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_第1页
浅析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_第2页
浅析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_第3页
浅析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_第4页
浅析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张艳艳摘 要 近年来,国家逐年提高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强调发挥气象在“三农”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因此,为弥补农业发展短板,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的出现,针对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深入分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设途径。关键词 农村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s4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1.15.088

2、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作物生产中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较高,但同时,农业种植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一些大型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生产则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必须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不断健全灾害防御系统,通过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来防范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减少农业灾害,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收益。1 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1.1 建设意义由于农业的特殊性,气象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没有提前针对气象灾害做好防災减灾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产量。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受气象灾害影响,农作物的平均减产幅度在10%20%1。因此,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

3、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与稳定农业生产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气象资源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 建设现状当前,我国对农业生产重视度极高,在“三农”问题上给予政策、资金及人力方面的扶持,为农民致富创收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增加对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研发,尤其在防范重大气象灾害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有力抢占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制高点,为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2。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号召,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与地域气候条件,将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纳入农业发展体系

4、,并在辖区内建立若干数量气象试验站、自动气象站等,为当地农业提供气象预测、农业情报、气象灾害预警等多元化服务。1.3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3.1 难以发挥主体服务作用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中西部的部分地区中,仍存在10%以上农村人口在农业生产期间未接受农业气象服务,因构建的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覆盖范围较小,或是缺失防雷安全等气象服务,致使体系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建设工作流于表面。而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意义和重要程度没有被充分认识到。1.3.2 技术滞后在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早期建设阶段,所采取技术手段较为

5、单一,以气象观测技术为例,主要采取探空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等原始方式进行高空气象观测,或是采取人工目测法,难以准确预测未来一定时间的气候变化情况3-4。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线电电子学、空间技术等技术体系逐渐优化发展,气象观测技术呈现出高精度、多元化与自动化发展趋势,如构建自动气象站,在无人工干预前提下,基于程序运行准则,自动开展数据监测、气象物理量计算、气象信息传输等操作,为天气预测、气候分析等活动的开展提供准确的资料情报。但是,部分地区所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尚未引入高新技术手段,仍依赖于人工方式收集数据与气象预测。2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途径2.1 引入先进

6、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为建设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相关部门应正确认识到高新技术的应用价值,积极引入先进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例如,运用传感技术,在自动气象站中设置若干数量与种类的气象传感器,由微电脑控制传感器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自动采集气象探测数据,对雨量、风向、土壤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等诸多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监测。同时,结合数值预报方法,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所采监测数据导入特定公式,根据大气运动规律和相关物理定律来编写偏微分方程,如此,通过已知初值在方程组中解出不同时间节点下的气候变量值,准确预测未来的大气状况。2.2 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在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体

7、系时,应以全面执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结合所处区域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体系建设思路,为当地农业提供专项气象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宜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型气象服务模式。例如,针对农业大棚生产方式时,应重点考虑气候对特色农业产业造成的影响,侧重于在大棚内建设大量的微型、多要素气象自动观测站,观测站持续对土壤温湿度、棚内通风条件、排水情况等要素进行探测记录5。同时,积极打造量身定制的农业气象服务,如推出设施农业服务周报、农业气象服务专报、城镇精细化预测雨情等气象服务。2.3 强化人工作业能力在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早期建设阶段,受到工艺技术和服务理念的限制,及秉持灾害气候的应急干

8、预理念,往往是在预测到气象灾害后,被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人工方式干预天气状况,虽然减小了气候条件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但仍旧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在建设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时,应树立起主动防御型人工影响天气的服务理念,提前预防灾害性天气的出现,如开展人工降雨作业等。同时,也可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和推动耕作方式变革等方式改善农业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2.4 建设综合气象服务网络为整合农业气象服务资源,向农业生产人员提供多元化与综合性的气象服务,需要依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综合气象服务网络系统。例如,农业生产人员可以直接访问综合气象服务网站来查询未来一定时间内天气状况等相关信息,并线上

9、与专业人员进行良性沟通等。建设综合气象服务网络,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会自动将所建设气象试验站、自动气象站与配套设施设备采集的资料信息上传至气象服务网络,实现“多站合一”,实现对气象资源信息的共享利用。3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途径3.1 强化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为进一步强化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应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1)推动监测预警精细化发展。现有监测模式较为粗放,往往是以城镇为自动气象监测网的基本节点,不具备准确预测各乡村天气状况的能力。因此,需要将自动气象监测网建设范围延伸至乡镇,加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力度,在各乡村均建设小型自动气象监测站,以此提

10、高监测密度,准确区分不同区域的灾害气候严重程度,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灾害防御措施6。2)多元化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采取单一气象预警发布手段时,考虑到不同群体农业生产人员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无法保证所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全部的生产人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多元化的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如在综合气象服务网络上显示预警信息、通过多媒体平台发布预警预报信息、连同通信运营商以短信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通过行政村内喇叭等设备发布预警信息等。3.2 建立联动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活动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在开展应急減灾工作时,经常遇到部门间沟通不畅、应急力量薄弱、基层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切

11、实加强应急减灾能力,应构建起联动应急减灾组织体系。1)明确划分各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设置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等专职岗位,并将应急减灾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工作任务进行下发,确保所制定各项应急减灾计划均得到有效执行。2)建立与政府相关救援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作为指导思想。3)构建起预防为主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县级政府编制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深入开展调查与评估工作,并向乡镇提供风险评估及配套的保障服务。4 结语重视农业气象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落实强化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建立联动应急减灾组织体系等建设策略,及早构建起精细化、综合化与现代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减小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参考文献:1 矫梅燕.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求是,2010(6):56-57.2 齐军岐,陈卫东.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32(2):122.3 辛小为,唐训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