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1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2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3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4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function of nervous system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一、神经元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结构结构 胞体胞体 细胞核细胞核 胞胞 浆浆 脑、脊髓灰质、神经核脑、脊髓灰质、神经核 树突树突(dendrite): 短短-联系作用联系作用 功能功能 (1)能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而引起兴奋或抑制能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而引起兴奋或抑制 (2)对不同来源的兴奋或抑制进行分析综合对不同来源的兴奋或抑制进行分析综合(二)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二)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

2、类 功能:功能:传导兴奋传导兴奋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纤维直径纤维直径 有无髓鞘有无髓鞘 髓鞘厚度髓鞘厚度 温度高低温度高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 结构完整结构完整 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 : 机能完整机能完整: 温度、麻醉温度、麻醉 绝缘性绝缘性: : 神经干神经干,多种信号多种信号-互不干扰互不干扰 髓鞘髓鞘 脂类电阻大脂类电阻大, 绝缘性绝缘性 双向传导双向传导离体离体 在体在体: 突触作用突触作用 单向传导单向传导 人工电刺激神经干人工电刺激神经干: 双向双向 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 : 刺激频率刺激频率 刺激时间刺激时间 不衰减性传导:不衰减性传导:神经

3、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的分类 传导速度传导速度a a类类 b b类类 c c类类 纤维直径纤维直径类类 类类 类类 类类 和来源和来源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逆向轴浆运输逆向轴浆运输(205mm/d)顺向轴浆运输顺向轴浆运输快速快速(410mm/d)慢速慢速(1-12mm/d)轴浆运输形式轴浆运输形式(四)神经的营养作用(四)神经的营养作用 功能性作用功能性作用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传导传导 递质递质 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营养性作用营养性作用 释放物质释放物质 调节代谢调节代谢 影响理化反应影响理化反应 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失神经支配的肌肉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 (预防方法

4、)(预防方法)(五)支持神经的营养因子(五)支持神经的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nerve growth factor,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 factor, bd-nf )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 trk atrk a 脑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 营养因子受体营养因子受体 trk btrk b 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 trk c3 trk c 神

5、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 4/54/5 (一)神经角质细胞的特征(一)神经角质细胞的特征 分类分类 星型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数量数量 1000010000亿亿- 50000- 50000亿亿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 1 支持作用支持作用 2 2 修复和再生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 3 3 免疫应答作用免疫应答作用 4 4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5 5 绝缘和屏障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 6 6 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7 7 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一一 突触传递突触传递

6、媒介:化学性突触媒介:化学性突触 电突触电突触 (一(一) )经典的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 1 1、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的微细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定向突触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与中枢,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及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与中枢,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及传出神经元与效应器的联系都通过传出神经元与效应器的联系都通过突触突触传递信息。传递信息。2 2、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分类 轴突轴突胞体胞体 突触的组成突触的组成 轴突轴突树突树突 轴突轴突轴突轴突 树突树突树突树突 突触的功能突触的功能 兴奋性突触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3 3、突触

7、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过程l l电变化电变化(ap)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递质递质)电变化电变化: 换能换能-能量形式转换能量形式转换l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l ca+ 递质递质 突突 触前末梢兴奋触前末梢兴奋 囊泡与前膜接触囊泡与前膜接触,融合融合,破裂破裂 递质释放递质释放 突触间隙突触间隙 神经神经 递质递质 + 受体受体 离子通道离子通道 机能状态发生改变机能状态发生改变 跨膜离子流动跨膜离子流动 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 4 4、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 (1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 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轴突末梢时,会在突触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轴突末梢时,会

8、在突触 后膜上引起一个后膜上引起一个除极型除极型局部电位称为局部电位称为epspepsp (2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 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轴突末梢时,会在突触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轴突末梢时,会在突触 后膜上引起一个后膜上引起一个超极型超极型局部电位称为局部电位称为ipspipsp (3 3)慢突触后电位)慢突触后电位 epspepsp或或ipspipsp的的潜伏期长(潜伏期长(100ms100ms500ms500ms) 持续时间长(数秒)持续时间长(数秒)apepsp和和ipsp的产生机制:的产生机制: ca+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突触前末梢兴奋突触前末梢兴奋

9、 囊泡与前膜接触囊泡与前膜接触,融合融合,破裂破裂 内流内流 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 递质释放递质释放+受体受体 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 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膜对膜对na+、k+通透性通透性 epsp 去极化去极化 兴奋兴奋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膜对膜对k+ 、cl- 通透性通透性ipsp 超极化超极化 抑制抑制慢突触电位:慢突触电位: 慢慢epsp由膜的钾离子电导降低所致由膜的钾离子电导降低所致 慢慢ipsp由钾离子电导增高所致由钾离子电导增高所致5 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 6 6、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影响突触传递的

10、因素(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 取决于进入神经末梢钙离子钙离子的量(2)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 递质的酶解酶解和重摄取重摄取(3)影响受体的因素 受体的亲和力、数量和阻断剂7 7、突触的可塑性、突触的可塑性 (形态和功能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的特征或现象)(形态和功能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的特征或现象)(1)强直后增强 (突触前末梢再接受一短串高频刺激后,突触后 电位幅度持续增大的现象)(2)习惯化和敏感化 (重复给予较温和的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 渐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重复性刺激使突触对原有刺激的反应增强和延 长,传递效率提高的现象)(3)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 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

11、心肌和平滑肌)(心肌和平滑肌) 多巴胺能纤维多巴胺能纤维 轴突末梢分枝轴突末梢分枝曲张体曲张体 ( 黑质黑质 ) 弥弥 散散 5-th能纤维能纤维 ne,5-th,da ne,5-th,da 效应效应c c受体受体 (中枢内)(中枢内) 特点特点: 1、无特化的突触结构,突触前成分与突触后成分、无特化的突触结构,突触前成分与突触后成分 非一对一。非一对一。 2、曲张体与突触后膜成分之间距离大于、曲张体与突触后膜成分之间距离大于20nm。 3、作用部位分散无特定靶点,一个曲张体释放的、作用部位分散无特定靶点,一个曲张体释放的 递质可作用于较多的突触后成分。递质可作用于较多的突触后成分。 4、递质

12、扩散距离远且远近不一,传递时间长且不一。、递质扩散距离远且远近不一,传递时间长且不一。 5、释放的递质作用取决于突触后成分有无相应受体。、释放的递质作用取决于突触后成分有无相应受体。缝隙连接(gap junction)(一)神经递质(一)神经递质 1、递质概念、递质概念: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能特异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能特异 性作用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性作用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 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 传递物质。传递物质。鉴定标准鉴定标准 2、调质的概念:神经元能合成和释

13、放一些化学物质,他、调质的概念:神经元能合成和释放一些化学物质,他 们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增强们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增强 或消弱递质的信息传递效应,这类对递质信息传递或消弱递质的信息传递效应,这类对递质信息传递 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成为调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成为调质。 3、调质与递质的分类、调质与递质的分类 (1 1)按分泌部位分为:中枢神经递质和外周神经递)按分泌部位分为:中枢神经递质和外周神经递 (2 2)按化学性质分为胆碱类、胺类、氨基酸类、肽)按化学性质分为胆碱类、胺类、氨基酸类、肽 类、嘌呤类、脂类和气体类等类、嘌呤类、脂类和气体类等4 4、递质的共存

14、、递质的共存 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 (调质调质) )共存于同一共存于同一 神经元内。神经元内。 意义:协调某些生理过程。意义:协调某些生理过程。5 5、递质的代谢、递质的代谢 过程过程: :合成、储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再合成合成、储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再合成 1、概念、概念: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递质、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递质、 调质、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调质、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 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激动剂有生物学效应激动剂有生物学效应 拮抗剂无生物学效应拮抗剂无生物学效应 2、分类、分

15、类: (1)离子型受体()离子型受体(少少) 烟碱受体烟碱受体 (2)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偶联受体(大多数大多数) 配体配体3、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 作用:负反馈调节突出前递质释放的作用作用:负反馈调节突出前递质释放的作用4、受体的调节、受体的调节 上调:上调:递质分泌不足时受体数量增加,亲和力增强。递质分泌不足时受体数量增加,亲和力增强。 下调:下调:递质分泌过多时受体数量减少,亲和力降低。递质分泌过多时受体数量减少,亲和力降低。 1、ach及其受体及其受体 胆碱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 (1)中枢分布:)中枢分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丘脑后腹侧特异感觉投射纤维;丘脑

16、后腹侧特异感觉投射纤维;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尾核、壳核、苍白球;尾核、壳核、苍白球; 边缘系统(梨状区、杏仁核、海马)等。边缘系统(梨状区、杏仁核、海马)等。 (2)外周分布:)外周分布: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接头处)。肌接头处)。 阻断剂: 肾肾上上腺腺素素能能受受体体

17、 受受体体 受受体体 亚亚型型 1 1、 2 2 1 1、 2 2、 3 3 分分布布 与与 效效应应 心心肌肌收收缩缩力力,血血 管管、子子宫宫平平滑滑肌肌收收 缩缩, , 虹虹膜膜辐辐射射状状肌肌 收收缩缩。 胃胃肠肠平平滑滑肌肌舒舒张张 血血管管、子子宫宫、小小 肠肠、支支气气管管平平滑滑 肌肌舒舒张张。 心心肌肌收收缩缩力力, 心心率率 激激动动剂剂 e e n ne e i is so o i is so o e e n ne e 拮拮抗抗剂剂 酚酚妥妥拉拉明明 1 1:哌哌唑唑嗪嗪 2 2:育育亨亨宾宾 普普萘萘洛洛尔尔 1 1:阿阿提提洛洛尔尔 2 2:丁丁氧氧胺胺 (一)反射活

18、动的中枢控制(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 反射:反射: 反射弧:反射弧: 反射的分类:反射的分类: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传入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最多最多皮层皮层140140亿亿 1 1、单线式:、单线式: 2 2、辐散式、辐散式: : 1 1个神经元与多个神经元联系个神经元与多个神经元联系 兴奋兴奋 感觉传导束多见感觉传导束多见 放大功能放大功能 扩散扩散 抑制抑制 例例:同侧屈肌反射同侧屈肌反射及对及对侧伸肌反射侧伸肌反射 3 3、聚合式、聚合式: : 许多轴突末梢与同一个许多轴突末梢与同一个n n元构成突触元构成突触 (

19、 (运动传出运动传出) ) 兴奋兴奋 不同神经元不同神经元 集中集中: : 信息集中信息集中 抑制抑制 4 4、链锁和环式、链锁和环式: : 链锁状链锁状: 空间上作用范围增加空间上作用范围增加 环环 状状: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 正反馈正反馈: 加强加强-后放后放 负反馈负反馈: 减弱减弱,反射终止反射终止. (四)中枢内兴奋的特征(四)中枢内兴奋的特征 多肽 影响递质释放 no 1.1.单向传递单向传递 突触性质决定突触性质决定, 前膜释放递质前膜释放递质,后膜受体后膜受体 2.2.中枢延搁中枢延搁(突触延搁突触延搁) 感受器兴奋感受器兴奋传入传入n 反射时间反射时间 中枢兴奋传播中枢兴奋传播

20、=反射时反射时- 兴奋沿传出兴奋沿传出n效应器效应器 兴奋通过突触兴奋通过突触:0.30.5ms 递质释放递质释放扩散扩散结合结合离子离子电位电位ap 中枢延搁中枢延搁: (突触延搁突触延搁)取决突触数目取决突触数目l 3.3.总和总和: : 单个单个epsp-epsp-阈下刺激阈下刺激( (易化作用易化作用) ) 单条神经相继多个冲动单条神经相继多个冲动 (总和总和) 多个多个epsp-阈电位阈电位ap 多条神经的同时单冲动多条神经的同时单冲动 r 空间总和空间总和 总和总和 时间总和时间总和 空间总和 stimulus r stimulus 时间总和 抑制也可以总和抑制也可以总和(ipsp

21、) 说明说明 若干纤维对同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若干纤维对同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占优势占优势 最后公路原则最后公路原则,前角神经元前角神经元 传出兴奋、传出兴奋、 抑制代数和。抑制代数和。 4. 4. 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 : 神经纤维联系方式神经纤维联系方式 冲动频率冲动频率:传入传入传出传出 神经纤维功能状态神经纤维功能状态 (ap) 中间中间n功能状态功能状态 5. 5. 后放后放 反射通路中环状联系反射通路中环状联系 原因原因 纠正纠正 肌梭传入冲动肌梭传入冲动: 反射反射 切断背根切断背根 维持维持 6. 6. 对环境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对环境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synaptic

22、 fatigue) 递质耗竭递质耗竭 o2 ph 突触突触 易疲劳易疲劳 代谢代谢 ap频率频率 麻醉麻醉-作用突触作用突触 (五)中枢抑制(五)中枢抑制 1 1、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 (postsynaptic inhibition) (1)(1)传入侧枝抑制传入侧枝抑制 (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 屈肌感受器屈肌感受器 传入传入n 屈肌中枢屈肌中枢+ epsp屈肌收缩屈肌收缩 刺激刺激 髌韧带髌韧带肌梭肌梭传入传入n伸肌中枢伸肌中枢传出传出股四头股四头m收缩收缩 叩击叩击 侧枝侧枝 抑制递质抑制递质 ipsp 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元元 屈肌中枢屈肌

23、中枢 传出传出n 屈肌舒张屈肌舒张 交互抑制交互抑制: 协调中枢间活动协调中枢间活动(脑、脊髓脑、脊髓) (2)(2)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 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前角细胞 传出传出n 肌肉收缩肌肉收缩 () 甘甘aa 侧枝侧枝 抑制性中间抑制性中间n元元 (renshaw) 部位部位: 脊髓、海马、丘脑脊髓、海马、丘脑 意义意义: 负反馈控制负反馈控制 反射活动及时终止反射活动及时终止 反射活动协调一致反射活动协调一致 例例: 破伤风破伤风 破伤风毒素破坏甘氨酸破伤风毒素破坏甘氨酸 肌肉抽搐肌肉抽搐l 2. 2.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presynaptic inhib

24、ition) 中枢抑制中枢抑制 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 结构基础结构基础: 轴突轴突-轴突突触轴突突触 传入侧枝抑制传入侧枝抑制 动作电位幅度动作电位幅度 递质释放量递质释放量 释放释放gabagaba (gabagabaa a 受体受体) 原理原理: b纤维兴奋纤维兴奋-a纤维末梢纤维末梢去极化去极化a纤维静息电纤维静息电 刺激刺激 (ca+ 内流内流 ) 位值减小位值减小 a纤维纤维ap减小减小 递质释放减递质释放减 c神经神经 a.f (cl-内流)内流) 元元epsp小小 距阈电位远距阈电位远 运动神经元不易兴奋或不能兴奋运动神经元不易兴奋或不能兴奋 末梢末梢a与运

25、动神经元构成轴突与运动神经元构成轴突-胞体突触胞体突触 末梢末梢b与末梢与末梢a构成轴构成轴轴突触轴突触 轴突轴突b先兴奋,再兴奋轴突先兴奋,再兴奋轴突a,运动神经,运动神经 300 元记录的元记录的epsp明显减小。明显减小。 突触前易化:突触前易化:epspepsp的总和的总和 突触后易化突触后易化:轴突轴突轴突式突触轴突式突触 机理:机理:b b纤维释放纤维释放5-ht a5-ht a纤维内纤维内camp kcamp k+ + 通道磷酸化关闭通道磷酸化关闭 a a纤维纤维apap复极化延长复极化延长 a a纤维纤维apap延长延长 caca+通道开放延长通道开放延长 caca+内流内流

26、a a纤维释放递质纤维释放递质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epspepsp增大增大 突触前易化突触前易化 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 浅感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浅感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 (一)传入通路(一)传入通路(三级神经元接替)(三级神经元接替) 分类:分类:感受器感受器脊髓后根神经节脊髓后根神经节脑神经节脑神经节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效应器薄束核薄束核楔束核楔束核脑神经核脑神经核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丘脑丘脑 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丘脑前的传入系统 (1 1)浅感觉传导)浅感觉传导: : 轻触压觉轻触压觉 触触.压

27、觉压觉-脊丘前束脊丘前束 脊脊n节节 后角神经元后角神经元 交叉交叉 痛痛.温觉温觉 痛痛.温觉温觉-脊丘侧束脊丘侧束 丘脑腹外侧核丘脑腹外侧核 中央后回感觉区中央后回感觉区 触压觉触压觉 痛温觉痛温觉 (2 2)深感觉传导)深感觉传导: : 薄束薄束( (第第4 4胸节以下胸节以下下肢与躯干下半部下肢与躯干下半部) ) 本体感觉本体感觉 脊神经节脊神经节 楔束楔束( (第第4 4胸节以上胸节以上下肢与躯干上半部下肢与躯干上半部) ) 薄束核薄束核 延髓延髓 丘脑腹外侧核后部丘脑腹外侧核后部 中央后回感觉区中央后回感觉区 楔束核楔束核 中央前回运动区 内侧丘系 2 2、丘脑的核团、丘脑的核团

28、a a 前核群前核群( (内脏活动内脏活动) ) b b 内核群内核群( (与情感和记忆有关与情感和记忆有关) ) c c 外侧核群外侧核群( (参与特异感觉投射)参与特异感觉投射) 后腹核后腹核-躯干、肢体、头面感觉纤维躯干、肢体、头面感觉纤维感觉区感觉区 空间排列空间排列:下肢下肢-外侧外侧,上肢上肢-中部中部,头面头面-内侧内侧 感觉接替核感觉接替核 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听觉换元站听觉换元站-听觉皮层听觉皮层 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视觉换元站视觉换元站-视觉皮层视觉皮层 感觉联络核感觉联络核 接受后腹核及其他皮层下中枢纤维接受后腹核及其他皮层下中枢纤维 感觉接替核感觉接替核 丘脑联络核

29、丘脑联络核皮层某些区皮层某些区 皮层下中枢皮层下中枢 例: 小脑、苍白球 丘 脑 皮 层 肌肉运动 丘脑后腹核 外侧腹核 运动区 d d 髓板内核群髓板内核群( (参与非特异投射参与非特异投射) ) 弥散性 感觉传导束髓板内核群多次换神经元 皮层各部分 ( (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 广泛 3、感觉投射系统、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感觉投射系统 (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的纤维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的纤维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脊神经节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神经元脊髓后角神经元 丘脑感觉丘脑感觉 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大

30、脑皮层特定区域脑神经节脑神经节 脑干相关神经核脑干相关神经核 接替核接替核 (特定感觉)(特定感觉) 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 丘脑髓板丘脑髓板 整个大脑皮层整个大脑皮层 内核群内核群 (维持和改变大脑(维持和改变大脑 皮层的兴奋状态)皮层的兴奋状态) (2)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 (丘脑髓板内核群发出的纤维经多次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丘脑髓板内核群发出的纤维经多次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 (二)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二)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 1 1、躯体感觉、躯体感觉 (1 1)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somatic sensory area ) 中央后回中央后

31、回(3-1-2) 脑外手术刺激大脑皮层脑外手术刺激大脑皮层 投射特点投射特点 感觉投射是交叉性感觉投射是交叉性, 头面部是双侧头面部是双侧 代表区空间分布代表区空间分布: 倒置、倒置、 头面部正立头面部正立 代表区范围代表区范围 辨别精细度辨别精细度 (2 2)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somatic sensory area ) 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特点特点 正立正立, 双侧性双侧性, 粗糙感觉粗糙感觉 分析分析不同感觉皮层特定部位不同感觉皮层特定部位感觉强度感觉神经纤维上感觉强度感觉神经纤维上ap的频率的频率 参与反应的感受器数目参与反应的感受器数目 1 1、触压觉、触压觉

32、 2 2、本体感觉、本体感觉 3 3、温度觉、温度觉 4 4、痛觉、痛觉 (1)体表痛)体表痛 (2)深部痛)深部痛 慢痛,定位不明,可有自主神经反应。慢痛,定位不明,可有自主神经反应。 快痛:尖锐;定位清楚;快痛:尖锐;定位清楚;a类纤维;特异投射类纤维;特异投射慢痛:烧灼;定位不清;慢痛:烧灼;定位不清;c类纤维;非特异投射类纤维;非特异投射二、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二、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 (一)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一)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脊髓脊髓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 皮层第一皮层第一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脑神经节脑神经节 感觉投射系统感觉投射系统 二感觉区二感觉区

33、(二)内脏感觉(二)内脏感觉 1、内脏的特点、内脏的特点 (1 1)定位不明;)定位不明; (2 2)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3 3)中空脏器壁上的感受器对扩张性刺激和)中空脏器壁上的感受器对扩张性刺激和 牵拉性刺激十分敏感,对切割、烧灼等牵拉性刺激十分敏感,对切割、烧灼等 通常易引起皮肤痛的刺激不敏感。通常易引起皮肤痛的刺激不敏感。 (4 4)引起情绪变化,伴有恶心、呕吐等改变。)引起情绪变化,伴有恶心、呕吐等改变。2、体腔壁痛、体腔壁痛3、牵扯痛、牵扯痛 (1)会聚学说)会聚学说 (2)易化学说)易化学说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一)脊髓和脑

34、干的运动神经元(一)脊髓和脑干的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脊髓脊髓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脑运动神经元脑运动神经元躯干四肢头面部躯干四肢头面部皮肤、肌肉和关皮肤、肌肉和关节外周感受器节外周感受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高位中枢高位中枢骨骼肌骨骼肌最后公路最后公路1、引发随意运动、引发随意运动2、调节姿势、调节姿势3、协调不同肌群的活动、协调不同肌群的活动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支配梭内肌;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梭内肌梭外肌都有支配;功能不明。梭内肌梭外肌都有支配;功能不明。(二)运动单位(二)运动单位 概念:概念:一个脊髓

35、一个脊髓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 配的全部肌纤维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配的全部肌纤维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分类:大运动单位产生巨大张力。分类:大运动单位产生巨大张力。 小运动单位进行精细调节。小运动单位进行精细调节。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脊髓脊髓 脑干脑干 (一)脊髓的调节功能(一)脊髓的调节功能 1 1、脊休克、脊休克 概念: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概念: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 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表现: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表现:横断面以下

36、脊髓所支配的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 均减退以至消失,如骨骼肌的紧张性降低甚至消均减退以至消失,如骨骼肌的紧张性降低甚至消 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 粪尿潴留。粪尿潴留。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脊髓对姿势的调节 概念: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调节骨骼肌的紧张度或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调节骨骼肌的紧张度或产生 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 (1)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2)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概念:概念: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 缩的反射活动。缩的反射活动。 分类:分类:腱反射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单突触反射)(单突触反射) 肌紧张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肌梭肌梭 (3)节间反射)节间反射 概念:脊髓一个阶段神经元发出的轴突与临近节段的神概念:脊髓一个阶段神经元发出的轴突与临近节段的神 经元发生联系,通过上下阶段之间神经元的协同经元发生联系,通过上下阶段之间神经元的协同 活动所发生的反射活动。活动所发生的反射活动。(搔爬反射)(搔爬反射)(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