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法律行为_第1页
第9章 法律行为_第2页
第9章 法律行为_第3页
第9章 法律行为_第4页
第9章 法律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法律行为(二):基本概念第一节 意思表示作为理解的基点意思表示的构造、发出、到达表示行为效果行为(法效)一、基本界定 (一)概念把发生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把效果意思合同法第14条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对外表达要这样定合同(一)内容具体确定; 不明确的只作为要约邀请or邀约引诱(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合同法第21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15条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

2、,视为要约。要约邀请没有法律效力,不能叫做意思表示。(二)构成1主观要素在实践中并不考虑,仅仅是学理上的分类(1)行为意思行为人有意识地自觉从事某项行为的意思。控制人行为的意思(2)表示意思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意义的意思。自己知道是有法律意义的,某歌星被歌迷找签字,那欠条、账单去签,歌星没料到会发生法律效果,那么叫做没有 表示意思。(3)效果意思 核心行为人意欲依其表示发生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交易,交易中的确定信息由行为人给出的,自己控制。只有此才得出当事人的行为自己承担法律效果准法律行为,意思表示指的是效果意思2客观要素(1)明示行为人直接将其效果意思表示在外。发函、发信息(2)默示

3、由特定行为推知行为人的效果意思。间接被推论出,通过一些行为推知意思,不一定是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法通则解释第66条 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的要求,对方未用语言或者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认定为默示。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合同法第94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

4、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3)沉默1)原则 原则上不当做意思表示没有意思表示的价值A为了推销图书,未经请求将书寄给B,信中表示B如果不愿订购,应于7日内将书寄还,否则,视为同意购买。B收到将书放在案头,置之不理,后其3岁小女C玩耍,将书扯碎。 区分沉默和默示问题:B置之不理有何意义?A信中表示有何意义?B有无保管书的义务?C的行为是否为侵权行为? 只有单方约定,无效没有保管的义务,但是小女孩有侵权行为但是如果B打开来看,看了很久,视为默示,同意购买2)例外 规范化的沉默I法定合同法第48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

5、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追认是准法律行为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合同法第171条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可以购买标的物,也可以拒绝购买。试用期间届满,买受人对是否购买标的物未作表示的,视为购买。 是双方约定需要双方约定,否则沉默无效,但是B如果愿意,那也行需要有意思表示、意思自治才有法律效果II约定(三)类型1是否需相对人受领(1)需受领的意思表示 针对特定人要约(2)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 遗嘱,雍正是不是继承正统 悬赏,不指定特定人,其余都算作(1)2是否在场(1

6、)对话的意思表示(2)非对话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3条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一)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二)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二、运行规律 发出、到达(一)发出1判断基准(1)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的发出 只需要完成表示,视为发出,从无到有表示出自己的意思以表意人完成表示为准。A丢失钱包,在食堂贴出寻物启事:“捡到并交还的,给2000元”。B捡到,按照钱包中的身份证等信息找到A,B不知道有上述悬赏。B可以请求要悬赏,法律效力和B的意思没关系(2)需受领的意思表

7、示的发出以表意人向受领人发出表示,并预期在正常情况下能到达受领人为标准。1)在场I 口头表示的,以发出为标准。A和B在NBA赛场谈生意,经过几轮协商,A提出了新报价,恰逢观众一阵欢呼高潮,B没有听见。 已经发出,即意思表示、要约存在,没有承诺,合同无效II 书面表示的,以对方接受为标准。A把合同书递交给B。2)不在场I 口头表示的,表意人通过己方传达人(表示使者)来传达,以表意人将表示向该传达人作出,并指示他将表示传达给受领人为标准。 已经算发出A委托秘书B驾车到C处告知签约事项,途中B出车祸死亡;或B转身与朋友聚会,喝高彻底忘记此事。 已经发出II 书面表示的,以意思表示脱离表意人的支配范围

8、,靠近相对人的支配范围为标准。认为发出A意欲解除同B的租赁关系,于1月1日向妻子C讲了这个意思;1月2日撰写解除通知书;1月3日将通知书交给快递(此时才是,脱离了A能控制的范围);1月4日快递将信件交给B的妻子D签收;1月5日B看到该信函。2规范意义(1)意思表示的标志在情人节来临之际,A想网购高档美容品一套送给情人B,在家上网操作基本完成,只剩最后“回车”,接上司电话有急事,匆忙离家。接近意思表示但还不是把想法写在日记里面,不算脱离控制,不算发出(2)效力判断的前提A的妻子C以为A为自己购买,欣喜地“回车”;或A15岁女儿D以为A为自己购买,欣喜地“回车”。是C或者D?的意思表示,但是对于B

9、有没有约束力,再判断(3)能力丧失的影响A意欲解除同B的租赁关系,将通知书交给快递后死亡。A想购买B的别墅,将拟定的购买意向书交给快递送B,速递员刚离开A就心梗死亡,有继承人C。 可以继承A想让裁缝B定做一套礼服,将意向书交给快递后死亡,有继承人C。 C可以拒绝继承A想让裁缝B定做一套礼服,将意向书交给快递后变成植物人,有成年儿子C。 可以继承?根据个人情况A想购买B的别墅,将拟定的购买意向书交给快递,速递员刚离开B就心梗死亡,有继承人C。表意人死亡,不影响意思表示的效力如果对于意思没有判断能力,不可以继承意思表示的效力只要意思表示不针对特定人,死亡和丧失行为能力不影响发出人、受领人法律地位3

10、撤回规则合同法第17条 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合同法第27条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二)到达1规范基准(1)对话的意思表示1)口头表示以对方在正常情况下听到或了解该表示为标准,据此,若表意人合理认为受领人已经听见表示,则表示到达。A和B、C在NBA赛场谈生意,经过几轮协商,A提出了新报价,B确定自己听见,C表示没有听见。2)书面表示以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进入对方控制范围为标准。A为了给B一个惊喜,把同意B报价的确认函偷偷塞到B的风衣口袋,B不知,回家路上看到流浪汉C,好心的B

11、把风衣送给C。2非对话的意思表示(1)自己亲为的表示以意思表示进入受领人的支配范围,以至于不仅该人能知悉,并在通常情况下,可被预期能知悉为标准。1)表示进入受领人的支配范围A把解约通知书邮寄给B,投递员把信投入B的信箱,B出差一个月回来后看到信。A把解约通知书传真给B,B的自动传真机没有纸,B出差一个月回来放入打印纸后看到通知。2)受领人能知悉意思表示的内容A外出留学后,想与B解约,随信手拿阿拉伯文写了解约通知书邮寄给B,土豪B收到后不知所言。3)在通常情况下,可预见受领人能知悉意思表示的内容。A隐瞒妻子B的病史为B投保,保单于1月1日出具。保险公司在6月1日了解实情,6月23日将书面解除合同

12、通知书挂号寄给A家,A外出度假,邮局在其信箱留下取信通知单。A在度假前向邮局提出了转寄申请,该信于7月2日到达其单位。A把解约通知书E-mail给B,B出差一个月回来后才查看邮箱。(2)他人介入的情形1)受领人有代理人的,以表示到达代理人为标准。A委托B洽商生意,C告知了B交易条件,但B未及时转告A。2)受领人有传达人(受领使者)的,以表示到达传达人处,且该传达人在通常情况下可被预期将表示传达给受领人为标准。A隐瞒妻子B的病史为B投保,保单于1月1日出具。保险公司在6月1日了解实情,6月23日将书面解除合同通知书快递给A单位,传达室门卫签收,但A于6月15日借调到外单位,等快递辗转到其手时,已

13、是7月2日。3)表意人把表示告知表示使者的,不产生到达效果。2规范意义(1)约束力1)要约合同法第16条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合同法第26条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本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合同法第18条 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合同法第19条 有下列

14、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A于1月1日表示希望B航空公司于本年度12月1日提供某航线的包机服务,B回复愿意提供特定型号飞机,并说明服务内容和价格,但特别强调上述内容“无约束力,视本公司的调度情况而定”。A于2月1日同意飞机型号、服务和价格。B于11月1日传真表示根据年度业务情况,不能提供包机服务。A仓促间只好包租其他航空公司飞机,额外支出不少费用。2)承诺合同法第25条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2)能力丧失的影响A想购买B的别墅,将拟定的购买意向书交给快递,B收到后就

15、心梗死亡,有继承人C。3迟到规则合同法第28条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合同法第29条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4失效规则合同法第20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A愿用10万元购B的汽车,B拒绝;后B反悔,愿出卖,A拒绝。A愿用10万元购B的汽车,

16、在B承诺前,A表示不再购买。A愿用10万元购B的汽车,致电B请其1月20前答复,B在1月21日回电同意,A表示不再购买。A愿用10万元购B的汽车,致电B请其1月20前答复,B在1月19日回电,同意出卖,但要价12万,A拒绝。A愿用10万元购B的汽车,致电B请其1月20前答复,B在1月19日回电,同意出卖,但要价8万,A拒绝。三、解释方法(一)意思主义VS表示主义(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1探求真意A订立遗嘱,将其酒窖藏酒遗赠给好友B。双方为文友,平时以“书”称“酒”。2表示形式A与B是夫妻关系,双方共同手书遗嘱,写明子女C与D为继承人,每人各得遗产一半。A死亡,B要求作为单独继承人,理由是

17、在订立该遗嘱时,双方本意是互为继承人,子女只是最后死亡者的继承人,但在誊抄遗嘱时,忘记将它写入遗嘱。(三)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 1简单解释2补充解释合同法第125条第1款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语、合同的相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合同法解释(二)第7条 下列情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同法所称“交易习惯”:(一)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做法;(二)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对于交易习惯,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

18、任。四、意思实现?(一)基本界定 有效果意思但无表示的行为。(二)基本类型1抛弃A司法考试差一分未过,愤愤将参考书扔至垃圾桶, B捡拾。A情绪过后后悔不已,返回寻找,见B拿着书。2承诺合同法第22条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1)承诺无需通知的情形1)根据习惯A欲与B小聚,致电餐馆定包间。2)根据要约A急用药物,致电B,如有药品直接寄A。3)根据事件性质A欲卖书给B,要约同时附书寄给B,B直接汇款给A。(2)有可认为承诺的事实1)履行行为I 履行因合同债务A欲卖书,将书单寄给B,B向A订购某书,A邮寄给B。II 为履行合同作准备A欲与B小

19、聚,致电餐馆定包间。后C欲到该包间就餐,餐馆拒绝。2)受领行为行使因契约成立而取得的权利A欲卖书给B,要约同时附书寄给B,B很喜欢,在阅读批注后,汇款给A。(3)有承诺的意思A欲卖书给B,要约同时附书寄给B。B的妻子C拆后放在B的书桌,忘记告诉。B看到很喜欢,已为C买该书,阅读批注。(三)典型案例 A欠B10万元,法院判决A还本付息,A鉴于自己的还款能力不足,遂于2月1日致信给B,说明自己经济状况欠佳,希望B不再要利息,并承诺每月还款2万元,5个月内还清10万,还特别注明:我相信,您理解我目前的处境,会同意这个意见,基于此,我随信附上一张金额为2万元的转账支票,作为第一期还款;对我们来说,这是

20、小事,您时间繁忙,不劳烦您回复。B收到信后询问律师,律师建议兑现支票,并回信拒绝。B2月6日兑现了支票,回复称拒绝接受A的不合理建议。A2月10日回复表示对B的态度很惊讶。之后,A逐月还款2万,直至还清10万元。第二节 法律行为一、基本界定(一)内涵1定义 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法律效果由效果意思决定,并经过法律予以确认的行为。以合同为代表,以意思决定法律效果法律的确认建立在完全由当事人意思的基础上但是违法的合同,不受确认2构造(1)以意思表示为核心1)在不却分意思表示和意思实现时,意思表示是不可或缺的要素2)意思表示不同于法律行为,但两者可以互换使用,不影响理解和适用有些法律行为需要在意思表

21、示的基础上增加其他要素意思表示独立支撑法律行为的主要体现在单方行为 遗嘱、悬赏、要约与承诺例如合同,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才构成双方的法律行为(2)法律效果由效果意思决定1)离开了效果意思,无法确定法律效果2)通常还需其他要素的配合 外商投资 投资合同+批准(3)法律只是确认该法律效果1)法律效果取决于效果意思,法律在此基础上予以确认2)违法的法律行为不能产生法律效果3术语民法通则第54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法通则第60条  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违法而无效的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

22、然有效。物权法第25条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等同于意思表示生效时发生效力。法条: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有效)(无效/违法的)民事行为学理认为其一法律行为就是仅仅依照意思而不是法律,其二违法的也是法律行为。取消“民事法律行为”的称谓,同时不要求法律行为内涵是合法的。把别人手机摔了,是一个事实行为,不考虑意思,但是是一个违法的 侵权行为二、单独行为和多方行为(一)单独行为民法通则第65条  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书面委托代理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

23、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授权是典型的单方行为未经允许,不得对他人施加不利益,增加责任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合同法第48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单方行为,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合同法第96条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一到

24、达就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继承法第16条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二)多方行为1合同合同法第2条 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合同法解释二第3条 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完成特定行为

25、的人请求悬赏人支付报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悬赏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2共同行为3决议物权法第76条 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二)制定和修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规约;(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五)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六)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七)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决定前款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前款其他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二、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一)负担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