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_第1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_第2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_第3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_第4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 京 南京城市介绍 历史古城的由来 近现代南京规划格局 南京市区分划及历史文化简介一、南京城市介绍 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近2500年的建城史,并且还有455年的建都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1982年经国务院首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约6597平方公里。 南京现辖11个区2个县,总人口约770万人。 南京拥有自然界厚赐的龙盘虎踞的山川形势,历史又在此遗存下灿烂的文化。 拥有“六朝古都,十代故都”的盛称

2、。二、历史古都的由来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长干里一带建城,史称“越城”,又称越台,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 秦汉时期,南京地区随经济发展而建县渐多,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当时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公元937年,南京成为五代南唐的首都,当时称为江宁府,这是当时

3、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明朝,当时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为天京。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 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 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三、近现代南京的规划格局

4、近代南京 首都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规划。这是近代史中国较早的一次较系统的城市规划工作。 首都计划得以实现的最主要工程,是对路网的建设。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而开辟的中山大道,自江边中山码头经挹江门、鼓楼、新街口、中山门至中山陵,沿着道路两侧,陆续汇聚了国民政府的交通部、行政院、外交部、最高法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等。它和中央路,以及原有的中华路、御道街等组成了今天南京城市的基本道路骨架。此外,在城内分散地建造了一批行政办公楼房,山西路一带建设了高级住宅区,东郊中山陵灵谷寺一带建造了运动场和纪念性建筑。沿长江两岸沿江束状交通走廊是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市域南北向德交通干线为城镇的次发展轴,以圈层式城镇群体的布局构架进行规划建设。以市区为主体,围绕市区由内向外,把市域分为各具功能又相互联系的五个圈层,即中心层市区、蔬菜、副食品基地和风景游览区、沿江3个卫星城、3个县城和两浦地区、大片农田、山林和远郊小城镇,这种布局被概括为”市-郊-城-乡-镇”。 未来南京将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放射性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生态空间为绿楔,“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现代都市区空间格局。形成“一带五轴”的城镇布局。现行南京四、市区分化及其历史文化简介 11个区2个县:鼓楼区、玄武区、白下区、建邺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