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答案第二章._第1页
模电答案第二章._第2页
模电答案第二章._第3页
模电答案第二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 章 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一在括号内用“”和“×”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只有电路既放大电流又放大电压,才称其有放大作用。( ×)2.可以说任何放大电路都有功率放大作用。()3.放大电路中输出的电流和电压都是有源元件提供的。( ×)4.电路中各电量的交流成分是交流信号源提供的。( ×)5.放大电路必须加上合适的直流电源才能正常工作。()6.由于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所以当输入直流信号时,任何放大电路的输出都毫无变化。( ×)7.只要是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底部失真都是饱和失真。( ×)二试分析 图 T2.2 各电路是否能放大正弦

2、交流信号,简述理由。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a)(b)(c)(d)(e)(f)(g)(h)(i)图 T2.2解: 图 (a)不能。 VBB 将输入信号短路。图(b) 可以。图(c) 不能。输入信号与基极偏置是并联关系而非串联关系。图(d) 不能。晶体管基极回路因无限流电阻而烧毁。图(e) 不能。输入信号被电容C2 短路。图(f) 不能。输出始终为零。图(g) 可能。图(h) 不合理。因为 G-S 间电压将大于零。图(i) 不能。因为 T 截止。三在 图 T2.3 所示电路中,已知 VCC 12V , 晶体管 =100, Rb'100k 。填空:要求先填文字表达式后填得数

3、。(1) 当 U i 0V时,测得 U BEQ0.7V ,若要基极电流 I BQ 20A , 则 Rb' 和 RW 之和Rb =( (VCCUBEQ)/ IBQ) k ( 565 ) k ;而若测得 U CEQ6V,则 Rc =( (VCCUCEQ )/I BQ) ( 3 ) k 。(2) 若测得输入电压有效值 U i 5mV 时,输出电压有效值 U o ' 0.6V ,则电压放大倍数 Au (U o /U i)( -120 )。若负载电阻 RL 值与 Rc 相等,则带上图 T2.3负载后输出电压有效值U o (RLU o')=( 0.3 )V 。RLRc四、已知 图

4、T2.3 所示电路中 VCC12V , Rc3k,静态管压降U CEQ6V , 并在输出端加负载电阻 RL ,其阻值为3 k。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1) 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U om ( A );A.2VB.3VC.6V(2) 当 U i1mV时,若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减小Rw,则输出电压的幅值将(C);A. 减小B. 不变C.增大(3) 在 U i 1mV 时,将 Rw 调到输出电压最大且刚好不失真,若此时增大输入电压,则输出电压波形将 (B);A. 顶部失真B. 底部失真C.为正弦波(4) 若发现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则为消除失真,可将(B)。A. Rw 减小B. Rc 减小

5、C. VCC 减小五、现有直接耦合基本放大电路如下:A. 共射电路D.共源电路B. 共集电路E.共漏电路C.共基电路它们的电路分别如图2.2.1、2.5.1(a)、2.5.4 (a)、2.6.2和 2.6. 9(a)所示;设图中ReRb ,且ICQ 、I DQ 均相等。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只需填A 、 B、 (l) 输入电阻最小的电路是 ( C ) ,最大的是 ( D 、 E );(2) 输出电阻最小的电路是 ( B );(3) 有电压放大作用的电路是 ( A 、C、 D );(4) 有电流放大作用的电路是 ( A 、B 、 D、 E );(5) 高频特性最好的电路是 ( C );(6) 输

6、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同相的电路是(B 、C、 E);反相的电路是(A 、 D)。六、未画完的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如图 T2.6正常放大。要求给出两种方案。解: 根据电路接法,可分别采用耗尽型所示,试将合适的场效应管接入电路,使之能够N 沟道和 P 沟道 MOS 管,如 解图 T2.6 所示。图 T2.6解图 T2.6习题2.1 分别改正 图 P2.1 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信号。要求保留电路原来的共射接法和耦合方式。(a)(b)(c)(d)图 P2.1解: (a)将 - VCC 改为 +VCC。(b)在 +VCC 与基极之间加 Rb。(c)将 VBB 反接,且在输入端串联一个电阻。

7、(d)在 VBB 支路加 Rb,在 - VCC 与集电极之间加Rc。2.2 画出 图 P2.2 所示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a)(b)(c)(d)图 P2.2解: 将电容开路、变压器线圈短路即为直流通路,图略。图 P2.2 所示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如解图 P2.2 所示;(a)(b)(c)(d)解图 P2.22.3 分别判断 图 P2.2(a) 、 (b) 所示两电路各属哪种放大电路,并写出 Q、Au、 Ri和 Ro 的表达式。解:图 (a):I BQVCCU BEQ, ICQIBQ , UCEQVCC(1 ) I BQ Rc 。R1R2(1) R3AuR2

8、 / R3 , Rirbe / R1 , Ro R2 / R3rbe图 (b): I BQ(R2VCCUBEQ)/ R2 / R3 (1) R1, ICQIBQ ,R3R2U CEQVCCICQ R4IEQ R1 。AuR4 , RR / rbe, RoR4 。rbei112.4 电路如 图 P2.4 (a) 所示,图 (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时U BEQ0.7V 。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 RL和 RL3k时的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 om (有效值) 。(a)(b)图 P2.4解: 空载时: I BQ20A,I CQ2mA,U CEQ6V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5.3V,有效

9、值约为3.75V。带载时: I BQ20 A,I CQ2mA,U CEQ3V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2.3V,有效值约为1.63V。如 解图 P2.4 所示。解图 P2.4图 P2.52.5在 图P2.5所示电路中,已 知 晶 体 管 的 rbe=1k,U i20mV,静 态 时=80,U BEQ0. 7V ,U CEQ4V, I BQ 20 A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在括号内打“”和“×”表示。(1)Au4200( ×)(2) Au45.71 ( ×)2010 30.7(3)Au805400 ( ×)(4) Au802.5200 ( )11(5

10、)Ri201k( ×)(6) Ri0.7k35k ( ×)k0.0220(7)Ri3k( ×)(8) Ri1k()(9)RO5k()(10) RO2.5k( ×)(11) U S20mV( ×)(12) U S60mV()2.6 电路如 图 P2.6 所示,已知晶体管 =120,U BE=0.7V,饱和管压降 U CES=0.5 V。在下列情况下,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应分别为多少?(1)正常情况; (2) Rb1 短路; (3)Rb1 开路; (4)Rb2 开路; (5) Rb2 短路; (6)RC 短路;图 P2.6图 P2.

11、7VCC U BEU BE174163 11A,ICIB1.32mA ,解:(1) I BRb 2Rb1UC VCCI C Rc8.3V 。(2) Rb1 短路 , I CI B0,UC15V 。(3) Rb1 开路 ,临界饱和基极电流IVCCU CES23.7A ,BSRcVCCU BE174A 。实际基极电流 I BRb 2由于 IBI BS ,管子饱和 , UCU CES0.5V 。(4) Rb2 开路 ,无基极电流 ,U CVCC 15V 。(5) Rb2 短路,发射结将烧毁,UC 可能为 15V 。(6) RC 短路 ,U C15。VCCV2.7 电路如 图P2.7 所示,晶体管的

12、=80,rbb'100。分别计算RL和 RL3k时的Q 点、Au 、 Ri 和Ro 。解: 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电路的静态电流、rbe 均相等,它们分别为:I BQVCCU BEQU BEQ22 ARbRsI CQI BQ1.76 mArberbb'(1) 26mV1.3kI EQ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U CEQVCCI CQ Rc6.2V ;AuRc3 0 8rbeRiRb / rberbe1.3k ;AusrbeAu93RsrbeRoRc 5kRL3k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U CEQRLVCCI CQ(Rc / RL )

13、2.3VRLRcAu(Rc / RL )AusrbeAu34.7rbe115rbeRsRi Rb / rberbe 1.3kRoRc5k 。2.8 若将 图 P2.7 所示电路中的NPN 管换成 PNP 管,其它参数不变, 则为使电路正常放大电源应作如何变化?Q 点、 Au 、 Ri 和 Ro 变化吗?如变化,则如何变化?若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则说明电路产生了什么失真,如何消除?解:由正电源改为负电源;Q 点、 Au 、 Ri 和 Ro 不会变化;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对应输入信号正半周失真,对PNP管而言,管子进入截止区,即产生了截止失真;减小Rb。2.9 已知图P2.9 所示电路中,晶体管

14、=100, rbe =1.4k。(1) 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 UCEQ =6V ,估算 Rb;(2) 若测得 U i 和 U o 的有效值分别为1mV 和 100mV,则负载电阻RL 为多少?解: (1)VCCU CEmAI C, I BIC/20A,Rc2VCCU BE565k。 RbI BU o(Rc / RL ),(2)由 Au100U irbe可得 : RL 2.625k。图 P2.92.10 在图P2.9 所示电路中,设静态时I CQ2mA,晶体管饱和管压降U CES0.6V。试问:当负载电阻RL和 RL3k时,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各为多少伏?解: 由于I CQ2mA,所以U CE

15、QVCCI CQ Rc6V。空载时,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幅值,电路首先出现饱和失真。故U CEQU CES3.82VU om2RL3k时,当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幅值,电路首先出现截止失真。故I CQ RL'U om2.12V22.11电路如 图P2.11所示,晶体管 , rbb =100。=100(1) 求电路的 Q 点、 Au 、 Ri 和 Ro ;(2) 若改用 =200 的晶体管,则 Q 点如何变化?(3) 若电容 Ce 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解: (1)静态分析:Rb1U BQVCC2VRb1Rb2I EQU BQU BEQ1mARfReI BQI E

16、Q10 A1U CEQVCCI EQ (RcRf R e ) 5.7V图 P2.11动态分析: rberbb'(1) 26mV2.73kI EQAu(Rc / RL )7.7rbe(1) RfRiRb1 / Rb 2 / rbe(1)R f 3.7kRoRc5k(2) =200 时, U BQRb1VCC2V (不变);Rb1Rb 2I EQU BQ UBEQ1mA (不变); I BQI EQ5 A (减小);RfRe1U CEQVCCI EQ ( RcR fR e) 5.7V(不变)。(3) Ce 开路时,Au( Rc / RL )Rc / RL1.92(减小);rbe(1)( R

17、eRf )ReRfRiRb1 / Rb 2 / rbe(1)( ReRf)4.1k(增大);RoRc5k(不变)。2.12 电路如 图 P2.12 所示,晶体管的=80 , rbe =1k 。(1) 求出 Q 点; (2) 分别求出 RL =和 RL =3k 时电路的 Au 、 Ri 和 Ro 。解: (1) 求解 Q 点:I BQVCCU BEQ32.3 ARb(1) ReI EQ(1)I BQ2.61mAU CEQVCCI EQ Re7.17V(2)求解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L(1) Re0.996图 P2.12R =时; Aurbe(1) ReRiRb / rbe(1) Re 110

18、kRL=3k 时; Au(1)( Re / RL )rbe(10.992)( Re / RL )RiRb / rbe(1 )( Re / RL ) 76k输出电阻: RoRs / Rbrbe37Re /12.13 电路如 图 P2.13 所示,晶体管的 =60 ,rbb'100。(1) 求解 Q 点、 Au 、 Ri 和 Ro(2) 设 Us = 10 mV (有效值),问 U i? ,U o?若 C3 开路,则 U i? , U o?解: (1) Q 点:I BQVCCU BEQ31ARb(1)ReI C QI B Q 1. 8 6m A图 P2.13U C E Q V C C I

19、(E QR c R) e 4. 5 6VAu 、 Ri 和 Ro 的分析:rber(1) 26mV952 ,Au(Rc / RL )95bb 'I EQrbeRiRb / rbe952,RoRc3k。(2)设 U s = 10mV (有效值),则Ri;304U iRsU s3.2mVU oAuU imVRi若 C3 开路,则:RiRb / rbe (1) Re 51.3k,AuRc/ RL1.5ReRi,14.4 。U iRsU s9.6mVU oAuU imVRi2.14 改正图 P2.14 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电压。要求保留电路的共漏接法。(a)(b)(c)(

20、d)图 P2.14解: (a)源极加电阻 RS ;(b)漏极加电阻 RD;(c)输入端加耦合电容;(d) 在 Rg 支路加 - VGG, +VDD 改为 - VDD改正电路如解图 P2.14 所示。(a)(b)(c)(d)解图 P2.142.15 已知图 P2.21 (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分别如图(b) 、(c)所示。(1) 利用图解法求解 Q 点;(2) 利用等效电路法求解Au 、 Ri 和Ro 。(a)(b)(c)图 P2.15解: (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 uGSiD Rs ,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Q 点;读出坐标值,得出I DQ1 ,2所示。mA U GSQV 。如解图P2.15(a)(a)(b)解图 P2.21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uDS VDD iD (Rd Rs) ,与 U GSQ2V 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 点,U DSQ3V 。如 解图 P2.21 (b)所示。(2)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图略),然后进行动态分析。gmiD2I DSSI DQ1mV / VU DSU GS( off )uGSAugm Rd5 ;Ri Rg1M ; Ro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