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_第1页
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_第2页
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_第3页
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_第4页
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统看这里: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宋神宗第11子,宋朝第8位皇帝,公元1100年即位。在政治上,宋徽宗治国无方,在位26年(1100年-1126年),被俘后亡国于1135年,受折磨而死。但在艺术上,宋徽宗却有相当高的造诣,是历史上有名的书画家。其书,独创“瘦金书”体,自成一家,遒劲而潇洒;其画,以花鸟画专长,以工细彩墨为主,并自成“院体”(宋代翰林图画院),充满盎然富贵之气。宋徽宗赵佶酷爱饮茶,精通茶道,并于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撰写了一部茶叶专著茶论,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作为皇帝,御笔作茶书,在我国历代皇帝中也是仅有的一个。全书二十篇,有序、

2、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和外焙。从茶叶的栽培、采制到烹点、鉴品,从烹茶的水、具、火到色、香、味,以及点茶之法,藏焙之要,无所不及,有的至今尚有借鉴和研究价值。大观茶论虽不足四千字,就内容而言,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品读价值。宋徽宗大观茶论写到茶“可谓盛世之清尚也”,由于皇帝对茶这样的热衷,也促进了宋代茶风的盛行。我们从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就可以看到,这个茶痴皇帝对于点茶是多么的专业,对茶具的选择是多么的在行,对于“斗茶”又是多么的热衷。“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宋代的饮茶法承继唐代方式,但以点茶为主流。点茶法是将茶叶末

3、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点茶讲究力道的大小,工具和力道运用的和谐。“点茶”篇中对手指、腕力的描述尤为精彩,点茶的乐趣、生活的情趣跃然而出。宋徽宗对茶具的选择也很在行,其在大观茶论·盏中的论述便是很好的证明:“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宋徽宗所推崇的这种茶盏名“兔毫盏”,外饰为细长的条状纹,条纹在黒釉的陪衬下闪烁出银光,状如兔毫,故得其名。宋代饮茶使用的广口圈足的茶盏,釉色有黑、酱、青、白、青白等,但黑釉盏尤受偏爱,这与当时“斗茶”之风的盛行有关。因点茶时用茶筅击拂使得茶汤表面

4、浮起一层白色乳沫,白色的乳沫和黑色的茶盏色调分明,容易勘验,最宜“斗茶”。东道主人 红铜天目釉束口盏徽宗时,“斗茶”之风盛行与他也不无关系。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皇帝嗜茶,群臣必投其所好、趋之若鹜。一些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不仅品茶玩赏,还想方设法翻弄出新花样“斗茶”。“斗茶”又称“茗战”,是一种品评茶叶的活动,以盏面水痕先现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这位“爱茶帝”不但爱茶、斗茶,还把茶元素融进了他的“瘦金书”和以工细彩墨为主、自成一体的“院体”绘画中,这在对茶刻画的细致入微的文会图中就

5、可见一斑。这么看来,这位不爱江山、热衷艺术和茶的“荒唐”皇帝,对于后世世界的茶文化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北宋 赵佶文会图局部宋代的茶文化就对东邻日本、朝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南宋末期(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径山寺拜虛堂禅师为师。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学成归国,将径山茶宴仪式一并带回日本,而后发展出日本盛行至今的“日本茶道”。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南宋年间随着饮茶习俗和茶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