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_第1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_第2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_第3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_第4页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 和呼 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 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 量变 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 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水槽

2、、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 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 澄清石灰水。演示材料: 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教学过程一、资料引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2)实验可是我 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请同学们阅 读P5普里斯特利的发现,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 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学生阅读,汇报,小结(3)谈话: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4)今天,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 气体和呼出的气

3、体(板书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1.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1)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2)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 吗?(3)分组讨论: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2你能利用桌上的这 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4)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讨论: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 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1)阅读教材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

4、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2)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学生实验,汇报讨论: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 什么?(二).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1)请同学们观察P4中间的图,紫色气球里面打进的是什么 气体? 橙色气球呢?那么,我们把他们分别放进澄清的石灰水里,你要注意些什 么呢(2)学生分组实验,师检查指导。汇报观察到的现象,(3)谈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三、课堂小结(1)我们已经能够对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比 较出示:下面是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表 (附后)吸进去的和 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2)观察上面的表,你又有那些收获呢?学生汇报,

5、对比,填写p5 的实验结果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五、板书设计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气体氮气氧气二 氧化碳水蒸气吸进的气体呼出的气体78% 78% 21% 16% 0.4% 4% 0. 6% 2%2、测量我们的肺活量设计意图以比赛吹气球的游戏,让学生利用简易的工具和材 料测试自己肺活量的大小,组织讨论肺活量的大小跟自己每分钟呼吸 的次数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运动可以使人的肺活量增加,让身体更加健康,指导学生制定参加体育锻炼的计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经历测量自己肺活量的过程,对肺活量大小进行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2'

6、知道什么是肺活量,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通过设计制作小报来宣传如何做好自我保护。3、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认识到清新的空气,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的健康,意识到个人对自身的健康负 有责任。重点难点分析比较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上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准备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电子肺活量测量仪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 '游戏:吹气球比赛。要求: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比一 比谁吹的气球大。(1 )谈话:刚才,同学们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的气体总量就 是 你们的肺活量(板书:肺活量)(2)你能比较谁的肺活量大

7、吗?谈话:根据上面的活动你还有那些问题 呢,?(凭什么我的肺活量小呢?到底小多少?)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更多地 了解我们自己肺活量,今天就来我们测量肺活量(板书:测量)二、探究过程(一)测量肺活量(1 )谈话:要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就必须有一个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在 日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 带,吸管,记号笔等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计;我们怎样做呢?(2)指导学生制作,用我们”先再-“汇报(3)指导学生一组,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计测量,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呢?(a、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b、卫生c记录时,视线与水平)。(4)介绍电子肺活量测量仪使用,强调(

8、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把 测 量的结果填写在P7记录表上,反复测几次?怎么计算肺活量?为什么这 样计算?(二)统计分析(1 )抽一小组汇报(2)给出区间表(表1全班在区间中的人数统计表2男女肺活量的对比),用举手的方法,统计全班数据。(3)请同学们用统计图知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4)汇报,全班评析。(5)小节(三)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全班肺活量排在前面的同学与排在后面的同学站立一排进行比较。1 .排在前面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点,后面的同学呢?(抓住体育锻炼,进 行保健教育)2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讨论,汇报。三、课堂总结;请同学汇报课堂收获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 活

9、动)课外阅读,或上了解网肺活量大小及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3、脉搏与什么有关科学探究L通过听一听、摸一摸、找一找找到自己心脏和血管的位置。2 .通过分别计数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跳动次数, 并对多组 数值平均值的比较,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3 .通过模拟实验和计算,用反证推理法证明古罗马医生盖仑理论的不成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的思想。2科学的结论是需要经得起反复验证的。科学知识1 .知道心脏、血管在身体上的位置。2 . 了解什么是脉搏,并掌握计数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知道脉 搏跳动与心脏跳动有关。3 .知道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4,初步了解哪

10、些行为有碍心脏的健康。4、杠杆的实验器材准备学生材料: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每 组 一份)老师材料:学生材料一份、课件、老虎钳、银子、小黑板。教学建议: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扶、放”的关系。一、导入1 .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 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 呢?2 .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 法)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 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

11、支点。“撬 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的点就是阻力 点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1 .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2 .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 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3 .认识杠杆尺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 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 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是必不可少

12、的。怎样记录呢? A、独立思考。B、出示记录单:4 .小组活动小组商议成员分工。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记录。5、汇报交流各组实验情况。.请各小组将材料放桌子中间,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实验结果。教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记录在小黑板上。左边数据 右边数据 左边数据右边数据左边数据右边数据观察分析以上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觉得茫然,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杠杆平衡状态的情况)希望学生能有的发现:A、不是所有杠杆都能省力;B、当杠杆左右两边乘 积相等,杠杆就能平衡。C、动力点与阻力点,谁离支点近,谁就省力, 谁离支点远,谁就省力。现在你能分析阿基米德所说的“大话”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

13、实现?5、探究轮轴的秘密器材准备演示实验材料:生活中应用轮轴工作的物品(实物、图片、课 件)、演示用轮轴实验套材。易拉罐瓶、吸管、线绳做成的粘辘。分组实验材料:硬纸板、剪刀、圆规(或者具有不同大小的圆面 的物 体)、钩码、铁架、线绳。教学提示:1 .注意本课中有两次猜想与假设(轮轴有什么作用,轮再大一点会更 省力吗)2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本节课安排了两个制作活动:制 作一个纸板轮轴、制作一个姑辘。其中纸制轮轴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与 线有较大摩擦,另在打孔过程中学生也会有困难,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使用实验工具箱提供的工具,把这个活动作为兴犹未尽的孩 子们的课后制作。易拉罐钻辘教师可以制作演示

14、,有可能也可以为没个小 组制作一个,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轮轴的概念:出示水龙头:当取下自来水开关上的“圆盘” 时, 我们还能轻松的拧动开关吗?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 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2你知道轮轴有什么作用吗?(板书学生的猜想:省力?)二、探究轮轴的秘密。1 .让学生简单设计轮轴机械是否省力的实验:用一个轮轴实验装置来 研究轮轴的作用,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 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观察看样的力量可以使轮轴两端达到平衡。(不一定是两边位置一样高,可以是一 边高一边低,但两边的钩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在空中应该是静止不动的。因

15、此轮轴本身的摩擦力不能太大。2.分组领取轮轴等实验材料(各组轴相同,轮有大小不同的两种)。实验条件受到限制的学校:下面我们制作一个轮轴,来研究轮轴的作用,教师巡视各组完成情况,并发放其他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单3,各组交流汇报实验的结果和发现。(教师以小黑板板书记录数据)a.共识:轮带动轴可以省力,轴带轮转费力b.新发现:不同轮轴省 力大小不同。(这是怎么回事?)4.轮的大小与轮轴作用的影响把各组轮轴收起来, 分两类放在 一起。对比它们的轮和轴。发现:轴相等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设想:如果轮的大小不变,怎样才能使轮轴省更多的力?(轴缩 小)【真是有意思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可以尝试提出这个问题,

16、 将学生的思维向已知(杠杆原理)引伸,一旦学生发现了轮轴与杠杆的 内在相似之处,这将是一次思维的飞跃。不过这个问题(轮轴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对学生不作要求。三、轮轴的应用1 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轮轴。出示图片:方向盘、 门把手、拧子、扳手、闸阀等,它们是轮轴吗?它们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轮, 那一部分相当于轴? 2.最早的轮轴粘辘。a.介绍姑辘的历史(参考课本 第28页资料)b.演示粘辘提重物。(好玩 吗?有兴趣下课也做一个?)6、探究滑轮的秘密器材准备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 计等。(每组一份)老师材料:图片和视频资料(起重机上的滑轮)、学生材料一份

17、、实 验汇报表。教学建议: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时,需要考虑到滑轮受到的摩擦力 不能太大(两边的钩码不能挂得太多),否则实验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一)定、动滑轮的作用1 .分组设计实验来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2 .汇报大家的意见,制定全班觉得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明白注意事 项。a .实验时应该缓慢匀速的拉动弹簧秤,在弹簧秤匀速运动中读取数 据。b.由于倾斜的拉动线绳会使力的作用发生分解,在分析实验数据的时候会增加难度。因此拉力的方向应与地面垂直3 .分组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实验记录表:4 .汇报研讨:说一说各组的发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 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不能改变力的

18、方向。(二)滑轮兄弟大联合(滑轮组)1 我们看到,起重机上的滑轮并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将他们联合起来使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各抒己见)2 .下面我们也把定动滑轮组装在一起来试试看。(建议用两个动 滑轮)教师讲解实验步骤(组装滑轮组,先测试用一个钩码为重物,直 接提起需要多大的力,然后测试用滑轮组提起需要多大的力, 随 后多次改变钩码数量,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并示范在定滑轮上固定线的 方法来组装滑轮组。3 学生实验、记录。研究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滑轮组提升物体的力N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我们的发现4 .汇报研讨实验情况。期待学生发现:a 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b .动滑轮增多能省

19、更多的力四、拓展:看课本32页图,利用滑轮组使人在床上能关灯的例子。像 杠杆、轮轴、滑轮这些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装置叫简单机械。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它们来解决呢?7、探究斜面的秘密学生材料: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同样平整光滑,长度分别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1 00厘米的木板和高1 0厘米的木块等),重物(重1 000克的重物和小滚筒、大木块、小木块等,要有钩 子),测力计(平板和圆筒)、平头和尖头铁钉、螺 丝钉等各四枚、螺 丝刀、铁锤、毛巾、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老师材料: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和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40公斤左右的木箱一个,大而结实的木凳一条,

20、厚实的大木板一块。教学建议:1 .活动中注意安全。2 充分的预见,随时为出现的新问 题点拨、领航。3.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随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 的支持。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组合,全班成马蹄形组织;在中间放置 重 40公斤的木箱一个,大而结实的板凳一个。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已 经认识了不少机械工具,如果现在要你把这个大箱子搬到那 条板凳上,你会用什么方法?2 .学生反馈交流,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让学生去操作,在 困难中,教师提供帮助,搭一块木板,再让学生搬,搬后问学生感觉 如何?3 此时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出现了一个个小问号?二、自主实验,随时指导1 .

21、交流学生的疑问之处,有选择地进行板书。(真的能省力吗?为 什么会省力?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注:第一个问题必须有,因为课 始的游戏只是感知而已,并无具体科学证据,因此在说后几个问题时也应引导学生用上“假如省力”这样的话。2 .为了方便同学们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看 这些材料,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 题。3 .小组讨论,形成书面实验方案。4 .小组上台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汇报,集体交流评议,使各小组的实 验方案更具可行性(方案中至少具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 实验结论这样四个内容)。实验记录表:5 .交流后,教师可追问:还需注意些什么?(拉力器

22、的正确使用)6 .小组实验,师巡回指导。7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启发引导,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一 样的情况下,运用斜面一定省力,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 力)(1 )在这一环节中,可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实验的经过及结 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2)对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除了共同讨论之外,还可以用师生共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真伪。8.说说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三、联系应用,扩大认知1 .斜面果然能够省力,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利用斜面的地方 吗?2 .老师也有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看看,想想其中的奥妙。出示生活中人 们应用斜面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其中的斜面原理。四、小结

23、延伸,巩固联系1 .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新的想法?8、探究传动装置教学准备:教师:废旧电动玩具汽车一辆,实验用齿轮一组、介绍其 它传动方式的图片或视频。学生:齿轮组(尽量在课前收集,若难于保 证所有小组都有实验材料则带领学生制作)教学建议:本课是第二单元的总结课。 除了认识各种各样的传动 方式外,还期待同学们能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回顾。一课时若不够用可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奇妙的齿轮、各种各样的传动方式”,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大联盟”。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小马达是通过什么装置将动力传到玩具小车的车轮的?二、新授:(一)奇妙的齿轮:1、感受功能:分组把玩带来的电动玩具汽车,功过观察探究

24、感 受齿 轮能够起到传力的作用。2'探索奥秘:(1 )、介绍齿轮制作方法,发放齿轮组合。(齿轮制作方法)a.按照课本用卡纸制作;b.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黏制)(2)、分组实验记录。实验记录表齿轮变化齿轮的转动方向齿轮传 动圈数齿轮1齿轮2齿轮3我们的发现:。(3)、汇报研讨: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齿轮传动 的哪些秘密?3、生活中运用齿轮的例子。(钟表、自行车等)(二)各种各样的传动方式1 '观看图片、视频,认识更多的传动方式。2、你还见过哪些转动装置,它们也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吗?(链 条、皮带、齿轮)(三)简单机械大联盟1 生活中,人们常各种简单机械用各种传动方式组合

25、起来,自行车上就集合了各种简单机械,试试看,谁最具慧眼,能发现它们。2 胡小楠同学设计的吊桥。(课本38页)3你们也能利用本单元所学设计制作除自己的小建筑或小玩具 吗?(1 )独自思考后,与小组同学讨论设计:将各种传动装置和简单的 机械组合起来。小组内选取最优设计方案。(2)利用现有材料,分组制作。(3)展示交流学生的设计制作。9、观察电池及用电池点亮小灯泡科学探究1 .能够认真观察电池外部特征并有所发现。2 .经历一个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会依据自己的 经验对电路连接图中的小灯泡的亮灭做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验证。3 .搜集、整理关于电池种类和用途等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26、 .意识到猜想与假设需要依据一定的事实。2 .体验自己制作电池的乐趣。 科学知识1. 了解要使小灯泡亮起 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3 .知道电池有多种多样(电能来源各不相同,可为今后能量转换积累 感性认识),并了解电池的用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材料准备:课件(各种各样的电池、伏打电池; 废旧电池的危害)铜片、锌片、发光二极管、酸性水果(或者白醋)。教学过程:一、导入 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源,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电池,我们在哪些地方用到它?新授:(一)各种各样的电池:1 .学生独立思考以上问题,然后小组交流, 并完成课本64页下部表格的填写。电池种类用途关于电池我还知道 干电池纽扣电池18蓄电池光电池

27、(教参上按 电池成分分为碱性、锌 碳、锂镒、氧化银、锌空等电池,学生不容易分清,所以教师可以让 学生按照外型的区别大致区分)2 .交流探讨:(1)'说一说你们小组讨论的情况,你有哪些发现?)期望学生能够产 生的感悟:a .电池的种类很多。(很多物体都能储存电能)b电与我 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电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2)、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池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是你知道 吗?废 旧电池随意丢弃,却会造成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观看:CAI课 件介绍废旧电池的危害。讨论:那么我们该怎样处理废旧电池呢?(垃圾分类处理)3 .最初的电池一一付打电池 人类最好的电池是什么样呢?阅读65页 资料。伏

28、打电池的结构是怎样的?(锌、铜、酸性液体)(二)制作水果电池1 .伏打电池的结构居然这样简单,真的可以产生电流吗?我们也来试一试!2 .出示材料:我在实验室里找到了许多锌片和铜片, 我们身边有 哪些东西是酸性的呢?(捂住腮帮子,提示学生去联想相关酸性食品) 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醋、酸梅、柠檬、橘子、西红柿等3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电池”产生了电呢? a .舌尖尝(注意卫生, 酒精消毒)b.发光二极管4 .提示实验中注意事项:a .制作水果电池时,制作水果电池时,铜 片与锌片应隔开一定距离插入选定的材料中,不能互相接触。b .注意区 分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演示)在连接实验装置时,强调铜片连出

29、来 的导线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锌片连出来的导线应该与发光二极管 的负极相连。5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下位参观其他小组的制作情况。三、小结,布置下次课需要准备的材料(小灯泡、1. 5伏干电池、导线)。第二课时材料准备:小灯泡、1. 5伏干电池、导线画有若干简笔干电池和小 灯泡的记录纸。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电池,生活中最常 见的电池就数这种1 . 5伏干电池了。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研究它。新授(一) 观察电池1 .干电池大家都很熟悉,对吧?那你能说出电池都由哪几部分 组 成,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同组同学手中的电池都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吗

30、?2 .分组观察,并做好简捷的记录。(教师巡视过程中若有小组出现 短路现象,马上向全班同学做出警示)3 .汇报交流:说一说同组电池的区别学生可能的发现:颜色、型 号、厂家制造商等 同组电池的相同点学生可能的发现:a .都有正负极 标记;b .有相同结构(教师简笔板画,并要求学生说说各部分都有什么 作用)(二)用电池点亮小灯泡1 .观察小灯泡的结构(教师简笔板画,画出灯泡的内部构造,便于学生在后来的连接中发现“闭合的回路”)2 .尝试连接、寻找规律:(1)'提出问题:你能用电池、导线点 亮小 灯泡吗?该怎样连接呢?每人尝试三种连法,无论成败,把你 的做法画 下来(注意接头的位置)。20然

31、后与本组同学交流对照, 看一看我们小组共找出了多少种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相同的连接方式只能算一种)、各自实验,记录后对照。、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把正确的连接方法展示在黑板上)你 们小组共找到多少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其他小组还有不同连接方式吗?、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连接方法!现在仔细看一看黑板上 的这些连接方式,你能发现什么?(总结规律:只要用导线将电池的正 负极分别连接小灯泡的黑头和螺纹,小灯泡就会发亮)。(三)猜测、验证课本64页上图中的连接1 .投影出示图片(没投影的直接翻书):下表图中的方法连接电池与 小灯泡,灯泡会发亮吗?2 做出判断,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3 .亲自动

32、手连接,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4 .集体交流。1。、怎样控制电路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灯泡、导线、电池;图钉2个、小木块1块(可用泡沫 板、曲别针一个。教师准备:为各组准备有故障的电路,用硬纸板托着;绘有完整 电路的图纸一张(所以部件都是简笔画而非图形符号);演示材料一份; 解决故障、制作开关的材料各两份(学生实验出现意外可给予支援);幻 灯片:各种电器开关图片;空气开关、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的简单介绍;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教学重点:理解开关工作原理,制作小开关教学难点: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出示干电池、小灯泡(灯丝已断)、导线:怎样连接 小灯泡才会发亮?(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电池盒

33、、灯座,边演示边讲述 它们的用途和用法。按照大家认可的方法将电池、小灯泡用 导线连接起 来。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二、新授(一)查找故障1 .独立思考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再与小组交流,并记录下 来。(课本66页)2 .下面,请各组同学来领取本组电路,仔细观察,找出并排除故 障。完成后迅速送到讲台前的空桌上,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最 快。(这样可以避免下面讲授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电路上)3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提供必要的支援(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可在一个小组完成后立即通报:灯泡最先亮起来的X小组!并示意该 组同学坐端正。若有小组最后还没有完成,可

34、让他们送到前面大家一起排除。)4 小结:电路断开灯就灭了,电路通了灯就亮了(二)认识开关1 .人们根据以上规律,设计了开关,用它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两种 状态。2 .出示幻灯片,观察各种开关图片:他们是如何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的。(两个连接点、可以活动的接触点)(三)制作小开关1 .出示材料:图钉2个、小木块1块、曲别针一个,你能用这些材料 制成一个小开关吗?2 思考,然后参考教材67页下图所示完成制作。3 .我们的小开关可以实现开关功能吗?只有连接到电路中才能检验 开关的作用。小开关该放在电路的什么位置呢?4 .教师拿着电路图纸,说:请同学们先分小组讨论,各小组设计好 后,在图纸上标出来,带上图

35、纸到讲台前领取本组电路,然后按照图 纸,把开关连接在电路中检验。5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6收集各组设计图纸,小结实验情况,指导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 电路应该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4部分组成”7 .生活中的开关还有很多种,课件出示:路灯(光控开关)楼梯灯(声控开关)家庭漏电保护(空气开关)三、拓展:今天各小组都成功的利用自己制作的小开关控制了小灯泡 的亮和灭,你们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阅读教材68页故事。你还知道 哪些关于爱迪生的事迹?课后继续收集爱迪生的事迹,做一份小小光明报。11 '设计简单电路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小灯泡3个(其中两个分别染成红和绿 色),两个电池盒、灯座三

36、个、曲别针、导线、图钉、木板(或泡沫 板)。教师准备:施工电路图纸、上次课堂中学生标示的电路图、红绿 灯电路设计图纸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人们总是按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明确思路,节省材料等)今天我们也来设计电路二、新授:(一)电路图上图形符号的意义1 .课件出示施工电路图, 圈点出关键符号,猜测:这些符号代 表什么呢?2 阅读课本70页指南车信箱。3 .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标示的简笔画电路图,若用这些符号来标 示,该怎么画?4 .将教师出示的这幅简笔画电路图,转化成电器符号连接电路 图,填入教材69页设计图方框一中。(二)按要求设计电路:1 .提出问题:你能设计一个电

37、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的 吗?2 .学生思考,独自作图。3 .汇报交流:你是怎样设计的?大家认为这样的设计可行吗?(检 验电路是否通畅的标准:在闭合的回路中)哪些同学还有不同的 设计?是 否也是可行的?学生可能有的设计:4 .把你没有想到的连接方式记录下来,然后选取其中你觉得最 有意思的方案,按照图示连接电路。(三)做红绿灯1 .出示红绿灯电路图:制作红绿灯需要哪些材料?(教材上提供 的设 计图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不省材料,教师也可以更优的方案,如:)2 .分组按图连接电路。3 .汇报交流:展示控制得好的小组。12、导体和绝缘体器材准备学生材料:导线、灯泡、电池、灯座、电池盒;易 拉罐、 各种检测的材料(教师可以从废旧电池中获取碳棒,避免学生留下只有 金属才是导体的印象)。教师准备:电路板、易拉罐;演示文稿(检测步骤、导体绝缘体定义 和举例)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电路板)上节课我们用自制的小开关控制了电路。 一个简单的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怎样能使小灯泡发光呢?(合上开 关)为什么合上开关灯泡能亮?(有电从电池流出,经电线、开关流过 灯泡。)讲述:电从电线、开关等物体中流过,这种现象叫导电。在制作 小开关的时候,我可以用铝片替代泡沫板做底座吗?为什么?(不行,因 为铝片本身会导电。)二、新授:准备活动:1.演示:打开电路的开关,拿出一块铝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