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靠谁来拯救-精选文档_第1页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靠谁来拯救-精选文档_第2页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靠谁来拯救-精选文档_第3页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靠谁来拯救-精选文档_第4页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靠谁来拯救-精选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靠谁来拯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强国”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 教育”的新要求,为高职教育在文化建设中实现新发展提供了理 论依据和思想基础。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建设者的重任,而文化育人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五年制高职的“专科层次”,使院校处在了高等教育的末端。虽然发展迅猛,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构成五年制高职学 生存在的文化短板现象。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表现短板原理就是木桶原理,指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取决于木桶 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 学生走向社会后,

2、 专业技能能为他们谋生,但综合素质才是他们腾飞成才的关键。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缺失往往成为高职学生的文 化短板。五年制高职学生是指初中毕业后在高职院校就读五年获取 大专文凭层次的学生。目前某些高职学生中存在自我要求不严 格,缺乏责任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对自 己的未来没有认真规划;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 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学习动机不强;在学习中偏重专业课轻 视文化课,偏重考级考证轻视文化修养的积累; 心理素质不稳定, 自信心不足等现象。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期在以专业化指导为教育思路下, 文化短板突出表现在: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少的人文素养、过强 的

3、功利导向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学校课程设置受职业教育传统思 维定式的影响,目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 导致学校文化课边缘化。 一些高职学生缺乏基础文化底蕴, 缺乏 对知识联系的思考,人文精神缺失,职业道德弱化,社会适应性 差,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等等,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全面发 展,成了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 在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中 发现,他们的人文素养知识积累不够,内化不足,影响了他们能 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影响了他们是否具有较强的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影响了他们走向社会后是否具有为和谐 社会创建贡献力量的能力。 如何改变高职学校的办学模式?如何 使高职

4、学生的行为教育更科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 题。二、通识教育能弥补高职生文化短板 在诸多高校多年素质教育试点、 通才教育实验和公选课实验 的基础上,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悄然兴起。 2006 年 9 月,复旦 大学的本科学院复旦学院成立周年之际, 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 系初步建立; 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 南京大学的本科基础教 育学院在酝酿从局部性的通识教育实验向全校推广; 清华大学等 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等方面有阶段性的成绩。 这些 成绩和实践为我们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发展通识教育,不仅将提高职校教学的质量和高校学术水平,而且将重塑大专生的人文和人格修养,

5、为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崛起准 备有良好品性的精英,更有利于课程改革,使学习实践性环节增 多,课程内容生动化,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明修养养成自觉化。 这些益处将直接弥补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使其朝着全面发展、 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迈进,所以十分有必要开展将通识教育引进 到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研究。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据百度搜索: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 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衡说:“博览古今为 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 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通识教育可 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

6、之事,博学多识, 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 思想同样也很古老,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人教育”, 他的对话 式、散步式、讨论式多学科教育,被称为吕克昂式逍遥学派。伴 随工业革命,由纽曼倡导的博雅教育,主张培养博学多才、行为 优雅的人。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 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 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据此我们确定研究通识教育对于高职生的培养理念应该是 造就具备“远大眼光、 通融识见、 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 文明教育及完备的人性教育”,

7、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 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旨在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通过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引导与教学课程的科学设置教导学 生如何将理论与生活结合, 如何将各种知识贯通。 改变学生行为 模式,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 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 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让自身在道德、 心志、智力、情感等多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三、高职学生需要通识教育吗1. 开展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及对通识教育认知的 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五年制大专 2010 级的高职学生,涉及 8 个专业, 17 个班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699 份,

8、回收问卷 699 份,回收率为 100%(部分班级部分学生填写有空白)。调查 问卷的内容涉及学生文化底蕴积累和人文素养状况, 学生对通识 教育的了解、认识和态度,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对课 程模式认知情况,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等方面。 问卷采用无记 名的方式, 调查结果具有真实性, 能客观地反映职业院校学生的 人文素养基础现状及对通识教育的了解程度。表一:2010五年制高职通识教育研究之人文素质调研问卷统计表二: 2010 五年制高职通识教育研究之通识教育调研问卷 统计(抽样)现就收到的通识教育调研问卷统计问卷情况统计结果以表 格的方式展示如下:2.调研分析及结论从普查问卷分析看, 各

9、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参差不齐, 文科 专业的学生的人文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 生,知晓率均在 87%以上,而理科专业的学生的人文知识的知晓 率就较低,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数控专业的学生,有的班级的知 晓率仅为 32%。总体来说,五年制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不容乐观,有待提高。从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调查的结果看, 大部分学生对通识 教育没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只是较清楚和一般了解。还有 13.1% 的学生还不清楚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80.8%的学生认为高职学 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应该受到重视;72.7%的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水平的主观评估是有待提高。 85.8%的学生渴

10、 望自己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但有 32.3%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高。 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修炼只有 36.3%的学生十分注意。上述数据 表明目前高职学生已经认识到人文素养的培养对自身发展的重 要性,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愿望, 部分学生对于提高自身人文 素养的途径比较迷茫, 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还需要高职院 校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重视通识教育。目前学生人文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阅读报纸、 杂志、 广播电 视的占 54.5%,从课堂获取人文知识的占 17.1%。对学校专业课 以外的通识教育课程安排有 30.3%学生满意,大部分还是处于一 般了解的状态。 74.7%的学生愿意花时间上更多的非专业的旨在

11、提高个人修养和浓厚文化底蕴的课程上。 对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知 识面广博精深、贯通融合的情况有 30%以上的学生认为体现得不 够。上述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对专业课以外的通识教育方面的课程 设置还需多样化和常态化。 师资队伍的培养还需重视教师自身综 合素质的提高,对知识之间的贯通和融合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注重培养他们认 识、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调查我们看出, 高职学生目前的人文素养状况一般, 绝大 多数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在其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从 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求生的一技之 长,更要重视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 学生渴望学校在培养技能的 同时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 不仅仅看应 聘者的学历、 专业、证书等硬件, 更注重人文道德素质等软实力, 这种需求就决定了创新意识、 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已受到 高职学生的热捧。总之,从调研的结果看,一方面,学生基本认可学校的通识 教育现状和氛围, 但也知道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