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报告(1)_第1页
烟草行业报告(1)_第2页
烟草行业报告(1)_第3页
烟草行业报告(1)_第4页
烟草行业报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2年,烟草行业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呈现出“两烟”总量供求平衡,工商税利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2002年烟草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整体状况    1.烟叶种植与收购    烟叶生产在经过1997年的严重超种超收之后,坚持了

2、“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的工作重点,连续四年基本维持了总量的供需平衡,烟叶质量不断提高,生产布局和等级结构持续优化,整体经营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为1445万亩,截至12月底,累计收购烟叶153.1万吨(3062万担),其中上等烟占34.35%,同比增加4.87个百分点;中等烟占59.01%,同比减少1.32个百分点;下低等烟占6.65%,同比减少3.55个百分点。全国烤烟收购均价9.27元/公斤,同比增加0.53元/公斤,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平均为75%左右。全年共出口烟叶(含烟梗)13.3万吨。     &

3、#160;                                    2.卷烟生产与销售    2002年,卷烟生产经营继续坚持“控量、促销、稳价、增效”方针,适度从紧安排生产计划,加强限产压库工作力度,保持了产销协调发展和价格

4、基本稳定。全年累计生产卷烟17224.6亿支,比上年增长1.3%;累计批发销售卷烟17492.6亿支,比上年增长2.9%;年末卷烟工商库存为1354.7亿支,比上年同期的1596.1亿支减少241.4亿支。2002年共出口卷烟152亿支。                               

5、       3.行业经济效益    1982-2002年烟草行业工商税利增长率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周期性。历史上凡是烟叶收购与需求、卷烟生产与销售协调发展的时候,就是烟草行业经济效益较好的时期。由于近几年行业宏观调控政策到位,目前正处于第三个周期的上升阶段。据2002年底财务快报统计,全年共实现工商税利145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4%;实现工商利润406.41亿元,同比增长31.31%,其中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2.01%,商业利润同比增长30.63%。     4.烟草行业在国民

6、经济中的地位及影响    长期以来,烟草行业一直都是国家的利税大户,并基本上与国家财政税收保持同步增长。2002年,全国共实现财政收入1891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7004亿元。而中国烟草共实现工商税利1456亿元,其中税收1050亿元(不含烟叶特产税及企业所得税)。在各级政府的可支配收入中,约有8%的份额是由烟草行业提供的。另外,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中,其销售收入的近2%、利润总额的近4%都来自于中国烟草工业。         &

7、#160;          (二)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和重点城市    1.36家重点企业状况    2002年,烟草行业36家重点企业实现了动态管理,有3家出局,安阳卷烟厂、兰州卷烟厂和延吉卷烟厂进入了重点企业的行列。与上年相比,2002年36家重点企业的各项指标都有所增长,其发展态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主要指标同比上升,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强      

8、;               2002年,36家重点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卷烟生产量、销售量和利税,与2001年相比都有所增长。36家重点企业全年生产卷烟10957.2亿支,同比增长1.66%,占全国总产量的63.61%;全年销售卷烟11050.6亿支,同比增长3.79%,占全国总销量的63.17%;全年36家重点企业实现税利935.2亿元,同比增长了17.10%,占全国烟草工业税利总额的80.27%;实现利润188.7亿元,同比增加28.98亿元,占

9、全国烟草工业利润总额的93.54%。36家重点企业是中国烟草的重要支柱,而这一地位正在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2)结构调整加大,产品档次“趋中化”    为了适应新的消费税和消费需求的变化,2002年,卷烟结构有了比较大的调整。从全国情况来看,上调趋势明显,如五类烟的比重下降了6个百分点,其它几类卷烟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相比之下,36家重点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却出现了“趋中化”的特征,即二、三、四类卷烟比重上升,一、五类卷烟的比重下降。        

10、60;                            (3)企业发展情况多样,部分企业快速增长    2002年,36家重点企业呈多样化发展,内部分化较为严重,也比较复杂。以销量增幅为横轴,以利润增幅为纵轴,通过销量增幅来反映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通过利润增幅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图中显示在3

11、6家重点企业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企业销量增长为负值,也有近四分之一的企业利润增长为负值。36家企业的销量增长幅度较小,说明36家企业的市场外部环境还没有根本改善。因此,行业的“扶优扶强”政策还要进一步提高其针对性并确保发挥实际效果。2002年,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重点企业,在销售、利润方面取得了异乎寻常的高增长,成为了高速发展的新亮点。                      2.36个名

12、优品牌状况   (1)总体发展较快,销售增长迅速    根据2002年12月的电讯月报资料,2002年共生产名优烟3869.9亿支,比去年同期3872.8亿支减少2.9亿支,降低0.1%。销售总量为3488.2亿支,比去年同期3016.2亿支增加472.0亿支,增长15.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根据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名优烟形成三个集群    第一集群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相对都高的品牌,共有7个;第二集群为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一般的品牌,共有5个;剩下的24个属于第三集群,品牌知名度和美

13、誉度都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即使是行业的36个名优烟,也有三分之二的品牌无论其知名度还是美誉度都不高。                    (3)三个集群在2002年的销售增长呈反向发展                   

14、60;  从上表可以看出,知名度较高和美誉度较好的品牌,其销售规模也较大,如第一和第二集群的品牌数量只有12个,但销量比重却占57.20%;第三集群的品牌共有24个,但销量比重只占42.80%。    然而在2002年,知名度较高、美誉度较好、销量较大的第一集群的7个品牌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第三集群的增长速度,而且比36个品牌15.65%的平均增长速度也低了近六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我国的卷烟市场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品牌成长的关系还不密切,消费者的意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中国烟草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15、60;                        3. 36个重点城市状况    2002年,烟草行业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在过去11个城市的网建联动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36个重点城市烟草公司,关注它们的卷烟经营情况。   (1)36个重点城市占据了中国卷烟市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6、                  根据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36个重点城市(除拉萨)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7.15%,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国的40.29%,这说明36个重点城市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根据中国卷烟销售公司的数据,2002年36个重点城市的卷烟销量为3328.9亿支,占全国总销量的19.02%。名优烟销量991.22亿支,占全国名优烟总销量3488.2亿支的28.4%。36个城市是卷烟销售重点城市,

17、人均卷烟消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效益处于全国的先进行列。    (2)36个重点城市的名优烟销售还大有潜力可挖    2002年,36个重点城市的卷烟销售3328.9亿支,比2001年增长11.24%;卷烟销售收入为638.33亿元,同比增长16.12%;卷烟经营利润为79.4亿元,增长35.24%,这些指标都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36个重点城市在卷烟经营上取得了很大的绩效。从36个重点城市的情况分析,名优烟的销售对于提高该地区的单箱销售收入和卷烟经营利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2002年,36个重点

18、城市的名优烟销售增长了13.49%。考虑到36个重点城市在人口、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能力上的巨大优势,他们在名优烟的销售上还大有潜力,一旦提高了名优烟的销售比重,其单箱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还会相应上升。   (3)有些重点城市的卷烟消费受到当地消费习惯的影响    2002年36个重点城市的平均单箱销售收入为8932元,比上年同期8391元增加541元,上升6.45%。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越发展,卷烟消费的档次就越高,但从36个重点城市横向比较来看,这种正比例关系只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影响消费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地的消费习惯,这种习惯的作用往往大

19、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如福建、广东等地的城市经济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高,但卷烟消费结构却相对较低。                                         

20、60;     二、中国卷烟消费市场状况    1.国内消费市场总体规模    现阶段全国共有3.1亿常年吸烟人口,其中约有2500万以吸食手卷烟和其它烟草类产品为主。由于有如此庞大的吸烟群体为支撑,国内市场2002年的卷烟消费需求总量大致保持在18400亿支左右。由于烟草行业实施了较为严格的总量控制政策,从而保证了全国卷烟市场的供需基本平衡和销售价格的稳中略升。2002年,全国平均的卷烟市场零售价约为每盒(20支)3.4元,全社会卷烟零售总额约为3100亿元,平均每个吸烟人口在卷烟消费方面的直接或间接支

21、出已达到了1000元左右。不过,由于“转移性消费”的大量存在,以消费为目的的卷烟购买支出占所有购买性支出的比重大概为80%左右。中国烟草充分利用“专卖专营”的体制优势,通过加强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有效提高了烟草系统对国内市场的控制力和占有率,较为稳定地保持着远高于其它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近年来,烟草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减少了非正常渠道流通的卷烟在市场上的占有量,使得烟草系统对国内市场的控制力明显增强,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综合各种市场调查及统计测算资料,2002年烟草系统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保持在96%左右,约有4%的市场份额被包括假冒商标卷烟、走私

22、烟等在内的各种非法性卷烟所占据。    2.消费者特征   (1)吸烟人口比率2002年,全国15岁及以上吸烟人口占该年龄段总口的比率约在31%左右,与1995年相比,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的吸烟人口比率高于城镇。吸烟人口比率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地区的吸烟人口比率差别较大,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和西南地区吸烟人口比率较高,而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吸烟人口比率较低。这一点从36个重点城市的卷烟销售情况也可以得到印证。   (2)性别结构    在吸烟者中,男性占据了绝大部分,为94

23、.7%,女性只占了5.3%。                      (3)年龄结构    吸烟者的人数呈近似的“正态型”分布,其中30-40岁年龄段的吸烟者人数最多,20岁以下的吸烟者最少。              

24、0;            3.城乡市场结构    在全国卷烟消费者中,城镇居民约占三分之一,其卷烟消费量约占全国消费总量的30%。但由于消费档次较高,卷烟的消费额却占一半以上。不过,由于农村吸烟人口众多,而且吸烟者平均日吸卷烟的数量也较城市多,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和消费档次的提升,即使在吸烟人口比率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农村卷烟市场仍然可能释放出较大潜力。          

25、;              4.区域市场结构    卷烟消费数量与人口数量和当地的吸烟人口比率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从卷烟消费的绝对量来看,人口最密集的华东、华中地区的卷烟销售量最多。                      &#

26、160; 5.卷烟消费结构                        近几年,中国卷烟的消费结构一直在稳步提升,2001年,全国卷烟消费者所吸卷烟的平均价格为每盒3.3元,与1995年相比,每盒增加了1.4元,提高幅度高达74%。2002年,全国平均的卷烟市场零售价提高到每盒3.4元。从档次上区分,中国的卷烟消费档次仍然以三、四类烟为主。   

27、 三、主要特征分析    1.在经过持续多年的增速下滑之后,烟草行业自2000年开始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并在2002年达到了历史新高。理论和实践表明,任何一个经济性产业的增长,客观上具有一种周期性的演变规律。如果仅从最具综合性的当年价工商税利这一指标来看,烟草行业自组建上划以来至1999年,曾出现1982-1991、1992-1999两次较有规律的“上升-下降”循环变动。如果再把时间前推,可以看出1978-1981年也出现了一次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过程。自2000年开始,烟草行业卷烟产销量、工商税利及其它有关经济指标增长率在连续多年的下降之后出现止跌回升,并在随

28、后两年中保持快速增长之势。在2000-2002这三年间,全国卷烟产销量分别以年均1.6%和2.5%的速度保持增长,而行业工商税利年均增长率更高达14.9%。从绝对值来看,除了卷烟产量比1995年稍低之外,其它各项指标在2002年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2.烟叶生产继续好转,基本实现了由严重过剩向平稳发展的过渡。1996-1997年全国烟叶

29、连续两年超种超收,导致烟草行业在随后几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并因此而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损失和浪费。会计决算报表显示,1998年,全国烟叶购销企业“三项费用”为107亿元,当年亏损总额高达64亿元。由于烟叶经营出现巨额亏损,直接导致当年工商税利增长率减少了6个百分点,其中利润增长率减小幅度更是高达22个百分点。针对烟叶经营的被动局面,烟草行业在随后几年采取了较为果断的“双控”政策,并实施了一系列消化库存的有效措施,从而使得全国烟叶逐渐实现了由严重过剩到平稳发展的过渡。从2000-2002年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烟叶总量控制和结构提升得以同步推进,使得烟叶亏损额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不断缩小,到2002

30、年烟叶经营已实现“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利润超过了30亿元。也正是由于烟叶生产经营的持续好转,为烟草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奠定了较为有利的基础条件。不过,从现实国情来看,导致烟叶供给过剩的因素并未完全消除。在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内,烟草行业还必须十分警惕烟叶生产再次出现“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    3.全国烟草增长的活跃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由东向北”转移态势。在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烟草增长的活跃地区主要在以云南为代表的西部省区。从1985-1995年,云南的卷烟产量年均增长12.7%、工商税利年均增长37.1%,遥遥领先于其它省区。而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烟草逐

31、渐呈现出“西降东升”态势,云南烟草出现下滑势头,而以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省区快速崛起。从1995-2001年,云南的卷烟产量年均下降0.7%,工商税利增长率也仅为2.6%;而江苏省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6.8%和23.9%,浙江省分别为3.7%和37.1%,远远高于-0.4%和7.8%的全国平均水平。不过,从2002年的情况来看,东部省区的增长速度明显回落,代之而起的却是“三北”地区的快速增长。如2001-2002年产量增长率位居前六位的除广西外,其余都是“三北”省区;工商税利增长率位居前10位的除四川之外,其余也都来自“三北”省区。    

32、0;                      四、面临的突出问题    1.部分优势大企业正“由强趋弱”,行业集中度在较低水平上“不升反降”。理论研究和实证资料表明,烟草制品是适合以大集团、大公司形式组织生产与经营的,集中度是决定产业整体结构优化程度和经济效率高低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中国烟草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工作,并且在“关小限劣”

33、方面成绩显著,但从客观现实来看,在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优势大企业却出现了“由强趋弱”现象,行业集中度也表现出“不升反降”的态势。如用国际通行的衡量行业集中度的“四厂商指数”(最大的四家企业占行业整体的比重)和“八厂商指数”来看,中国卷烟工业企业按卷烟产量指标计算的集中度在2000-2002年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四厂商指数”由17.8%下降到16.1%,“八厂商指数”由28.2%下降到26.4%。                 

34、0;     2.大多数企业对“高档高价”卷烟依赖度过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为脆弱。2002年全国卷烟产品价位分档汇总数据显示,销售价格(工业企业)在100元以上的卷烟,其销量为286.9亿支,营业利润为65.7亿元,占行业整体(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7%和31.8%;50元以上的卷烟销量为889.5亿支,营业利润为96.9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5.3%和46.9%;30元以上的卷烟销量为2685.7亿支,营业利润为175.2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16.1%和84.7%。由上述数据可知,虽然现阶段烟草行业具有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它绝大部分是依赖于“高价卷烟”的。而由

35、于大多数烟草企业对“高价卷烟”都存在着过度依赖症,从而致使围绕此类卷烟的市场相互封锁、产品过度包装、牌号频繁更迭等不良现象在烟草行业普遍而大量地发生。    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形来看,烟草行业“高价卷烟”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和供给过剩问题是相当突出的,但对于那些以满足广大农村市场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为主的中低价位卷烟,其有效供给却明显不足。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国烟草产品供给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头重脚轻”现象,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为脆弱。    3.可控制的市场资源对地区烟草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支撑作用,全国烟草日渐陷入低水平均衡状态。其一,烟

36、草经济增长的活跃地区在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之后,目前正呈现出“由东向北”的转移;即便剔除基数大小的影响,由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强者趋弱、弱者趋强”的结构劣化趋势十分明显。其二,全国烟草资源并未向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卷烟生产布局的凝固化和平均化趋势尤为突出。如按各省区卷烟产量占全国比重计算的平均差,近年来就呈逐年下降之势,其中2000年为2.50%,2001年为2.43%,2002年为2.37%。其三,尽管中国烟草税利总额在不断增长,但系统内部的组织及销售成本正在急剧上升,地区间市场封锁十分严重,零售户和消费者对烟草企业的满意度较为低下,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中国烟草仍然无

37、法形成统一对外的整体竞争合力。等等。所有上述问题的严重存在,表明中国烟草虽然近年来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但事实上其整体竞争实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发展趋势预测    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2003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在新世纪头十年特别是近三至五年,是烟草

38、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能否抓住时机、抓紧工作,关系到中国烟草的前途和希望。今后一个时期烟草行业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呢?在对烟草行业发展规律进行客观总结和对影响烟草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实证研究资料并应用有关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模拟测算,对烟草行业今后三年发展前景的基本判断是:    卷烟消费市场总体上保持小幅上升态势,到2005年全社会消费需求总量约为18500亿支;如果烟草系统能保持95%的市场占有率的话,其销售量为17575亿支。    卷烟价格将不断趋于上升,到2005年每盒卷烟(20支)零售均价有

39、望达到4.1元,烟草系统对外销售额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    烟叶需求量大致保持在每年150-170万吨之间,但由于当前全国烟叶生产仍存在较大的反弹压力,如果再考虑烟叶进口关税的下降和进口配额的取消使得国外烟叶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这一新的因素,供给过剩的压力仍将继续存在。    行业工商税收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利润增长可能面临较大压力。 低价烟市场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图1图2图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卷烟消费的需求由比较单一的数量型需求逐步转向质量型、礼品型、交往型的多元化需求。

40、为了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卷烟生产企业供给的卷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价格梯次不断扩大,一、二类高档卷烟的比例逐渐提高,而低价位的四、五类烟,特别是五类卷烟的比例越来越小。(如表1、图1所示)。     从表(图)1可以明显看出,从1995-2001年,一、二类卷烟比例大幅度提高,由1995年的15.77%上升到2001年的34.57%;而同期,四、五类卷烟的比例由50.94%下降到35.54%;五类烟的生产比例更由13.40%下降到2.2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烟草企业内部产品结构的调整,四、五类卷烟生产比例下降是一个必

41、然的趋势。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四、五类卷烟的生产比例下降幅度太快,以至于不少地区的卷烟市场出现了四、五类卷烟供应不足甚至断档的现象(据测算,现在四、五类卷烟的缺口在80100万箱左右),由此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四、五类卷烟市场供应不足的原因分析     四、五类卷烟特别是五类卷烟生产比例之所以大幅度下降,除了上文提到的卷烟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之外,还受烟草企业内部利益和有关经济政策的驱动和影响。下文将对此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卷烟的需求结构相应提高     改革开放二

42、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购买力显著增强。卷烟作为一种重要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其消费结构也随之不断提高。     表(图)2反映了1996年至200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卷烟消费水平变化的一些指标值     从表(图)2的数据可以看出,单箱卷烟销售均价随城乡居民的收入呈现正相关的变化趋势。但单箱卷烟销售均价的增长速度远大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1999年前,其值高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1999年后,略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城镇居民家庭

43、平均每人全年烟草类支出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呈现一定的波动性。     (二)新的卷烟消费税制对四、五类卷烟税率的确定,是导致四、五类卷烟供给不足的重要因素     2001年,国家对卷烟消费税采取了新的征收办法,即消费税采取从量与从价相结合的征收方式。从量计征,是每箱(50000支)卷烟计征150元的定额消费税;从价计征,是按行政或资产等形式隶属于卷烟企业的调拨站现行的卷烟实际调拨价计征消费税,不含增值税50元/条以上(含50元/条)卷烟的税率是45%,50元/条以下的税率是30%。消费税的改革对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促进行业公平竞争;解决“工商

44、利益调整”,推动烟草行业加快结构调整;阻止部分卷烟生产企业规避税收,减少国家税收流失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新税制将低档卷烟的税率由25%提高到30%,并对每箱加征150元的从量税,大幅度提高了低档卷烟的税赋。据测算:每条卷烟税赋的增加额度为0.71.11元,造成了以生产低档卷烟为主的卷烟生产企业的亏损。     为了消化税改后增加的亏损,不少以生产四、五类卷烟为主的企业采取了“上一(类)、增二(类)、扩三(类)、压四、五(类)的”产品结构调整措施,大幅度压缩了四、五类卷烟的生产,人为地调高了产品结构。     (三

45、)卷烟生产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对四、五类卷烟发展产生制约。       为促进整体竞争实力的提高,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烟草行业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九五”期间,烟草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252亿元,基本建设投资88亿元,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40%、32%和69%。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全行业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装备精良、产品升级、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卷烟工业企业,部分重点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随着企业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也产生了企业固定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而且,由于卷烟

46、的主要原辅材料如烟叶、盘纸、滤嘴等价格上升、企业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了企业流动成本也大幅度增加。表(图)3是19942001年度,卷烟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具体数值。     从表(图)3可明显看出,由于成本费用不断增加,卷烟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不断降低,由1994年的23.94%降低到2001年的18.36%。而由于四、五类卷烟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零售价格之间存在的差距不大,消化成本的能力不足,给生产者带来的利润空间太小。因此,不少企业不得不依靠提高卷烟档次,以提高价格来消化大幅提升的成本。     (四)某些烟草商业企业单纯追求毛利率的行为,对四、五类烟

47、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目前我国卷烟流通领域实行严格的属地专卖管理,各地烟草商业企业作为卷烟工业企业在当地惟一的分销机构,只能在当地经营卷烟。因此,经营效益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市场容量的限制。为提高商业利润,某些烟草商业企业在经营品牌时把单箱收入和单箱毛利率大的牌号作为经营重点,限制货源,人为调高卷烟消费市场结构,逐步减少了单箱收入和单箱毛利率都较低的四、五类卷烟的经营,使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消费者对四、五类卷烟的需求不能充分得到满足。     二:发展四、五类卷烟的必要性     (一)卷烟消费市场的实际需要   

48、60; 在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影响下,我国的消费市场属于低水平的买方市场。由于社会保障功能不足,消费者有效购买力不足,消费者消费预期差,消费结构失衡,消费收入倾向降低,消费者缺乏必要的支付能力,对高档卷烟的需求动力不足。而且,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消费趋于理性,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将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高档卷烟作为礼品的功能将逐渐减弱。从以上多种因素分析,高档卷烟的市场拓展空间将逐步缩小,而作为消费者自己吸食为主的四、五类卷烟,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由具有专卖特征的国有烟草企业的普遍服务功能所决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国有企

49、业的烟草企业具有双重功能。首先,其具有一般企业的商业功能和盈利功能;作为国有企业,它还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非商业功能,对克服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所产生的弊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烟草行业应当为满足市场供应、保障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等政府的某些政策目标服务。而且烟草行业属于国家专卖专营的行业,企业具有普遍服务的义务。因此,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卷烟消费需求,是烟草行业的应尽职责。     (三)防止“假冒烟”泛滥的要求     “假冒烟”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卷烟市场的流通秩序,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虽然,在烟草系统加强自身内

50、部治理和加大打击力度的情形下,“假冒烟”的泛滥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由于正当渠道四、五类卷烟的供应存在着缺口,导致了近年“假冒烟”中四、五类卷烟比例出现了上升的势头。为此,烟草行业应保证四、五类卷烟的正常供应,以减少“假冒烟”的滋生空间。     (四)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我国经济将在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融入全球经济之中。从我国改革开放实际情况和世界其它国家烟草市场开放的先例看,国家逐渐放松对烟草产业的控制,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烟草市场,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常,国

51、际上的卷烟知名品牌中也存在一些专门针对少数客户的高档名牌。但绝大部分的国际名牌是平民化的,主要针对广大普通消费阶层,“555”、“万宝路”等名牌卷烟就是如此。但在我国,名牌卷烟中市场定位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不多,大部分名牌卷烟的产品定位是高档品,其目标市场范围狭窄,主要面对高收入的少数人群。根据中国居民收入现状及吸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有限的高档卷烟市场中,形成多个如“中华”这样的品牌是不大可能的。但目前几乎所有卷烟生产企业都将提高高档卷烟的产量比重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可是这种企业发展战略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是不太现实的。完全依靠高档卷烟来抵御国际卷烟品牌的竞争也是不可行的。因此,四、五

52、类卷烟应该成为我国卷烟生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轻易放弃。     四、五类卷烟中的不少品牌具有历史悠久、市场覆盖面广、消费者认可、价格适中、产销量大等特点,如果加以正确的扶持和引导,完全可以利用现有优势,成为中国烟草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     (五)提高烟叶利用率的要求       近年来,通过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推广先进技术、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我国烟叶品质不断提高,等级结构不断优化,等级质量和纯度进一步提高。但烟叶生产还受控于自然条件等非人为因素,烟叶的等级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于卷烟生产企业的需

53、要,造成资金积压和原料的浪费。     而四、五类卷烟的生产对烟叶的等级要求不高,通过配方工艺的改进,可以消化陈次烟叶及制丝线上捡剩的原料,扩大卷烟配方中使用低等级烟叶的数量和范围,增加烟叶可用性。     三:发展四、五类卷烟的对策、措施       (一)确定正确的行业经营发展方向     中国烟草的国有企业功能和其最终发展目标,决定了行业品牌的发展方向不单纯是把高价位卷烟品牌做大做强。如果行业的品牌发展重点仅仅放在高档卷烟的发展上,既不能体现烟草企业的普遍服务功能,又将丧失掉多年培育起来的低档卷烟市

54、场,影响烟草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政策必须立足长远、立足全局,从市场需要出发,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水平消费群体所需要的低档卷烟生产和市     场供应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市场有效供应,还关系着卷烟销量和市场价格的稳定,关系着烟草行业的未来发展定位和方向。     (二)以工商分离的行业体制改革为契机,合理整合行业内部资源。     为了整合行业资源,增加烟草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烟草系统内部不断推进结构调整措施,“扶大关小”政策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关闭10万箱以下小烟厂的基础上,对10万箱以上的中型企业,也要

55、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工商分离的行业改革政策。工商分离,即指在中国现行的烟草专卖专营体制下,各省级烟草公司不再身兼二职,既负责本省烟草销售,又负责管理本省卷烟生产企业(烟厂),而是只管销售,不再对烟厂负责;烟厂则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组成卷烟工业公司的各个企业的资源配置各不相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生产高档卷烟。因此,应立足各企业资源优势,在工业公司内部统一协调、合理配置。根据内部卷烟生产企业的设备、技术和产品销售的实际情况,按一至五类分别下达产量指标,分类控制,使一些机器设备相对落后、人力成本比较低的

56、企业利用其成本优势,专门生产四、五类卷烟。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单位变动成本,提高利润水平,优化卷烟工业公司的资源结构,提高烟草行业的整体素质,最终增强中国烟草行业对烟草市场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三)降低卷烟生产企业经营成本,拓展四、五类卷烟的利润空间     产品的单位利润等于其单位价格减去其单位成本。四、五类卷烟的单位价格虽然低,但如果降低其单位成本的话,仍然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而且降低成本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加企业的效益,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     目前,我国卷烟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和

57、成本控制程度较低,和国际知名烟草公司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测算:在每百元的销售收入中,我国卷烟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比重高达54%,比日本烟草高8个百分点,比英美烟草高14个百分点。而在成本构成中,我国卷烟工业的经营成本中,75%是生产的“硬成本”,25%是营销、管理、财务上的费用。而BAT的生产“硬成本”只占不到一半,另外一半多是经营管理的“软成本”。因此,我国烟草行业降低经营成本,拓展利润空间还存在很大的余地。     目前,在四、五类卷烟生产经营中,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可以采取:1、改进现有产品的设计,提高低次烟叶的利用率,降低单箱材料成本,解决包装和配方成本居高不下的问

58、题;2、利用价值工程等方法提高产品的功能成本比率;3、采用自动化程度低、工艺流程费用低、成本投入低的设备、工艺生产四、五类卷烟,降低生产的单位固定成本投入;4、开展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作业管理等工作,改进员工的培训,使员工树立成本意识。     但成本的降低要以保持卷烟的质量为前提。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注重改善卷烟配方,调整卷烟吸味,在增加低次烟叶比例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剔除残次烟叶,保证整丝率,对温湿度加以严格控制,并通过加香、加料改善卷烟的内在品质。     (四)改善烟草商业企业经营作风,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     在

59、现有体制下,烟草商业企业作为卷烟工业企业惟一的分销机构,在服务工厂、培育品牌、引导消费方面,具有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四、五类卷烟的市场覆盖率,烟草商业企业必须转变经营作风,克服单纯追求毛利率和单箱收入的思想,树立为生产企业服务、为卷烟零售户服务的经营理念。对四、五类卷烟经营要采取保本微利销售的原则,使毛利率达到5%左右的适度水平,以满足市场供应和消费需求。实现促销与稳价的统一,卷烟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统一,保持正常的卷烟市场流通秩序。否则将影响卷烟工业企业对四、五类卷烟的正常生产,造成销量减少和市场占有率下降等后果。       四、五类

60、卷烟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引起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减少新税制对四、五类卷烟的影响,行业主管部门已与国家税务总局形成基本意见,即对未核价的新牌号、新规格要用零售价倒扣的办法来计算计税基价。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制定出一系列措施,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来调整四、五类烟的供应。对五类卷烟提出了整合牌号、整合配方、整合销售的方针,要做到既满足供应,又尽可能降低成本,减少亏损。并在烟叶调拨价格、商业企业经营考核指标、行业扶持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低档卷烟市场供需结构性的矛盾正在逐步得到缓解。重点烟草企业成长性分析导读:企业成长性是指企业通过有效挖

61、掘未利用资源,从而不断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和水平。一个具有成长性的企业,通常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不同程度地呈现整体扩张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较为良好的企业。根据企业成长理论的一般原理,结合烟草行业的实际情况,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烟草系统36家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的成长性进行量化分析和判断,有利于各企业清醒认识自己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分析结论虽然严格按各企业上报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计数据得出,但由于各种原因,数据所显示的情况可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譬如,2003年数据是快报数据,它可能会与最后决算数据稍有不同。另外,广州卷烟一厂、安阳卷烟厂目

62、前已实现了与其它企业的联合重组,但2003年仍有独立的统计数据,本文仍把它们放在统一框架下进行分析。 一、如何评价烟草企业的成长性   首先,从影响和决定企业成长性的诸多因素中遴选出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指标,通过企业自身的纵向对比,计算出评估期内各烟草企业的增长速度。本文所选择的典型指标包括卷烟产量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税收增长率和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五个方面。计算各个典型指标的年度增长率主要是从不同侧面考察企业自身的增长变动情况,但对企业的整体成长性暂时还无法作出全面判断。   其次,通过功效系数法把各个典型指标转化为体现企业成长性的纵向成长指数。所谓功效系数法

63、,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把用以评价企业成长性的各项指标按照多档次标准,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和加总的评价分数,并据以对各个企业的成长性进行总体评价的一种数理分析方法。运用功效系数法的基本步骤是:   (1)在计算出各个企业某项评价指标(如卷烟产量增长率)的基础上,计算出该项评价指标分档次的标准值。本文把评价档次分为最高值、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最低值七个级别,各档次对应标准值的计算方法是:全部36家企业加权平均数为平均值,平均值(含)以上所有企业加权平均数为良好值,良好值(含)以上所有企业加权平均数为优秀值,最高一家企业的实际数为最高值;平均值以下所有企业加权平

64、均数为较低值,较低值以下所有企业加权平均数为较差值,最低一家企业的实际数为最低值。   (2)确定各项指标所对应的标准系数。其中最高值对应的标准系数为1,介于优秀值(含)和最高值之间所对应的标准系数为0.86,介于良好值(含)和优秀值之间所对应的标准系数为0.71,介于平均值(含)和良好值之间所对应的标准系数为0.57,介于较差值(含)和平均值之间所对应的标准系数为0.43,介于较差值(含)和较低值之间所对应的标准系数为0.29,介于最低值和较差值之间所对应的标准系数为0.14,最低值所对应的标准系数为0。   (3)根据各指标对企业整体成长性的综合影响,确定各项指标的相应

65、权重。在本文分析中,考虑到卷烟生产指标是极有价值的稀缺资源、而且也是代表企业规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因此把卷烟产量增长率权重确定为25;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因此其权重也定为25;销售收入是代表结构水平和市场占有份额的重要指标,其权重定为20;实现税收和所有者权益的不断增长是烟草企业在专卖专营体制和国有产权安排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其社会贡献度大小的综合体现,这两项指标的权重各为15。   (4)根据功效函数计算企业的纵向成长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VGi表示企业的纵向成长指数;k表示第k项指标的权重,k表示第k项指标值所对应的标准系数;Pka表示第k

66、项指标的实际值;Pks表示第k项指标对应的本档标准值;Fks表示第k项指标对应的上档标准值;k表示第k项指标值对应的上档标准系数。   第三,以各企业某项指标(如卷烟产量)的绝对增量占该项指标全部36家企业的增长总量的比重为评价依据,根据功效系数法以及相同的权重(如卷烟产量增长率的权重为25,各个企业卷烟增量占全部企业卷烟增量的比重的权重也为25)和相同的标准系数(如平均值到良好值之间的标准系数都为0.57),把各项指标转化为体现企业成长性的横向成长指数(HGi)。具体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与纵向成长指数相同。   第四,根据8020的比例(也就是假定一个企业的成长性80%是通

67、过其自身的增长速度来体现的,20%是通过企业增量在行业整体本文为36家重点烟草企业增量中所占的份额来体现的),最后计算出企业综合成长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CGi=0.8*VGi+0.2*HGi   根据上述方法和步骤来评价烟草企业的成长性,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其一,考虑了时间和空间概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综合成长性。纵向成长指数主要考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连续成长的速度和质量,而横向成长指数反映企业在行业整体中的相对地位和竞争优势。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既考察了企业自身成长速度(通过计算指标增长率来体现)对其成长性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行业整

68、体和竞争对手成长速度(通过计算标准值来体现)对其成长性的影响,还考虑了基数和规模因素对其成长性的影响(通过计算增量份额来体现)。另外,由于本文并非仅从某个单一指标来衡量烟草企业的成长性,而是从影响和决定烟草企业的五个主要方面来综合考察其成长性,这进一步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其二,评价过程较为简单,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实用性较强。所有评价数据都来源于行业统计数据,指标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较高,评价结果既可以用于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进行纵向对比,也可用于不同企业在相同年度进行横向对比。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个体指标成长指数”进一步挖掘企业成长源,进而找到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成长

69、速度的潜在增长点。   当然,由于企业成长性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究竟选择什么指标以及各个指标的权重究竟应该确定为多少,这是政府职能部门、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不可能得到统一的标准答案。本文所提出的评价思路,虽然是在尽量吸收现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烟草行业实际情况的一种探讨性思路,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仍然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对36家重点烟草企业成长性的初步评价 36家重点烟草企业纵向成长指数(20012003年平均) 36家重点烟草企业横向成长指数(20012003年平均) (一)各企业纵向成长指数   根据上述评价思路和评价

70、方法,本文根据20002002年烟草系统统计年报和2003年12月份统计月报数据,对36家重点烟草企业的纵向成长指数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显示,36家重点烟草企业纵向成长指数算术平均值为57.92,超过平均值的企业有21家,低于平均值的有15家。从单指标纵向成长指数来看:   卷烟产量成长性最强的5家企业是兰州、柳州、南京、武汉和红河,最弱的5家企业是黄果树、广一、昭通、新郑和玉溪红塔。   利润成长性最强的5家企业是黄果树、蚌埠、昆明、遵义和上海,最弱的5家企业是曲靖、宁波、重庆、安阳和新郑。   销售收入成长性最强的5家企业是兰州、徐州、南京、武汉和淮阴,最弱的5家企业是广一、宝鸡、重庆、玉溪红塔和新郑。   税收成长性最强的5家企业是兰州、徐州、武汉、杭州和许昌,最弱的5家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