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高三 轻松高考 良性循环学习法_第1页
快乐高三 轻松高考 良性循环学习法_第2页
快乐高三 轻松高考 良性循环学习法_第3页
快乐高三 轻松高考 良性循环学习法_第4页
快乐高三 轻松高考 良性循环学习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快乐高三 轻松高考 良性循环学习法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每名同学在积极备考的同时,都希望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地减缓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快乐高三、轻松高考的方法。 几年来应用此法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就高考成绩而言,少则提高几十分,最多有提高一百多分者。希望高三的同学们尽快应用此法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妙计之一:良性循环学习法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许多同学会遇到越复习问题越多,越努力越不见效果等使人焦躁、困惑的问题。良性循环学习法主要是解决怎样使复习进入到良性状态的问题。良性循环学习法的理念是以自己为本,以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主,按照分类解决问题的要求,以构建自信、有序、可控的机制平台

2、,拓展自我进步、自我发展的愉快空间,实现复习能力的跨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性循环学习法需要经过六个步骤实现: 1.转变认识 进入高三,常有虽经努力奋斗,但效果不明显;虽然夜以继日的刻苦学习,但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不升反降的情况,使自己十分苦恼。这是为什么呢?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较多,知识范畴扩大,要求也提高了许多。对于许多高中生,经常是这科上去了,那科又下来了,某次考试有科不及格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转变认识,首先,要对这样的事实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要认识到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既然是正常的就不要着急、烦躁,但一定要积极,要用积极的思想研究问题,要用积极的态

3、度面对问题,要用积极的行动解决问题。其次,要在改进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和教育外,学生是否从自身实际出发选用学习方法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同学也想改进方法,但每每总是感到时间不够,不舍得将宝贵的时间用在学习和改进学习方法上。而统统将时间投入到具体科目的学习上,殊不知这正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爱因斯坦A=X+Y+Z的成功公式中,Y就代表方法。我这里介绍的良性循环学习法对高三年级的同学是一种简便易行、立竿见影的复习方法。再次,在掌握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有一套可行的复习计划。高三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几乎每一名同学都感到时

4、间的紧迫。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来制订计划、处理问题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战略 明确战略就是从战略的高度,从全局的角度来制订复习计划。就是从全部考试科目来看问题,而不是就一科论一科地看问题。战略高度就是每次考试结束后试卷发下来时,将各科存在的问题放在一起分成三类,对每一类问题制订出不同的策略。我的分类方法是: 第一类问题是会的却做错了的题。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心知肚明是很有把握的题,却没做对;还有明明会又非常简单的题,却是落笔就错;确实会,答案就在嘴边盘旋,却在考场上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有时一走出考场立即就想起来了;有时试卷发下来一看,都不太

5、相信是自己答的,当时在考场上怎么会做成这个样子等等。这类问题是低级错误。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类问题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就是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或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的等等。这类问题是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的不够自如的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不会的题。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蒙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没记住、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我的策略安排是: 消灭第一类问题; 攻克第二类问题; 暂放第三类问题。 有些同学虽然也知道将问题分成三类,但他们对待三类问题的策略不同,方法有别。有人重点攻第三类问题;轻视第二类问题;忽略第一

6、类问题。自以为将难点攻下来了,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第二类问题不是难点,好解决。第一类问题就是“马虎”了,下次注意就是了。这套方案对于个别同学可能有效果,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收效甚微,经常是事倍功半,不可取。还有一些同学是按科目找问题来解决问题。按科目找问题没错,重要的是将各科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分类。就差这一步,效果就相去甚远。将问题分好类后,首先要消灭第一类问题。 3.消灭第一类问题 许多同学和家长将第一类问题归结为“马虎”,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种认定,所以是屡错屡犯总也根除不掉。因为“马虎”人人都曾有过。任何人在学生时代都曾出现过“马虎”现象。既然人人都有,就不必大惊小怪了。还有的同学认为“

7、马虎”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没注意、不小心,稍一留意即可铲除。这次我“马虎”了,下次我就能改过来,但事实上这类问题的反复发生率很高。其根源在“马虎”的说法是一种定性的认定,没有定量。既是定性,则范围不清,形状不定,很模糊。消灭没消灭不很清楚。这次消灭了,下次可能又冒出来了。所以,我的办法共有六点: 第一点是绝对不许用“马虎”这个定义。一定要很明确、很具体地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加以定义。比如说,有的题做错了,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那就定义为“审题错误”;有的题做错了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那就定义为“计算错误”;有些错误是在草纸上做对了,往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那就定义为“

8、抄写错误”;有些错误是字、词或字母、符号等写颠倒了,那就定义为笔误错误”;有些错误是在作文、阅读回答问题、看图说话、书面表达等题目中有写错后涂改增删的,那就定义为“涂改错误”等等。总之,一定要定义准确、清晰、具体。 第二点是一定要定量。定量就是将这次考试的全部科目而不是一个科目放在一起分析,查出每种错误共有几处。在学校,各科老师已经对试卷进行了分析、讲评,这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老师讲的。但是老师多半侧重对解题思路、解析过程、解题方法等的分析。数学老师不太可能分析英语的试卷,语文老师也不太可能分析化学的试卷。学生自己一定要将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定量地找出每种错误究竟有几处。比如这次“审题错误

9、”共七处;“计算错误”共五处;“涂改错误”共八处 第三点是定目标。定目标就是将定量找出的每一种错误,设定一个经过几次要将其减少到趋近于零的目标值。如“审题错误”,我的目标是七处五处三处零;“计算错误”,我的目标是五处两处零;“涂改错误”,我的目标是八处五处一处零等。 第四点是将确定的目标用白纸黑字写出来。对于自己的低级错误,仅仅是认识到,找出来,定了目标还不够,必须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发挥潜意识的能量。可以写在发下的试卷上,也可以单独写在纸上、本上,如能专门准备个“备忘录”则是最好的办法。至此,说明该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总结的方法,具备了人生的一项重要能力总结能力。总结并订出目标,这只是

10、解决了问题的2/5,更重要的,大量的工作是后3/5,这就是 第五点,改进方法。改进方法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当然,改进方法会因人而异,还要有个探索的过程,但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在此推荐几种方法,如“审题错误”是否出在急和慌上或是观察不够准确。为什么急和慌呢?为什么观察不准确呢?可能是考试方法不当,可能是心理存在问题或是外界干扰刺激等。如何克服呢?我有一种三轮解题法可以一试,这在后文将谈到。此处仅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通用方法慢审题,快解题。这即是有人所说“袖手在前,疾书在后”的应试答题快慢观。再如“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纸用得太乱。在考试时,草纸上的演算不能太乱。乱不乱的分界是当回头查找时

11、,你能否找到看清。又如“抄写错误 ”、笔误错误”,可以用检查程序予以解决。总之,你的改进方法针对性强否?实用性突出否?有效性明显否?如能满足这些要求,对你就是好方法。 第六点是验证。第一类问题是会的做错了,掌握的丢分了,这是低级的错误。这是每次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但第一类问题没有必要反复念叨它,加强它。而是定好目标,选好改进方法。再考试时脑袋里想的不是分数、名次,也不要定分数、名次的目标,更不要在心中锁定某某同学,一定要超过他等等。而一定要按着自己的既定方针目标实施。考前可看一下备忘录,考后验证只要是按计划减少了自己的第一类问题,这次考试就可以认定为考成功了。若能超计划完成目标值,则可欢呼庆祝

12、了。而这次考试至下次考试期间,重点要解决的是第二类问题。 4.攻克第二类问题 经过考试证明,第二类问题是自己记忆不牢、理解不深、运用不活的内容。怎么办?一定要突出重点,一定要全力以赴,集中兵力攻克它。学习策略也可以简言之为统观全局,突出重点。但每个人对重点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将课本、参考资料上列出的学习、复习和考查的重点视为重点;有人将自己存在的难点视为重点;有人将薄弱科视为重点等。我认为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重点,重点是动态变化的,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一定要突出地将第二类问题视为重点。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属于哪章?哪节?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的问题等。第二要在搞懂弄通上下功夫。考试出题的一个原则是“以纲

13、为纲,以本为本”。因此不要一味的做卷做卷再做卷。有时需要静下心来,首先翻翻书,找到那章那节那个知识点,认真读一读,深入思考思考,细细回味回味经过这个过程还搞不懂,就要请教老师和同学了。即使你自认为搞懂了,最好也要请教请教老师和同学,看一看印证一下你的思路是否清晰?你的分析是否全面?你的解答是否完整等。接下来就是找类型题演练,没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是达不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水平的,当然也不必搞题海战术,这就因人而异了。而且各科的学习方法也不应雷同。比如学习数学要求具有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没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是不行的。而物理、化学、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对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题是要做的

14、,但每做完一道题最好要停下来思考思考,想一想,不但要有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化归能力等的训练。而外语不背是不行的。学习外语有一种最简单、最笨拙,又是最见效的方法就是背课文。如果谁能将课本烂熟于心,谁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外语一定要背课文,一定要练听力,一定要写单词。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各科要有广泛的涉猎。总之,各科老师都会讲许许多多学好本门功课的方法,都会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老师讲的都非常重要,一定要听老师的。第二类问题不是一点儿不懂的内容,是不够精通的内容,经过同学们的努力,经过考试的验证,一定会有进步,必定会被攻克的。如果说存在难点的话,第三类问题则是难点。

15、5.暂放第三类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自己不会的内容。考试时可能是蒙的,或是怎么也没做对的,或者根本就是束手无策的等。进入高中阶段,这类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有些高中生可能还较多,但为了突出重点集中兵力攻下第二类问题,一定要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魄力,敢于暂时放弃,不去想它。暂时放弃不是不解决,而是要分批分期分时段的解决。当经过考试验证第二类问题已经攻克,就可以向第三类问题进攻了。若你有充分把握第二类问题已经解决,也没有必要等待下一次考试的验证,完全可以着手解决第三类问题了。如果你平时没有精力和时间予以解决,可以利用假期集中精力解决。当然如果是进入高三下学期,在时间安排上已经不可能,那就不是暂放了,那就要放

16、弃。不可能人人都考取北大、清华,不可能都进重点学校。一定要认清形势,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实际的定位,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胜利者。有得必有失,无失便无得。如果哪都放不下,就可能越学问题越多,越多越着急,越着急则攻着这点想着那点,学习着这科惦记着那科,结果是哪也没弄通,哪都没搞透,情绪越来越烦躁,心情一团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聪明的孩子,理智的学生,决不会落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一定会挺胸昂头地走路,充满信心的有弃有攻。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如何利用课堂呢?6.变速跟随法 变速跟随法就是每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时紧时慢地跟老师。一堂课中一刻不溜号是不容易的。上午四节课,每节课都全

17、神贯注一点儿不溜号几乎无人能做到。三天全如此,根本不存在。若真有谁能做到,几天下来也会垮下来的。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不许溜号。家长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想当年你当学生的时候做到这点了吗?任何一名当过学生的人都清楚,溜号是正常的,是正常人的表现。关键不在溜不溜号,关键是能不能动态地、有预见地把握自己。紧紧地跟着老师走是匀速运动,时紧时慢地跟着老师走则是变速运动。那么如何变速跟随老师呢?就是当老师讲的问题,如果属于你存在的第一类问题时要注意听,这是你犯的低级错误。看老师是如何讲授的,一定要记住,理解更深透些,运用更自如些。当老师讲到属于你的第二类问题时,一定要瞪起眼睛,竖起耳朵认

18、真听。这是你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你模糊在何处?差在哪里?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这是你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搞明白,弄懂弄通,不达目的决不放过,如搞不明白课后还要追问。当老师讲到属于你的第三类问题时,能听进多少算多少。这样有张有弛、重点突出,效果会更好。 认识、掌握、运用了以上各点,在前进反馈修正前进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第一类问题就会趋近于零;第二类问题就会被攻克;第三类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解决。伴随着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你每消灭一个小问题,就有一次成功的收获,每攻克一个小问题,也得到一次成功的满足,一次次的收获、满足体验,会使你的自信心更强,学习热忱更高昂,更相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更相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心情越来越轻松愉悦,便会带来更大的成功,这样就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请记住,良性循环学习法确立的考试目标是定量消灭第一类问题。只要实现了既定目标,这次考试就是成功的,即使分数、名次低于上次,照样是胜利的标志,同样值得庆贺。 请记住,良性循环学习法的重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