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_第1页
什么是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_第2页
什么是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_第3页
什么是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_第4页
什么是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什么是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 据所知,世界有称普世价值的观念。目前提出核心价值观(18届3中央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那么,什么是价值观?这当有哲学意义上的,也有实用选择性的,一时难说清。说简单的,价值观就是人们认为什么事物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值得为之奋斗的观念(看法)。比如有人认为金钱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值得为之奋斗,要钱不要命,这是金钱价值观。又如某人认为,做个人人敬仰的大英雄最有价值,对于英雄壮举,生命无足轻重,这是英雄主义价值观。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有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

2、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作这诗的烈士认为自由的价值最高,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世界观。人生在世,不由自主地面临复杂的选择: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光荣与耻辱、付出与收获、生存与死亡;终归有所取舍、有所好恶、有赞成有反对、有认同有抵制。必须做出选择时,人人心里自有一杆称,这杆称就是价值观或称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人们心目中什么最重要,什么较重要,什么次重要,什么不重要,这样的一种排序。它一方面是价值取向、追求、目标的选择和体现;另一方面又是衡量、评判价值的尺度和标准。与人生观世界观都来源于生活和实践那样,价值观也源于个人的社会环境,经济政治地

3、位,精神文化水平。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实践、经济政治地位差异,价值观会有不同。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个人,价值观会有所不同。但是,人类社会,也一定会存在着普遍的、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目标。这是所有人的自然性基础,决定了人类在本质上的共同点。人的社会性,又决定了他们在一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下特定的诉求与观念,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取决于人们所赖以生存与活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及其变化。正因为价值观的形成是经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它就具稳定性,无法说变就变;要改变,得先改变这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地位。 总结一下教课书上的说法: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人、事、物等)的意义

4、、重要性(即价值)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或观点。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的特点。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

5、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价值观也会发展变化。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社会各式各样教育和宣传的观点以及亲友和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有重要影响。个人所处的社会状况,经济政治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则有决定性的影响。价值观的影响效应。价值观影响个人行为,也影响着群体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价值观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

6、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价值观的类型。1、理性价值观。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2、美的价值观。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把美看的比什么都重要。3、政治性价值观。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4、社会性价值观。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5、经济性价值观。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上一切,实惠最有价值。6、宗教性价值观。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是对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看法或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的

7、自我认识。主要是对人生、人生的意义、理想、信念、追求、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回答。人生观由世界观所决定。具体表现为道德观、苦乐观、公私观、恋爱观、审美观、荣辱观、生死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

8、观。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

9、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社会地位、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因此,世界观也是人们处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上对世界的认识。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

10、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不同人们(阶级)的世界观相对立,如共产主义世界观与资本主义世界观之间。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如共产主义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但唯物和唯心,和阶级不直接挂钩,如在劳工中也有唯心和唯物世界观存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

11、影响(方法论,是如何去证明世界观的学说,如辩证方法。)哲学上说,世界观是社会意识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继承关系。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原因。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

12、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三者统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世界观与其理想、信念有机联系着,又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和导向作用;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

13、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因此说,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14、关系的总和。”这使人的本质问题首次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人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