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7章.._第1页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7章.._第2页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7章.._第3页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7章.._第4页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7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 1 1页页页电子教案系统函数系统函数系统函数在系统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系统函数在系统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可表述系统的微(差)分方程;)可表述系统的微(差)分方程;(2)与冲激(单位)响应构成直接变换关系;)与冲激(单位)响应构成直接变换关系;(3)反映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反映时域特性、频域特性;(4)与框图、信号流图有对应关系)与框图、信号流图有对应关系(5)完成系统综合。)完成系统综合。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2 2 2页页页电子教案第第七七章章 系统函数系统函数

2、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一、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一、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二、系统函数收敛域与极点的关系二、系统函数收敛域与极点的关系三、系统函数与时域响应三、系统函数与时域响应四、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四、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7.2 7.2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7.3 7.3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7.4 7.4 系统模拟系统模拟一、直接实现一、直接实现二、级联实现二、级联实现三、并联实现三、并联实现点击目录点击目录 ,进入相关章节,进入相关章节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3 3 3页页页电子教案第第七七章章 系统函数系统函数

3、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一、一、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LTI系统的系统函数是复变量系统的系统函数是复变量s或或z的有理分式,即的有理分式,即 A(.)=0的根的根p1,p2,pn称为系统函数称为系统函数H(.)的极点;的极点;B(.)=0的根的根 1, 2, m称为系统函数称为系统函数H(.)的零点。的零点。 )()()(ABH将零极点画在复平面上将零极点画在复平面上得得零、极点分布图。零、极点分布图。 例例) 1() 1()2(2)(22ssssHj0(2)-1-2j-j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

4、4 4 4页页页电子教案例例:已知:已知H(s)的零、极点分布图如示,并且的零、极点分布图如示,并且h(0+)=2。求。求H(s)的表达式。的表达式。j0-1j2-j2解解:由分布图可得:由分布图可得524) 1()(22ssKssKssH根据初值定理,有根据初值定理,有KssKsssHhss52lim)(lim)0(22522)(2ssssH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5 5 5页页页电子教案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二、系统函数收敛域与其极点之间的关系二、系统函数收敛域与其

5、极点之间的关系根据收敛域的定义,根据收敛域的定义,H()收敛域不能含收敛域不能含H()的极点。的极点。例例:某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某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35 . 0)(zzzzzH(1) 若系统为因果系统,求单位序列响应若系统为因果系统,求单位序列响应h(k);(2) 若系统为反因果系统,求单位序列响应若系统为反因果系统,求单位序列响应h(k);(3) 若系统存在频率响应,求单位序列响应若系统存在频率响应,求单位序列响应h(k);解解 (1) |z|3,h(k) =(-0.5)k + (3)k (k)(2) |z|0.5,h(k) =-(-0.5)k - (3)k (-k-1)(3) 0.5|z|

6、0),则,则A(s)中有因中有因子子(s+),其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其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Ke-t(t)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7 7 7页页页电子教案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b) 若有若有一对共轭复极点一对共轭复极点p12=-j,则,则A(s)中有因中有因子子(s+)2+2-K e-tcos(t+)(t) (c) 若有若有r重极点重极点,则则A(s)中有因子中有因子(s+)r或或(s+)2+2r,其响应为,其响应为Kiti e-t(t)或或Kiti e-tcos(t+)(t) (i=0,1,2,r-1) 以上三种情况:

7、当以上三种情况:当t时,响应均趋于时,响应均趋于0。暂态分量。暂态分量。 (2)在虚轴上)在虚轴上 (a)单极点单极点p=0或或p12=j,则响应为则响应为K(t)或或Kcos(t+)(t)-稳态分量稳态分量 (b) r重极点重极点,相应,相应A(s)中有中有sr或或(s2+2)r,其响应函数为,其响应函数为Kiti(t)或或Kiticos(t+)(t)(i=0,1,2,r-1)递增函数递增函数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8 8 8页页页电子教案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3)在右半开平面在右半开平面 :均为均为递增函数递增函

8、数。 综合结论综合结论:LTI连续因果系统的连续因果系统的h(t)的函数形式由的函数形式由H(s)的极点确定。的极点确定。 H(s)在左半平面的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衰减的。在左半平面的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衰减的。即当即当t时,响应均趋于时,响应均趋于0。 H(s)在虚轴上的一阶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稳态分量。在虚轴上的一阶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稳态分量。 H(s)在虚轴上的高阶极点或右半平面上的极点,其所在虚轴上的高阶极点或右半平面上的极点,其所对应的响应函数都是递增的。对应的响应函数都是递增的。即当即当t时,响应均趋于时,响应均趋于。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

9、第第7-7-7-9 9 9页页页电子教案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2离散因果系统离散因果系统 H(z)按其极点在按其极点在z平面上的位置可分为平面上的位置可分为:在在单位圆内单位圆内、在在单位圆上单位圆上和在和在单位圆外单位圆外三类。三类。根据根据z与与s的对应关系,有的对应关系,有结论结论: H(z)在单位圆内的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序列为衰减的。在单位圆内的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序列为衰减的。即当即当k时,响应均趋于时,响应均趋于0。 H(z)在单位圆上的一阶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稳在单位圆上的一阶极点所对应的响应函数为稳态响应。态响应。 H(z)在单位圆上的高阶极点或单位圆

10、外的极点,其在单位圆上的高阶极点或单位圆外的极点,其所对应的响应序列都是递增的。即当所对应的响应序列都是递增的。即当k时,响应均时,响应均趋于趋于。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01010页页页电子教案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四、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四、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 1、连续因果系统、连续因果系统 若系统函数若系统函数H(s)的极点均在左半平面,则它在虚轴上的极点均在左半平面,则它在虚轴上(s=j)也收敛,有也收敛,有H(j)=H(s)|s= j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系统。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系统。 11()( )()mm

11、jjniibsH ssp11()()()mmjjniibjH jjp,jijp 及及 用用S平面矢量表示平面矢量表示,jijjp1212(.)()12(.)12.()().mnjjmmjnb B BB eH jH jeA AA e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11111页页页电子教案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把频率把频率w从从0(或或-)沿虚轴变化到沿虚轴变化到时,根据各矢量模时,根据各矢量模与辐角变化,就可大致画出其幅频响应与相频响应曲与辐角变化,就可大致画出其幅频响应与相频响应曲线。线。例:例:某线性系统的系统函数的零极点

12、如图所示:某线性系统的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如图所示:(1)求该系统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求该系统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2)若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若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 ,求,求相应的激励相应的激励f(t)(3)大致画出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大致画出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解解:(1)根据零极点分布及根据零极点分布及H(0)=12311( ) ( )22tttzsyteeet( )(2)(3)KH sSS(0)16KH6( )(2)(3)H sSS(0)1H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21212页页页电子教案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

13、系统特性23( )6() ( )tth teet111122( )123(1)(2)(3)zsYsSSSSSS230( )( )1 32 ( )tttg thdeet(2)1( )6(1)F sS1( )( )6tf tet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31313页页页电子教案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3)因为极点均在左半开平面,所以)因为极点均在左半开平面,所以H(j)=H(s)|s= j ()6()()(2)(3)jH jH jejj 12()126()()jjjH jH jeAeA e 126()H jA A12( )(

14、)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41414页页页电子教案根据系统函数求稳态响应根据系统函数求稳态响应例:例:已知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如图所示,已知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如图所示, ,(1)求系统函数)求系统函数(2)求)求 ,输入引起的稳态响应,输入引起的稳态响应解:系统函数为解:系统函数为 代入,求得代入,求得k=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当当w=1时,时,稳态响应为:稳态响应为:1(0)2H ( )cos( )f ttt2(1)(1)( )(1)(2)32K SK SH sSSSS1(0)2H (1)( )(1)(2)SH sSS(1)()(1)(2)j

15、H jjj63.4(1)5( 1)(1)(2)5ojjH jejj5( )cos(63.4 ) ( )5ossyttt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51515页页页电子教案解法解法2:系统函数为:系统函数为(1)( )(1)(2)SH sSS( )cos( )f ttt2( )1SF sS2(1)( )( ) ( )(1)(2)1SSY sH s F sSSS部分分式展开部分分式展开*11( )ssKKYsSjSj1(1)(1)(1)(2)()2(1)(2)SjSSjKSSSjjj63.452 5oje5( )cos(63.4 ) ( )5ossyttt

16、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61616页页页电子教案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1)全通函数)全通函数 若系统的幅频响应若系统的幅频响应| H(j)|为常数,则称为为常数,则称为全通系统全通系统,其相应的其相应的H(s)称为称为全通函数全通函数。 凡极点位于左半开平面,零点位于右半开平面,凡极点位于左半开平面,零点位于右半开平面,并且所有零点与极点对于虚轴为一一镜像对称的系统并且所有零点与极点对于虚轴为一一镜像对称的系统函数即为全通函数。函数即为全通函数。 (2)最小相移函数)最小相移函数 右半开平面没有零点的系统函数称为右半

17、开平面没有零点的系统函数称为最小相移函数最小相移函数。 解释见解释见p336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71717页页页电子教案7.1 7.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2、离散因果系统、离散因果系统 若系统函数若系统函数H(z)的极点均在单位圆内,则它在单位的极点均在单位圆内,则它在单位圆上圆上(|z|=1)也收敛,有也收敛,有H(ej)=H(z)|z= ej ,式中式中=Ts,为角频率,为角频率,Ts为取样周期。为取样周期。 也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H(ejw)=H(z)|z= ejw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

18、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81818页页页电子教案例例1: 求频率响应并画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求频率响应并画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例例2: 求稳态响应求稳态响应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191919页页页电子教案7.2 7.2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7.2 7.2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一、因果系统一、因果系统 因果系统是指,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因果系统是指,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zs(.)不会出现不会出现于于f(.)之前的系统。之前的系统。 连续因果系统连续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冲激响应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冲激响应 h(t)=0,t0 离

19、散因果系统离散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单位响应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单位响应 h(k)=0, k0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202020页页页电子教案7.2 7.2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二、系统的稳定性二、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系统的定义、稳定系统的定义 一个系统,若对任意的有界输入,其零状态响应也是有一个系统,若对任意的有界输入,其零状态响应也是有界的,则称该系统是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界的,则称该系统是有界输入有界输出(BIBO)稳定的稳定的系统,简称为系统,简称为稳定系统稳定系统。 即即,若系统对所有的激励,若系统对所有的激励 |f(.)|Mf ,

20、其零状态响应,其零状态响应 |yzs(.)|My,则称该系统稳定。,则称该系统稳定。 (1)连续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连续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Mdtth| )(|若若H(s)的收敛域包含虚轴,则该系统必是稳定系统。的收敛域包含虚轴,则该系统必是稳定系统。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212121页页页电子教案7.2 7.2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2)连续因果系统连续因果系统 0| )(|Mdtth因为因果系统左半开平面的极点对应的响应为衰减函数。因为因果系统左半开平面的极点对应的响应为衰减函数。故,若故,若H(s)的极点均在左半开平面的极点

21、均在左半开平面,则该系统必是稳定,则该系统必是稳定的因果系统。的因果系统。 如果系统函数的极点均在如果系统函数的极点均在S平面左半开平面,则该平面左半开平面,则该系统必是稳定的因果系统,其逆也成立。系统必是稳定的因果系统,其逆也成立。 如存在虚轴上的一阶极点,按上面定义为不稳定系如存在虚轴上的一阶极点,按上面定义为不稳定系统,但有时也称边界稳定系统。统,但有时也称边界稳定系统。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222222页页页电子教案7.2 7.2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例例1:如图反馈因果系统,问当如图反馈因果系统,问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系满足什么条件时

22、,系统是稳定的?其中子系统的系统函数统是稳定的?其中子系统的系统函数G(s)=1/(s+1)(s+2) 解解:设:设加法器的输出信号加法器的输出信号X(s) G(s)KF(s)Y(s)X(s)X(s)=KY(s)+F(s)Y(s)= G(s)X(s)=K G(s)Y(s)+ G(s)F(s)H(s)=Y(s)/F(s)=G(s)/1-KG(s)=1/(s2+3s+2-k)H(s)的极点为的极点为kp2232322, 1为使极点在左半平面,必须为使极点在左半平面,必须(3/2)2-2+k(3/2)2, k2,即当即当k2,所以,所以h(k)=0.40.5k-(-2)k(k),不稳定。,不稳定。

23、(2)若为稳定系统,故收敛域为若为稳定系统,故收敛域为0.5|z|2,所以,所以h(k)=0.4(0.5)k(k)+0.4(-2)k(-k-1)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252525页页页电子教案7.2 7.2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例例2:如图离散因果系统框图如图离散因果系统框图 ,为使系统稳定,为使系统稳定,求常量求常量a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解解:设:设加法器输出信号加法器输出信号X(z) 1z2aF(z)Y(z)X(z)z-1X(z)X(z)=F(z)+z-1aX(z) Y(z)=(2+z-1)X(z)= (2+z-1)/(1-az-1)F(z

24、) H(z)= (2+z-1)/(1-az-1)=(2z+1)/(z-a)为使系统稳定,为使系统稳定,H(z)的极点必须在单位园内,的极点必须在单位园内,故故|a|0,不难得,不难得出,出,A(s)为霍尔维兹多项式的条件为:为霍尔维兹多项式的条件为:a10,a00 例例1 A(s)=2s4+s3+12s2+8s+2罗斯阵列:罗斯阵列: 2 12 2 1 8 041811222 8.5 02第第1列元素符号改变列元素符号改变2次,因此,有次,因此,有2个根位于右半平面。个根位于右半平面。 注意:注意:在排罗斯阵列在排罗斯阵列时,可能遇到一些特时,可能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第一列的殊情况,如第一列的

25、某个元素为某个元素为0或某一行或某一行元素全为元素全为0,这时可断,这时可断言:该多项式不是霍言:该多项式不是霍尔维兹多项式。尔维兹多项式。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292929页页页电子教案7.2 7.2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例例2 已知某因果系统函数已知某因果系统函数 kssssH1331)(23为使系统稳定,为使系统稳定,k应满足什么条件?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解 列罗斯阵列列罗斯阵列1 33 1+k(8-k)/31+k所以,所以, 1k0 (2) (-1)nA(-1)0 (3) an|a0| cn-1|c0| dn-2|d0| r2|r0|

26、奇数行,其第奇数行,其第1个元素必大于最后一个元素的绝对值。个元素必大于最后一个元素的绝对值。 特例特例:对二阶系统。:对二阶系统。A(z)=a2z2+a1z+a0,易得易得 A(1)0 A(-1)0 a2|a0|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323232页页页电子教案7.2 7.2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例例 A(z)=4z4-4z3+2z-1解解4 -4 0 2 -1-1 2 0 -4 415 -14 0 44 0 -14 15209 -210 5641 , 154 , 20956 所以系统稳定。所以系统稳定。 (-1)4A(-1)=50排朱里列表

27、排朱里列表A(1)=10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333333页页页电子教案7.3 7.3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7.3 7.3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 用方框图描述系统的功能比较直观。用方框图描述系统的功能比较直观。信号流图信号流图是用是用有向的线图描述方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图,用有向的线图描述方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图,用它描述系统比方框图更加简便。信号流图首先由它描述系统比方框图更加简便。信号流图首先由Mason于于1953年提出的,应用非常广泛。年提出的,应用非常广泛。 信号流图就是用一些点和有向线段来描述系统,与信号流图就是用一些点和有向线段来描述

28、系统,与框图本质是一样的,但简便多了。框图本质是一样的,但简便多了。 一、信号流图一、信号流图 1、定义、定义:信号流图是由结点和有向线段组成的几何图:信号流图是由结点和有向线段组成的几何图形。它可以简化系统的表示,并便于计算系统函数。形。它可以简化系统的表示,并便于计算系统函数。 2、信号流图中常用术语、信号流图中常用术语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343434页页页电子教案7.3 7.3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1)结点结点: 信号流图中的每个结点表示一个变量或信号。信号流图中的每个结点表示一个变量或信号。 (2)支路和支路增益支路和支路增益:连接两个结

29、点之间的有向线段称为连接两个结点之间的有向线段称为支路支路。每条支路上的权值(每条支路上的权值(支路增益支路增益)就是该两结点间的系统)就是该两结点间的系统函数(转移函数)函数(转移函数)F(s)H(s)Y(s)即即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一个子系统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一个子系统。 (3)源点与汇点源点与汇点,混合结点混合结点: 仅有出支路的结点称为仅有出支路的结点称为源点源点(或输入结点)。(或输入结点)。 仅有入支路的结点称为仅有入支路的结点称为汇点汇点(或输出结点)。(或输出结点)。 有入有出的结点为有入有出的结点为混合结点混合结点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

30、-7-353535页页页电子教案7.3 7.3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沿箭头指向从一个结点到其他结点的路径称为沿箭头指向从一个结点到其他结点的路径称为通路通路。如果通路与任一结点相遇不多于一次,则称为如果通路与任一结点相遇不多于一次,则称为开通路开通路。若通路的终点就是通路的起点(与其余结点相遇不多于若通路的终点就是通路的起点(与其余结点相遇不多于一次),则称为一次),则称为闭通路闭通路。相互没有公共结点的回路,称为相互没有公共结点的回路,称为不接触回路不接触回路。只有一个结点和一条支路的回路称为只有一个结点和一条支路的回路称为自回路自回路。 (5)前向通路前向通路:从源点到汇点的开通路称为:从源点

31、到汇点的开通路称为前向通路前向通路。 (6)前向通路增益,回路增益前向通路增益,回路增益:前向通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称为前向通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称为前向通路增益前向通路增益。回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称为回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称为回路增益回路增益。 (4)通路、开通路、闭通路(回路、环)、不接触回路、自回路通路、开通路、闭通路(回路、环)、不接触回路、自回路: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363636页页页电子教案7.3 7.3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3、信号流图的基本性质、信号流图的基本性质 (1)信号只能沿支路箭头方向传输。)信号只能沿支路箭头方向传输。支路的

32、输出支路的输出=该支路的输入与支路增益的乘积。该支路的输入与支路增益的乘积。 (2)当结点有多个输入时,该接点将所有输入支路)当结点有多个输入时,该接点将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相加,并将和信号传输给所有与该结点相连的信号相加,并将和信号传输给所有与该结点相连的输出支路。的输出支路。x1x2x3x4x5x6abcde如如:x4= ax1+bx2+dx5 x3= cx4 x6= ex4(3)混合结点可通过增加一个增益为)混合结点可通过增加一个增益为1的出支路而变为的出支路而变为汇点。汇点。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373737页页页电子教案7.3 7.3 信

33、号流图信号流图4、方框图、方框图流图流图 注意:加法器前引入增益为注意:加法器前引入增益为1的支路的支路 5、流图简化的基本规则:、流图简化的基本规则: (1)支路串联:支路增益相乘。)支路串联:支路增益相乘。 X1X3X2H1H2X2=H2X3=H2H1X1X1X2H1H2(2)支路并联:支路增益相加。)支路并联:支路增益相加。 X1X2H1H2X2=H1X1+H2X1 =(H1+H2) X1X1X2H1+H2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383838页页页电子教案7.3 7.3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3)混联:)混联: X1H1H2X2H3X3X4X4=H

34、3X3=H3(H1X1+ H2X2)= H1H3X1 + H2H3X2X1X2X4H1H3H2H3X1X2X3X4H1H2H3X1X3X4H1H2H1H3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393939页页页电子教案7.3 7.3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4)自环的消除:)自环的消除: X1X2X3X4H1H2H3H4X3=H1X1+H2X2+ H3X3232131311XHHXHHXX1X2X3X4H4311HH321HH所有来向支路除所有来向支路除1 H3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404040页页页电子教案7.3 7.3

35、信号流图信号流图例例:化简下列流图。:化简下列流图。X1X2X3X4X5X6abcdef1注意化简具体过程可能不同,但最注意化简具体过程可能不同,但最终结果一定相同。终结果一定相同。 解解:消:消x3X1X2X4X5X6acf1bded消消x2X1X4X5X6f1a(c+bd)ed消消x4af(c+bd)edf1X1X5X6消自环消自环1X1X5X6edf1bd)af(c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414141页页页电子教案7.3 7.3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二、梅森公式二、梅森公式 上述化简求上述化简求H复杂。利用复杂。利用Mason公式方便。公式方便。

36、系统函数系统函数H(.)记为记为H。梅森公式为:。梅森公式为: iiipH1rqprqpnmnmjjLLLLLL,1称为信号流图的特称为信号流图的特征行列式征行列式 为所有不同回路的增益之和;为所有不同回路的增益之和; jjLnmnmLL,为所有两两不接触回路的增益乘积之和;为所有两两不接触回路的增益乘积之和; rqprqpLLL,为所有三三不接触回路的增益乘积之和;为所有三三不接触回路的增益乘积之和; i 表示由源点到汇点的第表示由源点到汇点的第i条前向通路的标号条前向通路的标号 Pi 是由源点到汇点的第是由源点到汇点的第i条前向通路增益;条前向通路增益; i 称为第称为第i条前向通路特征行列式的余因子条前向通路特征行列式的余因子 。消去接触回路消去接触回路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江苏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第第第7-7-7-424242页页页电子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