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TCD)培训讲学_第1页
经颅多普勒(TCD)培训讲学_第2页
经颅多普勒(TCD)培训讲学_第3页
经颅多普勒(TCD)培训讲学_第4页
经颅多普勒(TCD)培训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页,共53页。 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主要(zhyo)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第二页,共53页。第三页,共53页。 多普勒效应是指观察者对超声波源作相对运动 时,观察者接收到的超声回波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 率并不相同的现象。当两者互相接近时,接收到的 频率升高,当相互离开时,接收到的频率降低(jingd),并 可利用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出物体移动的速度。 第四页,共53页。 当用一束超声波射向血管,由于血液(xuy)内红细胞的流动,通过红细胞的散射而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与发射频率不同,同样适用于多普勒效应,可用此法来测定血流的方

2、向和流速。第五页,共53页。第六页,共53页。 颅内血管处于密闭的较厚骨质的颅骨所包围的腔内,由于(yuy)颅骨较厚,骨质致密,对超声能起严重的衰减作用,以致超声束较难通过颅骨进入颅内,给超声对颅内血管的检测带来困难.第七页,共53页。 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颅骨(lg)的致密度,厚薄并不完全一致,在一些较薄的,骨质密度较低的地方,超声波能穿过颅骨(lg)进入颅内,记录血管的搏动.此外,颅骨(lg)也存在一定的自然孔道,通过这些孔道,超声较易进入颅内.因此,TCD检测时,首先要确立一个经颅的超声窗.第八页,共53页。目前(mqin)公认的三个窗: 颞窗 眼窗 枕窗第九页,共53页。 1. 颞窗

3、 在颧骨的顶部(dn b)即眼眶外缘至耳翼之间 ICA终末段 MCA ACA PCA第十页,共53页。 2. 眼窗 经眼眶途径(tjng),通过视神经孔 ICA虹吸段 OA第十一页,共53页。 3. 枕窗 经枕骨下枕骨大孔的途径(tjng),颈后部正中线枕骨粗隆下33.5cm VA BA PICA第十二页,共53页。第十三页,共53页。 1. 血管的深度: 每根血管与颅骨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距 离。由于各血管的行径(xngjng)与分布的不同,从头 颅表面到各血管的的距离都有一定的范围, 根据这距离的不同可以对颅内血管作出判别, 作为各脑血管检测的取样深度。第十四页,共53页。 取样(qyng)

4、深度: MCA: 45.5cm ICA终末段:5.56.5cm ACA: 5.57.5cm PCA: 66.5cm VA: 5.57cm BA: 7.58cm OA: 44.5cm PICA: 56cm 第十五页,共53页。 2. 血流方向: 血流方向朝向(cho xin)探头,多普勒频谱图上显现出正向频谱;血流方向背向探头,多普勒频谱图上显现出负向频谱。第十六页,共53页。ACAICAMCAPCA (P1段段)PCA(P2段段)BAPICAVAVA: 负向负向PICA: 正向正向(zhn xin)BA: 负向负向PCA (P1段段): 正向正向(zhn xin)PCA(P2段段):负向负向I

5、CA: 正向正向(zhn xin)MCA: 正向正向(zhn xin)ACA:负向负向第十七页,共53页。 3. 辅助试验: 1) 压颈总动脉试验:用手指压迫同侧颈部的颈总动脉,阻断其血流35秒,然后(rnhu)放开颈动脉,观察在压迫前、中、后的频谱的变化。 第十八页,共53页。如果来自颈内动脉(dngmi)系,血流信号减弱甚至消失,当放开时,血流恢复,血流信号随之恢复,甚至代偿性增高.如果来自椎基底动脉(dngmi)系,血流信号不受影响.第十九页,共53页。 2) 光刺激试验: 大脑皮质视觉中枢的血供来自于PCA,当视觉中枢的活动加强时,其PCA供血亦增加,利用光刺激方法来观察PCA的血供变

6、化,从而来识别PCA。 光刺激后血流速度(sd)增加1020,表明为PCA的血流信号。第二十页,共53页。第二十一页,共53页。 1. 音频(ynpn): 正常音频(ynpn):无杂音噪音性杂音乐音性杂音第二十二页,共53页。 2. 频谱: 正常频谱图像是由一系列连续而有规律,与心动周期一致的脉搏波动图组成,其形态类似(li s)于一个直角三角形。每个频谱占据一个心动周期包括心室的收缩期与舒张期。S1S2DS1S2第二十三页,共53页。 频窗: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在频谱上不同的部位分布,高能量的信号属高频率,集中于周边 部位,色彩(sci)深红,低能量的信号属低频率,集中于下边 ,色彩(sci)

7、较淡,低频信号分布区称为频谱的窗口,即频窗。频窗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在血管内的层流所引起。S1S2D频 窗频宽是指从零基线(jxin)到最高血流速度之间的速度分布范围。频宽第二十四页,共53页。 3. 参数分析(fnx): 1)血流速度:在频谱图像上以频宽的高低来显示。 VP : 收缩期血流速度 VE :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P ( VE x 2) VM : 平均血流速度 VM 3 第二十五页,共53页。 特点: a:随年龄增长(zngzhng),血流速度下降,脑充盈度降低及血管口径增大是导致老年人血流速度下降的原因。 b:速度的高低有一定的顺序:MCAACAICABAPCAVAPICA C:

8、两侧对称:同一动脉同一部位及深度的血流速度差13cm/s。第二十六页,共53页。 血流速度增快 1 全部受检血管(xugun)血流速度均增快:多见于颅外原因,如心输出量增大,重度贫血,甲亢,发热等 一支或数支血管(xugun)非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多见于或颅脑损伤后的脑血管(xugun)痉挛,的供血血管(xugun),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 一支或数支血管(xugun)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提示该处存在有狭窄,多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烟雾病等第二十七页,共53页。 血流速度减慢 1 全部受检血管血流速度减慢:多见于颅外原因,如心输出量明显减低,血黏度增高(znggo),低血压,休克和颅内压增

9、高(znggo)等 严重狭窄(大于)时狭窄段血流速度减低,频谱形态完全丧失 颅内某支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狭窄远端的多普勒信号减弱,血流速度减低或消失 脑底动脉扩张第二十八页,共53页。 2)搏动指数(PI):反映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弹性的指标。 PI的增高(znggo)或减低主要取决于舒张末期流速的高低 VP VE PI VM 正常值:0.65-1.05第二十九页,共53页。 2)阻力指数(RI):反映脑血管舒缩状况(zhungkung)和 阻力状况(zhungkung)的指标。 VP VE RI VP 正常值:0.40-0.70第三十页,共53页。 3)S/D:评价(pngji)血管顺应性。

10、VP S/D VE 正常值:S1, S2与S1融合,伴VE降低 单纯(dnchn)S2S1, S2与S1融合,无VE降低,不表明脑动脉硬化,而是血管的年龄因素所致 b:收缩峰S1极陡直, S2不明显,VE明显降低,为高阻波形,为典型的中重度脑动脉硬化。第三十六页,共53页。2)血管弹性指标(zhbio)的异常: PI、RI 、S/D增高第三十七页,共53页。 3)血流速度的改变: a:VP的改变: a1:VP降低:绝大多数可以检测到多支血管VP的降低,表明脑动脉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 VP降低发生率极高; VP降低往往(wngwng)发生于多支血管 a2:VP增高:有时可见到某支血管VP增高,提

11、示血管有狭窄存在。 VP增高的发生率远远低于VP降低; VP增高往往(wngwng)发生于单支血管第三十八页,共53页。 b:VE的改变(gibin): VE 降低第三十九页,共53页。 诊断标准: 1. 频谱图像(t xin)的变化 2. 频谱的血管弹性指标变化 3. 出现高阻波形第四十页,共53页。 4. 血管性头痛: 1)单纯的VP增高:单支或多支血管的VP增高,而VE、VM及其它参数正常,频谱图像亦正常,表现为脑血管痉挛的多普勒频谱图像。 2)单纯的VP降低:单支或多支血管的VP降低,而VE、VM按比例降低或正常,但其它参数正常,频谱图像亦正常,表现为脑供血不足或脑血管扩张(kuzhn

12、g)的多普勒频谱图像。 3)同名血管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第四十一页,共53页。 诊断标准: 单纯的VP增高(znggo) 单纯的VP降低 同名血管左右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第四十二页,共53页。 5. 动静脉畸形: 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在胚胎(piti)早期,如脑血管发育受到障碍,而不形成毛细血管网,使脑动脉与静脉不通过毛细血管网而直接沟通,形成动静脉畸形。 供血动脉的血流阻力降低,形成脑病变区的动脉压下降,而周围由于压力高于病变区,血液较多的流向病变区,造成盗血现象。第四十三页,共53页。 1)VP增高: VP增高伴VM及VE增高; VP中高度增高,高于正常速度的1-2倍 2)弹性指标(zhb

13、io)降低: PI、RI、S/D明显降低 3)频谱形态:低阻波形 4)出现盗血现象:反向血流第四十四页,共53页。 6. VBI 1)椎基底动脉(dngmi)系VP降低:是诊断VBI的主要依据。 a:可以是整个椎基底动脉(dngmi)系VP降低,也可以是椎基底动脉(dngmi)系某支或多支血管VP降低。 b:VE多数正常或轻度降低,PI、RI、S/D可在正常范围,少数PI、S/D增高。 c:颈内动脉(dngmi)系VP可在正常范围,少数可出现单支或多支血管VP降低。第四十五页,共53页。 2)部分患者除椎基底动脉系VP降低,还伴有脑动脉硬化的频谱特征,如收缩峰园钝、S2S1、弹性指标异常,表明

14、有脑动脉硬化现象(xinxing),而VBI可能是由椎基底动脉硬化所致。 3)少数患者除椎基底动脉系血管有硬化的特征外,同时出现VP增高,表明有狭窄存在,一般是在椎基底动脉系单支或少数血管中出现,说明VBI可能是由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第四十六页,共53页。 诊断标准: 1. 椎基底动脉系血管1支或多支VP降低,不管频谱形态正常与否,结合临床诊断为VBI。 2. 椎基底动脉系血管出现脑动脉硬化的频谱图像,且弹性指标有一项以上(yshng)增高, VP同时降低,可诊断为VBI伴脑动脉硬化。 3. 椎基底动脉系血管出现脑动脉硬化的频谱图像,且弹性指标有一项以上(yshng)增高,并有1支或几支血管的

15、 VP明显增高,可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硬化伴狭窄,表明VBI是由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所引起。第四十七页,共53页。.SAH的脑血管痉挛(CVS)监测 1) SAH后的严重并发症CVS严重脑缺血脑梗死 DSA报告CVS多发生在SAH后2-17天,高峰期7- 12 天 ) CVS的TCD监测确定监测血管:双侧MCA为最佳(zu ji)血管选择确定监测时间:根据病情选择间隔一段时间监测或连续监测第四十八页,共53页。血管痉挛的TCD诊断标准:MCA峰值流速(国内) 轻度痉挛:140-170cm/s;中度痉挛:170-200cm/s;重度痉挛: 大于200cm/s 血管痉挛的频谱及音频变化:频谱:收缩峰高尖,弹性指标增高明显音频:噪音性杂音(涡流(wli)信号),乐音性杂音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变化:严重血管痉挛,颅内动脉流速持续升高,血管阻力不断增加,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减低, MCA 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比值增加,大于 第四十九页,共53页。 . 微栓子监测: 不仅可以筛选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危病人、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而且在心脏和颈动脉手术(shush)中监测,可以减少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shush)的安全性,对于脑血管病患者亦可根据栓子检测的存在、数量等决定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