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扩招使中国高校的学生快速增多,高校需要增设专业以接纳这些学生。20012009年,

12、中国高校的校均本科专业由22个增至33个,比较显著地扩大了本科专业的布点规模。第二,20012009年,教育部批准新建了195所普通本科院校和322所独立学院,这些院校享有优惠的本科专业设置政策。例如,新建本科院校首批可设置6个专业,新建前3年每年可设置5个专业。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成为推动本科专业布点规模大幅增长的主力。在本科专业点数快速增长,本科专业种数增长相对缓慢的情况下,中国高校本科专业的种均点数由2001年的41个增至2009年的67个,增幅为64%。除了法学本科专业的种均点数略有下降,其他10个学科本科专业的种均点数全部上升,增量最大的是管理学,以133的种均点数

13、高居首位。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管理学门类,为其快速发展打开准入之门,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还有三个因素有力地促进了管理学的快速发展。第一,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持续快速发展,对管理学的知识和人才具有旺盛的需求。第二,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相关学科作为依托。例如,可以依托工学来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也可以依托经济学来发展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还可以依托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发展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第三,管理学具有鲜明的应用性,与中国众多高校致力于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比较匹配。 种均点数的提高意味着专业设置率的提高,这是一个

14、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表3所列的2009年中国高校布点最多的10种本科专业,仅占当年本科专业种数的1.84%,布点数却占当年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18.90%。专业布点多,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办学资源分散、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8个本科专业是2007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3在这些专业中,会计学之外的7个本科专业全部出现在表3之中。根据这些信息,虽然无法断言专业布点多必然导致毕业生失业多,但是可以推测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 

15、(2)本科专业布点的科类结构变化。从11个学科门类来看,本科专业布点的科类结构变化值为13.17,结构变化存在较大的学科差异。结构比例升幅最大的是文学和管理学,结构比例降幅最大的是工学和理学,其他学科的结构比例变化较小。从文理两个学科大类来看,文科本科专业布点由2001年的5937个增至2009年的18178个,增量为12241个,增幅为206%。理科本科专业布点由2001年的7407个增至2009年的18266个,增量为10859个,增幅为147%。文科本科专业布点的存量相对较小,增量相对较大,结构比例由2001年的44.49%升至2009年的49.88%。理科本科专业布点的存量相对较大,增

16、量相对较小,结构比例由2001年的55.51%降至2009年的50.12%。这样一升一降之后,文理两科本科专业布点的结构比例之差由2001年的11.02%降至2009年的0.24%,文弱理强的本科专业布点格局基本得以改变。在总体结构变化值并不大的情况下,文理学科却发生了较大的结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4个理科本科专业布点的结构比例全部下降,而结构比例上升的4个学科全部是文科,另外3个文科的结构比例只有小幅下降。总体来看,本科专业布点的科类结构在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重心由理科向文科转移。文理学科比较而言,文科的硬件要求较少,办学成本较小,介入门槛较低。心理学有关门槛效应的研

17、究显示,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普遍具有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这种效应在高校专业布点中得到了部分验证,突出表现为众多高校对文科专业的偏好。然而,这种偏好除了具有心理基础之外,更有深刻的经济原因,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种经济困境中的无奈选择。“大幅的高等教育扩张与低位徘徊的教育投入不相匹配,这种反差给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困难,导致国内诸多高校负债经营。”4在此情况下,众多高校即使有心加快发展理科专业,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3.本科专业招生的调整(1)本科专业招生的规模增长。200l2009年,中国高校本科专业的招生规模大幅增长,由2001年的1381835人增至2009年的

18、3261081人,增量为1879246人,增幅为136%。 根据表4中的规模数据,以2001年11个学科本科专业招生的存量为自变量,以2009年11个学科本科专业招生的增量为因变量,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的结果为:r2为0.80l,f值为36,户值小于0.01。结果说明,本科专业招生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具有统计显著性,用前者能够解释后者变化中80.1%的信息。由此可见,“存量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在本科专业招生上也有充分的反映,对实际发展情形具有比较强的解释力度。19992001年是中国高校招生规模提速扩张的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快速提升至

19、2001年的13.3%。在招生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本科专业招生在200l2009年继续大幅增长。这既因为有强大的外力拉动,也因为有强大的内力驱动。就外力拉动而言,主要有国家推行的高校扩招政策,还有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就内力,驱动而言,主要是高校自身具有提高规模效益的现实追求。根据经费依赖结构划分,中国本科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央高校,主要从中央财政获得拨款。一类是地方高校,主要从地方财政获得拨款。一类是独立学院,没有政府的财政拨款,依靠自身多渠道筹资。总体而言,中央高校的经费条件相对较好,但也普遍面临经费短缺问题,对提高规模效益也有浓厚兴趣。因为中国现行的高校财政拨款制度

20、实行的是“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模式,在校学生数量是这种模式拨款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校学生越多的高校获得的财政拨款越多,获得的学生学费也越多。在扩招政策推行的初期,中国依靠的是包括中央高校在内的已有高校进行规模扩张,相当一部分中央高校在此期间也大幅扩大了招生规模,而规模一旦扩大,其增长就有很强的惯性,即使想将之降下来也面临诸多困难。地方高校面临的经费短缺问题更加严重,对基于在校学生数量的综合定额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的依赖性更强,进行扩招的积极性更大。独立学院没有政府财政拨款,主要依靠学生学费维持运行,更是尽可能地扩大招生规模。三类高校齐扩招,招生规模于是大幅扩张。但是,与本科专业布点的增幅相比,本

21、科专业招生的增幅少37%。由此造成一个结果,中国高校本科专业的点均招生数不升反降,由2001年的104人降至2009年的89人。除了历史学,其他10个学科本科专业的点均招生数全部下降。扩招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提高规模效益,然而点均招生数的降低与此目标背道而驰。教育部在199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通过专业扩大招生,拓宽专业服务方向或共建、合作办学等途径,能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应再新设置专业。”如果这条规定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中国高校可以少设置一大批本科

22、专业。如果中国高校2009年的本科专业点均招生数维持在2001年的水平,那么只需要31357个本科专业就可完成2009年的招生任务,可比实际所设的本科专业点少5087个。如果真的如此,不仅有利于降低本科专业的重复设置率,而且有利于高校切实提高规模效益。(2)本科专业招生的科类结构变化。与本科专业设置和布点的科类结构变化相比,本科专业招生的科类结构在变化程度上类似于本科专业设置的科类结构,在变化方向上则类似于本科专业布点的科类结构。从11个学科门类来看,本科专业招生的科类结构变化存在非常显著的学科差异,结构变化值为19.17。对此变化作出主要贡献的是文学、工学和管理学,其中文学和管理学的结构比例

23、升幅分居前两位,工学的结构比例降幅排名第一位。这3个学科对本科专业招生科类结构变化值的贡献率高达72.39%,其他8个学科的累计贡献率只有27.61%。由此可见,大规模扩招在科类结构上仅对少数学科造成了显著影响,对多数学科的影响并不显著。从文理两个学科大类来看,文科本科专业招生由2001年的582597人增至2009年的1642697人,增量为1060100人,增幅为182%。理科本科专业招生由2001年的799338人增至2009年的1618384人,增量为819146人,增幅为102%。与布点类似,文科本科专业在招生上也以较小的存量获得了较大的增量,结构比例由2001年的42.16%增至2

24、009年的50.37%;理科本科专业虽有较大的存量,但只获得了较小的增量,结构比例由2001年的57.84%降至49.63%。至此,文弱理强的本科专业招生格局得以改变,文强理弱的新格局初步形成。所有理科本科专业招生的结构比例都在下降,多数文科本科专业招生的结构比例却在提高,是这种新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总体来看,本科专业招生的科类结构变化虽然不够显著,但是变化趋势非常明显,重心在向文科转移。有学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所出现的这种文科学生规模与比例扩大的现象是积极的和适当的,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5趋势是面向未来的,趋势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现实的合理性。这里

25、所说的“积极的和适当的”,从满足学生的入学需求和高校低成本的扩张需求来说,言之有理;从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来说,则有待商榷。20012009年,中国就业人数的平均增长速度仅为0.9%6,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平均增长速度却达到11.7%,后者高达前者的13倍。在劳动力市场上,数量快速增长的本科毕业生既面临总体供过于求的数量矛盾,也面临学科供求错位的结构矛盾。文科专业因为规模扩张的速度更快,其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矛盾更大。同期,中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由14.4:45.1;40.5调整为10.3;46.3:43.4,就业人数结构由50.0;22.3:27.7调整为38.1

26、;27.8;34.1。7这些数据显示,中国农业产值的结构比例虽降至最低,但农业劳动力的结构比例仍高居首位。从中国国情和世界产业格局来看,中国即使有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农业仍将长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中国工业产值的结构比例虽高居首位,但工业劳动力的结构比例名列最后,由此可见工业在拉动就业上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而且,中国的工业化任务并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仍在继续,对工业劳动力的需求会持续扩大。中国的服务业正在持续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也在持续提高,并对文科生就业相对有利。但是,中国目前有三个群体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高校毕业生只是其中的一个群体。另外两个群体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

27、他们的主要就业去向是服务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与高校毕业生存在竞争关系,在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中还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处于上述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之中,文科生总体上比理科生更难就业。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公布的2007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8个本科专业中,有6个是文科专业。该报告还公布了9个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人数较少的需求增长型本科专业,其中没有文科专业。8这种本科生就业的学科差异非人所愿,但却客观存在。因此,从实际出发,尤其是在当下,有必要严格控制文科本科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张。三、研究结论与建议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的本科专业在设置、布点、招生三个维度上的规模都大幅增长,增

28、幅最大的是布点,其次是招生,再次是设置。“存量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对于布点和招生规模增长的解释力度很强,对于设置规模增长的解释力度稍弱。规模增长的外部动力主要来自国家推行的高校扩招政策,内部动力则主要来自高校自身对于规模效益的现实追求。三个维度的规模增长都有明显的学科差异:设置规模增幅最大的是工学,降幅最大的是文学;布点和招生规模增幅最大的是文学,降幅最大的是工学。综上所述,文科本科专业的规模增长具有外延性,理科本科专业的规模增长具有内敛性。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的本科专业在设置、布点、招生三个维度上的科类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设置,其次是招生,再次是布点。三个维度的科类结构变化也有明显的学科差异。从11个学科门类来看,哲学、历史学、农学在三个维度上的结构比例全部下降,在本科专业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经济学、管理学在三个维度上的结构比例全部上升,在本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法学的设置结构比例上升,布点和招生的结构比例下降,在本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基本保持稳定;文学和教育学的设置结构比例下降,布点和招生的结构比例上升,在本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以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