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常识介绍_第1页
元杂剧常识介绍_第2页
元杂剧常识介绍_第3页
元杂剧常识介绍_第4页
元杂剧常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戏剧脸谱戏剧脸谱元杂剧的产生元杂剧的产生v元杂剧是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的北方、元杂剧是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的北方、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艺术。它是在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艺术。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v它在发展中受到了下列影响:它在发展中受到了下列影响: 1.唐代传奇和宋代话本:为杂剧唐代传奇和宋代话本:为杂剧准备了故事内容,提供了为人们所熟准备了故事内容,提供了为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形象;知的人物形象; 2.说唱诸宫调:其乐曲组织和曲、说唱诸宫调:其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元杂剧的体白结合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元杂剧的体制;制; 3.唐宋舞蹈:使杂

2、剧的舞蹈身唐宋舞蹈:使杂剧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段和扮相更加美化; 4.傀儡戏、影戏:影响了杂剧傀儡戏、影戏:影响了杂剧的舞蹈动作和脸谱。的舞蹈动作和脸谱。元杂剧剧本的结构元杂剧剧本的结构v一本四折:一本四折:元杂剧的剧本结构通常由四折元杂剧的剧本结构通常由四折组成,即一本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组成,即一本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一幕或一场。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发展、高潮和结局。v楔子:楔子:有时,四折之外,还加一二个楔子。有时,四折之外,还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人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人

3、物等,类似于现代剧本的序幕。也有的楔物等,类似于现代剧本的序幕。也有的楔子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子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v少数元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少数元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例如例如西厢记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本戏。v元杂剧是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元杂剧是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表演艺术形式。歌唱部分一合的戏曲表演艺术形式。歌唱部分一般是韵文,即唱词是诗歌形式;说白般是韵文,即唱词是诗歌形式;说白是散文形式,一般是口语化的。是散文形式,一般是口语化的。元杂剧的表演形式元杂剧的表演形式v元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元杂剧的舞台演出由“

4、唱唱”“”“白白”“”“科科”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组成。 v“唱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了楔子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了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演唱外,一剧四折通中可由次要角色演唱外,一剧四折通常由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无唱。v正末主唱的称为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末本”,正旦主,正旦主唱的称为唱的称为“旦本旦本”。窦娥冤窦娥冤是是旦本戏,康进之的旦本戏,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李逵负荆是是末本戏。末本戏。西厢记西厢记是旦本戏,但是旦本戏,但第四本也出现莺莺、张生、红娘的第四本也出现莺莺、张生、红娘的轮唱。轮唱。v“白白”又叫又叫“宾白宾白”,包括对白和独白。,包括对白和独

5、白。对白对白就是戏曲中人物互相对话,如就是戏曲中人物互相对话,如窦娥冤窦娥冤中窦娥与监斩官的对话,中窦娥与监斩官的对话,西厢记西厢记中莺莺与红娘之间的对话。中莺莺与红娘之间的对话。独白独白就是剧中人物的独自表述,如就是剧中人物的独自表述,如窦娥冤窦娥冤楔子里蔡婆婆的开场白,楔子里蔡婆婆的开场白,西厢记西厢记第一本楔子里老夫人的开第一本楔子里老夫人的开场白。场白。v“科范科范”又叫又叫“科科”“”“介介”,是,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舞台提示,如“笑科笑科”“”“见见科科”“”“把盏科把盏科”“”“做掩泪做掩泪科科”“”“内做起风科内做起风科”等。等。元

6、杂剧的音乐曲调元杂剧的音乐曲调v在音乐上,元杂剧的在音乐上,元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一折限于一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一折限于一调一韵,一韵,如如窦娥冤窦娥冤第三折的十首曲第三折的十首曲子组成一个套曲,它们都属于【正子组成一个套曲,它们都属于【正宫】,都押宫】,都押“先天韵先天韵”。v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元杂剧的宫、调元杂剧的宫、调v元杂剧有六宫、十一调。元杂剧有六宫、十一调。v六宫:六宫:1.正宫正宫 2.中吕宫中吕宫 3.道宫道宫 4.南吕宫南吕宫 5.仙侣宫仙侣宫 6.黄钟宫黄钟宫v十一调:十一调:1.大石调大

7、石调 2.双调双调 3.小石调小石调 4.歇指调歇指调 5.商调商调 6.越调越调 7.般涉调般涉调 8.高平调高平调 9.宫调宫调 10.角调角调 11.商角调商角调元杂剧的角色元杂剧的角色v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个行当:男角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个行当:男角称称末行末行,分正、副等;女角称,分正、副等;女角称旦行旦行,分正、副净等;分正、副净等;净行净行,以扮演刚猛,以扮演刚猛凶恶的人为主,分正净、副净等;凶恶的人为主,分正净、副净等;杂行杂行,包括孤、孛老、卜儿、徕儿、,包括孤、孛老、卜儿、徕儿、细酸等。正末和正旦是两种主唱角细酸等。正末和正旦是两种主唱角色。色。末:末:男角,包括正末(男主角)

8、、小末男角,包括正末(男主角)、小末(少男)、冲末(首次出场)、副末(男(少男)、冲末(首次出场)、副末(男配角)等。配角)等。旦:旦:女角,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角,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小旦(少女)、外旦(老(女配角)、小旦(少女)、外旦(老妇)、贴旦(侍女)、搽旦(多扮演喜妇)、贴旦(侍女)、搽旦(多扮演喜 剧和闹剧的女性)等。剧和闹剧的女性)等。 净:净:俗称花脸、花面,扮演地位低下的戏俗称花脸、花面,扮演地位低下的戏剧性人物。剧性人物。v杂:杂:驾(皇帝)、孤(官员)、孛老驾(皇帝)、孤(官员)、孛老(老头)、卜儿(老妇)、洁(老和(老头)、卜儿(老妇)、洁(老和尚)、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尚)、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等。等。v丑:丑:又称三花脸、小花脸,扮演诙谐又称三花脸、小花脸,扮演诙谐滑稽的人物。滑稽的人物。生生旦旦净净丑丑元杂剧的剧名元杂剧的剧名v元杂剧的每本元杂剧的每本剧本结尾剧本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处有两句或四句诗,用以概括全剧的思想,诗,用以概括全剧的思想,提出本剧的提出本剧的剧名剧名。例如。例如窦娥冤窦娥冤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