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矿人员管理系统建设方案_第1页
新三矿人员管理系统建设方案_第2页
新三矿人员管理系统建设方案_第3页
新三矿人员管理系统建设方案_第4页
新三矿人员管理系统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西联创通信有限公司 冀中能源新三矿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冀中能源新三矿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生产厂家:江西联创通信有限公司 4江西联创通信有限公司投标文件 设备名称: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1配置清单序号项目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功能说明1联想服务器联想台2信息处理中心服务器端,系统人机交互平台,主要负责各分站所发信息的存储,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显示;另外,通过对系统功能软件的操作,完成定位、考勤、告警和求救等功能。2计算机(与服务器或工控机配套)联想套1信息处理中心客户端,主要用于浏览人员管理系统的定位、考勤等信息,根据不同的权限也可以发送寻呼告警功能。3传输接口K

2、J296-J个2井上与井下之间的数据传输设备,完成非本安端电路与本安端电路的隔离转换作用419寸标准机架个1服务器专用标准机架5电源避雷器HD111-20X2个1电源避雷设备6信号避雷器HXRJ11-0212X个2信号避雷设备,用于井上RS485通信线路的防雷处理7专用工具套1电源、识别分站、接线盒、识别卡等设备专用维修工具8UPS电源台1UPS电源,停电时供给系统4小时以上工作电流,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地面设备小计序号项目名称型 号单位数量功能说明1本安型识别分站KJ296-F个自定实现井下有线数据传输和无线通信的设备。通过RS485总线(或以太网方式)实现分站之间的数据有线传输,与识别卡的无线

3、通信采用2.4G直序扩频通信方式。2移动式检卡器个自定与识别卡的无线通信采用2.4G直序扩频通信方式。3本安识别卡KJ296-K2个自定无线信息终端设备,与分站进行无线通信,每张识别卡都有唯一的ID号,通信时,ID号作为数据信息传送给信息处理中心实现人员考勤、定位等功能。同时识别卡还具有寻呼、求救、紧急撤离等双向通信功能。4隔爆兼本安电源KDW0.25/10个自定系统井下供电设备,采用隔爆兼本安的设计方式。具有过流、过压、短路保护和自恢复功能,在外部电源异常时,备用电源提供不小于2小时的系统正常供电时间。井下矿用设备小计序号项目名称型 号单位数量功能说明1系统软件KJ296套1符合AQ6210

4、-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软件功能要求。具备人员定位、人员考勤、双向通信等功能。软件部分小计序号项目名称型 号单位数量功能说明1电源电缆MY3*4+1*4米自定隔爆兼本安电源专用电缆2矿用电路接线盒两通三对个井下通信电缆及分站线路安装时的接线盒3矿用通信接线盒四通10对个井下通信电缆及分站线路安装时的接线盒4通信电缆MHYVR 127/0.37)米构建井下有线数据通信线路5电源电缆MHYVR 127/0.37)米5串口以太网服务器NC601B个井下以太网、串口通信协议转换设备电缆、接线盒及其他外围设备小计设备小计系统安装开通费井下布线施工费辅材运输及保险费合计江西联创通信

5、有限公司方案文件 设备名称: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1 编制依据本说明书执行国家新标准为:企业标准Q/SP 174 2007,行业标准AQ 6210-2007。本系统型号为KJ296,其中KJ: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设备;296:登记序号。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应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传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系统平台。无线信号通过2.4G扩频通信方式,有线传输通过RS485总线传输方式,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下,通过合理布设基站,应用本系统将能实现信号的完全覆盖。同时,充分考虑到煤矿行业的情况,本系统开发出更多实用功能供用户使用本技术建议书是江西联创通信有限公司参照以下文件要求而设计的

6、:v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 6210-2007)v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v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1)v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分:隔爆型d(GB 3836.2)v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三部分:增安型e (GB 3836.3)v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四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3836.4)v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T 10111)v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 6201)v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209)v 煤矿通信、自动化

7、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方法(MT/T 286)v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 772-1998)v 煤矿用信息传送装置(MT/T899)v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4)v 矿用分站(MT/T 1005)v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T 1007)v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MT/T 1008)2 系统设计通过前期与矿上工程师沟通了解到新三矿现有井下人员管理系统使用的KJ376矿用人员管理系统,它由井上监测机房设备以及井下25个分站设备构成。由于该系统覆盖面积有限,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矿方现在的需求,我公司参考矿上现在的组网方式以及布线等现有的

8、条件,对该套系统进行改造,我们要做到以节省资金,减少施工量,减少维护量为原则,对以前的系统能继续使用的部分不去更改。在改造后的系统要具有以下特点以及性能:2.1技术的稳定性煤矿人员管理系统用于生产管理,其稳定性最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和效率。公司作为老牌军工企业,秉承“军工品质,立世之本”这一原则,产品的质量过硬,其稳定性有目共睹,市场反映极好。2.2技术的先进性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是我公司根据国家最新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研发的及考勤、定位、寻呼、急救功能、井下人员行动线路跟踪于一体全新一代的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2.3产品特点KJ296煤矿人员管理系统是按照GB3

9、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通用要求标准设计的。系统包括数据通信平台和软件功能平台两部分,一方面实现数据在井上与井下的传输和信号在井下的完全覆盖,另一方面完成信息处理中心对各种数据的管理功能。二者相结合,使此系统实现较精确的人员定位功能和考勤功能。通信距离远 本系统有线传输部分采用RS485总线方式,传输距离可达10公里;系统无线通信部分采用先进的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卡与分站之间的通信距离可达100-200米。功能齐全考虑到煤矿行业的特殊性,本系统除了有人员定位等一般的功能外,还特别设计了人员跟踪、人员统计、人员告警和紧急求救,防爆锁检测等功能。使用寿命长,外形轻巧、美观

10、识别卡采用低功耗设计;分站等外形结构采用ABS防静电阻燃塑料开模而成,产品外形轻巧、美观, 识别卡使用寿命大于3年。主要技术特点如下:3 系统功能双向语音功能:当人员进入限制区域时,监控中心操作界面自动弹出告警界面并且同时发出声光告警音,一方面通知进入人员危险离开,一方面控制 中心室第一时间了解并通知井下人员。检测功能:l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l 系统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l 系统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l 系统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l 系统具有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

11、人员携带1张卡唯一性检测功能。l 系统具有对携卡人员位置连续监测功能。l 系统具有寻呼功能。l 系统具有呼救、告警等双向通信功能。管理功能:l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l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l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时刻、滞留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l 系统具有特

12、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工作时间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作异常人员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及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l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l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l 系统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存储与查询功能:l 系统具有存储功能,存储内容包括:a)出/入井时刻;b)出/入重点区域时刻;c)出/入限制区域时刻;d)进入分站识别区域时刻;

13、e)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f)超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g)超时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h)工作异常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i)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l 系统具有查询功能。查询类别如下:a)按人员查询;b)按时间查询;c)按地域查询;d)按识别区查询;e)按超时报警查询;f)按超员报警查询;g)按限制区域报警查询;h)按工作异常报警查询;i)按人员分类查询;j)按部门查询;k)按工种查询等。l 系统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参数设置及页面编辑除外)功能。 l 系统具有数据备份功能。l 分站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当系统通信中断时

14、,分站存储识别卡卡号和时刻;系统通信正常时,上传至中心站。显示:l 系统具有汉字显示和提示功能。l 系统具有列表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等。l 系统具有GIS地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巷道布置模拟图、人员位置及姓名、超时报警、超员报警、进入限制区域报警、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等。应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分页显示等方式。l 系统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分站、电源箱、传输接口和电缆等设备的设备名称、相对位置和运行状态等。若系

15、统庞大一屏容纳不了,可漫游、分页或总图加局部放大。打印:系统具有汉字报表、初始化参数召唤打印功能(定时打印功能可选)。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计等。人机对话:l 系统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图形编辑等。l 系统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对参数设置等必须使用密码操作,并具有操作记录。l 在任何显示模式下,均可直接进入所选的列表显示、模拟图显示、打印、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查询等方式。自诊断:系统具有自诊断

16、功能。当系统中分站、传输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双机切换:系统主机具有双机切换功能。系统主机双机热备份(工作主机工作时,备用主机接收并存储监控信息,但不对系统控制;工作主机工作时,备用主机实时监测工作主机工作状态,当监测到工作主机异常时,自动转入工作状态,并使原工作主机转入备用状态)。备用电源:系统具有备用电源。网络通信:系统具有网络接口、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各级主管部门。其他:l 系统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l 系统具有软件容错功能。l 系统具有最新的防爆锁检测功能。7.11.1 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对参数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

17、断。4 设备技术要求4.1一般要求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符合MT/T1004、MT/T1008、AQ6201-2007等标准的有关规定,系统中的设备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中心站及入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措施。传输介质通信电缆为安标证有效期内矿用阻燃电缆,型号MHYVR系列。软件地面计算机安装WIN操作系统和KJ296井下人员管理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应为可靠性高、开放性好、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成熟的主流产品,软件应有详细的汉字说明和汉字操作指南。4.2环境条件系统中用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

18、工作:a) 环境温度:(1530); b) 平均相对湿度:40%70% ;c) 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d) 大气压力:(80106)kPa;e) GB/T 2887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非爆炸性环境。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系统中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040);b) 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c) 大气压力:(80106)kPa;d) 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4.3供电电源4.3.1地面设备交流电源:额定电压220VAC,允许偏差10%;频率50Hz,允许偏差5%;谐

19、波不大于5%;4.3.2井下设备交流电源:额定电压127V/660V,允许偏差(25%10%);频率50Hz,允许偏差5%;谐波不大于10% 。5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最大位移速度:最大位移速度不小于5m/s。并发识别数量:并发识别数量不小于150。漏读率:漏读率不大于10-4。最大传输距离:最大传输距离满足下列要求:a)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为200m。b)传输接口至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5km(传输电缆为导体截面积不小于0.75mm2的MHYVR电缆);分站至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5km(传输电缆为导体截面积不小于0.75mm2的MHYVR电缆)。利用分站的中继功能,传

20、输接口至最远分站的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传输电缆为导体截面积不小于0.75mm2的MHYVR电缆)。最大监控容量:最大监控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无限制.b)识别卡数量应不小于8000个。最大巡检周期: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误码率:误码率应不大于10-8。存储时间:存储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a)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进入识别区域时刻、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超员、超时、工作异常、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

21、min;b)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画面响应时间: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s。双机切换时间: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min。识别卡电池寿命不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2年。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6个月。识别卡电池工作时间采用可充电电池的识别卡,每次充电应能保证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3个月。本安就地供电距离:本安就地供电距离500m。备用电源工作时间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2h。远程本安供电距离远程本安供电距离应不小于2km。安全监控安全监控技术指标应符合AQ6201-2007的有关要求。传输性能地面中心站与传输接口的传输a) 传输方式:全双工、RS232;b) 传输速率:38400bps;a) 最大传输距离:10m。传输接口与中继分站的传输a) 传输方式:半双工、RS485;b) 传输速率:19200bps;c) 最大传输距离:5km(传输电缆,MHYVR 127/0.37)。中继分站与最远端识别分站的传输a) 传输方式:半双工、RS485;b) 传输速率:19200bps;c) 最大传输距离:5km(传输电缆,MHYVR 127/0.37)。识别分站与识别卡的传输a) 传输方式:2.4G扩频通信方式。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