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竹锦鸡图》浅析王渊花鸟画的风格特点_第1页
从《桃竹锦鸡图》浅析王渊花鸟画的风格特点_第2页
从《桃竹锦鸡图》浅析王渊花鸟画的风格特点_第3页
从《桃竹锦鸡图》浅析王渊花鸟画的风格特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桃竹锦鸡图浅析王渊花鸟画的风格特点    蒋云摘要:本文以赏析桃竹锦鸡图为主,分析王渊花鸟画的風格特点。其早期师承赵孟頫,对于黄筌“黄家体格”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元代时期文化背景所发生的变化,造就王渊的墨花墨禽风格的形成。主要解析桃竹锦鸡图的技法以及王渊墨花墨禽的风格特点,王渊的墨花墨禽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不仅对元代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后人更称赞其以墨代色。对当时以及后世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墨花墨禽的风格也对当代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其在绘画上的成就值得更深入地探究和学习,同时对自己的花鸟画创作有很大的启发。关键词:王渊  &

2、#160;桃竹锦鸡图   墨花墨禽  花鸟画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049-02一、王渊生平及桃竹锦鸡图简介王渊,元代画家。字若水,号澹轩,又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王渊从小就学习绘画,涉及的题材广泛。所画山水师从北宋郭熙,

3、花鸟师从黄筌,人物师从唐吴道子,“故其所绘皆师古人,无一笔院体”。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评价其在水墨花鸟画方面的杰出成就,“当代绝艺也”,也表现了他对花鸟画的重大贡献。王渊出生于职业画家,掌握深厚的绘画技法。王渊花鸟画主要由黄筌指导,表现手法为“黄家富贵”,但后来由于画院的废弃,王渊等众多画师也就失去了其工作,为谋生路其想要寻得赵孟頫的指点,其绘画思想对元代及后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王渊以赵孟頫等人的成就为基础,创作出大量风格独特的墨花墨禽的作品,成功的将五彩为贵的设色花鸟画转向水墨至上发展。从王渊流传的作品来看,其有两种不同的画风:一种是双勾填彩,有工笔淡、重彩两种表现方式;另一种是水墨晕染,有清

4、新淡雅的情致,其中桃竹锦鸡图最具代表性。桃竹锦鸡图是王渊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其为花鸟画在元代由设色转向墨笔的过渡性代表作。此幅桃竹锦鸡图轴,纸本墨笔,纵102.3厘米,横5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描绘了一株初绽花蕊的山桃,坡石周围生长了几杆翠竹,一只锦鸡站立在画面正中的太湖石上,悠闲地梳理自己的羽毛,另一只则半藏于太湖石后方,静静的看着画面上方,溪水流泉,有动有静,相互配合,一派和谐的春的气息跃然画上。右边石间题款“至正三年冬腊月钱塘王渊若水为仲华良友画”。作于1343年,是画家现存创作年代最早的作品。二、时代审美对王渊风格形成的影响到了元代,由于历史文化的发展,文人不得志,儒生移

5、情于书画,北宋启蒙的文人画由此兴盛,甚至达到顶峰。宋代那种色彩丰富、雍容华贵的院体画不再适合他们表达自己心中屈辱的情怀,他们的审美在精神上发生了变化,从宋代的细致壮丽转为了简率淡泊,“以素净为贵”。由此出现了王渊墨花墨禽代表作品桃竹锦鸡图等,同时期代表人物作品有王冕的墨梅图、张中的芙蓉鸳鸯图、边鲁的齐聚平安图等。绘画的功能从元代开始逐渐从仅仅是描绘客观事物向抒发画家内心的情感的方向转变。“墨竹写意”“墨花墨禽”与“粉笔禽卉”就在此时掀起一股新潮,元代花鸟画在主题和技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继承了宋代绘画的韵味。在宋代“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宋代写生进入黄金时期,画家深入自然,具体观

6、察事物的形象,从写生中获得创作的新鲜源泉,掀起了写生的热潮,传统工笔花鸟画向良好的趋势发展。到了元代,写生意识依然在持续,其注重画面的自然生趣,喜欢面面俱到而又精细的描绘物体,因此元代对写生也是十分重视。王渊的墨花墨禽风格就是在写生的基础上,通过笔墨意趣,丰富再现一派春意盎然,生动有趣的春景。在墨花墨禽的创作上,王渊把黄筌的五彩变为单纯的墨色,在技法上引用山水画法,完成了笔势和墨韵上的多样统一:“往往以黄家为体格,而纯以水墨来晕染”,形成了一种端庄、飘逸、雅致的画面境界,实现了由宋到元,由院体画到文人画的转换。元代的花鸟画继承了宋画的风格特点,墨花墨禽是在宋画的基础上又上了一步台阶。三、由桃竹

7、锦鸡图浅析王渊墨花墨禽中技法的使用在中国绘画中,色彩美是早期花鸟画的重要特征,然而花鸟画发展至元代,却产生了剧烈变化,其明显的标志是画花画鸟“不施彩而纯以墨色者”的盛行。这种充分运用水墨来表现的花鸟画简称墨花墨禽。墨花墨禽的范围有两种:一种是以写意为主,具有文人墨戏之趣;另一种是以写实为主,将工笔花鸟的赋色妍美转为水墨清淡。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工笔花鸟画中的以墨代色的兴起,对此王渊则有开创之功。桃竹锦鸡图属于工笔没骨画,王渊在创作桃竹锦鸡图时运用了层次丰富的墨色变化,用笔塑造形象,用墨表达形态,加入了大量丰富的技法语言,整幅作品用笔工整,气势恢宏,有黄筌遗韵。画面中运用了勾、皴、点、染等

8、技法,并将这些技法相互交融在一起,笔墨细腻工致,气韵苍古生动,一只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锦鸡相融于和谐的春景中。(一)分染法工笔画中要精确表现物像形体结构,取得明朗、润丽、厚重的艺术效果,须从反复渲染、逐遍积旋中获得,古称“三矾九染”。此法宜“运色以轻为妙,加深者受之以渐,浓厚者层叠以薄”。在桃竹锦鸡图中,王渊绘画的大部分物像都使用了染法。比如在绘画桃花时,是先用较浅的墨色晕染出大致的花形,再进行分染,用两支笔,一支蘸墨,一支蘸清水,先用墨笔从花瓣的根部开始染起,接着用水笔轻刷使墨色逐步向外晕开。再根据结构,经营位置,调整各个花瓣的深浅墨色,体现着微妙而细腻的结构变化。在禽鸟的在造型上,并没有进

9、行太多的着色,开始加入更多的“点法”或者“写法”。在宋代,禽鸟毛羽浓密细长的描述呈现出高度的细化,并与“写法”中的点、画因素更加融合,运用详细的“点法”、精致细密的扫法和水墨淋漓的墨法,再加上笔态恣纵的写法来描绘禽鸟,先用淡墨画出禽鸟的造型,然后层层渍染,渍染是一种见笔触的湿染法,墨笔较干,略带皴擦,然后用水笔趁湿点染,破开原有的墨色,加上勾勒,丝毛或以散笔擦写,突出了禽鸟的形状与特征,又凸显了严谨细致的画风。(二)皴擦法皴擦在此幅畫面中主要运用在树石上,元代水墨花鸟画在山石树木的造型上继承了宋代山水画的成就,也运用了元代山水中的经典元素,对树石的造型都有细致的布局。石头的造型在画面上都具有重

10、要的构成和特殊的形态。根据绘画的气氛,皴、擦、点、染各种笔法交织在一起组成了这个结构。按照石块的方向,严谨而明智的笔法布置凸显了艺术家的独特魅力。在桃竹锦鸡图中,湖石采用了更独特的造型方法,大面积的墨色晕染,然后趁着水迹未干时进行皴染湖石,对层次进行营造,最后待水迹干透时再用浓墨和肯定的小笔斧劈皴法来深化湖石的形状。石头上没有任何线条的勾勒,其外轮廓的显示,是靠石头后面背景的衬托。桃树先用淡墨勾勒出大致的形态,然后简单用皴法对树干进行补充,最后详细皴擦细致的枝节。禽鸟的颈部用散笔依照结构层层擦写而出,不拘泥于中锋行笔,来强调羽毛蓬松的质感。背部羽毛大小错落,依照形体转折而出,到了尾部全部用“落

11、墨”点渍层染,在控制形的基础上追求墨色变化。对于锦鸡身上的羽毛,根据造型和形体,皴擦点染并用,将凹凸不平,花纹状的纹锦表现得细腻浑厚,有生机活力。可以看出画家在努力突破院体画对自己的影响。(三)点厾法桃花的花萼是造型中最见精神的结构。仔细分析花萼,根据结构用重墨点出花萼,虽然每个点画都显得浑厚圆润,但是塑造花萼的结构和布局都显得非常细致精准,立见其精神结构,既尊重客观对象,又符合绘画的规律。在禽鸟尾部以及胸部的羽毛上,少量的采用了点厾法,因为王渊对于设色花鸟中的“随类赋彩”有较好的把控,对物象的明度,纯度较好的掌握才能使其描绘墨花墨禽时能够得心应手。根据锦鸡自身丰富的色彩变化,在羽毛的描绘上也加入了丰富的墨色和形状的变化。元代的“墨花墨禽”形式语言与其他花鸟画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其是在五代黄、徐画风和两宋院体画风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一是着重在客观地描绘自然的基础上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二是灵活运用笔墨,以用笔用墨的深浅、浓淡、干湿等变化,使画面变化更加丰富,层次多变,“以无彩胜有彩”,正所谓“墨花飞舞,似五彩照眼”,别具一格的新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