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用来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人。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充分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能动作用,不断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倡导情感累积效应,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凸显。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感情感是反应人们内心世界重要象征,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情绪等非认知因素,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2、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设置各种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习动力课堂教学中,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用已有的数学现实激活学生的思维,就使得数学课堂有了生活之水的滋润,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加富有情趣和魅力。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首先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使学生在生活中与人民币相关的场景历历重现,接着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以前是怎

3、样辨认人民币的?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在交流中,学生的经验得以分享和补充,课堂呈现一种互动的态势,教学活动由此变成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创设“悬念”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新课的导入中,有意识地设疑、激疑、制造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换钱),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问同学们都有过到商店买东西的经验,然后让学生来考老师,学生随便拿一张多大面值的钱,老师都能很快的说出能换几张不同面值的人

4、民币,这时候学生很好奇“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快就说出来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 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这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换钱,还知道了人民币有几种面值的,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而一个国家的货币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体现着国家的文化和精神面貌,因此,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我们的国家。    3、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小学生的数学情感往往是在教学课堂中被问题情境所激发,从而培养起来的。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并非一件

5、容易的事情,问题要问得巧妙,问得引人入胜。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穿插一些趣味性、新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会很快伸出两个手指头。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

6、(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4、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学习素材,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就拥有了良好的开始,激起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就如美国心 理学 家布鲁纳说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

7、160;    在设计旋转与平移一课时,我就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我精心准备了过山车、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旅游观光缆车,电梯等视频来揭示课题;然后呈现游乐园的照片,让孩子们在其中去寻找旋转和平移现象;接着让孩子观察水龙头,风车,陀螺等实物;动手拨动钟面以及关门的动作,并欣赏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将孩子们带进“旋转和平移”的世界;最后还让学生玩玩具,去发现并制造出旋转与平移现象,让抽象的数学和孩子们丰富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的数学学习更能激发

8、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二、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所谓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待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与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价值观及情感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只有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来不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中能刻苦认真、谦虚自信、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试做:1、树立明确的目标人们常说:有目标像百米赛跑,无目标像沙滩散步。为什么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觉得学习缺乏动力?总是感

9、到不快乐但又找不出原因?这首先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基于此,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2、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意志,是很难强迫操控的。然而,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的调节和控制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热情洋溢、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课。学生只要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情感,就能保持数学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宽松、民

10、主、和谐的课堂氛围。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成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数学教学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学生自信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在学习中能得到成功。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不仅是知识赖以传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学生人生初期人际交流的

11、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使他与社会与他人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他整个的人生。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 鼓励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识强,不善于与人合作。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要变传统的学生“认真听讲”为“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群体学习方式与独立思考的个体学习方式

12、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自主求知。         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第二节,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例如:1、按铅笔的颜色分;2、按铅笔的长短分;3、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4、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5、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

13、分;6、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7、按有铅笔尖和没有铅笔尖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当我把学生的方法介绍给其他教师时,他们无不为学生的创造才能而惊叹、称赞。我认为,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2、尊重并赏识自己的学生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更需要教师的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切忌用主观的喜好来判断学生,学会“蹲下来看孩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3、关

14、注“学困生”的成长学困生就象受伤的花朵,更需要老师格外的扶持和关心。如果教师对他们冷淡训斥,歧视甚至放弃,只能促使受伤的花朵过早枯萎和夭折。反而教师如果信任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爱护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热情便会油然而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我班有个双胞胎兄弟,哥哥接受能力差,平时只考二三十分,弟弟每次考试都是九十几分,每次让大的到办公室,他是一脸的不情愿,对学习没有任何的兴趣,我每天中午抽出时间一对一进行辅导,两个星期

15、下来竟然考了83分,但这时的弟弟过于骄傲,也考了83分,我灵机一动,把弟弟扣一分,等把双胞胎都叫到办公室,看看他们的考试成绩,弟弟像霜打的茄子,知道自己由于粗心、自满成绩下降,但看见哥哥露出了久违的得意的笑。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这句话突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习惯影响着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就学习习惯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

16、、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具体目标。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例如,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开始,教师就要结合教材上的图有意识地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让学生明确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又如,笔算教学中设计帮助小动物检查改正错题的活动,可使学生加深对笔算方法认识的同时领悟到“计算时要细心”。再如,放手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评价伙伴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进而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还需要重视培养学

17、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等。习惯是长期逐渐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只讲大道理就完事,只能在教学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改步伐,选择最能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重要的是学会了学知识的方法,真正做到是学习的主人。五、将数学课堂融入生活,认识数学的价值。课程标准中谈到让学生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生活化的数学。我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关注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乐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身边的事物,喜欢用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人民币去商场购物;教学“年、月、日”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年历;教学“认识时间”,我让学生记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与同伴对照,看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使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