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拖动基础章_第1页
电机与拖动基础章_第2页
电机与拖动基础章_第3页
电机与拖动基础章_第4页
电机与拖动基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机与拖动基础章第 6 章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通势第6章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通势电枢是电机中机电能量转换的关键部分,直流电 机电枢指转子部分,而交流电机的电枢是指的定子 部分。 对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要求,首先是能感应出有 一定大小、正弦波形的电动势,对三相电机来说, 要求三相电动势对称。 安排绕组时,既能满足电动势要求,又能满足绕 组产生磁通势的要求。6.1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单个导体、线匝和线圈所感应的电势单个线圈组所感应的电 单个导体、线匝和线圈所感应的电势 单个线圈组所感应的电 势一相绕组所感应的电势 一相绕组所感应的电势机械角度: 电机

2、整个转子表面所占的空间几何角度,用 表 机械角度: 电机整个转子表面所占的空间几何角度, =360° 示, =360° 电角度:一对主磁极所占的空间距离用几何角度来表示, 电角度:一对主磁极所占的空间距离用几何角度来表示,定为 360° ),称之为空间电角度 称之为空间电角度。 360°(2),称之为空间电角度。用表示 若电机有p对主磁极 对主磁极, 360° 若电机有 对主磁极,对应的总的空间电角度 为p × 360°, 永远为360°,因此有 因机械角度永远为 °=p 分析电机的原理时,都用空间电角度

3、, 分析电机的原理时,都用空间电角度,而不用机械角度以交流同步发电机模型来进行分析: 以交流同步发电机模型来进行分析 直角坐标系(放置于转子表面,随转子一道旋转) 直角坐标系(放置于转子表面,随转子一道旋转)原 点:两个主磁极的中间 磁极表面各点距坐标原点的距离, 横坐标 :磁极表面各点距坐标原点的距离,用电角度衡量 纵坐标b: 纵坐标 :气隙磁密的大小 正方向:气隙磁通从磁极到定子为正,对应的磁密也为正, 正方向:气隙磁通从磁极到定子为正,对应的磁密也为正, 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出纸面为正 假设电机的气隙中只有波长等于一对主磁极极距、 假设电机的气隙中只有波长等于一对主磁极极距、沿气隙 圆周方向

4、分布的正弦波形的磁密波,称之为基波磁密 基波磁密: 圆周方向分布的正弦波形的磁密波,称之为基波磁密:b=B sin B:气隙磁密的最大值导体感应电势: e= b lvl:切割磁感应线的导体长度 v:导体垂直切割磁感应线的相对线速度 转动电角速度:=2pn/60 导体沿+的方向以角速度移动,规定当导体A正好位于座标原点的瞬间,作为时间的起点,即 t=0,经过t秒后,导体移到处: =t 处的气隙磁密: b=B sin =B sint导体A中感应的基波电动势瞬时值为:e = b lv = B lvsint = Em sint = 2 EsintEm = B lv :基波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基波感应

5、电动势的有效值 导体中感应的基波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决定于气 隙中磁密的空间分布波形。 在空间上位移的电角度等于所经历的时间电角度 t。e Em 0t基波电动势的频率:导体A每经过一对主磁极,其感应电动势便经历一个周期,由于转子上有p对主磁极,转子 每转一圈,导体A中的基波电动势变化p周,电机转速为n转 分,则导体A基波电动势的频率为:pn f = 60n:同步转速 用频率 f 表示转子的电角速度:2 pn = = 2 f 60导体A中感应基波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 = B lv 2 = ( B )(2 f)= fB av l = f l 2 B av =E=E2 p n v= = 2

6、f 602B :气隙磁密的平均值导体A中感应基波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 2+jEm =1 2 f = 2.22 f 感应基波电动势 e = Em sint 可用相量 ? E = E 0 表示,并以沿逆时针方向在复平 面旋转在定子上相距一个极距(180°电角度或 弧度电角度)的 位置上放了两根导体A与X,连成一个整距线匝,线匝的两个 引出线称为头和尾。 由于两根导体A与X在空间位置上相距一个极距,当一根 导体处于N极中心下时,另一根导体必定处于S极中心下,所 以它们的基波感应电动势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时间 相位上彼此相差180 °( 弧度)时间电角度。线匝基波电动势eT

7、用相量表示eT = eA ? eX? ? ET = EA ? EX整距线匝基波电动势(有效值)为ET=2EA=2×2.22 f =4.44 f +jEXEAET多个线匝组成一个线圈,匝数用Ny表示。 一个线圈两边之间的距离为节距y1,用空间 电角度表示,y1= :整距线圈 ,y1< :短距线 圈,y1> :长距线圈。 整距线圈基波电动势Ey Ey=NyET=4.44 f Ny Ny为线圈匝数。短距线圈的节距:y1y (0y1)+jEXy1EyEAk p = sin y短距线圈的基波电动势:o2? ? Ey = EA ? EX = EA0 ? EX y Ey = 2EA s

8、in y为基波短距系数2 2 短距线圈两个圈边中感应基波电动势的相位角不是相差 弧 度,所以短距线圈的基波电动势不是每个圈边电动势的两倍,而 是相当于把线圈看成是整距线圈电动势再乘一个小于1的基波短距 系数。也可以将短距线圈看作为整距线圈,不过它的匝数不是Ny 而是NyKp。= 4.44 fNysin y= 4.44 fNy kp为了充分利用电机定子内圆空间,定子槽中均匀地放置多 个整距线圈。l1、22、33三个线圈的匝数相等,首尾连接, 互相串联起来,称为线圈组,相邻线圈的槽距角为 。 三个整距线圈的基波电动势彼此相等,但是,它们在时 间相位上彼此不同相,彼此相差 时间电角度 。 三个分布的

9、整距线圈组成的线圈组的基波电动势相量:? ? ? Eq = E y1 + E y 2 + E y 3推广至一般情况,由q个分布的整距线圈组成的线圈组 的基波电动势为: ? ? ? E q = E y1 + E y 2 + ? + E yq作它们的外接圆,半径为R,则一个线圈的电动势为: RE y = 2 R sin22线圈组的电动势为:Eq = 2 R sin q集中放置在一个槽中的q个整距线圈的基波电动势大小相 等,相位相同,线圈组总的基波电动势为qEy,分布后的线圈 组基波电动势为Eq Eq qE y=2 R sin q 2qR sin2sin q q sinEq = qE ysin q

10、q sin2 = qE k y d 22 2 2基波分布系数: k = d基波分布系数是一个小于1的数。它的意义是, 基波分布系数是一个小于 的数。它的意义是,由于线圈 的数 是分布的, 是分布的,线圈组的总基波电动势要比把各线圈都集中在一起 时的总基波电动势要小。从数学上看, 时的总基波电动势要小。从数学上看,分布的线圈组的基波电 动势是把集中在一起的线圈组基波电动势乘上一个小于1 动势是把集中在一起的线圈组基波电动势乘上一个小于 的分 布系数。 布系数。分布后线圈组的基波电动势为: Eq=4.44 fq Nykd 从感应基波电动势的大小看,可以把q个分布 的整距线圈看成是集中在一起的线圈组

11、,但是这 个线圈组总匝数不是qNy,而是等效匝数qNykd 如果各个分布的线圈都是短距线圈,这时线 圈组的感应基波电动势为: Ey=4.44 fq Nykdkp=4.44 fq Nykdp基波绕组系数:Kdp=kdkp<16.2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三相对称基波电动势:指三相基波电动势的有效值大小相等, 在时间相位上互差120°时间电角度。 三相对称绕组:指三相绕组在串联匝数以及连法上都相同, 只是在空间位置上彼此互相错开120°空间电角度。最简单的三相对称绕组,定子 上每个槽里只放一个圈边。每相只 有一个整距线圈,三相共六个引出 线:A、X,B、Y,C、Z。可接成Y 形

12、或?形。 缺点:感应电动势波形不理想, 电枢表面空间没有充分利用。 2.三相单层分布绕组定子每个槽中只放置一个圈边,每相绕组是由均匀 分布在电枢表面的整距线圈组成。 举例说明: 已知一台电机,如图所示,定子上总槽 数Z=24,极对数p=2,转子逆时针方向旋转,试连接成 三相单层分布绕组。 (1)先计算定子相邻两槽之间的槽距 角。p ×360o 2×360o = = = 30o Z 242. 三相单层分布绕组(2)画基波电动势星形相量图如图所示瞬间,第24槽里的导体正处在N极的正中心,基波 电动势为正最大值,用相量24表示时,如图6.12所示。当磁极转 过30°空间

13、电角度时,第1槽里的导体正处在N极的正中心,基 波电动势达正最大值。相量滞后于相量24 30 °电角度。 把24个槽中导体的电动势相量都画出来,叫做基波电动势 星形相量图。+j 24 1 30o2. 三相单层分布绕组(3)按60o相带法分相什么是相带?在三相交流电机中,为了使三相绕组对称,通常 令每个磁极下每相绕组所占的范围相等,这个范围称为相带。由于一 个磁极相当于180°电角度,分配到三相,则每相的相带为60°。 分相的目的是把槽中的导体分配到三相中去,从而连接成三相对 称绕组。 把基波电动势星形相量图分成六等份,每一等份为60°时间电角 度。并沿旋

14、转方向的反方向依次标上A,Z,B,X,C,Y 每相在每极下的槽数q:24 Z = =2 q= 2mp 2×3× 22. 三相单层分布绕组(4)画绕组的连接图 )将定子沿轴向剖开成一个平面,等长等距的直线代表定子 槽,一共有24根,代表24个槽。2. 三相单层分布绕组(5) 确定绕组并联的路数如果要求为一路串联绕组,则把X1与A2相连即可(如图中 的实线);如果要求两路并联绕组,把A1和A2连接,X1和X2连 接即可,如图中虚线所示。 单层绕组最多可并联的支路有p(p为极对数)个。 串联每相的基波电动势比并联的大,而电流比并联的小。2. 三相单层分布绕组(6) 计算相电动势每

15、对极下属于一相的线圈组,它们的基波电动势大小都 一样,以A相为例为E A1 X1 = E A2 X 2 = qE y kd = 4.44 fqN y kd 式中Ey为每个整距线圈的基波电动势。 当绕组并联支路数用a表示时,每相基波电动势为pqN y 1 E = 4.44 fqN y kd p = 4.44 f kd = 4.44 fNkd a a N=pqNy a一相绕组的总匝数双层绕组是指定子每个槽中放置两个圈边,每个圈边为 一层。一个线圈有两个圈边,因此线圈总数等于定子总槽数。 双层绕组的优点是线圈能够任意短距,对改善电动势波形有 好处。 已知三相电机定子总槽数Z=36,极对数p=2,节距

16、y1=7 个槽,并联支路数a=1,连接成三相双层短距分布绕组。 步骤如下: (1) 计算槽距角p×360o 2×360o = = = 20o Z 36(2)画基波电动势星形相量图 值得注意的是,双层绕组的基波电动势星形相量图,每个 相量代表一个短距线圈的电动势,而不是导体电动势。 (3)按60°相带法分相 沿相量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标上A,Z,B,X,C,Y。这 样,每相在每极下的槽数(或线圈数)q为:Z 36 q= = =3 2mp 2×3× 2(4)画绕组连接图画出36根等长、等距的实线和相应的虚线,实线代表槽中 放在上层的圈边,虚线代表下层圈

17、边。根据给定节距,把属于 同一线圈的上下层圈边连接起来。例如,第1槽的上层圈边与第 8槽的下层圈边相连(相隔7个槽),称为第1线圈。把上层在第2 槽的线圈叫第2线圈,依此类推。根据划分的相带,把属于同一 相的线圈串联起来就构成一相的绕组。(5)确定绕组的并联支路数每个线圈组有q3个线圈,每相绕组有4个线圈组(极相 组),根据需要它们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串联时,并联支 路数a=1,并联时最多为a=4。双层绕组的并联支路数最多是 a=2p(6)计算相电动势短距线圈基波电动势为Ey=4.44 f Nykd线圈组的基波电动势为Eq=4.44 f qNykdkp一相绕组基波电动势为2p 2p E =

18、Eq = 4.44 fqN y kd k p = 4.44 fNkd p a a每相串联匝数: N =2 pq Ny a6.3 交流电机电枢单相绕组产生的磁通势匝数为Ny的整距线圈通入电流i所产生的磁通势为:iNy 磁路:转子铁心,定子铁心和两个气隙 作用在一个气隙上的磁通势为:fy磁通势正方向:定子转子,电流正方向:XA。1 = iNy 2如果通过线圈的电流为余弦波i = 2I cost矩形分布脉振磁通势:1 2 ? ? f y = iNy = INy cost ? ? < < ? 2 2 2? ? 2 1 2 3 ? ? f y = ? iNy = ? INy cost ? &

19、lt; < ? 2 2 2? ?25 t= t t = 0 6 3 2223 2矩形波展开成傅氏级数,仅含奇次的余弦项f y () = C1 cos + C3 cos3 + C5 cos5 +?= C cos 41 1 C = iNy sin ( = 1,3,5,? ) 2 2 考虑到i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磁通势fy既是时间t 的函数又是空间位置的函数4 2 4 2 1 f y (,t) = INy cost cos ? INy cost cos3 2 2 3 4 2 1 + INy cos5 ? 2 5 = f y1 + f y3 + f y5 +?f y (,t) =4 2 4 2

20、1 INy cost cos ? INy cost cos3 2 2 34 2 1 + INy cos5 ? 5 2 = f y1 + f y3 + f y5 +? 基 波 磁 通 势: 4 2 f y1 = INy cost cos = Fy1 cost cos 2 三次谐波磁通势: 4 2 1 f y3 = ? INy cost cos3 = ?Fy3 cost cos3 2 3 五次谐波磁通势:4 2 1 f y5 = INy cost cos5 = Fy5 cost cos5 2 5基波及各次谐波磁通势的特点: 1)基波及各次谐波磁通势的最大幅值 Fy3=Fy1/3, Fy5=Fy1/

21、5 , Fy=Fy1/ /3, 2)基波及各次谐波磁通势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不论是基波还是谐波磁通势,它们的幅值都是随时间按 电流的变化规律而变化的,在时间上是脉振波。t=0时,基波与三次五次谐波磁通势不同瞬间的电流、 不同瞬间的电流、矩形波和基波磁通势2 INy cost 2 2 fy = ? INy cost 2 fy =f y1 = Fy1 cost cos基波脉振磁通势2cos cos = cos( ? ) + cos( + )1 1 f y1 = Fy1 cost cos = Fy1 cos( ?t) + Fy1 cos( +t) 2 2 = f y1 + f y 1 1 Fy1

22、1. f y1 = Fy1 cos( ?t) 2 当t=0o 时,=0o幅值最大; 当t=30o时,=30o幅值最大; 0 当t=60o时,=60o幅值最大; 63。 是个行波,在电机气隙里朝+方向以 的角速度旋转。fy1是个旋转波,1 2. f y = Fy1 cos( +t) 1 2同理fy1也是个旋转波,朝-方向以的角速度旋转。结论: 1)一个脉振磁通势波可以分为两个波长与脉振波完全一样 的,分别朝相反方向旋转的旋转波,幅值是原脉振波的一半; 2)当脉振波振幅最大时,这两个旋转波正好重叠在一起。 一个在空间按余弦分布的磁通势波,可以用一个空间矢 ? ? 量 F 来表示。矢量 F 的长短等

23、于该磁通势的幅值,矢量的位 置就在该磁通势波正幅值所在的位置。1 1 f y1 = Fy1 cost cos = Fy1 cos( ?t) + Fy1 cos( +t) 2 2 = f y1 + f y 1为了改善电机性能,要尽量削弱各次谐波磁通 势,采用短距、分布绕组,只要设计合理能够大大 削弱五、七次谐波磁通势,三次谐波以及三的倍数 的谐波的磁通势,在三相绕组连接中互相抵消。更 高次谐波幅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剩下的主要就 是基波磁通势,因此以后的分析只考虑基波磁通势。基波磁通势: f1= F 1 cos t cos 4 2 Nkdp1I 基波磁通势的最大幅值: 1 = F 2 p 2 p

24、qN y 每相绕组串联的匝数: N =基波绕组系数:k dp1 = k d 1 k p1a6.4 三相电枢绕组产生的磁通势iA = 2I cost iB = 2I cos(t ?120o ) iC = 2I cos(t ? 240o )三相基波磁通势:f A1 = F 1 cos t cos fB1 = F 1 cos( t-120o )cos( ?120o ) fC1 = F 1 cos( t-240o )cos( ? 240o ) 一个脉振波可以分解为两个行波,把三个相的脉振磁 通势分别分解为: 1 1 f A1 = F 1 cos( ?t) + F 1 cos( +t) ? 2 2 1

25、1 fB1 = F 1 cos( ?t) + F 1 cos( + t-240o ) ? 2 2 1 1fC1 = F 1 cos( ?t) + F 1 cos( + t-120o ) ? 2 2 将三个相产生的基波磁通势加起来,就得到三相合成基波磁通势:f1 = f A1 + fB1 + fC1 3 = F 1 cos( ?t) 2 = F cos( ?t) 13 3 4 2 Nkdp1 F = F1 = I 1 2 2 2 pf1 = F cos( ?t) 1三相合成基波磁通势是个行波,或称旋转磁通势。朝着 +方向以角速度旋转。由于F1为常数,矢量端点的轨迹是 个圆,因此也叫圆形旋转磁通势。F1三相合成基波磁通势正幅值的位置 f1 = F cos( ?t) 1iA = 2I cost iB = 2I cos(t ?120o ) iC = 2I cos(t ? 240o )t=0° :与A相绕组轴线重合,A相电流为正最大值 t=120° :与B相绕组轴线重合,B相电流为正最大值 :与C相绕组轴线重合,C相电流为正最大值 t=240°旋转磁通势的转向:ABC,从领先相向滞后相旋转,转向决定于 电流的相序 旋转磁通势的转速:电流变化一个周期,磁通势转过360°空间电角度, 即一对磁极,合成磁通势在电机气隙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