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针刺手法心得PPT学习教案_第1页
李平针刺手法心得PPT学习教案_第2页
李平针刺手法心得PPT学习教案_第3页
李平针刺手法心得PPT学习教案_第4页
李平针刺手法心得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李平针刺手法心得李平针刺手法心得 毫毫 针针 手手 法法 要要 点点常用穴位针刺手法举隅针刺安全注意事项针刺法则及针刺方法第1页/共53页第2页/共53页刺手合押手刺手合押手震颤式进针震颤式进针旋弹式进针旋弹式进针第3页/共53页 捻转角度、频率捻转角度、频率 提插幅度、频率,方向及力度提插幅度、频率,方向及力度 手法操作时间手法操作时间第4页/共53页疾病虚实性质疾病虚实性质机体虚实状态机体虚实状态刺激量与补泻刺激量与补泻补泻手法与针刺效应补泻手法与针刺效应平补平泻平补平泻第5页/共53页第6页/共53页穴位解剖: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

2、支;布有枕小神经的分支。第7页/共53页第8页/共53页 李平教授系列讲座李平教授系列讲座通督调神针法通督调神针法操作:提插手法为主,深刺操作:提插手法为主,深刺1.51.52 2寸寸风风池池第9页/共53页穴位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上神经的分支。第10页/共53页手法举隅手法举隅1.1.进针法:旋弹式进针进针法:旋弹式进针2.2.行针法: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行针法:小幅度、高频率捻转3.3.作用:醒脑益智,安神定眩作用:醒脑益智,安神定眩4.4.适应症:失眠,头晕目眩,抑郁焦虑,脑鸣等。适应症:失眠,头晕目眩,抑郁焦虑

3、,脑鸣等。第11页/共53页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睑内侧韧带、内直肌、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睑内侧韧带、内直肌、眶脂体。浅层布有内眦血管、滑车上下血管及分支、眶脂体。浅层布有内眦血管、滑车上下血管及分支、滑车上下神经及分支。滑车上下神经及分支。第12页/共53页第13页/共53页穴位解剖:在口轮匝肌中;布有眶下神经的分穴位解剖:在口轮匝肌中;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支和上唇动、静脉。第14页/共53页第15页/共53页穴位解剖: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穴位解剖: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

4、,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第16页/共53页第17页/共53页操作:原穴沿经下移操作:原穴沿经下移1 1寸,避开腋毛,直刺寸,避开腋毛,直刺1 11.51.5寸,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 3次为度次为度极 泉通督调神针法通督调神针法第18页/共53页穴位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穴位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第19页/共53页第20页/共53页穴位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

5、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第21页/共53页第22页/共53页直刺法向三间方向斜刺法第23页/共53页穴位解剖:皮肤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皮下组织腹白线腹白线腹横筋膜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十一胸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第24页/共53页第25页/共53页穴位解剖:各穴位置不同,其肌肉、血管、神经也穴位解剖:各穴

6、位置不同,其肌肉、血管、神经也各不相同。大致分三层次:浅层各不相同。大致分三层次:浅层 (斜方肌、背阔肌、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菱形肌);中层(上、下锯肌);深层;中层(上、下锯肌);深层 (竖脊肌、横竖脊肌、横突棘肌突棘肌)。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 第26页/共53页第27页/共53页 腰腿穴腰腿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皮肤由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分布。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有腰动、静脉经过。腰丛的神经根位于肌质内,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内、外侧和肌腹。

7、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皮肤由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分布。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有腰动、静脉经过。腰丛的神经根位于肌质内,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内、外侧和肌腹。 定位:定位:第四腰椎棘突旁开第四腰椎棘突旁开2.5寸寸刺法:针刺刺法:针刺2.5-3寸寸适应症:坐骨神经痛适应症:坐骨神经痛第28页/共53页穴位解剖:肌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神经:穴位解剖:肌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神经:深层为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起点,外侧为坐深层为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起点,外侧为坐骨神经。骨神经。 血管:臀下动、静脉。血管:臀下动、静脉。 第29页/共53页第30页/共53页穴

8、位解剖:皮肤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在腘窝腓肠肌内、外侧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第31页/共53页第32页/共53页操作: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委 中通督调神针法通督调神针法第33页/共53页穴位解剖:肌肉:趾短伸肌起点,距跟外侧韧带。神穴位解剖:肌肉:趾短伸肌起点,距跟外侧韧带。神经:足背中侧皮神经分支和腓浅神经分支。血管:外经:足背中侧皮神经分支和腓浅神经分支。血管:外踝前动

9、、静脉分。踝前动、静脉分。 第34页/共53页第35页/共53页第36页/共53页n处方: 丘墟、阳陵泉、悬钟、足临泣第37页/共53页第38页/共53页围刺法第39页/共53页第40页/共53页第41页/共53页第42页/共53页针刺深度:针刺深度:尸检发现皮肤到尸检发现皮肤到寰寰枕后膜的距离最大值为枕后膜的距离最大值为68.2mm68.2mm,最小值为,最小值为47.5mm47.5mm,平均,平均57mm57mm。活体的深度要大于此数字。活体的深度要大于此数字。针刺方向:针刺方向:针刺时,针尖应垂直或向前下方斜刺进针,如针尖向前上方斜刺最易从枕骨大孔刺入小脑延髓池而伤及延髓。针刺时,针尖应

10、垂直或向前下方斜刺进针,如针尖向前上方斜刺最易从枕骨大孔刺入小脑延髓池而伤及延髓。针刺与椎动脉关系:针刺与椎动脉关系: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全程可分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全程可分4 4段,其第段,其第3 3段是指椎动脉自寰椎横突孔穿出来后,先经段是指椎动脉自寰椎横突孔穿出来后,先经寰寰椎后弓上方呈水平转向后内,至接近正中线时穿椎后弓上方呈水平转向后内,至接近正中线时穿寰寰椎枕后膜入椎管。故针刺过深即深达寰枕后膜时,有可能刺破椎动脉,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现象。椎枕后膜入椎管。故针刺过深即深达寰枕后膜时,有可能刺破椎动脉,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现象。第43页/共53页注意针刺角度、深度、留针时间等注意针刺角度、深度、留针时间等第44页/共53页针刺下腹部腧穴时,应了解患者膀胱充盈状况,掌握适当的针刺方针刺下腹部腧穴时,应了解患者膀胱充盈状况,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避免误伤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