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年级学生”愿学、会学“(精编版)_第1页
如何让一年级学生”愿学、会学“(精编版)_第2页
如何让一年级学生”愿学、会学“(精编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如何让一年级学生“愿学、会学”纳雍县雍熙镇第一小学杨海燕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 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因此接受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将数学学习当作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 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会学。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一、爱每一个学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 以老师为中心, 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的表率, 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去爱每一

2、个学生。 让学生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你所上的课的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 常用微笑的表情, 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同时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激起学习兴趣。二、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常采用动画、故事、游戏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之中,自觉的去探索、去发现。例如:教学“100 以内数的认

3、识”时,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跳绳比赛,边跳边数数,看谁先跳到100 下,学生很快地数出了 100 以内的数。接着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排队, 并思考用什么方法能一眼就看出每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这时学生情绪高昂,进行讨论、尝试,认为十个一排进行排队比较简便,由此得出10 个十是一百的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而且在自我学习活动中有收获, 学得轻松愉快。三、引导学生发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 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带着问题意识进课堂, 让学

4、生从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中寻找问题。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由于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因此,教学中我努力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当学生提问题时,我以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哪怕有些同学的问题离题万里,也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孩子们就能大胆的主动提问。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为学生提供数据信息,让他们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形式,经历收集信息、

5、感受信息的过程,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信息,你会解决哪些问题呢?”或“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鼓动性语言的引导下, 学生会提出有各自特点的问题。但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我有所选择,灵活处理:对于比较简单的或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问题,一点即过;对于突出本节课重点、难点的新问题,把它板书出来,重点讨论解决;对于与本节内容无关或比较复杂的问题, 板书在黑板旁边, 鼓励孩子们课后讨论。 既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又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同时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四、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

6、,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试想:如果让一个刚入学的学生算3 加 4 得几,可能半天算不出来,可你一说: “你有 3 颗糖,老师又给你4 颗,现在你有几颗?”他肯定会脱口而出:“7 颗” 。这就需要教师将课本知识激活,把生活带进课堂,学生才会对课堂更感兴趣,才有信心去学好知识。如:在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时,我利用教室里多媒体的动态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它们的含义,还特地创设乘车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乘车,有上车下车的人,应该如何计算,这样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更容易理解。

7、又如: “我们认识的数”是认识100 以内的数后所安排的实践活动,在“猜一猜”活动中,我安排了六个环节进3 行教学:“说一说”、 “数一数”、 “猜一猜”、 “比一比”、 “想一想”、 “估一估” 。六个环节以“猜”为目的,这里的“猜”紧紧围绕蚕豆、花生、黄豆间的大小关系层层展开的, 学生在活动中反复体验, 在体验中深化了认识, 发展了数感。只有通过对细节的研究,才能真正有效地去实践教育理念。五、在玩中学,让学生的感官“动”起来。一年级学生生性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适当地“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我在教学“有趣的拼搭”时,以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全班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8、学生玩得很开心。课的开始采用“比比谁跑得快” 、 “谁堆得高”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从滑板上同时滑下和往上堆。 学生很快发现在这四种物体中, 球滚得最快,最难堆;长方体、正方体滚不动, 最容易堆。 从这一现象中学生又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原因,虽然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却感受到球容易滚动的原因是“球是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容易滚动的原因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是平的”,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学生真正“动”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头脑中留下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清晰而又深刻的表象。六、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训练学

9、生的思维,实现数学课的价值。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同时,要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基础。例如:我在教学“52”这一减法算式中 “”所表示的意思时, 举例说明: “桌上有 5 个梨,现在你吃掉2 个,还剩多少个?”, “吃掉,少了 2 个,就是减去 2的意思。 ”所以说“减法中的减号就是拿走、去掉的意思。

10、”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同时又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训练。七、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一年级的学生, 应特别注重鼓励, 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 哪怕是一句小4 小的鼓励。如:“你看,他听得多认真;他坐得多好”等。听到这些及时的鼓励,会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积极的作用。除语言鼓励外, 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如:送掌声;让表现好的学生给自己画笑脸图、小红旗、小五星,虽然在大人眼里很不起眼, 但他们却视为珍宝。 这样鼓励的方式变换运用, 学生觉得新奇而高兴, 同时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越学越有趣。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完成某些有探索知识的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