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积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柱体积教学设计方案篇一:圆柱的体积优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 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 决新问题的水平.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动手水平、操作水平和逻辑思维推理水平.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教学准备:1、用于演示把圆柱体积转化成长方体体积的教具.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已经

2、熟悉了圆柱体,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底面 积和外表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体积.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 叫体积指名答复,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我们学会计算哪 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呢指名学生答复,教师演示课件.根据学生的答复,板 书: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X高1、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2、揭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其中我们学过了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3、教师: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圆的面积是怎样计算 的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

3、来的(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假设 干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 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表达,教师课件演示.二、自主探究,精讲点拨1、教师: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圆柱的体积,能不能也像刚刚圆的面积公 式推导过程一样,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 呢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同学们自己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1)你准备把圆柱体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2)你是怎样转化成这个立体图形的(3)转化以后的立体图形和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学生交流,教师动画演示.(1)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2)怎样转化成长方体呢(指名表达:把圆柱

4、体底面分成平均分成假设干 个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你会操 作吗(学生演示教具)(3)教师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 方体.(4)教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生: 形状变了,体积大小没变.)(5)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讨论: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学生答复:切拼成的长方 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 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教师根据学生答复演示课件.)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三、运用公示,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圆柱

5、体积的计算公式,如果要求圆柱的体积,你必须知道哪些 条件就可以求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练习七的第1题:填表.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试试.知道圆柱的底面积直径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练一练的第1题: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一根圆柱形零件,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四、迁移应用,质疑反响.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X.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3、智慧屋:一个圆柱的侧面积为 37.68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 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

6、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 能够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特别提醒 大家一定正确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并且能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六、作业布置:完成作业纸上的习题教学反思本节可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 以前教学此内容时,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 Sh,让学生套公式练习;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 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 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

7、学生 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开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师告诉 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 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 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 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展.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 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 思维根本得不到开展.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

8、究、独立 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 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根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展.缺乏之处是:1、2、留给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少.教学时教师语言过于平缓,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篇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摘录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和外表积以 及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学情与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 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第四节的 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熟悉了圆柱,学习

9、了体积,经历了长、 正方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以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时,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高并没有变,只是把底面的圆形转化成长方形, 它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和圆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相同,学生已具备有学习 本课的技能.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 主动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达标率 100%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开展学生的

10、实践能 力,达标率95%3、能积极参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活动,能有条理地、清楚地阐述活动 过程,开展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水平,达标率 95%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达标率 100%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达标率 95%学习重点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学习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具、学具准备:1、师: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具,课件.2、生:削好的圆柱体萝卜或土豆、或圆柱体橡皮泥,小刀.教学设想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激活旧知、引出新知,采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 公式做

11、一些铺垫.第二个环节自主合作、探索新知,采用了激趣段疑的方法层 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积极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然后通过例题教学加深对圆柱 的体积公式的理解,体会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开展学生的实践能 力.第三个环节稳固练习、拓展提升,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设计的练习题 由易到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 得饱.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数学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和

12、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 验,同时陶冶了情操.教法、学法演示法、启发引导;实验、合作探究、尝试练习.评价方案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完成活动检测目标 1、4、5的达成.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3、4、5的达成.3、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4的达成.评价样题1、2、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引出新知1、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1)长方体的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2)正方体棱6分米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通过分割、拼合的方法变成长方形或者平行四 边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这时教师要及时总结不管是 拼成哪种图形都是把圆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

13、形,再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 圆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它的面积.教师(结合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 行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由于长方形的面积 =长乂宽,所以,用圆周长 的一半X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周长一半就等于冗 R,半径是R,所以圆的 面积是S=Tt R.设计意图: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做一些铺垫.3、什么叫体积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如何求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通用公式是什么设计意图:为定义圆柱体的体积,为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做知识上的 铺垫.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

14、积x高.设计意图:原有的根底是后续学习的前提和起点,新知总是在旧知的基 础上生长开展的.这种承上启下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原有的认 知结构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思想方法与知识的铺 垫.圆柱体也有体积,说一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学生交流后汇报.板书:圆柱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柱的体积.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 .求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出示长方体容器:问,这是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容器.问:怎么求长方体容器中水的体积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量出它所容纳水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水 的体积. 问:如果换成圆

15、柱体容器又如何求其中水的体积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把圆柱体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量出 长方体容器所容纳水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 演示:把圆柱体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2 .橡皮泥圆柱体的体积出示橡皮泥做成的圆柱体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立体图形问:它是用橡皮泥做成的.你能想方法求出它的体积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把这个圆柱体捏成一个长方体,从而量出长方 体的长、宽、高,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3 .常用圆柱的体积.课件出示圆柱体压路机的滚筒的图片.问: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很大的的圆柱体,你又如何求出它的体积呢设计意图:用圆柱体容器所盛的没有形状的水到可以变形的圆柱形橡皮

16、泥,这些都可以转化的方法转化为长方体来求出体积,这一过程就是要逐步渗 透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和思想,这样从思想上、方法上给学生一个思 维的台阶.当出示圆柱体压路机的滚筒图片后,由于前面的物体是可以变形 的,而压路机的滚筒是不可以变形的,学生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学生处于愤俳 状态,对学生来说解决求压路机的滚筒体积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这样设计,为后面同学们操作、讨论推导圆柱的体积从思想方法 上作了进一步的铺垫,并通过构造认知冲突,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 情,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这样,对学生思想方法的铺垫也已水到渠成.小结:看来我们以上的方法求圆柱的体积有它的局限性

17、,所以必须探究求 圆柱体积的一般规律.4 .探究规律问:圆我们可以通过分割、拼合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 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圆柱体能不能也转化成已学过体积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呢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操作:课件出示操作讨论提纲:(1)圆柱体可以转化为什么样的立体图形(2)转化后的立体图形体积与圆柱的体积大小是否有变化(3)转化后的形体与与原来圆柱体各局部间的对应关系,推导出圆柱的体 积.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点拨、操作.问:下面哪个小组来先进行汇报.各组派代表边汇报边演示.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转化后的长方体不 是标准的长方体,

18、只有把圆柱分割的份数多一些,才可以拼成一个标准的长方 体.由于长方体是由圆柱体转化而成的,在转化的过程中,体积既没有增加, 也没有减少,说明求出了转化后长方体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求出了圆柱体的体 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 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由于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X高,所以,圆柱体的 体积=底面积X高.问:谁还有补充(学生补充讲解)教师拿两个相同的圆柱体体积演示模型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师: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圆柱体,它们的底相同,高也完全相同, 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我把其中的一个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剪开,两等 分、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

19、分,还可以继续分割,通过分割、拼合,把圆柱 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如果我把它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 方体.由于长方体是由圆柱体转化而成的,在转化的过程中,体积既没有增 加,也没有减少,说明求出了转化后长方体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求出了圆柱体 的体积.结合课件演示讲解.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 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由于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X高,所以,圆 柱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师:如果圆柱的体积用 V来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高用h来表示.如何 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呢(板书: V=Sh设计意图: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

20、算公式的推导 过程,理解和掌握了计算方法,加深了印象,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达成目标1、3、4、5.5、实际应用(1)、师:给你圆柱的底面积和高,你会求圆柱的体积吗例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75平方厘米,高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 多少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响矫正,说思路.(2)、完成评价样题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加深对圆柱的体积公式的理解,体会计算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开展学生的实践水平.达成目标 2、4.三、稳固练习,拓展提升1、应用公式进行口算:2、3、设计意图:第一层次是底面积和高求圆柱体积的算题,面向全体 学生;第二个层次是底面半径

21、和高、底面直径和高、底面周长和高,求体 积的三种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第三个层次是求放入水中物体的体积就是求 上升的圆柱形水的体积,面向中上层学生.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使差生吃 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在做练习过程中,一、二层次的练习板 演尽量让学困生和中等生去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时机.并及时了解学生信息 并根据学生反响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达成目 标 2、4.四、全课总结,共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小结,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这样起到 强化重点的目的.五、课外创新,拓展延伸长方体可以这样放上、下面朝下,还可以这样放左、右面

22、朝下,还可哪 样放前、后面朝下.上、下面朝下时求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圆柱的体 积还有没篇三: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学科:数学教学内容: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柱的体积?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 分.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 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根底上进行学习的,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 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 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但是学生还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所 以我给学生创设尽情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 作,让学生

23、感知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从而解决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由 此、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 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水平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 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教具、学具准备:采用的教具为PPT课件和学具.(圆柱体切割组

24、合学具,各小组自备所需 演示的用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圆柱形水杯.(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出示问题: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求出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有的学生会想到:老师将它捏成长方体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会想到捏 成正方体也可以的!)3、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 积,还能用刚刚那样的方法吗刚刚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 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 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气氛.二、新课教学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 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 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一学生动手操作探究1、回忆旧知,帮助迁移1教师首先提出具体问题:圆柱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