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_第1页
我国农村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_第2页
我国农村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_第3页
我国农村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_第4页
我国农村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国农村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任碧莹 任冰心摘   要:校车是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往返学校及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国内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安全乘车意识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划分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校车安全管理应从学校、家庭、校车承运方、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着手,扩大教育、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校车安全管理各方主体的安全乘车意识;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体制,明确校车安全管理过程中各阶层的责任划分;将校车安全管理资金纳入地方政府财政,统筹优化运营模式,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校车的平稳、可持续运行。关键

2、词:农村学校;校车安全;管理体制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7-0051-04近年来,随着撤点并校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得不选择离家较远的镇级学校或者城乡结合处学校就读。如此一来,学生上下学不仅路途遥远,而且部分家庭无法按时接送学生,因此,校车无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但与此同时,在校车为学生、家长带来便利的同时,却频频发生事故。据统计,2011年2015年,全国校车事故数共计1800余起,已成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意外伤亡当中最主要的“杀手”。基于此,校车安全管理逐渐成为全

3、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校车安全事故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发现以下几个校车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一、我国内地校车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一)校车管理主体安全意识不足目前,国内校车安全管理各方主体对校车安全意识认识不足。政府部门很少通过舆论引导来提高社会各界对校车安全管理的认识;学校内部缺乏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宣贯。很多学校并未设置校车安全相关课程,导致学生缺乏校车安全相关知识;校车司机对于超载违规,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现象非常漠然,且学校对司机缺少必要的培训。比如:2016年9月23日新京报a18版报道的河南商丘睢县发生的一起安全事故中,由于乘车

4、学生均没有系安全带,造成11人受伤,2人死亡。2018年5月28日中国青年报第1版报道的武汉一所学校的校车,因为跟车教师没有清点最后是否有学生被遗忘在校车内,而导致一名学生被锁在校车内长达7个小时,最终致使该学生在车内昏迷,抢救无效后身亡。(二)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校车安全管理涉及交通、教育、行政、公安等部门,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标准,致使各部门之间工作存在交叉点,因而没有完全覆盖整个校车安全管理的问题。因此,现有管理体制不能发挥综合管理的作用,甚至出现”1+1<2”的现象,可见,参与管理的部门越多,管理效率反而越低。此外,在出现校车安全事故时,各部门没有明确在校车安全管理各流程中的

5、对应责任主体,致使出现各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解决问题效率低下。2012年国家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校车安全管理的法律规范,包括总则,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人,校车通行安全,校车乘车安全,法律责任和附则8部分。条例第十六条“校车标牌应该载明本车的车牌号码,车辆的所有人,驾驶人,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停靠站点以及校车标牌发牌单位,有效期等事项”,但条例中并未明确违反条例规定后相关责任人应受到的具体惩罚措施。第五十九条规定“发生校车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并未明确相关的责任主体。(三)校車管理资金

6、投入不足我国现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学校管理人员普遍将教学质量置于首位,因此,很多学校都选择把校车建设专项经费挪用于建设校舍、完善硬件设备等。经研究发现,中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有能力将校车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而部分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因财政收入有限,无力为本地区众多校车的正常运营提供足够补助。除此之外,目前国内对校车购买及运营并无太多优惠措施,校车承运方作为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经常会选择一些非正常手段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此情况下,承运方可能会降低所采购校车的车辆质量,甚至购买二手车充作校车,以降低运营成本;不给车辆购买或者少

7、买保险,减少车辆需配备的灭火器、救生锤等随车消防设备;不配备医疗急救包;减少对校车司机的定期培训;不对车辆进行定期检修保养等。与此同时,还经常发生承运方擅自对车辆进行改造,在座位通道上增设座位,甚至直接将座位拆除全部换成小凳子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严重的运行超载。2011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第6版报道了甘肃正宁县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即校车承运方私自超载运行,导致21人遇难。(四)校车行驶交通路况差迄今为止,部分农村水泥路尚未普及,遇到雨雪天气,土路泥泞不堪,校车行驶路况会更加复杂;部分农村地区道路并未配备红绿灯、监控摄像头,司机为赶时间,可能会超速驾驶。在此情况下,较差的交通路况及超速驾驶均

8、会增加校车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与此同时,中小学生上下学高峰期间,私家车、电动车等较多,这也给校车的安全驾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二、校车安全管理问题对策及建议(一)提高校车安全管理主体的安全意识1.学校设置安全教育课程。配置校车的学校管理人员应增设安全乘车相关课程,安排受过校车安全专业培训的教师教授此课程,且把该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在课堂中教师应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在乘坐校车时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学校需定期组织校车紧急情况演习,让学生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校车安全演讲比赛,或在校园黑板报倡导安全乘车思想等方式加大校车安全宣传力度,让在校学

9、生时刻谨记安全乘车的必要性。2.相关部门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教育局、交管部门等应该加大校车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最受人们欢迎的短视频app,如抖音、快手等形式宣传安全乘车注意事项;制作讲述校车安全事故原因、遇到事故时的急救措施、乘车时学生及司机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的视频,并将视频下发至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承运方;安排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视频的更新,查看学生以及家长们的反馈,并对反馈内容进行分析归类,使视频录制更加全面化,基本涵盖常见校车事故的注意事项。此外,校车安全管理各方主体务必谨记“学生安全无小事”,交管部门管理人员应该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对校车潜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全力以赴争

10、取做到让潜在安全隐患归零。3.家长积极参与校车安全管理。家长应与校车承运方保持良好的沟通,掌握学生的乘车路线及到站时间点;家长应在校车停车站点按时接送学生,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方便家长及时察觉并报警;家长应利用空闲时间和学生们一起观看安全乘坐校车的视频,并将安全乘坐校车意识贯穿到家长与学生的互动游戏中;家长应教育学生在发现校车超载时拒绝乘坐该趟校车,并及时告知家长;家长应教育学生乘坐校车时,不要吃东西或喝饮料,以避免在行车过程中因急刹车或大幅颠簸使食物误入呼吸道;家长应告知学生不要在乘坐校车时睡觉,以避免被遗留在校车内或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应对。(二)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1.认真

11、完善校车安全相关立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有许多强制性规范,但部分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一旦触犯法律条例,相关责任人需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如:条例中第三十五条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第四十一条规定:校车驾驶人不得在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但在现实情况中,司机为了节约时间,在无监控时,经常超速行驶,或在载有学生的情况下,给车辆加油。因此,条例应增加相关规定:因司机原因发生事故,应由司机负主要法律责任。如造成学生伤亡时,需依法追究司机的刑事责任。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不按照规定为校车配备安全设备,或者不按照规定对校车进行安全

12、维护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但条例中并未指出具体的罚款对象。条例第五十九条中并未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综上,国家政府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出台一些政策、法规,来管理、整顿和监督校车市场,使校车市场井然有序运行。2.落实校车驾驶员聘用制度。在选拔校车驾驶员时,相关管理人员需秉承“公平、透明化”的原则,坚决抵制暗箱操作;需设定驾驶员上岗最低和最高年龄限制,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需在驾驶员上岗之前进行专业培训和严格的体检,且没有吸毒、酗酒、赌博以及入狱等不良行为记录。此外,校车管理人员需保证校车驾驶员能定期参加交通部门组织的安全讲座,并督促驾驶员

13、将培训内容落实在日常工作中,配合学校校车相关管理人员,保证学生们的安全。3.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体制。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体制,明确校车安全管理各方的具体责任,做到责任分配到人,“谁管理,谁负责”。在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下,校车安全管理各责任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学校、校车承运方、在校师生、驾驶员、随车教师等,应该签订责任协议,形成联管责任制。4.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共同协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对每一辆校车建立档案,准确掌握每一辆校车的详细使用情况,包括校车每次维修、载客时间、载客人数、随车教师,以及行驶路线等。教育行政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与学校、校车承运方应该对每一辆校车的具体行驶路线进行详细规划,择优

14、选择,尽量与社会车辆错峰行驶。车辆内部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配备医疗急救包、防盗救生锤、灭火器等。同时,为避免校车司机私自篡改行车路线,校车内部应安装gps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及摄像头和语音通话装置,方便校方或运营方时刻掌握车辆运行状态,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5.学校应成立校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该小组具体负责校车安全管理计划与任务,如:检查每天校车的车况,校车急救包药物、绷带等的更换以及增添物品的报备与记录。学校还应设置校车跟车教师,跟车教师在上岗之前应参加校车安全相关专业培训且需通过考查,保证在校车发生安全相关紧急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应对。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定期

15、调度和督察制度,定期深入一线,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三)加大校车管理资金投入1.改善校車运营模式。针对校车日常大量闲置的现象,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车联营制度。校车在闲置时,可交由联营单位运营,承担部分运载业务等,以增加收入,并将获取的部分收入用以改善校车,增添校车安全配置,保证校车的可持续运行。2.政府可以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应将校车购买、管理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在校车承运方购买校车时,政府可以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发放补贴、减少税费等,增加校车承运方的购车积极性。针对部分贫困地区,若当地政府财政吃紧,不能将校车购买纳入当地政府预算时,可呼吁乘坐校车的学生家庭承担部分费用

16、,以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校车规格,或校车安全配置,比如增加安全气囊,学生专用座椅等。(四)改善交通路况针对乡镇交通路况差的现象,各级政府、交通部门应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在校车所规定的行驶路线上安装红绿灯、监控录像,或设立交通指示牌,拓宽道路等。各级政府、交通部门应积极与村镇政府联合行动,定期安排专用人员检查公共基础设施的状况,如有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并进行修理,确保校车使用时正常通行。三、总结校车安全管理需要学校、校车承运方、家庭、政府等社会各方的通力协作,共同配合,从根本上加强学生、校车司机、跟车教师的安全乘车意识,并在思想上杜绝危险乘车、危险驾车等行为的发生。同时,我们不仅需要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体制,在制度规范上严格进行司机招聘、安全培训等,而且需要增设课程,保证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能对学生进行安全乘车教育,还需要加强校车安全巡检,将校车事故发生扼杀在摇篮中。此外,社会及政府部门既应为校车购买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加学校校车购买的积极性,也应灵活拓展校车运营模式,保证校车运行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王晓兴,黄   婷.校车交通安全管理法律问题研究j.汽车与安全,2018,(12).2安钟汝,王佳慧.河南睢县校车事故致2死11伤n.新京报,2016-9-23.3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