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1页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2页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3页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4页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射向宇宙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吸收ABCDEFGHLK看图回答看图回答热气球为什么能飞上天?卧蚕眉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大气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基本概念气压ABC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气压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 增加 而 降低海拔气压比较:A B C基本概念空气运动地面上升热冷溢出气压降低下降流入气压升高假设地面质地均匀、受热情况相同,在同一高度空气密度相同吗?气压呢?基本概念等压面地面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低高10151010

2、10051000(百帕)热冷冷气压降低ABCCAB气压升高气压降低风风风风热力环流气压分布规律气压分布规律近地面气压大于对应高空气压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弯曲相反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过程展示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热冷冷气压降低ABCCAB气压升高气压降低风风风风冷 高压热 低压12354等高面等压面高度m100020003000AB = = 4123515气压值排序请补画近地面的等压面,并在A、B两地标注气温与气压状况。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近地面A、B两地间风怎么吹? 从A吹向B看图回答课堂练习 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

3、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_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C. 乙甲丁丙 D. 甲乙丁丙D. 甲乙丁丙甲乙丙丁abcdD过程展示纬度、海陆、地形、人为(城郊)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 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1、海陆风海陆风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海 风海洋陆地升温快升温慢低压高压高压低压陆 风海洋陆地降温快降温慢高压低压低压高压回答问题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白天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回答问题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

4、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2、山谷风山谷与其附近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山谷升温慢,大气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谷 风山 风夜晚,山坡降温快,大气下沉,山谷降温慢,大气上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山谷或盆地地区多夜雨3、城市风市区气温通常比郊区气温高高压低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市区郊区郊区热看图回答ABC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地 ;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地进行植树造林。CB当堂检测冷热ABCD图中环流画法错误的是:()B课时提升

5、训练:16学案:限时训练1,2, 巩固练习1,2,3,5,6,课 程 结 束生活中的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与等压面三个作用力风的判断风的形成过程展示纬度、海陆、地形、人为(城郊)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根本动力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等压线等压面等压面与等压线1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梯度产生的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1风向AB(百帕)101010201030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形成风

6、的原动力(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1风向AB(百帕)101010201030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梯度产生的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形成风的原动力(直接原因)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气压梯度1010hpa1000hpa1005hpaAB比较风力大小单位距离单位距离相等,相等,看气看气压差;压差;同一同一张地图上,张地图上,看等压线的疏密看等压线的疏密1010hpa1000hpa1005hpaAB比较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等压线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三个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由于地球自转, 促使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

7、体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图例原运动方向偏转的方向N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水平运动不偏转 地转偏向力2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地转偏向力101010081006100410021000(百帕)垂直于空气运动的方向改变风向,不改变风力大小大小与速度、纬度相关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地转偏向力101010081006100410021000(百帕)摩擦力摩擦力3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高空、海平面大气运动时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形成风的几种作用力的比较力的方向对风向影响 对风速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决定风向决定风速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不

8、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影响风向减小风速1. 引起空气运动的直接动力是什么?2. 高空风向取决于哪些力的作用?风向稳定时指向何方?3. 与高空风向相比,近地面风的受力、风向有何不同?观察书本P49图2-31分析510508506504502500(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左)偏90o,与等压线平行高空风的形成4观察分析101010081006100410021000(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左)偏约45o摩擦力近地面风的形成5观察分

9、析风的判读(风速)3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P点风速:A图中小于B图P1014101610181:100001:10000101410161018ABP气压差相同的情况下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越小。1风的判读(风速)3P点风速:B图中小于C图1:100001:10000101410201026BCP101410161018P单位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气压差值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越小。2风的判读(风速)3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

10、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判定的方法总结 西 东北半球高空900910920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百帕)风的判读(风向)31010 1008 1006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百帕)低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判读(风向)3课堂检测下图为北半球理想等压线图,图中的风向箭头代号正确的是( )AA1010(百帕)1004BCD课堂检测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 顺风飞行B. 逆风飞行C. 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D. 风从北侧吹来B低压高压东西课堂检测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ABC活动: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哪处的气压梯度大?(2)甲、乙两地,哪处

11、风力较大?(3)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注意: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甲甲甲:西北风;乙:东南风1、图中A、B两地吹什么方向的风2、比较图中AB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北北半半球球海海平平面面气气压压图图10151010100510001020低低高高1020995北北半半球球海海平平面面气气压压图图10151010100510001020低低高高1020995小试牛刀风风ABA地东北风,B地吹偏北风。北半球B地风力大。B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3、读下图“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c代表作用大气的三个力,其中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是_,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_表示摩擦力的是_。(2)a、b、c三力中,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只改变风向的力是_。(3)风一旦形成,马上会受到图中a、b、c三力中_的影响,使风向偏转,北半球向_偏转,南半球向_偏转。(4)该图表示的是_(南、北)半球的大气运动。(5)水平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_。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右左北大小气压系统的判读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