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空调的设计与应用_第1页
地源热泵空调的设计与应用_第2页
地源热泵空调的设计与应用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源热泵空调的设计与应用一、前言地源热热泵(Ground-sourceheatpump)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地源热泵的闭合回路部分由埋于地下的长塑料管 组成,该管道埋在地下与土壤耦合,管内的流体与土壤之间进行换热。热泵在闭合 回路和室内负荷之间传递热量。该系统由闭式埋管系统、水源热泵和室内分配系 统组成。其中分配系统用来对加热和冷却的空气和水在房间内进行分配。由于较深的地层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常年保持恒定的温度,远高于冬季的室外温度,又 低于夏季的室外温度,因此地源热泵可以克服空气

2、源热泵的技术障碍,且能效比大大提高。地源热泵由于其技术上的优势,推广这种技术有明显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 节能、运行费用低。深层土地资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 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这种温度特性使 得地源热泵系统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约 40%(2) 一机多用,节约设备用房。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还可供生活热水,一机 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3) 保护环境。开发推广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可彻底废除中小型燃煤锅炉房,该装置 没有燃烧,没有排烟,也没有废弃物,没有任何污染,不会影响城镇的环境质量

3、。(4) 利用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地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交换的采暖空调系统。地表浅层地热资源量大面广,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利用地热的地源热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 色装置”。二、地源热泵应用概况2.1 国外发展情况地源热泵系统由于采用的是可再生的地热能 , 因此被称之为一项以节能和环保为 特征的 21世纪的技术。这项起始于 1912年的技术 (瑞士提出的一个专利 , 应用始 于英、美两国),美国从1946年开始对GSHP系统进行了十二个主要项目的研究, 并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中心区安装了美国第一台地源热泵系统。 近十年来地源 热泵在欧

4、美工业发达国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 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应用技术。到 2000年底, 美国有超过 40万台地源热泵系统在家庭、 学校和商业建筑中使用 , 每 年约提供8000-11000Gwh的终端能量。地源热源在工程上的应用主要为地下耦合 热泵系统(GCHPS和地下水热泵系统(GWHPS)地表水热泵系统(SWHPS)2.2 国内发展应用情况到2040年, 我国一次能源的总消费量将达 38.6 亿吨标准煤 , 是现在能源消费量的 3倍。我国已探明的能源总体储量、煤炭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 2.4%,天然气仅占 1.2%,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20%,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 水平的一

5、半。我国是煤炭大国 , 但世界七大煤炭大国中其余六国的的储量比都在 200 年以上 , 只有我国的储量不足百年。石油的储量比为四十年 , 并且中国石油、 天然气的平均年度值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57%和 45%。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形 势, 国家总的能源政策还是节能和新能源开发、再生能源利用并重 , 因此, 地源热 泵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我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 , 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 一是建筑物内的水环路空调系统 的设计 ; 二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下部分的设计 , 即地下耦合热泵系统的地下 热交换器、 地表水热泵系统的地表水热交换器、 地下水热泵系统的水井

6、系统的设 计。地下耦合热泵系统最早应用在 89 年 10 月投入运行的上海闵行开发区办公楼 (4305m2,冷负荷4532KW热负荷231KW),其技术和设备均由美国提供,使用情况 良好。135个深35m的垂直竖管井,埋管为聚丁烯管。国内的大专院校均进行了 相关的垂直或水平埋地管的试验研究和小型的工程应用 , 并建立了地埋管的传热 模型。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 , 土壤的温度和热物性参数都不一样 , 因此 , 地下耦合 热泵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和实验数据的积累。目前在我国来说 , 技术 上比较成熟、 利用可行性较大、 实施的工程项目较多的还是地下水热泵系统。 目 前国内生产水源热泵机组的厂

7、家也已达到二、 三十家。因为国内还没有颁布水源 热泵机组的生产技术标准 , 国内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差别较大 ,从有些厂家的产 品样本来看 , 技术参数不完整、不准确。三、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3.1 地源热泵系统循环简介及选择地源热泵系统按其循环形式可分为 : 闭式循环系统、开式循环系统和混合循环系 统。封闭循环系统是指冷 (热) 源侧的循环水在机组室外换热器与地源换热器间形成 封闭循环。管道可以通过垂直井埋入地下 150-200 英尺深,或水平埋入地下 4-6 英尺处 , 也可以置池塘的底部。在冬天 , 管中的流体从地下抽取热量 , 带入建筑物 中, 而在夏天则是将建筑物内的热能通过管道送入地

8、下储存 ; 所用管道为高密度 聚乙烯管或其他防腐管道作为输送和地源热交换器材料。 大部分地源热泵冷 (热) 源侧换热系统是采用封闭循环。开式循环系统是其管道中的水来自湖泊、河流或者竖井之中的水源 , 在以与闭式 循环相同的方式与建筑物交换热量之后 ,水流回到原来的地方或者排放到其它的 合适地点。对于混合循环系统 , 地下换热器一般按热负荷来计算 , 夏天所需的额外的冷负荷 由常规的冷却塔来提供。闭式循环系统是一中比较稳定可靠的常规循环系统 , 对地下水、地下环境没有污 染,一般设计应优先考虑该循环系统。 对于地下设计热交换空间不够充分 , 或垂直 埋管困难等地下特殊情况 , 可考虑设计混合循环

9、系统。3.2 系统设计参数讨论关于(冷)热源侧水流量 , 要由最大得热量和最大释热量确定的。埋管中水流速的 选取取决于埋管循环流程长度、 埋管材料、 管径大小、当地地源条件以及机组的 特性要求。一般 ,如提高水流速度可适当增加换热系数 , 强化换热量 , 减小换热面 积和换热管的耗材 , 但流速太快会增加循环水泵能量消耗。一般可取流速为 0.65-1.5m/s 。具体可当地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与设计 , 其优化设计考虑的参数关系 如下。复合能耗N=f(长度LLT、埋管材料Ma管径D地源温度Te,地源热指标 Ke,机组特性Type)在机组选择上,设定地埋管进水温度,根据测井测出的进出水 温差推算出地

10、埋管出水温度 , 进而确定热泵机组中工质冬季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 度。总之, 我国幅员辽阔 , 地处温带 , 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 , 其负荷也迥然 不同。因此不能照搬国外的技术成果 , 而要开发适合我国气候特点的技术。3.3 机组的设计地源热泵的形式比较多 , 其中商用化最为广泛的是蒸汽压缩式热泵。对于户式地 源热泵系统 , 以水-水系统为例 , 由一个室外机组和多个室内机组组成。该系统可 以对每个空调室进行单独调节 , 满足各个空调室的要求 , 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而 变频户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加上独立的新风系统是一很有发展前景的理想的节 能舒适型户式中央空调系统。 因而其优化设计具有

11、极其重要的价值。 传统的制冷 系统设计方法是基于经验加实验为主。通常经验设计方法简便易行 , 对理论知识 和实验条件等依赖性相对较小。 然而经验设计方法不可避免地具有直接和可靠性低、稳定性差的缺点 , 只适于产品的初步开发。而基于理论预测的优化设计技术 可以有效。最优化方法就是在一切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在最优化设计中, 表征方案的一切独立变量为设计变量。 最优化方法就是研究如何合理地确定这些变量 的方法。而评价方案优劣的指标决定于该方案所选定的设计变量 , 即该指标为设 计变量的函数 -目标函数。在系统优化设计中 , 设计变量的取值常常受到种种条件 的限制, 即约束条件。变频户式地源

12、热泵空调系统由变频压缩机、冷凝器、蒸发 器、电子膨胀阀、室内机、制冷剂管路和水泵水管路系统组成。根据制冷系统热 力学理论 ,利用参数动态分布、 相互关联的方法 ,建立系统各部件数学模型和运行 参数动态方程 ,组成系统运行参数的方程组 ,并对该系统进行动态模拟。 模拟系统 的动态特性 , 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为满足空调系统的节能、热舒适性及制冷制 热好的效果 ,空调系统的能效比、降(升)温速率和降 (升)温幅度要达到指标要求。 因而在优化设计时 ,分别选取能效比、降 (升)温速率和降 (升)温幅度为目标函数 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同时考虑满足冷凝器和蒸发器结构、 面积范围、 迎面风速范 围、系统温

13、度和压力变化范围、 水和制冷剂流量范围、 过冷过热度范围和室内机 数量等约束条件的要求 ,利用优化方法进行对上述目标多目标优化计算 , 从而达 到针对不同地域的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的目的。3.4 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形式与布设 土壤热交换器是地源泵机组设计的关键。地源热土壤换热器有多种形式 , 如水平 埋管、竖直埋管等。 这两种埋管型式各有自身的特点和应用环境。 在中国采用竖 直埋管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节约用地面积 ,换热性能好 ,可安装在建筑物基础、道 路、绿地、广场、操场等下面而不影响上部的使用功能 , 甚至可在建筑物桩基中 设置埋管 , 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下面就竖直埋管换

14、热器的设计 进行简单的探讨。埋管材料最好采用塑料管 , 因与金属管相比 ,塑料管具有耐腐蚀、 易加工、传热性 能可满足换热要求、 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供选用的管材有高密度聚乙烯管 (PE 管),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铝塑管等。竖直埋管的管径也可有不同选择,如DN20 DN25 DN32 DN50等。竖 直埋管可须根据当地地质条件而定,可以从20m-200m确定深度应综合考虑占地 面积、钻孔设备、钻孔成本和工程规模。如果地表土壤层很厚 , 钻孔费用相对便 宜,宜采用较深的竖直埋管,反之,采用浅埋。埋管间距一般以5-6m及以上,要综 合考虑当地的地质及土壤的传热情况。竖直埋管换热器的形成是从地面向下钻孔

15、达到预计深度,将制作好的U型管下入 孔中, 然后在孔中回填不同材料。在接近地表层处用水平集水管、分水管将所有 U型管并联构成地下换热器。根据地质结构不同,回填材料可以选用浇铸混凝土、 回填沙石散料或回填土壤等。 材料选择要兼顾工程造价、 传热性能、 施工方便等 因素。从实际测试比较浇铸混凝土换热性能最好 , 但造价高、施工难度大 , 但可结 合建筑物桩基一起施工。竖直埋管换热器中流动的循环水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夏季供冷工况进行时 ,由 于蓄热地温提高 , 机组运行时水温不断上升 , 停机时水温又有所下降 , 当建筑物得 热达到最大时水温升至最高点。 冬季供热工况运行时则相反 , 由于取热地温下

16、降 , 当建筑物失热最多时 , 换热器中水温达到最低点。 对于签埋管尤其严重。 设计时 , 首先应设定换热器埋管中循环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同时 , 由于埋管换热器的 表面结垢等影响 , 设计时要考虑衰减 , 设定值应通过经济比较选择最佳状态点。四、结束语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是一项新的技术 , 它是一项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能源 利用技术,需要通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通力协作 ,做好勘测、设计、施工、调试 等各项工作才能使系统达到要求的节能、 环保性能。 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已经有大 量工程投入使用 , 应该积极对实际运行经验进行总结 , 以其使地源热泵这项利国 利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