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14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14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14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14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14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2019.4第十四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干湿区划分图,回忆相关知识。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图中是湿润区,是半干旱区。2.区域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1.区域和地域的异同两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

2、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等。2.区域三大特征的关系区域的整体性是指区域内部的联系;区域的差异性是指区域之间和内部的不同;区域的开放性是指区域之间的联系。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形成区域开放性的基础。(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填表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差异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矿产贫乏石油等矿产丰富影响农业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以西部畜牧业为主工业综

3、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1.地理位置差异自然环境差异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区域发展不同。2.地理环境差异分析主要从自然要素差异(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土壤、植被、资源等)和人文要素差异(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商业贸易等)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异同点。(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1)阶段一,由于河流、湿地的存在,交通不畅,农业、工业发展缓慢。(2)阶段二,此期间该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其主要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3)阶段三,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加剧、

4、资源面临枯竭、湿地遭到破坏。1.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特征(1)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2)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3)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2.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理在书中(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

5、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不同点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贫乏石油等矿产丰富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畜牧业工

6、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贸易发达不发达题在书外(2017·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2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是_,其形成原因是_。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2)据图2,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_。(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_。审题指导1

7、审设问第(1)题,限定词:“与高余粮区相比”,指向词:“分布区域”“形成原因”“主要措施”先明确全国高缺粮区的分布区域及成因,再针对高缺粮区粮食供给给出措施。第(2)题,“人口变化”“粮食增产”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要从“人口变化对粮食增产的影响”这一答题思路去分析。第(3)题,“关注粮食安全”高品质粮食市场需求;“示范区”政府支持;“推广种植”技术水平;“有机大米”无污染,生态环境好。2审图表(1)由图1可知,我国高余粮区主要分布在重要商品粮基地和西部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高缺粮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2)由图2可知,苏南地区人口增长,粮食增产;苏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答

8、案(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把握规律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题组冲关1.(2016·浙江高考)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如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

9、: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题。(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解析:(1)b(2)a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坐标轴的含义。读图可知,山西人均gdp低于湖北,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选项a错误。上海人均gdp增长率低于江苏,故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选项b正确。湖北人均gdp低于江苏,

10、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选项c错误。广西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故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选项d错误。第(2)题,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应与当地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相适应。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万元产值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选项a正确。广西万元产值能耗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也不合适,选项b错误。上海和江苏经济技术水平较高,资源和能源都比较缺乏,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工业,选项c错误。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不利于降低能耗,选项d错误。2(2018·河北三市联考)如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 m,也是世界上

11、最深的咸水湖。据报道,乙湖的水位正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干涸不是没有可能。据此完成(1)(2)题。(1)乙湖水位最低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d距海远近解析:(1)b(2)a第(1)题,由题意可知乙湖为死海,死海主要受约旦河补给,受西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约旦河冬季水量相对较多,夏季较少,故死海夏季得到的补给量最少,且该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故死海即乙湖夏季水位最低。第(2)题,图中地位于死海西岸,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地位于死海东岸,海拔较高,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降水

12、量相对较多。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理在书中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题在书外(2014·上海高考)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2)题。(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2)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

13、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审题指导1976年至1998年间,耕地和草地都有小幅度的减少,林地、水域和城乡用地有小幅度的增长;1998年至2010年间,耕地、草地减少的幅度加大,林地、水域、城乡用地都有增长,以林地的增长最明显。答案(1)a(2)c把握规律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题组冲关1(2018·广东七校联考)辽东湾海岸经历了多次变迁。20世纪80年代前,大量人口自发迁入辽河流域,促进了流域的大规模开发。1950年后为扩大灌溉和保护生态,辽河干支流先后兴建了若干水利枢纽工程。如图示意辽东湾辽河河口附近近百年来海岸线的变迁,图中最终海岸线(实线)为2003年实际状况。根据图中信息完成

14、(1)(2)题。(1)图中盘锦湾面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增加b辽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c辽河河口不断围海造田d辽河河口潮浪侵蚀减弱(2)1979年以来,辽河三角洲向南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a人为截取河水,入海径流锐减b流域内降水减少,干流流量减少c流域内植被增加,水库调沙蓄水d海防大堤和海产养殖工程束缚解析:(1)b(2)c第(1)题,盘锦湾面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说明其海岸线不断南移,河口泥沙不断淤积。由图可知,有两条河流注入盘锦湾,如果河流流域植被覆盖增加,则河流的含沙量会减少,河口泥沙淤积也会减少,a项错误;辽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会导致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

15、,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加重,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辽河河口不断围海造田的信息,无法判断其是否是盘锦湾面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的原因,c项错误;辽河河口潮浪侵蚀作用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短时间内其强弱不会有明显的变化,d项错误。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1979年到2003年,辽河河口地区海岸线向南推移的速度逐渐减缓,说明河口泥沙淤积减轻,主要原因应是河流含沙量减少。由材料可知,1950年后为扩大灌溉和保护生态,辽河干支流先后兴建了若干水利枢纽工程,水利枢纽能够调蓄洪水和拦截泥沙,导致入海泥沙减少;流域内植被增加,其涵养水源、调蓄径流的功能增强,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从而使河口泥沙淤积

16、减少。综上可知,c项正确。2a、b、c表示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演化特征。读图回答(1)(2)题。(1)不同时期的城镇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是()aa、b、cba、b、cca、b、cda、b、c(2)如果代表资源型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发展情况,则时期该城市可能()a改进资源开采技术,加大资源开采量bgdp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第一产业的比重最高解析:(1)b(2)c第(1)题,根据城镇空间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b、c、a;根据城市功能区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因此对应关系是b、c、a

17、。第(2)题,时期的功能区布局是研发、设计等服务业与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心,企业大多位于城市外围,说明此时追求的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该城市此时最可能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大题增分(六)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典题示例(2014·北京高考·节选)“十二

18、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审题指导1审设问“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明确了比较的对象“长三角地区”;“地理优势”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大的方面比较分析。2审材料“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国家政策的支持。3审图表从图中看,川渝地区有煤矿、金属矿、天然气等资源,而长三角地区则没有;川渝地区面积比长三角地区大,地价较低;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而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

19、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大。技法点拨一、循思维流程快解题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思维流程为:角度二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思维流程为:角度三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思维流程为:二、用答题术语保高分(一)自然要素差异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

20、;有明显旱、雨两季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二)人文要素差异思考方向满分

21、术语农业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工业工业类型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交通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环境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

22、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应用体验(2018·河南六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匹兹堡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基地,有“世界钢都”之称。20世纪70年代匹兹堡钢铁工业由盛转衰,经济发展一度面临危机。面对危机,匹兹堡通过经济复兴计划,将经济转向教育、旅游、贸易等服务业和以医疗、电子、智能机器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图为匹兹堡位置简图。材料二鞍山是东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如图示意鞍山钢铁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煤炭、铁矿的来源地。(1)简述匹兹堡经济一度面临危机

23、的可能原因。(2)匹兹堡与鞍山均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试分析两者工业区位的异同点。(3)匹兹堡是美国钢铁设备、技术与服务的核心源地,其市场面向全美及全球主要钢铁基地。简要分析美国钢铁技术服务企业仍选址在匹兹堡地区的主要原因。(4)匹兹堡的成功转型对鞍山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解析:第(1)题,迁移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匹兹堡面临危机的可能原因。第(2)题,相同点主要从原料、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不同点主要考虑原料产地。第(3)题,钢铁技术服务企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钢铁制造企业,匹兹堡曾经是钢铁工业基地,选址匹兹堡主要是因为该城市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技术条件好。第(

24、4)题,从技术、产业结构、环境等方面回答。答案:(1)匹兹堡钢铁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迫使多数企业的经济活动向其他地区转移;匹兹堡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其他回答合理亦可)(2)相同点:原料丰富;靠近河流,水源丰富;靠近铁路线和河流,交通便利;位于制造业较发达地区,接近钢铁消费市场。(任答3点即可)不同点:匹兹堡靠近煤炭产地,鞍山靠近铁矿石产地。(3)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技术条件好。(任答2点即可)(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城市环境;大力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菏泽模拟)如图为某区域示意

25、图。读图完成13题。1图1、图2划分的分别是()a地形区、自然区b行政区、工业区c自然区、行政区d地形区、工业区2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图2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c图1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d图2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3下列有关图1中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光照充足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土壤肥力高解析:1.c2.c3.b第1题,图1反映了非洲西北部地区从南向北植被的地域分异,故划分的是自然区;根据区域轮廓及国界线图例可以确定图2为非洲西北部国家分布图,故划分的是

26、行政区。第2题,图1为非洲西北部植被类型的划分,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各植被区之间区域特征差异较大;图2为非洲西北部政区图,总体上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只有局部边界线是殖民时期依照经纬线划分的,图2中的区域虽有大有小,但同为一个层次,即都是国家。第3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丙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变化大;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高温多雨,枯枝落叶腐烂速度快且养分易淋失,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

27、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46题。4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5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6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abcd解析:4.b5.a6.d第4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山东纬度显著低

28、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第5题,乙为宁夏平原,三者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第6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错误;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78题。7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宁夏平原c长江三角洲d三江平原8从第阶段到第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解析:7.c8.d第7题,油菜、水稻种植区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而油菜种植区主要

29、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由此可知该地区最可能位于长江三角洲。第8题,发展到第阶段时,农业生产以蔬菜和花卉为主,而蔬菜和花卉主要是面向市场的农产品,说明市场是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2018·山东滨州一模)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911题。9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环境、科技b科技、市场c市场、环境d成本、人才10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11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的是()a农业经济消失

30、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解析:9.a10.d11.b第9题,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而由生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农业,必然要以科技为先导。第10题,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工农业产值和部门都在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必然越来越高。第11题,图示农业经济时代,影响演进的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要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要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

31、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必然趋于复杂。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8·福建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如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8分)(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6分)(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6分)(4

32、)当地建筑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6分)解析:第(1)题,廊屋对桥梁及其上的行人具有遮蔽风雨、太阳光照的作用,可从此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甲附近丙处是一个峡谷地形,易发山洪使河水快速上涨;同时从河流形态看,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上游来水不易下泄,此处水位上涨较高,河水流速加快,从而对古廊桥造成毁坏。第(3)题,注意理解“夏伐”是指夏季砍伐树木,“秋晾”是指在秋季使被砍伐的树木自然晾晒变干燥;还要注意图示伐木区位于山区,至乙地之间没有陆路运输;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分析即可。第(4)题,可从建筑材料、建筑难易度角度分析。答案:(1)当地太阳辐射

33、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加廊屋可以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挟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3)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流至桥址。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4)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便,不仅便于运输,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低。13(2018·河北廊坊模拟)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34、(30分)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和法国示意图。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 000 h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材料三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地点海拔/m1月均温/7月均温/1月降水量/mm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年日照时数/hr2012.620.754.160.6824.51 975.3q1 1118.423.31.242.2193.72 975.7(1)分析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6分)(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6分

35、)(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p、q所在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8分)(4)图中p处地势_(高/低)于q处;土壤盐分_(高/低)于q处,请分析原因。(10分)解析:第(1)题,r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法国,而q点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贺兰山附近。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r地海拔较低,q地海拔较高;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第(2)题,有利条件主要从光照、昼夜温差、气温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对本地区来说,大量引水灌溉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对中下游来说,易导致黄河

36、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第(4)题,根据黄河的流向可判断图中p处地势高于q处;土壤盐分低于q处。原因是p处地下水位深,蒸发弱,地表盐分积累少;而q处地下水位高,蒸发强,地表盐分积累多;且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答案:(1)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海拔高且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4)高低p处地下水位深,蒸发弱,地表

37、盐分积累少;而q处地下水位高,蒸发强,地表盐分积累多,且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第二讲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数字地球的含义。(一)遥感(rs)读下图,回答问题。(1)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各不相同。(2)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专业图件、统计数字1.遥感的特点:2.遥感技术能够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3.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38、。(二)全球定位系统(gps)读下图,回答问题。(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2)组成1.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和时间。广泛应用于确定考察点的地理坐标(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2.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三)地理信息系统(gis)读某城市功能区、交通线、地价图层示意图,回答问题。gis可以显示同一地区不同地理要素的图层,同时也能对几种图层进行叠加,进而对区域地理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如上图)(1)图中显示该城市的中心区位于区域西南部。(2)图中甲乙丙丁最适宜建成物流中心的是丁地,原因

39、是丁地位于主干道上,交通便利;地价最低;且位于工业区,货物运输量大。1.简要程序2.gis具有地图所不具备的优点(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提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2)功能强大、完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测评估。(四)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其实就是信息化的地球,是一个完整的地球信息化的模型。据此完成(1)(2)题。(1)数字地球实现以后,科学家们可以()a.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b控制全球气温升高c.控制人口增长速度d控制全球贫富差距(2)数字地球在

40、建设大型水库方面的作用是()a.提供当地的地质条件b.虚拟大型水库建成后库区周围和上下游的环境变化c.提供当地的人口迁移规模d.提供水库的水量和水的流速答案:(1)a(2)b1.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2.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以“应用”为目的指导生产·服务生活典题示例(2014·广东高考)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审题指导1审设问“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地物在影

41、像中的亮度与其表面温度有关晴天正午,比热容越小,温度越高。2审选项公路比热容小升温快四个选项中晴天正午时刻温度最高。菜园、果园比热容较小升温较快四个选项中晴天正午时刻温度较高。鱼塘比热容大升温慢四个选项中晴天正午时刻温度最低。答案a应用指导目前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农业等方面应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一)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应用方向资源普查矿产资源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

42、、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和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有利于防灾减灾(二)农业方面题组冲关1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据此回答(1)(2)题。(1)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旱情水灾滑坡农林病虫害abcd(2)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监测植物病害情况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监测草场退化情况abcd

43、解析:(1)c(2)b第(1)题,遥感灾害监测的具体内容包括旱情、水灾、滑坡、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第(2)题,阔叶林、针叶林反射波谱不同;落叶林与常绿林可根据不同季节的遥感图像区分;植物遭受病害,反射波谱将变化;草场退化,植被减少,其反射波谱也发生变化。2北京时间2016年5月15日10时4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三十号发射升空。遥感卫星三十号主要用于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据此完成(1)(2)题。(1)利用遥感卫星三十号可直接()a分析水灾损失b获取矿床露头信息c分析矿产种类d确定矿床露头位置(2)遥感技术诞生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在

44、积极推进遥感技术在作物监测与产量预估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能对小麦进行估产的原因是()a可监测小麦生长区域的气候变化状况b可监测小麦生长区域的土壤变化状况c可监测小麦成熟前的长势情况d可区分农民收获小麦的品种解析:(1)b(2)c第(1)题,利用遥感技术可获取矿床露头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矿产种类、水灾损失。全球定位系统可确定矿床露头位置。第(2)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小麦成熟前的长势情况,从而可以对小麦进行估产。以“识记”为前提准确记忆·灵活迁移全练题点1(2018·菏泽模拟)某自行车爱好者骑自行车从甲地到辛地,车行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坡度左右。车上

45、配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读骑行路线图(图中乙、丁、己的海拔为500 m),回答(1)(2)题。(1)该骑行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坡度相对平缓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戊(2)自行车骑行的地区位于()a湖南b台湾c广东d四川解析:(1)d(2)b第(1)题,根据材料,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密集,说明骑行速度慢,应是上坡路段,稀疏说明可能是下坡路段,密度居中的才是平缓路段,丁戊段密度居中,说明坡度平缓。第(2)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台湾。2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m表示(

46、)a制作gps接收机b分析交通状况c生成电子地图d计算三维坐标(2)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解析:(1)c(2)b第(1)题,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与录入地名坐标信息可以生成电子地图。第(2)题,车载gps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谨记要点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应用领域功能表现具体用途军事定位导航主要用来给航行中的军舰、飞机及导弹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同时也广泛应用于野外军事行动中单兵和移动装备定位及跟踪测量定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

47、地测量、资源勘察、地壳运动观测、地基测量交通定位导航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车辆,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或配送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同时gps对车辆还具有导航功能救援定位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从而提高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对火灾、犯罪现场、交通事故等紧急事件的响应效率农业定位实施“精准农业耕作”及捕鱼区域地理研究在区域环境中利用较多的是导航服务,地面监控系统把信息传给gps卫星,得出处理后的考察点的地理位置和高程,获得精准数据,从而确定位置和前进方向,进而导航以“应用”为目的指导生产·服务生活典题示例(2016·江苏高考)如图

48、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abcd(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bcd审题指导1审设问第(1)题,“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是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一般分布在地表的地物信息易被获取,如居民点、水系、土壤、地形。第(2)题,“农业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评价需借助gis对图层综合分析,一般主要考虑自然因素,如水系、土壤、地形、地下水。2审图表图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居民点、水系、土壤、地形、岩层、地下水等图层信息构成。答案(1)a(2)c应用指导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研究、城

49、市建设和管理及灾害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一)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二)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应用领域主要功能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规划和管理主要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基础设施管理利用gis能够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gis技术可以有效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生态环境管理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

50、施的管理等(三)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题组冲关1(2018·武汉调研)摩拜单车,一种基于移动app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办的无桩借还共享单车出行模式。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然后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骑行。摩拜单车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捷的共享单车服务,更倡导着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据此完成(1)(2)题。(1)在摩拜单车的约车、找车过程中,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rsgpsbgpsgiscrsgisdgisrs(2)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abcd解析:(1)b(2)d第(1)题,“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必然要对单车进行定位、查询,故需要应用gps和gis。第(2)题,共享单车主要是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便利,故不会使城市公交客流大幅下降,则错误,故d正确。(2014·江苏高考·节选)如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下题。2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a遥感(rs)b地理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