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浮士德精神-2019年精选文档_第1页
也谈浮士德精神-2019年精选文档_第2页
也谈浮士德精神-2019年精选文档_第3页
也谈浮士德精神-2019年精选文档_第4页
也谈浮士德精神-2019年精选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也谈“浮士德精神”德国大文豪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可谓德国文学乃至世界文 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的旷世之作 ,在它问世的近两百年间 , 一代又 一代的读者和评论家赋予浮士德的意义 , 早已超过了作品本 身的容量。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歌德研究专者杨武能先生所描 述的那样 , 浮士德“就如同一块硕大的水晶体 , 随角度、背景 和审美眼光的变化而变化 , 永远闪射着美丽迷人的异彩。” 谓“浮士德精神” , 专家和一般读者大都认为它代表的是一 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二十世纪早期德国历史学家斯本 格勒在西方的衰落一书里把西方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 古代、中世纪和近代 ; 其中 , 第三个时期近代的时代精神

2、 斯本格勒称之为“浮士德精神”。 李赋宁先生在新编欧洲文学 史的“序言”中引用了上述说法 , 并写道: “所谓浮士德精 神', 指的是近代欧洲人为了改造社会而追求自然科学和技术知 识的进取精神。歌德接受了启蒙运动思想,发展了浮士德故事,使浮士德为了造福人类 , 填海造田 ,以期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由于歌德在他的杰作中首先倡导这种浮士德精神' ,斯本格勒 就借用了这种精神来说明欧洲近代历史的特征。”诚然。“浮士德精神”的确是一种不断进取、 积极向上的精 神。但是, 我们是否可以肯定说 , 浮士德因此而获得了人生的真谛 从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人类的美好未来饱含深情地说出“你 真美啊

3、,请停一停! ”或者 ,我们是否可以凭着浮士德的灵魂最终 被天使拯救从而全盘肯定“浮士德精神” ,并判定浮士德改造社 会、改造自然的努力是全然没有疑问的呢 ? 我们不妨从浮士德“围海造田”说起。 浮士德“围海造田”一般被评论为“浮士德精神”的体现 : 浮士德认识到书本知识和纯粹的精神生活不能使人认识真理 ,从 而投身到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实践中去 ,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然而,如果我们细读文本 ,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浮士德在“围海造田”中 (第五幕)的形 象。在第五幕第一场“旷野”中 ,作者就借那对乐善好施、本应 善终的老夫妇之口描绘出一个暴君的形象。菲利门说 :“可能是皇帝

4、存心要作孽。 才赐给他这海滩当封地 ? 不有个传令官来宣圣喻 , 一路又吹喇叭又把鼓击 ? 就在离此沙丘的不远处 , 他们开始了工程第一步 , 搭营帐,建工棚! 可转瞬间 , 绿野中便耸起一座宫殿。” 再看第二场“宫殿”中浮士德的自述 : “浮士德 (愤慨地) 该死的钟声 !它像利箭深深地射进了我的心灵 ! 我眼前的帝国无边无垠 , 背后的情形却大煞风景 , 满含妒意的钟声提醒我 : 我神圣的疆土并不完整。那菩提树、那棕色小屋 连同破小教堂尚属他人。” 于是,他命令靡菲斯托 : “快让那边俩老家伙迁移 , 我希望在菩提树下安居 ;这几株树如果不归我有 , 纵然统治世界仍觉难受。” 在“宫中宽广

5、的前院”一场 ,浮士德还命令靡菲斯托 : “不管你怎么样干 ,招工要多多益善 , 利诱、恐吓、逼迫 , 吃硬给硬吃软给软 !我要每天听你汇报 , 沟渠又延伸了多少。” 在“围海造田”的庞大工程中 ,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由于自我 内心膨胀的征服欲、占有欲而变得几近疯狂而暴虐的浮士德; 他 可以为了达到心中的宏伟目标而不择手段。 这不禁立刻使我们联 想到十九世纪初期快速发展中的资产阶级不可抑制的扩张冲动。 总之, “围海造田”中的浮士德与造福人类的形象相去甚远。其次, “围海造田”对自然的破坏与诗剧整体对自然的讴歌 形成鲜明的对比。守塔人的一句“千百年的悦目风景 , 一眨眼已 化为灰烬” ,发人深省

6、, 这是对浮士德破坏自然的有力控诉。 而且, 整个“围海造田”工程充满了血腥和喧闹 , 与歌剧前半部中大自 然的勃勃生气与祥和宁静构成巨大的逆差。歌德认为 , 人与自然 是宇宙间和谐整体的一部分。“上帝创造生气勃勃的自然 , 原本 为让人类生存其间” ; “宇宙万物交织成一个整体 ,相互依存 ,才 富有活力”。不仅如此 ,自然在歌德笔下具有一种启迪人心、指 点迷津的力量 :“唉!真想披着你的银光 , 漫步在高高的山顶上 , 随精灵们绕着山洞飞旋 ; 在洒满你幽辉的草地徜徉。扫净知识的雾障 ,沐浴你的清露 ,还我身心康健 !”“一当你得到自然的指点 ,就会看清星辰的轨迹 , 顿时获得心灵的力量

7、, 把神灵间的对话洞悉。”哈!才这么看上它一眼我便突然觉得心旷神怡 ! ” 读者很难想象如此钟情于自然的歌德会对浮士德肆意毁坏 自然的行为持肯定态度 ! 这样看来 , 浮士德在晚年以造福人类为 由对自然的破坏 , 是否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我的迷失、一种心灵 的盲目呢 ?倘若如此 , 那倒不难解释为什么浮士德依然执着于信 念却又不能摆脱忧愁的困扰。正如“忧愁”所言 , 他“外部器官 虽然健全 , 内心却会是一片黑暗” ;无怪乎他临终时“瞎了眼”。让我们再回到“浮士德精神”本身。 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和 希望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当然值得肯定 , 浮士德灵魂的最终救赎 也得益于此。正如读者在剧终时所看到的

8、 , 飘浮在空中的天使们 抬着浮士德的灵魂。高唱 : “我们能将他搭救 , 他永远奋发向 上。”歌德在写作时专门使用异体字以强调主人公得救的原因。 但是 ,这个美丽动人的结局也不能掩盖这种奋斗精神和美好愿望 背后的阴影。“实际上 , 在浮士德的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 都隐藏了毁灭的种子。与靡菲斯托老想作恶却总是把善促成' 相反 ,浮士德常常想的是善而常常导致了恶。他渴望得到人世间 最珍贵的爱情 , 但却造成了一个无辜少女的毁灭 ; 他想施展才能 辅佐国君安邦定国 ,但他却借助魔法迷惑皇帝 , 使国家的情况更 加危急 ; 最后他抛弃了从前追求享受的生活目标 , 立志做一番真 正的事业

9、 ,造福人类 ,但他开垦海边荒地的事业不仅虚幻 ,而且是 以牺牲一对老夫妇以及无数不知名的人为代价的。”在笔者看来 , 歌德通过浮士德诗剧所表现的更多的是浮士德精神的问题性。 它实际上代表了迅猛发展、 极度扩张的资本主义精神。正如董文樵先生在浮士德研究中所言 , 它是“对 西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 , 在德国的民族形式中加以艺 术概括,并根据 19 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展望人类社会的将 来。”这种精神。 源于高举科学与理性的大旗, 张扬人类进步的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精神 , 表现在改造社会 , 改造自然 , 进而 改造人类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之中。浮士德式的人物力图创造人生的价

10、值 , 内心充满着超越自我 追求无限的冲动。正如在诗剧中 , 浮士德豪情万丈地宣言 :整个人类注定要承受的一切 , 我都渴望在灵魂深处体验感受 , 用我的精神去攫取至高 , 至深 , 在我的心上堆积全人类的苦乐 , 把我的自我扩展成全人类的自我 , 哪怕最后也同样地失败、沦落。 浮士德式的人物不满足于“自我” , 他们渴望的是“全人类 的自我” ,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他们赋予自我以全人 类幸福的使命 , 并希冀从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追求本 来是无可厚非的 ;人之为人 ,皆有超越自我 ,追求无限的倾向 ,正 如“永远心神不宁 , 老向往远处”的浮士德所言 : “我心中便渴 望向上

11、、向前 ,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然而 ,问题在于 :是什 么样的世界观在支撑着这种追求 ?这种追求又是采取了何种方式得以进行 ?在笔者看来 ,浮士德精神的问题在于 , 个人自由借助工具理 性的力量而无限膨胀 , 导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他人)、人与自 然的疏离和异化。个人作为主体的地位彰显 , 一切外在于自我的 东西他人与自然皆成为客体 , 处于被主体逼视的目光之 下 , 从而产生主客体的两分和对立。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 , 自然成为被主体统治和改造的对 象。我们已经看到 , 在“围海造田”中浮士德对待自然的恣意妄 为。无异于一个独裁者对待其统治下的人民的奴役。 就人与他人 的关系而言 ,

12、 他人成为实现自我目的的工具 ,完全没有平等和谐 可言。在剧中 ,浮士德纵容手下在海上杀人掠货 , 野蛮对待民工 , 残忍杀害在海边居住的老夫妇 , 这一切都是明证。就人与自我的 关系而言 , 在追求外在目标的同时丧失本心。浮士德在学会统治 外在自然界和他人的同时。却总是处在“忧郁”的笼罩中 , 他的 内心“一片黑暗”。歌德安排浮士德在临终时“瞎了眼” , 不能 不说是发人深省的。在浮士德身上 , 我们看到了资产阶级启蒙精神中蕴含的深重 的矛盾性。 其一是知识与权力的矛盾。 这里的知识主要是指科学 知识 ,为其提供合理性基础的是人的理性。科学技术知识旨在帮 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但是, 一旦工具理性发展到极致 ,成为一种 支配性力量的时候 , 它所形成的权力就会给社会、给自然界带来 可怕的后果。 其二是目的与手段的矛盾。 启蒙的初衷是要确定人 作为目的和价值指向的 , 但是, 一旦理性和科学成为目的 ,人反倒 成为了手段。其三 , 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