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和其影响调查报告_第1页
中国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和其影响调查报告_第2页
中国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和其影响调查报告_第3页
中国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和其影响调查报告_第4页
中国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和其影响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和其影响调查报告摘要:西部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适应程度与水平对我国深入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重庆、昆 明、兰州问卷调查研究,得出的整体概况是:西部农民工 心理适应和再学习适应较为良好,社会行为适应和经济适应 相对较差。在经济适应方面,农民工的发展性计划支出属 于中等略偏低水平。在个人生活方式与习惯改变上的适应 方面,生活安排方式的适应性属于中等略偏低水平,而生活 保障的适应性属于中等略偏上水平,但生活保障方面农民工 适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在社会行为适应方面,课题组将 城市人际关系的建立、就职的适应和城市公民生活的达成(社会参与度)视为农民工社会行为适应的三

2、大主要因子。建立城市人际关系的适应性属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就职的适应也属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其中自主创业的农民工的就职适 应性好于有单位的),参与城市公民生活的适应性却远远低 于中等水平。在心理适应方面,进城动机上的适应性属于 中等偏低水平,对城市人与城市社会认同上的适应性得分为 较好水平,对城市自我新形象的满意度评价上的适应性为较 好水平。在再学习适应方面,职业改变和劳动技能学习的 适应性为中等水平,学习性习惯形成的适应得分为较好水 平,达成信息生活的适应性为中等偏低水平。从各子维度分 析来看,适应较好的方面(前3位)有“学习性习惯的形成”、 “对城市人与城市社会的认同”、“城市自我新形象的满意

3、 度评价”,适应相对较差方面(前3位)有“城市社会参与 度”、“进城动机”、“发展性计划支出”。关键词: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性是指农民工对城市适应的程度与 水平。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对变化了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 城市新环境做出反应的一个过程,城市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 这个转化过程,决不仅仅是一个户口 “农转非”问题的解 决,它包含着农民工自身的生活消费方式、闲暇生活方式、 社会交往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和接受现代 化传播和教育的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内在变化,只有当这个变 化过程演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转型意义

4、上的第三元 农民工,才会成为过去,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 西部地区是全国农民工最大的输出区域之一。随着民工返乡 潮的再次出现,就地就近改变传统的农民身份,转为城市市 民,已成为一种方向和趋势。重庆市是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 是西部乃至全国最大的农民工输出地以及就近农民工进城 打工,转换成城市市民的地区之一。本研究以重庆、昆明、 兰州为主要样本区、就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一、社会适应性概念界定及其分析维度的构建适应性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本研究的“适应”主要采用社会学视角的一般理解,即为是基于个体的主动行为,而这种主动行为是个体理性行动与周环境互动所形成的结果。其

5、依据为王康主编的社会学词典中对“适应行为” 的解释是:“指个人适应社会环境而产生的行为。个人通过 社会化,明了自己的社会权利与义务,形成了与社会要求相 适应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性格,就会在社会交往与社会 行动中采取符合社会要求的行动。” 1而对社会适应行为 的最早展开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利兰以及后来的科恩,他们 都认为,社会适应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生存环境中交互作用中 的心理适应,即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应对。同时,本研究以人的现代化和现代人素质两方面的理想类型(ideal type)作为参照,来考察进城农民工是否适 应了现实样态。那么,理想的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的新型市民 应该是什么样呢?

6、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把人的现代化归 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能够接受新经验,对创新持开放态度; 具有提供和坚持意见的能力;具有民主倾向;计划性强,时 间观念较强;对人本身的能力较有信心;普遍的信任感;信 奉并愿意遵循公平待人的原则;相信科学技术的作用;接受 现代教育,追求新机会。同时,现代人素质就是指现代人作 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修养、能力和才干,也就是人在生活、 工作及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一切自身方面的条件。2王红 波认为现代化的人的素质构成主要包括下列五个方面:1. 健壮的体魄与全面发展的体能2合理的知识结构与现代的 思维方式3.积极的进取精神与强烈的竞争意识4.创造性的 思维能力与勇于开拓的精神5

7、.顽强的意志品质与良好的心 理素质。3衡量人才素质应有三个基本标志:第一,具有 强烈的进取精神,精通本行业专业技能,为社会创造高科技 含量的产品和财富。第二,具有饱满的创新激情,勇于迎接 高新技术革命挑战,积极参与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实现自 身的奋斗价值。第三,具有凝重的社会忧虑意识,时代使命 感和人格魅力较强,善于营造有效的工作氛围,能团结周边 人员,增强群体的核心竞争力。4郑晓江认为21世纪的现 代人必须具备很高的社会交往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 备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高度的文化科学素质, 具备发展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和道 德观念。5尚生贵认为21世纪的合

8、格公民,应该是一个具 有高附加值的现代人,就是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 善、具备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能力和素质。做一个高附加值的 现代人,必须做到:第一,要不断地吸取知识。第二,自我 参与,勇于实践。第三,做到脑、笔、手的结合一一用脑来 策划社会的进步。6归纳以上研究可以发现:现代人的素 质是指现代人应该具有健康的人格和体魄;具备与现代文明 发展相协调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心态;具备与新环境中的人的 良好社会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的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 力;具备较强的学习新知以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的专业的知 识和技能的能力。据此,通过归纳分析,本课题拟以经济适应、生活方式 适应、社会行为适应、心理适应、

9、再学习适应以及社会支持 系统作用程度六方面为维度,以考察城市农民工适应现状及 其影响农民工适应的因素有哪些为目的,自制问卷,进行抽 样调查,收集数据。问卷结构设计如下:表1西部地区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的调查问卷六个维度 维度子维度经济适应总收入与支出平衡;发展性计划的支出生活方式适应生活安排方式(包括时间分配、效率、 交通、通讯等);三金一险社会行为适应城市人际关系的建立(包括朋友交际的 城乡人数比例、朋友交往的性质等);就职的适应(就职的 方式、劳动方式、劳动保障等);城市社会参与度心理适应移民的动机;城市认同度;自我新形象满意 度再学习适应 职业技能的学习与适应;学习习惯的形成; 信息生活的达

10、成(获取信息方式与内容)社会支持系统作用政府支持;制度政策支持经济适应方面主要考察农民工用于发展性计划的支出。 发展性计划支出主要指个人为长期在城市生活做准备所需 要开支和为了增加收入所参与的学历教育、培训、学习交流 活动(看电视、读报、求教等)开支的总费用。具体地讲, 发展性支出首先是指在定向移民的明确引导下,为能在城市 长期生活直至定居城市的长远目标而做出的消费行为,如投 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等经 济消费行为。其次是指为了增加收入所参与各种活动的经济 消费行为,其实质是广泛意义上的受教育的开支。个人生活方式与习惯改变上的适应方面主要考察生活 安排方式与生活保障两

11、大因素,其中生活安排方式又主要从 农民工时间分配、效率、交通、通讯等方面来描述。社会行为适应方面主要考察城市人际关系的建立、就职 的适应与城市公民生活的达成(社会参与度)三大因素。城 市人际关系的建立主要以朋友交际的城乡人数比例、朋友交 往的性质来衡量;就职的适应则从就职的方式、劳动方式、 劳动保障与反职业歧视等方面来描述;城市公民生活的达成 主要是考虑其城里和乡下的社会参与度。心理适应方面主要考察进城动机、对城市人与城市社会 的认同与城市自我新形象的满意度评价三大因素。进城动机 主要以移民定向来描述。二、调查的工具与抽样1调查工具自编西部地区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的调查问卷作为调 查工具。该问卷在

12、参照个案访谈的结果基础上,严格按照初 稿、预测与修改、专家审读与修订、试测、修正定稿的过程 进行,最终成型。正式问卷采用“四点计分量表”方式编制, 由经济适应、生活方式适应、社会行为适应、心理适应、再 学习适应以及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度六个维度组成,共有53 个题项。2.调查对象的选取针对抽样调查对象的整体特征构成,鉴于本研究定位在 西部农民工,另考虑到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经济成本以及 抽样调查的实际情况等原因,最终选取了西部三个较大城市 重庆、昆明和兰州作为本次调查的目标城市,共抽取了 846 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从原居住地、性别、年龄、 婚姻、打工时间、文化程度、工种、与土地的联系等诸

13、多方 面进行了信息收集与整理。废卷判定标准为:1、缺失值大 于7; 2、正反测谎题误差超过lo 3、回答明显不真实。获 取了有效问卷共为673人。表2抽样的样本地域构成情况重庆兰州昆明总数样本数 490 141 215 846有效问卷数440 105 161 673注:本研究报告视以下情况为废卷处理:1、缺失值大 于7的问卷;2、正反测谎题误差超过1的问卷。3、发现回 答者不真实的问卷等。表3被试基本构成情况人数比率总计性别男 408 61.3 666女 258 38. 7年龄 18-27 岁 201 21.5 67028-37 岁 183 17. 338-47 岁 220 33. 948岁以

14、上56 8.3文化程度文盲28 4.2 670初中以下422 63.0高中 183 27. 3大学以上37 5.5工种工厂147 21.9 671建筑 168 25.0餐饮、商场等服务业172 25. 7个体61 9. 1经管42 6.3其他81 12. 1三、调查过程与数据处理在调查过程中,课题组采用深入农民工公寓,进入施工 工地,到农民工工作的公司或者企业,采用集中调查问卷和 集居地拦截式相结合的方式,配合小组访谈以及个案访谈的 方法,最终在西部三个城市完成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历时 三个月,44名调查员参与。调查中,将传统的问卷调查与视 频采访结合在一起,对有代表性的农民工进行了摄影摄像,

15、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在数据处理上,采用国际通用的spss16. 0统计软件, 保证了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的可靠性与合理性。具体处理方 法是(1)以平均数、标准差等量数对西部农民工整体社会 适应水平和在各维度水平进行描述性统计,探讨西部农民工 社会适应的现状。(2)以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独立样本 方差分析对农民工社会适应在来本市打工年限、代际、土地 关联性、流动类型、工种、文化程度等各属性进行差异显著 性检验,探讨当代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因素。(3) 对农民工社会适应与再学习能力、社会支持等各属性进行积 差相关分析,探讨当代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与这些潜在 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四、研究结果

16、与发现(一)西部地区农民工社会适应现状的整体概况1. 社会适应各维度的整体特征表4社会适应问卷各维度的整体特征分析有效数据平均数 标准差最大值 最小值经济适应 636 2. 38 0. 99 4. 00 1.00个人生活方式与习惯的适应654 2.45 0. 50 3.86 1. 14 社会行为的适应647 2. 36 0. 44 3. 63 1.25心理的适应 648 2.61 0. 50 3. 89 1.00再学习的适应 658 2. 60 0. 53 3. 83 1.00注:各维度得分是其包含的各题总分再除以其题项数表4显示,西部农民工各方面处于中等适应程度 (2. 36-2.61,中等

17、适应得分为2.5)o相对而言,适应良好 的主要有心理适应和再学习适应,适应较差的则是社会行为 适应和经济适应。2. 社会适应各子维度整体特征表5社会适应各子维度的整体特征有效数据平均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发展性计划支出636 2. 38 0. 99 4. 00 1.00生活安排方式 656 2. 44 0. 54 4. 00 1. 17生活保障:三金一险671 2. 53 1. 17 4. 00 1.00城市人际关系的建立665 2. 53 0.91 4. 00 1.00就职的适应 658 2. 64 0. 62 4. 00 1.00城市社会参与度670 1.95 0. 68 4. 00 1.0

18、0进城动机 665 2. 28 0. 85 4. 00 1.00对城市人与城市社会的认同654 2. 80 0. 59 4. 00 1.00 城市自我新形象的满意度评价672 2. 73 0. 64 4. 00 1.00职业的改变及其劳动技能的学习670 2. 54 1.02 4. 001. 00学习性习惯的形成669 2. 89 0. 66 4. 00 1. 00信息生活的达成665 2. 39 0. 66 4. 00 1.00表5显示,首先,西部农民工的发展性计划支出的平均 数为2. 38 (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这显示农民工在发展 性计划支出上具有中等偏低水平,进一步讲西部农民工的经

19、 济适应性为中等偏低水平。其次,生活安排方式的得分为2. 44,而在生活保障方面 为2.53,均为中等适应程度;但后者标准差较大(1.17), 说明在生活保障方面农民工适应存在较大差异。第三,城市人际关系的建立为2. 53,就职的适应为2.64, 均为中等适应水平;城市公民生活的达成该项得分最低,仅 为1.95,大大低于平均适应2. 5。第四,进城动机为2.28、中等偏低水平;对城市人与城 市社会的认同为2. 80,对城市自我新形象的满意度评价上为 2. 73,均为中等偏高水平。可见,农民工移民城市的愿望和 实践不太强烈,而对城市人和城市社会的认同以及对自我形 象的满意度上则具有较高适应得分。

20、最后,职业的改变及其劳动技能的学习上为2. 54,呈中 等水平;学习性习惯的形成得分最高,为2. 89,表现出较高 适应性;信息生活的达成为2. 39,呈现中等偏低水平。从表5得出,适应相对较好的(前3位)有“学习性习 惯的形成”、“对城市人与城市社会的认同”、'城市自我 新形象的满意度评价”,适应较差的(前3位)有“城市社 会参与度”、"进城动机”、"发展性计划支出”。(二)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在西部农民工的基本概况和社会适应现状描述的基础 上,课题组分别从来本市打工的时间、代际、与土地的关联 度、流动类型、工种、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婚姻、年龄、 收入、学习

21、能力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等共计7项因素来分 析对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的影响。1.来本市打工的时间表6社会适应各方面在来本市打工年限上的差异比较m (sd)0-2年3-5年6-9年10年以上f p经济适应 2. 15 (1.06) 2.41 (0. 99) 2. 60 (0. 86) 2. 16 (0. 93) 6. 632本研究的农民工采用大多数研究的定义,按照年龄段和是否有务农经验的标准,将农民工 划分为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有的研究称为第二代)为年龄上小于等于29岁(1980年 以后出生的)并且从未务过农,第一代农民工则是超过29 岁并且在家务过农的农民工。根据此分类本

22、研究调查所得新 生代农民工128人,第一代农民工355人。由表7可知,心 理适应在代际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新生代明显比第一代 更适应。3. 与土地的关联表8社会适应各方面在务农年限上的差异比较m (sd) 没有1-2年3-4年5年以上f p经济适应 2. 14 (1. 11) 2. 58 (0. 97) 2. 50 (0. 86) 2. 27(0. 90) 6. 779由表11可知,社会行为适应、心理适应与再学习适应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经lsd 事后检验得出:在社会行为适应上,小学及以下的明显比其 他的更不适应,初中的明显比大学的更不适应;在心理适应 上,小学及以下的明显比其他的更不适

23、应,初中的明显比高 中和大学的更不适应,高中的比大学的更不适应;在再学习 适应上,大学的比其他的更适应。整体表现为,学历越高, 社会行为、心理和再学习方面均越适应。7学习能力与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度本研究还发现,学习能力和社会系统支持对农民工社会 适应性有一定影响。学习能力与个人生活方式与习惯的改变(适应)之间 呈显著的低的正相关(r = 0. 399),表明学习能力越强的农 民工,个人生活方式与习惯的适应也就越高。学习能力与社 会适应的其他方面均无关联 &二0. 053-0. 089)o社会支持系统与经济适应之间呈显著的极低的负相 关(r二-0.125);社会支持系统与社会行为适应之间无

24、关 联(r = -0. 030);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人生活方式与习惯的 改变(适应)、心理适应、再学习适应之间呈显著的低的正 相关(r = 0. 247-0. 346),表明觉得自己得到社会支持多的, 其个人生活方式与习惯的改变也能更好地适应,其心理上适 应性强,也相应表现出更多的再学习现象。五、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讨论(一)主要结论1. 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的整体特征(1) 西部农民工心理适应和再学习适应较为良好,社 会行为适应和经济适应相对略差些。个人生活方式个体差异 较大。(2) 在经济适应方面,农民工的发展性计划支出属于 中等略偏低水平。(3) 在个人生活方式与习惯改变上的适应方面,生活 安

25、排方式的适应性属于中等略偏低水平,而生活保障的适应 性属于中等略偏上水平、但存在较大个体差异。(4) 在社会行为适应方面,建立城市人际关系和就职 的适应性均属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参与城市公民生活的适应 性却远远低于中等水平。(5) 在心理适应方面,进城动机上的适应性属于中等 偏低水平,对城市人与城市社会认同、对城市自我新形象满 意度评价的适应性均为较好水平。(6) 在再学习适应方面,职业改变和劳动技能学习的 适应性为中等水平,学习性习惯形成的适应得分为较好水 平,达成信息生活的适应性为中等偏低水平。(7) 从各子维度的分析上大体来看,适应较好的(前3 位)为“学习性习惯的形成”、“对城市人与城市

26、社会的认 同”、“城市自我新形象的满意度评价”,适应相对较差的(前3位)为“城市社会参与度”、“进城动机”、“发展 性计划支出”。2、影响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1) 经济适应的影响因素有:来本市打工时间,打 工3-9年的明显比0-2年或10年以上的更适应;与土地 的关联度,没有务农经验的适应性显著低于有过务农经验的 农民工;工种,从事服务业农民工明显比其他工种更不适 应。(2) 个人生活方式与习惯的适应的影响因素有:学 习能力,能力越强相对越适应;社会支持,自评得到社会 支持多的越适应。(3) 农民工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与土地的关联 度,务过农0-2年的明显比务过农3-4年的更适应;

27、流动 类型,定居型农民工明显比候鸟型的更适应;文化程度, 学历越高越适应。(4) 农民工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有:来本市打工时 间,打工6-9年的明显比0-5年的更适应;代际,新生代 农民工明显比第一代农民工更适应;与土地的关联度,务 农时间越长,其心理适应性越低,其中务过农0-2年的明显 高于务过农3年以上的;流动类型,候鸟型农民工明显比 定居型的更适应;工种,经营管理的明显比其他工种更适 应;文化程度,学历越高越适应;社会支持,自评得到 社会支持多的越适应。(5) 农民工再学习适应的影响因素有:与土地的关 联度,务过农3-4年的适应性明显低于其他情况;工种, 个体手工业明显比其他工种更不适应;

28、文化程度,大学比 其他学历更适应;社会支持,自评得到社会支持多的越适 应。(6) 代际对农民工的适应性也有较大影响。在经济和 生活方式适应方面,新生代比第一代农民工适应性低,而在 心理和再学习适应上,新生代比第一代农民工适应性高,无 论是新生代还是第一代农民工其社会适应性呈中等偏低适 应水平,两者之间区别不明显。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于 经济目的和传统的生活方式追求上已经发生了偏转,关注更 多的是其归属问题和对再社会化的知识技能学习的追求,然 而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在社会行为适应上虽然都 呈现偏低水平,但其行为选择的动机上,估计已经发生变化, 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7) 土地的关联度对农

29、民工的适应性也有较大影响。在经济适应上,没有务农经验的适应性显著低于有过务农经 验的农民工;在社会行为适应上,务过农0-2年的明显比务 过农3-4年的更适应;在心理适应上,务农时间的长短与适 应性基本呈负相关,务农时间越长,其心理适应性越低;在 再学习适应上,但务过农3-4年的适应性明显低于其他情况。 土地对于农民工有着特殊感情,有过务农经验的对于收支更 有计划性,其发展性支出更具有方向性,与没有务农经验的 农民工相比,务工农的农民工在经济上更具适应性,但没有 务过农的,在对于城市生活的心理适应方面则明显比务农多 年的农民工高得多,他们认为自己属于城市的一份子,基本 不存在多少融入困难,他们同

30、样具备城市性和现代化的各种 符号,在社会行为适应和再学习适应方面,务农3-4年的农 民工明显低于其他情况,也就是在城市生活几年后,突然觉 得自己对城市生活很陌生,反而会滋生一种不适应的感觉。(8) 流动类型对农民工的适应性影响较大,候鸟型农 民工在经济和心理适应上比定居型农民工高;在生活方式适应和社会行为适应上,定居型农民工比候鸟型农民工高;再 学习适应上,两者基本无差别。候鸟型农民工与土地的联系 更紧密,其经济适应性较高,但是其心理适应显示较高,估 计是有由于候鸟型农民工有土地的依赖及其保障的原因所 致。定居型农民工则在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上接受城市居民 的同化,较习惯城市的生活和行为行事规则

31、,表现出更强的 行为适应性。两者都具有再学习的需要,流动类型对其基本 不存在影响。(9)文化程度对农民工的适应性影响较大,除经济适应外,其他适应性方面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表现为文化程度越高适应水平越高。(二)讨论其一,研究结论中,西部农民工总体特征是心理与再学 习适应较好,而社会行为与经济适应较差。这与以前对沿海 地区农民工适应性研究的结论的不一致。分析其原因,认为, 西部农民工的适应性现状有其地域特征:就临家乡打工,情 感的接纳,生活交友的方便等原因,令其心理适应性增强; 再学习适应研究,未见前期有此研究角度,缺乏对比,但西 部农民工的调查结论,说明了两点:其一是反映了 21世纪 是信息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本质特征,不管你是主观,还 是被动,不管你是社会的佼佼者,还是普通劳动者,只要你 是在现代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