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学院 李晶李晶LJJKS163.COM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关于教师发展水平的判断(一)关于教师发展水平的判断1。准备期准备期学生学生2。适应期适应期有心理准备的教学新手有心理准备的教学新手3。发展期。发展期 发展前期发展前期熟练的教师熟练的教师 发展后期发展后期教学与研究能力均衡发展教学与研究能力均衡发展4。创造期创造期教育专家型教师教育专家型教师适应期适应期有心理准备的教学新手有心理准备的教学新手 适应期是教师初步形成教学能力的时期这个阶段教师适应期是教师初步形成教学能力的时期这个阶段教师素质特点是:素质特点是:(

2、1 1)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2 2)素质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且发展不平衡。)素质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且发展不平衡。适应期完成的标志是适应或者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期完成的标志是适应或者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潜在骨干教师一般能够达到胜任教育教学的高标准。潜在骨干教师一般能够达到胜任教育教学的高标准。表1。课改前后处于这个发展阶段的教师比例(自评): 中心大城市 中小城市 农村 偏远农村课改前 35% 56% 67% 78%课改后 19% 45% 57% 65%发展前期发展前期 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熟练化和经验化。

3、教育教学工作熟练化和经验化。素质全面化。素质全面化。平衡平衡点点封闭封闭处于这个成长阶段的教师存在着三方面急待提高的问题:处于这个成长阶段的教师存在着三方面急待提高的问题: 教育改革意识与能力不足。教育改革意识与能力不足。 知识面狭窄,用进废退。知识面狭窄,用进废退。 科研能力较差科研能力较差。两大难题两大难题: :1.1.教师职业退化:教师职业退化: 浅度退化浅度退化封闭封闭 深度退化深度退化个人为核心个人为核心体制体制 机制原因机制原因2.2.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 忙、盲、茫忙、盲、茫 繁、烦、凡繁、烦、凡 国外研究和国内相关研究的结论是:国外研究和国内相关研究的结论是: 教龄教龄6

4、6101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 职称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职称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一般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重点学校。一般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重点学校。 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去个性化和和成就感的降低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绪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教师的职业认同(%)36.0531.4533.1535.25喜爱 40.6513.9518.5516.8514.75不喜欢 9.8505101520253035

5、40452 年以下25年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年限 实践证明,有些教师尽管具有丰厚经验积累,实践证明,有些教师尽管具有丰厚经验积累,最终只能停留在熟练教师的水平上,在成长过程最终只能停留在熟练教师的水平上,在成长过程中度过漫长的中度过漫长的“高原区高原区”。 只有那些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只有那些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科学批判性思考,探求问题,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科学批判性思考,探求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进取者,才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进取者,才能够真正带领广大教师改革和发展教育,成为真能够真正带领广大教师改革和发展教育,成为真正的

6、骨干教师正的骨干教师。发展后期发展后期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协调发展的成熟教师。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协调发展的成熟教师。这个时期教师的素质特点是这个时期教师的素质特点是 知识深广化,知识深广化, 教育工作面向学生教育工作面向学生 成熟化成熟化。创造期创造期教育专家型教师教育专家型教师(1 1)学识专深化。)学识专深化。(2 2)目光目光的远大与看问题的前瞻性。的远大与看问题的前瞻性。 l量体裁衣量体裁衣l“基于结果基于结果”的的 方法方法l选择适宜的选择适宜的“结果指标结果指标”“适应期适应期”向向“发展前期发展前期”过渡过渡“发展前期发展前期”向向“发展后期发展后期”过渡过渡2. 分析、实

7、证分析、实证标准标准 过程指标过程指标 结果指标结果指标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希望达到的水平达到结果指标所需要的活动指示达到标准的关键点用什么方法证明达到了结果指标维度维度标准标准过程指标过程指标 结果指标结果指标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做法:(做法:(1)把目标分解最关键的几个观测点,在可观察、可测量的水平上描述“结果指标”,具体说清楚作到什么程度,就认为达到了目标。(2)围绕“结果指标”建立“过程指标”。“过程指标”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够保证“结果指标”实现的必要活动,二是具有可操作性。(3)数据收集:用什么方法或材料证明达到了“结果指标”。基于结果所体现的理念基于结果所体现的理念(1)“结果指

8、标结果指标”关注的是关注的是“首要或次首要利益相首要或次首要利益相关人关人”的行为或变化。的行为或变化。 例如培训的“首要利益相关人”是学生,培训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由于教育成果的复杂性和表现滞后性,“结果指标”可以描述“次首要利益相关人”教师(校长)、学校组织的行为或变化。 在这里,平时我们所标榜的“培训多少人“、“满意度”、 成果为“几个一”等没有很重要的意义,并不能够说明目标的实现程度。(2)计划)计划的设计过程是教师发挥专业自主权的过程。的设计过程是教师发挥专业自主权的过程。 在设计计划的过程中,教师经过讨论,确定自己认可的“标准”、“结果指标”、“过程指标”和“数据收集方式”

9、从一开始就充分享有决策权、知情权、自我调控权。 维度标准过程指标结果指标数据收集评估依据过程监控依据评估依据实证性材料所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且认同。(3)设计、实施、监控、评估成为有机的、)设计、实施、监控、评估成为有机的、一致的过程。一致的过程。 结果指标的选择结果指标的选择例如:(一)正确理解教材(一)正确理解教材 针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中的问题 :讲树叶 散点式 解决问题的 能力比较差讲树林 堆栈式 善于解决已知领域的 已知问题结果指标: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2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首先,让我们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首先,

10、让我们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1)观察物体的沉浮、同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渗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影响沉浮的因素)(2)进一步探究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渗透变量控制的思想,当物体的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越容易下沉,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体积越小的越容易下沉。教师要清楚内容“(1)”和“(2)”是从密度的角度讨论物体的沉与浮,即比水的密度大的物体在水中下沉。)(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学生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4)做一艘小船(哪个装的货物多、用其他材料造船)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排开水的 体积越大越

11、好。另外又让学生试着换用其他材料造船,即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教师要清楚内容“(3)”和“(4)”转向从阿基米德定律的角度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5)感受与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从水中的物体受力平衡的角度讨论浮力。 (6)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进一步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中下沉程度不同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时)受到水的浮力的变化。教师要清楚内容“(5)”和“(6)”又转向从物体在水中受力平衡的 角度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在不同的液体中(如水和盐水,实

12、际上是密度不同的液体)同一物体的沉浮情况不同,即在密度大的液体中物体更容易上浮。(8)探索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秘密最后,让学生综合利用上面学习到的关于物体沉浮的知识解决一个有趣味的 实际问题。问 题 解决探 究 技能 : 测力计的使用探究技能:变量识别与控制渗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影响沉浮的因素(密度)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力平衡)物 体 在 水物 体 在 水中 受 到 的中 受 到 的浮力浮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探索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秘密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

13、,划出概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念图和思维导图。我国课程特点:学术化、我国课程特点:学术化、结构化结构化、细化、细化堆栈式知识结构堆栈式知识结构知识、技能知识、技能匠型人才匠型人才主动被动垛2000年进入年进入 新课程,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新课程,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的变化?课程目标(一维课程目标(一维三维)三维)课程价值课程价值教学方式: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学生社会社会学科学科反思:课改的总目标反思:课改的总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本

14、次课标修改:本次课标修改: 坚持已经取得的成绩坚持已经取得的成绩 修改不适宜的地方修改不适宜的地方 突出核心概念(将修订的重点聚焦在凸显突出核心概念(将修订的重点聚焦在凸显和传递重要的科学概念)和传递重要的科学概念) 研究者们采用了一种完整的陈述句形式来表研究者们采用了一种完整的陈述句形式来表述核心概念述核心概念,在表述中尽可能少的使用术语。在表述中尽可能少的使用术语。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上、下位下位”联系。联系。比较比较事实事实3猫猫事实事实1兔子兔子事实事实4老虎老虎概念概念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事实事实2马马牛、羊、狮子、豹

15、牛、羊、狮子、豹事实事实3猫猫事实事实1兔子兔子事实事实4老虎老虎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事实事实2马马牛、羊、牛、羊、狮子、豹狮子、豹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动物器官的结构与其生活动物器官的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习性相适应干旱的摩洛哥城区因纽特人的雪屋高纬度地区的加拿大房屋饺子与手抓饭尖顶房与平顶房不同与相同不同与相同任何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过程任何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过程所沉积下来的生活习惯都代表所沉积下来的生活习惯都代表着这个民族对待自然的态度、着这个民族对待自然的态度、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认识,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认识,都是合理的,世界各民族

16、之间应该以都是合理的,世界各民族之间应该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彼此的生活习惯欣赏的眼光看待彼此的生活习惯。种子 萌发 条件体验体验影响 蒸发 快慢的 因素初学初学 不同 物质 在 水中溶解巩固巩固 影响影响 摩擦力摩擦力大大小小 的的 因因素放手放手 50%杠杆杠杆 平衡平衡 因素因素放手放手 75%电磁铁电磁铁 磁力磁力 大小大小放手放手100%当实验当实验 结果受到结果受到 多个多个 因素影响因素影响 时,时,使一个使一个 因素因素 变化变化 ,看看 它对它对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的的 影响影响 ,其他,其他 因素因素 要要 一致。一致。变化变化 的的 因素与因素与 实验实验 目的目的 一致一致变

17、量变量 的的 识别与控制识别与控制关于测量内容的关于测量内容的 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被测物体包含多少个测量单位对象、单位、工具、原理、使用方法、读数、注意事项长度时间角度测力液体体积温度质量 层级结构哲学思考跨学科主题学科视角 、核心概念与方法 统摄性较低的概念基本事实、2000年进入年进入 新课程,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新课程,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的变化?课程目标(一维课程目标(一维三维)三维)课程价值课程价值教学方式: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学生社会社会学科学科反思:课改的总目标反思:课改的总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

18、与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本次课标修改:本次课标修改: 坚持已经取得的成绩坚持已经取得的成绩 修改不适宜的地方修改不适宜的地方 突出核心概念(将修订的重点聚焦在凸显突出核心概念(将修订的重点聚焦在凸显和传递重要的科学概念)和传递重要的科学概念) 研究者们采用了一种完整的陈述句形式来表研究者们采用了一种完整的陈述句形式来表述核心概念述核心概念,在表述中尽可能少的使用术语。在表述中尽可能少的使用术语。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思想:观念观念规律规律事实事实又如:实证又如: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地分析学生情况3.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4.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

19、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皮亚杰(J.Piaget)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1)同化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就像消化系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2)顺应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同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清

20、晰、科学清晰、科学 、丰富、完整、丰富、完整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联系联系顺应顺应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认知结构变化认知结构变化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设置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设置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建构主义对建构主义对学生认识过学生认识过程的描述程的描述(三)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三)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5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6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一般的教学目标表述需要符合以下要求:一般的教学目标表述需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目标设计

21、与编写要用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来界定,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鲜明的。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习类型,不同的学习类型通过不同的能力动词来陈述;如:区分、识别、生成、采用等。第四,目标设计与编写要全面考虑教学效果,除了顾及认知领域目标,还要同时顾及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第五,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生所要达到的一般要求。例如:使学生掌握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学生(主体)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条件),准确(标准)说出(行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7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8

22、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规律。9. 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10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11有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我们看两个教学案例案例。例子: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例子: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1.1.生活中的杠杆生活中的杠杆2.2.撬石头撬石头3.3.自主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自主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1.1.翘翘板(认识杠杆)翘翘板(认识杠杆)2.2.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变量控制)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变量控制)例子: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例子: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

23、的浮力?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五)教学语言精练、生动(五)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六)熟练运用板书(六)熟练运用板书 (七)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七)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八)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八)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九)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九)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十)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十)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十一)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十一)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教学语言精练、生动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12教学语言精练、生动。13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14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

24、释、举例。 熟练运用板书熟练运用板书15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16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17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如语文学科,不能让影像对语言文字喧宾夺主;数学学科,不能代替演算过程)。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18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主要是理科)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19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20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

25、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21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提问精当并有一定顺序,避免杂乱、肤浅等弊端。22掌握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调焦(宽问题变窄问题)、停顿、搁置、分配等提问技术23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2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25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26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特别注意结课时的强化。27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

26、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28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29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30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31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3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教学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