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精炼炉温度预测的研究和应用_第1页
LF精炼炉温度预测的研究和应用_第2页
LF精炼炉温度预测的研究和应用_第3页
LF精炼炉温度预测的研究和应用_第4页
LF精炼炉温度预测的研究和应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lf精炼炉温度预测的研究和应用    孙小强摘 要:钢水温度是精炼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控制指标,本文建立了一种lf精炼炉温度预测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与修正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从能量输入和输出平衡的角度出发,应用bp神经网络对温度变化进行初步预报,再根据现场工艺经验知识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对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进行修正。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较,钢水温度预测的准确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关键词:lf炉;温度预测;bp神经网络:tf769 :a :1671-2064(2017)14-0062-011 温度预测模型开发应用背景lf精炼炉是炼钢生产的主要工序,生产中

2、钢水温度控制、合金加入、底吹氩气控制的精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钢水的质量和工序的顺行。现有的lf炉冶炼过程控制基本靠岗位工的经验。为了满足炼钢生产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工艺设备事故,提高钢水成分的控制精度,提高产品质量,就要对lf炉的生产过程进行全自动控制,实现“一键精炼”。针对lf炉精炼环节钢水温度检测,国内国外这方面的探究非常多,其中包含从lf炉能量守恒的视角,探究对热效应有作用的因子以及提升热效率的方法1;也有经过lf炉温度情况的探究,获得钢包在不一样的情况下,钢水温度下降速度、钢水浸泡时间和钢水温度回归联系2;还有探讨了不相同钢包热情况和预热体制下的钢包吸热状况,得到温

3、度提升速率3;还有借助于lf炉全面热守恒的方式对钢水温度预测模型探讨等等。本次研究将承钢150吨的2座lf精炼炉确定成分析对象,基于bp神经网络搭配一个修正模型的方式构建出150吨lf炉精炼系统温度预测模型,以实现准确的温度预测。2 模型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2.1 建模对象的确定由于温度预测主要是针对钢包内钢水温度进行,lf炉精炼时所有物料的加入,以及电极加热,都是针对钢包内的钢水来操作,我们以钢包内钢水的温度变化为研究对象来建立温度预测模型。2.2 温度预测方案lf炉精炼过程异常繁琐,如果仅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处理,无法完成钢水温度的有效预报。若想让现场与工艺技术两种信息的价值得到体现,本文将

4、bp神经网络一个修正模型搭配在一起,共同进行处理。首先利用神经网络为温度变化量进行预测,然后通过一个修正模型对bp神经网络中输出温度变化量 进行修正,从而得到一个修正后的的温度预估值,将修正温度加上进站测量温度,就得到当前的温度预测值t。图1描述了钢水温度预估模型的逻辑结构。2.3 bp神经元网络输入量的确定经热平衡研究,明确了精炼期间的传热行为与钢水温度的动态表现,以此为前提,分析模型所需要的输入量:(1)加热功率:lf精炼炉是通过三相电极进行加热的,电极通电加热是精炼炉内钢水升温的主要来源。此项可以由变压器功率表直接测得。(2)初始温度:一般将实际测量的温度作为初始温度,可以采集现场测温表

5、数据,当转炉出钢测温,或者在lf炉进站测温时,记录温度值,也是温度预报必不可少的初始温度。(3)氩气量:通过氩气处理能够使炉内钢水温度处于均衡状态,确保钢水与后期补充的合金发生彻底的化学反应,而且能够使钢液内杂质达到渣层发生化学反应,实现成分的调整。然而,过多氩气则会造成热量损失,特别是旁吹、强吹氩的过程汇总,lf炉钢水温度出现剧烈变化,所以此项也需要进行考虑,吹氩量可以通过现场氩气流量监测采集。(4)钢包冷却时间:停止加热的时间,这时温度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分为钢包等待处理时间,和钢包处理时间两部分,区别在于钢包加盖保温,渣层厚度等因素的不同,造成散热速度不同。此项通过初始温度测量时刻

6、,以及精炼处理时间来确定。(5)钢水自重:不同炉钢包内钢水自重始终有着区别,这也会使炉温发生相应的变化,对预测结果也会造成影响,所以也要考虑进来。此项可以通过天车称重来采集。(6)渣层厚:渣层能够避免钢液温度大量扩散,可以使钢液、合金之间的化学反应更彻底。由于渣层厚度现场无法准确测量,可以利用岗位工人工确认手动录入的方式来采集,也可以根据钢包在连铸下线后的渣余量来替代。(7)加入的合金和渣料:加入合金和渣料会造成温度的变化,加入量可以通过现场料仓称重数据获得。(8)其他因素:钢包周转次数对散热的影响,由于季节原因,造成的环境温度差异,以及钢包是否加盖,加热过程中是否出现埋弧不好,底吹氩气是否出

7、现大流量翻搅等情况,都有可能能造成钢包散热速度的差异,可以将这些因素量化,然后通过修正模型来进行处理。通过对lf炉精炼过程中能量收支情况的探索,明确了精炼期间的传热行为与钢水温度的动态表现,以此为前提,将8个要素定义成bp神经网络的输入量:钢包等待时间,电极化渣功率,电极加热功率,钢水重量,吹氩量,旁吹时长,合金加入量,渣料加入量。2.4 修正模型的建立lf炉精炼时流程较为繁琐,如果仅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处理,无法完成钢水温度的有效预报。若想让现场与工艺技术两种信息的价值得到体现,本文利用一个修正模型对bp网络的输出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准确的预测结果。钢包的状态,冷包,热包等状态,吹氩过程中的旁

8、吹,电极加热时,埋弧的好坏,电流是否平稳,等情况与钢液温度之间均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全部借助修正模型给予有效分析与修正。3 模型的实现和应用实际应用中,采用高级语言来实现模型的现场应用。模型计算软件采用c#.net编程,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采用sql数据库对所需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与l3系统和检化验系统进行接口,能接受l3系统计划数据和检化验数据,实现炉次数据自动匹配;中间计算过程参数可根据需要自由调整。以达到较好的计算效果;程序具备自学习功能,可以利用已有的生产数据,自动优化计算模型。抽取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可以看出模型在估测终点温度时,所得结果精度合理,实际误差处于±10以下的数据为85%,±15以内的数据达到90%。而其中误差明显的炉次主要受到现场其他要素的影响,比如,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以及升温期间的效率问题等。基于现场环境进行评估,模型基本符合生产标准,可以在精炼阶段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4 结语自模型上线以来,通过对现场模型的跟踪情况可知,预报不准确的因素为现场技术环境给模型造成的影响。不难发现,若想保证模型精度,需要确保工作人员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作业,同时需要利用更加先进的辅助技术协调完成,所以,后期需要对模型精度作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参考文献1hoppmann w,fett fn.energy 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