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信息化资料_第1页
邮政信息化资料_第2页
邮政信息化资料_第3页
邮政信息化资料_第4页
邮政信息化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邮政信息化的发展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中国邮政的信息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目前为止,邮政信 息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成, 应用软件开发与推广取得了重大突破, 依靠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邮 政产业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出来。1994 年,原邮电部启动建设 “绿卡系统 ”一期工程、报刊发行计算网、速递计算网等项 目,是邮政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开端,为后来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是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阶段,也称为起步阶段。1998 年邮电分营以后,国家邮政局党组高度重视邮政信息化工作,将之确定为中 国邮政六大战略之一并决定起动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建设, 以 ATM 加路由器的技术体制建 成

2、了覆盖全国 236 个节点、融 IP 数据、语音与图像传输于一体的综合性计算机网络,其网 络规模和覆盖范围均超过了国内其它行业。 2000 年开始的电子邮政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 完善了邮政的信息化基本设施。使邮政综合网在 IP 网络层明确分为金融专网、企业网和互 联网。这是中国邮政信息化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大规模的网络建设阶段。第三个阶段从 2001 年 6 月起, 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网络建设转移到应用 软件的开发与推广上面。 以电子汇兑、 速递查询系统、 报刊省际要数系统、 邮资票品管理系 统、邮运指挥调度系统、 中心局生产作业系统、 支付网关为代表的一大批应用项目开始上线 运行,并产

3、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顾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的历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邮政的信息化建设是 一个从低级向高级、 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思想认识不断提高, 由浅入深、 由表 及里的过程;是一个积蓄力量、培育队伍的过程。积小成大、积少成多,量变的积累必然是 质变,中国邮政的信息化建设必将在一个新的水平又开始新的征程。二、邮政信息化发展的特点1、经历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过程。即由单个生产作业环节点上的计算机应用,向 地区性乃至全国性专业业务网络、 呈线条状的计算机应用发展; 最后发展到面向邮政各类业 务的、呈面状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2、邮政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经历了由面

4、向内部生产到面向用户服务、再到面向管 理,最后到满足邮政通信综合需求的发展过程, 即由初期的面向生产, 解决内部生产环节问 题,提高业务信息处理效率,到面向邮政用户,利用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同时面向管理,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实施对邮政网络科学管理, 满足社会对邮政通信综合需 求的发展阶段。3、邮政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规范到规范的 发展过程, 尤其是在 2001 年全国邮政信息技术大会上, 国家局进一步明确了理顺管理体制, 成立技术局,抓好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到 2002 年年底,从国家局到各省局,都已经成立了 信息技术局, 建立了一支信息技术

5、人才队伍, 绿卡机房和综合网机房合并, 从而在组织机构 上确保了信息网建设的顺利实施。4、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基于中国邮政信息化基础中国邮政借鉴国内外信息五个统一 ”、 “领导挂帅、薄弱, 业务种类多, 技术人员少, 各省信息化程度差异大等现状, 化建设的经验,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探索出 业务先行、技术支撑 ”等适合邮政现状的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三、邮政信息化的经验1、领导高度重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 ”工程。长期以来,推进邮政信息化一直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 国家邮政局领导把推进邮政信息化作为中国邮政的一场革命, 一场以 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革命

6、, 并把实施邮政信息化作为 “十五 ”时期推动中国邮政发展的一项战略 任务。从绿卡、综合网到电子邮政的建设,一直到目前两系统、物流系统、绿卡版本统一建 设等, 国家局领导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在国家局党组的部署和领导下, 各省局也高度重视 邮政信息化建设,把它列为本省的一把手工程。2、规划先行,指导全局信息化建设。推进邮政信息化,一定要搞好统筹规划。实践证 明,哪个地区、 哪个省份的统筹规划做的好, 信息化进展就比较顺利。 邮政在信息化实施过 程中, 十分重视规划研究工作, 在“十五 ”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同时在综合网建 设过程中不断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规划修改和修订,同时及时

7、跟踪最新的技术发展, 下达相应科技发展项目或软课题, 适时组织启动相关科研项目, 对下一步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进行研究。3、坚持需求拉动原则,立足于应用。邮政信息化工作要坚持总体推进、保证重点的原 则,工作重点由网络建设、 完善设施, 转移到扩大应用、 提高效益上来。 坚持需求拉动原则, 立足于应用, 加速了各类全网性和地方性应用系统的发展, 在推进邮政信息化方面, 呈现出 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4、坚持业务先行,技术支撑,技术与业务密切配合的原则。在技术和业务的关系上, 业务部门要提出业务需求、 规范业务流程; 技术部门按业务需求实施系统开发。 根据邮政信 息网实施的实践, 业务与技术的良好结合

8、应是: 由业务部门提出业务需求, 配合技术部门按 照计算机应用的要求, 而不是模拟人工作业来分析并确认需求; 技术部门按需求组织系统开 发;业务部门根据系统要求组织业务流程; 技术部门在系统开发完成后, 配合业务部门组织 系统的实施。 邮政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证明, 当技术和业务配合密切时, 系统实施就比较顺利; 当技术和业务配合出现问题时,就会阻碍信息技术的应用。5、坚持标准化是邮政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标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邮政信息 化过程中, 坚持标准化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到目前为止, 在国家局的领导下, 研究制订 的标准范围涵盖了各种业务的业务需求、技术和业务规范、应用层协议、测试

9、规范等内容, 同时科研部门还对所制订的标准进行跟踪, 根据网络建设的发展和需要, 及时组织对标准的 修改。各类信息技术标准的研究制订确保了邮政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6、努力建设邮政自身的、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缺乏是邮政长期 以来一直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邮政信息化最关键的是人才,各级邮政部门要继续深化用工、 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重点在选人、 用人、 聚人、育人上下工夫, 建立灵活的选材机制、 科学的用人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正常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人为本,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邮 政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目前, 信息技术的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基本

10、形成, 我们正在对信息技术口的核心人才进行立档建案工作, 从全国的角度充分 利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四、邮政信息化工作的体会1、正确理解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一个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社会经济 环境研究制定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 明确战略目标。 围绕这样一个总的战略目标, 业务上要 制定业务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分解落实成针对具体工作、具体阶段的战术目标; IT 战略也要围绕企业的总体战略展开,配合并支撑业务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实现。2、紧紧把握业务改革与流程再造这个难点。 业务改革与流程优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的难点。管理软件ERP、CRM 、SCM 被炒得天昏地

11、暗,如何理性地来理解这些问题?如何看待这三大软件的前景?我们邮政也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和探索。 ERP、 CRM 、SCM 中除去技术以外,更多地强调和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业务运 作理念。实际上,业务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之间、在企业内部 的不同层次上,按照自己的规律,或快或慢地进行着。引入信息技术,用 IT 技术改造传统 产业,就是要在一个新的技术水平上,在一个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上来重新设计我们的流程, 重新优化我们的资源。 进行信息化建设、 对业务进行创新和变革已经不是可行性的问题, 而 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必然环节。 当然, 改革必然有一个过程, 革新不可能一

12、步到位, 不应 完全推翻和否定传统, 而是要谋求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要吸取传统中的合理成分、 思想和理 念,将这些在新的技术水平上进行继承和发扬。 同时, 还要设计好过渡方案, 实现改革的平 稳起飞。认识到这点很关键、很重要。在具体的步骤上,可以是先固化,后优化 在粗放 的管理体制和生产模式上, 我们的邮政生产有许多不规范、 不统一的东西, 这是我们的现实。 而对这些现实,先做规范化的工作,在 “统一 ”的主题下,结合 IT 技术的引入,去规范我们 的业务流程 这就是固化; 第二步是优化, 对我们已经规范的作业流程, 结合已有的经验 进行优化,取消不合理的环节,增加合理的环节。这样,在新的技术

13、水平上,逐步建立起我 们的新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3、掌握核心技术就掌握了主动权。纵观国内外的IT 行业,不难发现我们缺少的就是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掌握和控制。从七十年代中期,国内从美国引入 Apple 机,后来转 向 IBM PC ,在个人计算机领域,我们一直跟着 Wintel 联盟走到今天,芯和操作系统都控制 在别人手里。在从小型机到大型机的领域内,从 VAX 机开始,到 IBM 4381 再到今天的 HP 9000、 IBM RS/6000 、SUN SPARC 系统,在商用市场上很少见到国产机型。再看一些关键 的系统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等,国产品牌也难得见到,即便是见到,其

14、规模和 影响也远不及国外产品, 在大范围、 行业内使用时必然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制约。 值得欣慰 的是近两年来, 国内在芯的发展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开放源码也为我们提供了操作系统和 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机制的窗口。 由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在工程项目中开始采取一些措施 控制核心技术的失衡, 从而延长项目的生命周期, 为双方创造了更多的合作的机会。 通过在 不同层面上的努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缓解直到最终解决。4、加强团队的建设、注重知识管理。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团队是由人组成的有机体。 调动人的积极性, 发挥人的创造性, 是做好知识密集型工作的前提。 培育出一个健康的、 有 活力的团队则会获得一加一

15、大于二的效果。最近一段时间, IT 界在沸沸扬扬地炒着两本书 人神月话 和人件, 它们描述的都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社会学问题和人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在整个 IT 界都是相同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社会经济生活中,IT 行 业的技术密集、 脑力劳动密集的特征使得这两个问题比其它行业更为突出、 更为明显。 在我 们邮政信息技术领域, 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 除去以上两个问题以外, 还有一个与其它部 门协同的社会学问题。 这两个方面是不同的, 前者要求我们加强团队建设, 提高团队的凝聚 力和战斗力; 要求我们激发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后者要求我们在横向部门之间多 沟通,加深互相了解、相互理

16、解与相互支持,并逐步推动建立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 IT 体 制。而解决好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也是解决好人的问题, 这也是如何掌握核心技术的一个方 面。掌握核心技术的主体不仅仅是个人, 在培养技术骨干的同时, 要避免个人对核心技术的 垄断, 要在团队中进行知识共享; 在培育团队的同时, 要避免团队的技术壁垒, 要加强团队 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更大的范围内均衡知识的负载。 当然也可以通过文档管理等其它方面来 进行辅助。5、集成与整合是我们一项长期主题。技术与业务的磨合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 由于业务改革与流程再造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从“调整评估再调整 再评估”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每一次的调整

17、都是在一个新的水平上的开始, 直到达到设定的目标。 这就决定了集成与整合将与我们长期相伴。 从数据的整合、 应用的整合、 到业务的整合; 从 部门资源整合、企业资源整合、到企业间的资源整合,最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 IT 条 件下的经济生态, 而中国邮政是其中的一个分子。 在不同的层次上, 从不同的角度, 审视我 们所做的工作,将会使我们走在推动业务进步与发展的正确的方向上。6、直接关注业务是 IT 厂商服务的新方向。回顾 IT 厂商的业务范围的变化趋势,不难 发现直接关注客户的业务将是 IT 厂商新的服务方向。从设备供应,到整体解决方案;从设 备维护与保养, 到全方位的包括技术咨询、 运行

18、维护在内的的服务; 从初级的免费服务的承 诺,到分级的、可度量的服务的提供, IT 服务的商品特性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且随 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群的细化, IT 将走向一个新的、必然的趋势 直接服务于客户 的业务。帮助巩固已有市场,拓展新的业务,将是 IT 厂商与我们共同关心的主题。这就要 求我们在企业总的 IT 战略目标下,即能够采购设备、开发软件,又能够采购服务、开发业 务;即能够胜任软硬件系统运行维护,又能够胜任服务体系的运行维护。五、进一步做好邮政信息化工作的思考有了企业 IT 战略,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掌握了信息化建设的规律, 就要逐步建立并完善适合本行业特点的 IT

19、 建设思路和方法。1、发挥国家局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作用。 邮政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的众 多领域, 也涉及到邮政的各个部门, 其中有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 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 题和矛盾必须依靠国家局强有力的领导。 邮政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 凡是加强了信息 化建设领导的地区和部门, 他们的信息化工作就搞得好, 就走到了前面。 因此, 要切实加强 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 做到组织机构上有保证, 政策措施上有落实, 从全局出发, 把工作做 细做好。全国邮政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统一整体,统一集中管理是实现全国互联互通、资源 共享的基础。否则,必然会出现部门分割、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在实施过程

20、中,要充分发 挥国家局在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方面的作用, 加大管理力度, 克服部门利益, 充分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性,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持续发展。2、 抓好标准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规范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为使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进行,邮政信息化管理部门、 各部门信息化管理机构都应对影响宏观和微观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把信息化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邮政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信息安全与保密等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为各部门信息化管理提供明确的依据。各部门信息化管理机构可在权限内及时研究制定具体的贯彻实施办法,保证标准规范得到有效执行。3

21、、强化规划管理。邮政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单位都不能独立、封闭地完成,必须在统一规划下,纵向实现上下集成,横向实现部门结合。规划应包括近期规划、 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近期规划是对今后较短时间所要进行的信息化工作和所要求达到的目 标作出计划,根据目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条件做出具体的安排。中长期规划应着眼于邮政的中长期发展方向对信息化所提出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总体发展方向、目标及步骤。4、 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并举。任何时候,管理总是比同时代的技术更为重要。”邮政信息化的难点在于管理概念的更新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引进和运用先进管理软件要立足于消化吸收;

22、要充分发挥决策层、技术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信息化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各项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等,既有技术管理,又有行政管理,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妥善处理好技术管理与行政 管理之间的关系。5、关于邮政信息化实施中的外部合作。邮政实施信息化要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软件开发商,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对此,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的做法,直接移植现成的系统,也不能采用被动地跟着开发商学徒的模式,而应当采用合作开发模式。 企业是系统开发梯队中的重要成员,对系统功能和工具设计有发言权和决定权。开发商和企业在双向交流中提出解决企业特殊需求的方案,企业专

23、业人员通过参与,将通用软件为本地所用而逐步掌握技术诀窍和专有知识,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得到加强。邮政不断发展、业务不断调整,邮政的命运越来越维系于信息系统。系统的维护和服 务是邮政今后最大的成本,也是最关心的问题。外部合作与自主开发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中国邮政的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全行业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勇敢的面对 困难与挑战,不断地探索信息化的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大胆创新才能将中国邮政信息化不断的推向更高的水平。邮政信息系统安全分析及建议作者:高洋来源:汕头巨力字体放大、标准、缩小1.邮政系统信息系统概述邮政是社会基础性、服务性、公用性的产业,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24、交流等 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络的普及以及相关 行业的竞争,中国邮政的传统业务模式日益萎缩。在中国邮政 2000 年的收入结构中, 邮政的报刊发行、包件、汇兑、函件等传统业务合计只占其总收入的31.82 。中国邮政正在逐步拓展业务范围,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依托于 “三网合一 ”独特行业优势的邮 政信息化建设为中国邮政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电子邮政使传统的邮政业务开始全面步 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邮政信息网是邮政系统赖以传递各类民用、 商用、 政府信息的网络, 主要包括邮政 综合计算机网和邮政金融计算机网。中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 是中国邮政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25、 邮政综合网实现了邮政生 产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是邮政生产的中枢神经。邮 政综合网按地域范围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省际网,包括1个全国中心、7个大区中心(北京、沈阳、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和西安)和2 4个省(区、市)中心,共32个节 点,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第二级是省(区、市)内网,由省会级城市与各地 连接组成。目前省(区、市)内网采用以省会级城市为中心的星形结构, 省际网和省(区、 市)内网共有2 3 6个。第三级是邮区网,以各地市为中心连接所有的电子化支局(所)。目前,邮政电子化支局(所)有1 5 0 0 0多个。邮政综合网下面还包括许多应用子系 统,如

26、报刊发行系统、集邮系统、速递跟踪查询系统、邮区中心局作业系统、邮运指挥 调度系统、国际业务系统、机要业务系统等。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建成,为发展电子邮 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中国邮政18 3电子邮政网站 已经运行,能初步提供网上购物、网上汇款、网上集邮、网上订阅报刊以及网上查询邮 政编码、邮政资费、EMS信息、邮票信息、报刊目录等服务;18 5邮政客户服务中 心已在全国大部分中等以上城市开通,向社会提供语音服务。183电子邮政网站、1 85邮政客户服务中心以及邮政金融网服务终端, 已经成为中国邮政对外营业的崭新窗 口。中国邮政安全认证中心(CPCA)可为网上信息传递提

27、供安全保护,支付网关实 现了网上交易的在线支付。 183电子邮政网站和185客户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中国邮 政拓展物流和其他业务的得力助手。邮政金融计算机网即绿卡网是中国邮政在国内最早建设的金融信息网络之一,联网网点的服务范围已经遍及全国。目前,绿卡系统的二期工程主体建设已完成,全部城市 中心已经切换到新的全国中心联网运行,邮政储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联网,9 7% 以上的县市实现了通存通取。邮政电子汇兑系统已完成第二阶段工程,覆盖了全国所有 县以上城市,全国联网网点由2 0 0 0年年底的2万个增加到2.4万个,ATM达到 4927台,邮政储蓄网点已达34540处,可异地存取的网点有23449处

28、。在邮政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 各级邮政系统对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关注程 度与日俱增。2.邮政信息系统安全分析及建议邮政信息网省中心系统分别集中了邮政业务综合网和邮政储蓄绿卡网的关键数据和服务器主机,是省内邮政系统的信息技术中枢,它们的安全不仅关系到省邮政的各项 业务运作,更与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息息相关。网络互联技术的采用为邮政系 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互动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使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原来由单个计算机安全事故引起的损害可能传播到其他系统和主机,引起大 范围的瘫痪和损失;另外加上缺乏安全控制机制和对信息安全政策及防护意识的认识不 足,安全风险正日益加重

29、。瞄准计算机网络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黑客们所制造的各类新型的风险将会不断产生,这些风险由多种因素引起,与网络系统结构和网络应用服务等因素密切相关。在邮政信息网省中心系统中,根据业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网络安全区 域:邮政综合网省中心系统、邮政绿卡网省中心系统和183电子邮政网网络中心。从各网络自身安全的角度来看,所联的其他所有网络都可视为不安全的外网。在开放的网络 环境下,不论是各系统内部网络,还是外部网络都存在较多的安全威胁。在邮政信息网省中心系统的安全建设中应根据安全目标、网络状况、目前用户最关注的安全重点和现有投资规模选择当前最迫切需要的安全防护机制,用以确保邮政信息网省中心系

30、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经过对邮政信息网省中心系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需求分析,我们提出一个整合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安全审计系统于一体的安全解决方案,希望能帮助 邮政信息网省中心系统有效抵御来自外部和内部网络的非法攻击。(寻找生存空间一一谈邮政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作者:孙帆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字体放大、标准、缩小适应具有时代特征的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创造这样的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本世纪是信息时代,只有信息化了的邮政才能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否则由E政永远存在”只能作为历史的口号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所以,我们现在就得鲜明地树起一 面具有战略目标性质的旗帜,把邮政的目光和力量集聚在这面旗

31、帜之下,这就是实现邮 政信息化。邮政的信息化建设概括起来,一是硬件"建设,二是 软件"建设。硬件主要是配置信息技术设备, 或者说把邮政网的物理层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装备起 来,形成一个具有高速传送和反应能力的邮政物理网。鉴于当前邮政电子化进程已经具 备一定条件,不妨在统一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先在拟定的终端广泛配机,实行独立应用或 局域应用。这样,既可为物理层建设奠定基础又可使人员得到培训和锻炼,同时,还可 加快计算机广域网的建设进程。硬件建设的难度除了资金支持能力以外,恐怕管理软件 的制约是主要的。当前邮政网虽然理论结构明确,但其组织体系尚不清晰,层级职能和 运行权限错位,给硬件配

32、置坐标的选定带来困难。因此,邮政组织模式的先行定位迫在 眉睫,否则支持这一网络运行的应用软件开发将无从着手。其次,工程的宏观管理和微 观实施,对邮政这一既缺少技术人才又缺乏技术管理经验的系统来说是一难题。好在邮 政已经有了 “绿卡工程 ”,将其统一规划、集中控制、系统管理、分层实施、协同动作的 工程建设原则和方法移植到邮政信息化物理网的建设过程中,不失为一项有效之举。软件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支持物理网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 二是在信息社 会环境下邮政如何利用好已经建立起来的物理网, 把外部市场因素与企业内部活动快速 协调处理好的 “经营管理软件 ”,即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这是一个更庞大更

33、复杂的软件 建设工程。因为信息化绝不意味只摆上一整套信息设备,而是要用这套设备支持企业的 生产、经营以及社会的经济运行,没有这套适于信息社会需要的高效率企业管理软件, 物理网的作用将无从体现。应用软件主要靠计算机技术人员来编制, 问题在于不是计算机技术或技术人员的集 成能力不够, 而是许多技术人员对邮政的运行规律和特点既在本质上把握不够又在表现 形态上了解不透,结果常常是 “矢”不中 “的”,有的甚至屈于模仿手工操作,根本谈不上 效率和升级。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技术人员努力补邮政专业课,力争成为既精通技 术又懂专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外,不妨再加一个 “驱动程序 ”,即由高层工程管理者在 组织

34、工程进程中,一方面细化需求调查,吃透对象;另一方面也要指导业务人员变换习 惯思维。因为邮政的长期手工生产方式使许多人习惯于固守业已形成的秩序,其守旧性 是不可低估的。同时当应用软件系统形成之后,还要及时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规则、处 理办法、操作程序,否则试运行时就会造成一片混乱。“管理软件 ”,即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创新,不是由技术人员来编制,而 是由邮政的各级经营者和管理者来编制, 其中许多内容还涉及大量的邮政工作人员参与 编制。他们人数众多,在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补上工业化这一课的今天,一个市场经济 就使许多人感到力不从心了,却要他们面对复杂的外部市场,编制出适于信息时代要求 的现代企

35、业管理软件,从一个尚不精熟的管理者变为高等级的 “软件程序 ”编制者,难度 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育和培训就必然被提到战略的高度,这是邮政抓信息化软件建 设的首要课题。邮政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其中主要是管理和技术人才,而且不 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不少人在查找问题原因时都说职工队伍素质低, 其实根源在于干部素质低。 毋庸讳 言,相当一批管理者、经营者、决策者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研究现代管理,却在不时地 做出决策和实施管理。干部的素质低下实在是制约邮政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是建设邮政 信息化的最大障碍。邮政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干部身上,要把现代管理科学和国内 外先进管理思想和

36、管理方法的教材,有组织、有计划、分对象地对邮政干部施教,而不 能再把手工操作时代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那一套继续作为现代教材对经营管理者来 灌输。 (邮储信息化建设需顺应金融结构变化 (1)作者:广东省邮政局 刘锦南 来源:赛迪网字体放大、标准、缩小中间业务发展对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在金融信息化大势所趋的形势下,信息化能够改变金融竞争的规则,以网点规模优势建立起来的业务壁垒将让位于依托科技优势建立起来的业务壁垒。对中间业务更应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和不断完善新一代业务生产系统、中间业务服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实力。中间业务的业务特点是:业

37、务种类多;业务范围广;业务变化快。由于其特有的业务特点,对于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一)要搭建综合业务平台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中间业务多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从以前的分业经营到混业经 营,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将改变单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实现综合经营,这就要求搭建综 合业务平台。在综合业务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中间业务产品,稳步开发金融衍生产 品,进一步加强银行与保险、证券行业合作,为客户提供快捷、全方位的服务。(二)要满足中间业务多样性和随需应用的要求我国一般商业银行办理的中间业务不过上百种,多个也不过几百种,而国外商业银行办 理的中间业务能够达到 2000种以上,中间业务从简单的代收代付业务

38、,到代办业务, 再到以后的混业经营,业务要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信息化建设能够满足这些多样性的 要求。各中间业务所涉及的业务规则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包括利率、费率、手续费、外部接口、甚至于业务需求的变化,要求中间业务的信息系统能够方便、随时进行调整。必 须要改变以前中间业务发展的单兵作战状态,使得系统有一个整体规划,各功能模块和 业务模块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装卸。(三)需要支持多种服务渠道随着市场竞争的全方位展开,银行信息化的目标开始转变为支持外部的市场竞争,完善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归根结底,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在合适的 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因

39、此,必须建设更加丰富 的服务渠道系统,信息系统要能够满足对各种服务渠道终端的支持。广东邮储建设中间业务集中处理平台广东省邮政局为了支持邮政储蓄中间业务的长期、高速发展,根据新的业务规划,建 立中间业务集中处理平台,系统以 "清算核算中心"为核心,重点实现对业务多样性的支持。 通过中间业务处理平台的建设,力求为广东省邮政储蓄今后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系统 支持。(一)广东邮储中间业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对于金融机构中特殊一员的邮政储蓄而言,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把握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开发中间业务显得至关重要。 面对外资不断涌进, 为提高邮政储蓄中间业务的市场竞 争实力, 使

40、邮储中间业务发展步入正规发展的轨道, 并在夹缝中抢占中间业务市场, 广东邮 储在中间业务信息化建设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了适应邮储中间业务蓬勃发展的形势, 1998 年底,广东省邮政率先开发邮政储蓄中 间业务系统,到 2000 年 7 月,建成了具备 1 个中间业务省处理中心、 22 个地市处理系统, 联通所有储蓄网点终端的邮储 96200 中间业务系统,实现了邮政储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 代缴联通话费、银证直通车、自学考试报名缴费、 183 网上支付等一批全省性中间业务,以 及实时代缴移动、 电信资费等一批地方性中间业务, 成为邮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的重要砝码 和支撑力量。 目前该系统处理的中

41、间业务量占全省总量的八成, 与部分市局自建的本地化中 间业务系统一道,共同组成了全省中间业务系统。由于广东省邮政局对邮政储蓄中间业务的高度重视, 到 2003 年已经开通的中间业务品 种达 200 多个。 但由于旧的中间业务系统建设较早, 存在着许多弊端。 以前的各种业务是独 立开发应用, 系统没有统一规划, 不规范, 系统分散; 全省中间业务的没有统一完善的会计 核算、资金清算功能;业务实现、系统维护、升级困难,新业务拓展和叠加往往需要很长周 期。在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个月都有可能增加新的中间业务品种,目前的系统缺 陷导致系统开发和更新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广东邮储中间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

42、, 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能够满足业务发展随需应变需要的中间业务统一处理平台系统就势在必 行。(二)对中间业务进行划分 广东省邮储中间业务集中处理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由广东省邮政局根据中国邮政业务 发展的形势、国家局的要求以及结合广东省邮政局的实际需要提出的。 2003 年,广东省邮 政局组织全省的技术和业务骨干, 用两个多月的时间, 集中编写了 广东省邮政储蓄中间业 务省集中处理系统业务需求书 ,与 2003年 8 月完成了方案规划和需求的论证, 同年年底, 开始进行系统的开发实施。在新的建设规划中,摒弃了传统的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划分。传统的分类将中间 业务归为非核心业务, 系统

43、建设也是围绕核心业务进行, 没有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和业务特点 给予充分的考虑。以前的这种定位就导致系统不能满足中间业务高速发展和随需应变的需 要。在新的建设规划中, 根据各种中间业务的系统实现特点, 将中间业务分为划分为 4 类:1、代收代付业务 代收代付业务根据代理方资金收付的不同方向, 可以分为代缴费和代发类业务。 该类交易的 特点: 业务交易前端界面和交易过程都比较简单, 但是它涉及的代理方范围十分广阔, 业务 实现手段多样, 业务流程的细节上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而变化, 它涉及的业务种类最多, 而 且经常会增加新的业务种类。2、代办业务 该业务是借助邮政储蓄的网点优势, 代其他单位办理业务

44、。 目前主要包括: 代理保险, 代理 股票交易、代理基金、代理国债等。该类业务的特点是:交易过程复杂,需要几个甚至几十 个交易来组成一个完整的代理业务, 交易处理数据量大, 需要与其他被代理业务的单位的系 统进行对接。 代办业务的实现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个是外部单位的系统千差万别, 需 要与这些不同的外单位系统进行高效的对接;一个是被代理单位由于业务变化或系统调整, 都有可能带来业务实现和接口上的变化,要求系统能够随时满足这些变化的要求。3、渠道类业务 该类业务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赋予了一些传统业务新的生命力和新的市场空 间。具体包括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信通业务

45、等等。该类业务的特点是: 渠道上办理的业务, 基本上在网点都能办理。 渠道类业务是利用了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 用户在这些渠道上的自助式服务,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4、混营业务 银行办理的中间业务除了代收代付业务、 代办业务以外, 还有可能独立开展保险、 证卷、 基 金等其他金融业务, 国际上将这种银行独立开展的其他行业的金融业务称为混营业务。 虽然 从目前来说, 国内银行开展混营业务的条件还不完全成熟, 但是这种混营业务也已经是国际 银行业发展的一种方向, 因此广东省邮政储蓄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时, 也要将这种业务 的实现考虑进去。基于对以上对中间业务的划分和分析,中间业务有变和不变

46、的部分。中间业务的业务 复杂、种类繁多, 这是中间业务的特点, 系统要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随需应变的需要, 这是 中间业务系统变化的部分。 另外, 所有的中间业务都是一种金融产品, 都需要进行资金、 账 务、单证的管理, 相对于业务的复杂性来说, 资金账务的处理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一致性。 因 此,可以将资金、账务、单证的管理从业务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来支撑整个 中间业务系统的运行。(三)广东邮储中间业务处理平台结构 基于以上对中间业务的划分和对各种中间业务的分析, 中间业务集中处理系统主要由: 会计 清算、中间业务、区域性金融业务、渠道业务、公共管理、综合管理、接口等子系统构成。 系统

47、采取省中间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存储、 集中处理的模式。 委托数据、 客户、 商家管理信息、 清算数据、 会计数据、 交易流水等信息在中间业务集中处理系统省中心实现。 中间业务集中 处理系统包括业务处理系统、 资金清算系统、 会计核算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控制系统、 监控管理等系统。上图为整个系统平台的结构层次图,业务处理主机系统由系统支持层、基础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和应用服务层四层组成。每个层次处理相关的内容,上层调用下层提供的接口实现应用 功能,详细层次以及功能如下:支撑层:包括系统平台和基础平台。系统平台,是应用软件运行的系统软硬件平台; 基础平台层,是运行在系统支持层之上的框架, 为应用

48、系统的运行管理和二次开发提供支持;应用层:包括应用组件和应用平台。应用组件,包括一系列从各种中间业务处理中抽 取出来的应用组件,它们构成了组装各种应用服务的"原子交易”;应用平台,由各子系统的各种交易构成,这些交易是利用应用平台层中的"原子组件"组合成的各种业务服务的集合。(四)中间业务平台对业务多样性的支持 为了支持中间业务的多样性和多变形,中间业务平台在软件构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时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分离:应用与数据的分离、交易接口与交易处理的分离、系统平台设计和具体业 务开发的分离。应用与数据的分离指的是业务的处理逻辑和业务的数据分离。同一种代收代付或代办 业务,

49、对于不同的代理单位,它的处理过程可能相同,但处理的数据不同,因此,可以将具 有相同处理过程的业务进行提炼,抽取出共性的业务逻辑。因此当用同样的业务逻辑来处理多种不同的业务时,所要做的就是往这个业务逻辑中放入需要处理的不同业务数据就可以 了。交易接口与交易处理的分离,指的是将与外单位的交易接口进行封装,把各种不同的 对外接口封装成形式固定的内部接口,供内部交易调用,屏蔽外部接口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以此来保证内部交易的处理逻辑相对稳定。系统平台设计指的是根据各种中间业务逻辑处理过程,提取出各种”原子交易”,也就是最小的交易单位,形成一个"原子交易库”;具体业务开发是根据具体中间业务的实际

50、工作 工程进行交易组装。系统平台设计和具体业务开发的分离就是要将原子交易的提取和具体业务的交易组装进行分离,以此来保证原子交易具有一般通用性,具体的业务开发能够更加准确和更容易实现。(五)中间业务平台的核心:清算核算中心以前的中间业务系统要么是借助于绿卡系统进行资金清算,要么是每个系统自带一套清算功能。由于绿卡系统的资金清算功能在建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中间业务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因此完全借用绿卡系统来进行资金清算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完全适用,而每个系统都自带一套清算功能更是一种权宜的方式,这样的系统显然不能满足中间业务的发展。因此,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建立统一的清算核算中心来支撑整个中间业务的资

51、金处理。在广东省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平台的建设中,将所有交易的业务处理部分和账务处理处 理部分完全分离,将账务处理部分整合为一个独立的平台,即清算核算中心(见上图)。所 有交易的资金信息的处理,单证的管理,资金的清算、核算都由清算核算中心来完成。它集汇划、对账、手续费计算、重要单证管理、清算、查询查复、监控、账务核算等多项功能于 一体。并且针对中间业务种类多,变化快的特点,清算核算中心支持灵活的科目设定、手续费参数设定等配置手段。有了统一的清算核算中心,每个中间业务的实现只需要专注于业务本身的业务流程和 系统实现。业务的变化与调整,比如业务数据的变化或业务流程的变化,都只需要修改系统界面或交易接口

52、,而不用再关心资金的处理。采用统一的清算核算中心来支持所有的中间业务是一个趋势,也是广东省邮政储蓄中 间业务系统建设的一个长期性方向。在不断完善清算核算中心的基础上,还有可能把它的功能扩大,不仅仅是用于支持中间业务,还可以支持邮政储蓄的其他业务,让它处于整个邮政储蓄业务的中心地位。信息技术对邮政业的影响作者:刘小如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赛迪网字体放大、标准、缩小邮政是国家开办并直接管理的行业,具有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三大功能,是现代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活动和人们联系的公用性基础设施。 邮政服务是广大公众享有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服务。从1996年以来,因为国内电信的普及和网络的

53、出现使邮政信函业务以10%左右的速度进行着急剧萎缩,而且这一萎缩的势头一直没有减缓。与此同时,邮政最有利 润的快件和包裹业务更是被铁路、民航、交通以及各式各样的快递公司夺去市场;在邮 政报刊发行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报业集团正和邮政闹着离婚”至于邮政储蓄,由于业务单一、身份不明”随着国内银行网点的增加和通存通兑的实现,已经逐渐失去了与商业银行进行竞争的优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邮政行业来说是一场灾难吗?答案当然不是。首先,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然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发展, 有 一些会被替代,有一些甚至会消亡。从飞鸽传书到现代的快递,更快的信息传递方式一 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所以,

54、电信业务的激增,书信的萎缩,完全是社会进化的必然结 果。其实在飞速发展的电信行业也有这样的例子,一方面是移动通信的爆发,一方面是 传统电报业务的结束。其次, 人们对于实物信息的传递需求并没有下降, 反而会因为社会流动性的加 快而上升。并且商业的繁荣,对于现代化的物流需求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商业信函、 商业速递等业务会给邮政行业带来新的市场。其实, 信息技术正在催化一个现代邮政行业的诞生。 信息社会对邮政行业来说 是一个在业务模式、业务范围、服务方式等方面正在产生深刻变化的机遇。在 1999 年 召开的第22届邮联大会上,中国邮政提出e-post (电子邮政),虽然当时还停留在概念上,但在国际上

55、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反响。据介绍,电子邮政战略的第一步目标是,通过 新技术、新流程、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实现邮政传统业务的信息化和电子化,以削 减传统业务的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第二步是在邮政电子化的基础上,发展 包括物流配送在内的新型业务,为邮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 老百姓已经可以在办理电子汇款等业务的时候感受到效率的提高,原来需要七八天的汇款,现在 24 小时就可以达到收件人手里。信息技术将加快一些邮政业 务的效率。电子商务的兴起给邮政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北京邮政信息技术局局长张继志 告诉记者,邮政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两方面,一是自身的品牌优势,二是无人可比的网点 优势。邮政有一

56、个综合的计算机网可供信息流动,有一支10 多万人的投递队伍可以实现实物递送,又有一张邮政储蓄的金融网(绿卡)可以完成网上支付。再加上国家政策 扶持,邮政在电子商务时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像张局长所说, 中国邮政将会为电子商务开展一场修 “路”工程, 在邮政提供 的这一道路上将能主要提供四项服务:一是提供 CA 认证,保证产品的真实性,承担法 律责任;二是提供支付的服务(由邮政绿卡承担);三是提供运输和配送的服务(将由 邮政现有的实物递送网改造后承担);四是为用户承担接入服务以及网络设备安装、维 护和指导工作。邮政作为重要的服务部门, 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新中国邮政以 “人 民邮

57、电为人民 ”为宗旨实行普遍服务,邮政职工兢兢业业、忠于职守,被称为绿衣使者。 人民对邮政的充分信任,是对邮政事业的服务品牌和良好信誉的肯定。邮政应该充分利 用人们这种信任,开展更多的便民服务。即使在竞争的业务中,比如快递等,只要邮政 能够做到同其他公司一样的效率和价格, 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有着国家背景的邮政 的。毕竟这种信誉不是其他企业短时间能够拥有的。因此, 在信息时代里, 邮政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危机, 更多的是机遇。 关键就 看邮政行业的速度和步伐,能否跟得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否跟得上竞争对手的发展。由瞰业务步入信息化时代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应用趋势来源:赛迪顾问字体放大、标准、缩

58、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络的普及以及相关行业的竞争,中国邮政的传统业务模式日益萎缩。在中国邮政2000年的收入结构中,邮政的报刊发行、包件、汇兑、函件等传统业务合计只占其总收入的31.82 %。中国邮政正在逐步拓展业务范围,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依托于三网合一 ”独特行业优势的邮政信息化建设为中国邮政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电子邮政使传统的邮政业务开始全面步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邮政基础网络建设邮政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围绕着贯穿邮政业务的三条主线一一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进行。针对这三条主线,中国邮政拥有相应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金融计算机 网和实物投递网三大支撑网络。由于邮政综合网涉及到邮政传统业务的改造和已有系统的整合,因而成为邮政三网建设的重点,是邮政信息化建设中的大型重点项目。m 1中国邮政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