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_第1页
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_第2页
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_第3页
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_第4页
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22)、倒三叶(7.7 )、倒四叶(17.7 )。2、水稻“三化一管”栽培技术是指产品(优质)化、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机械)化、突出本田叶龄诊断(计划化)管理。3、水稻壮苗标准的量化指标:地上部分(3、 3、 1、 1、 8 );地下部分(1 、5、 8、 9)。4、水稻稻瘟病的种类主要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5、水稻施肥种类可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分为(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6、绿色植保技术的用药原则是(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7、水稻移栽田分期施除草剂

2、时,第一次施药在移栽前(5-7 )天,第二次施药在移栽后(15-20 )天。8、垦区推荐防治水稻稻瘟病主要药剂有(75%三环唑)、( 25%咪鲜胺)(加收米、多菌灵)等。9、玉米的“棒三叶”是指果穗叶及上、下两片叶。10、水稻苗床摆盘时,装盘土厚度标准为2 公分11、 11 片叶的水稻品种盛蘖叶位为第6 叶。12、水稻移栽时的“三带”是指带肥、带药、带增产菌下地。13、玉米播种深度正常情况下为3-5cm 。14、玉米缺( N 或氮)表现为株型细瘦,叶色黄绿,影响光合作用,延迟雌穗分化等;缺(K 或钾)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黄绿或黄色,叶片边缘象烧边;缺(P 或磷)表现为幼苗根系减弱,生长缓慢,叶

3、色紫红。15、水稻冷害的类型有哪些,防御障碍性冷害的时期、方法?分为延迟型冷害 营养、障碍型冷害 生殖、稻瘟病型冷害、混合型冷害防御障碍性冷害在剑叶叶耳正负5 厘米,遇低于17以下的温度时,灌水层17 厘米以上,以水保温。16、防止水稻倒伏的主要做法有哪些?1)选择抗倒品种2)改进施肥措施:有机肥+化肥提高土壤肥力,是防倒的最重要措施。减氮;增磷钾;调整比例,增施钾肥、硅肥。调整基氮,防前期过旺。倒3、 4 叶(有效分蘖后期)追肥最危险。3)适期早插秧: (晚插则遇高温、肥效集中,积累少、茎秆软弱,早插(T 较低)则营养生长长,生长慢、积累多)4)密度:控制密度,密植倒伏的原因,就是长势旺,节

4、间细长,皮层薄,木质结构差。5、灌溉:有效分蘖终止期至颖花分化始期晒田,十分有效。粘土和高产田要彻底晒田。6)防治病虫害7)(日)间株或割株:17、水稻盐水选种比重为多少?如何确定?盐水比重为1.13 ,可用鲜鸡蛋法,可将鸡蛋横浮于水面中,露出5 分钱硬币大小时,盐水比重为1.13 。也可用比重计测量。18、水稻秧田管理四个关键时期的标准是什么?、第一个时期 种子根生长期从播种到不完全叶出生,时间7 9 天,管理的重点是促进种子根健壮生育,根长的粗长,根毛多、须根多。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种子根1 条,种子根充分发育,则秧苗茎基部变粗,吸收能力增强,秧苗能早期超重(秧苗在离乳期前超过自身

5、种子重量),分蘖芽发育好。种子根发育期管理重点是控制温度最高不超 32,最适温度 25 28,最低温度大于 10,温度超过 32 及时通风。水分管理不使床土过干、过湿,即保证幼苗的生理需水,又要保证床土有足够的氧气,提高胚乳转化率,使种子根伸长、长粗、长出较多的须根和根毛。中茎长度不超3mm,覆土过厚处适当挠掉,露种处适当覆土。此期不浇水,缺水落干处适当补水。、第二个时期 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第一叶露尖到完全展开,时间5 7 天,此期管理重点做好调温控水,地下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5 条根系,地上部第一叶鞘高3cm 以内,不得使其伸长过长,以控制与第一叶鞘同伸的第二片叶的长度,防止徒长。出苗8

6、0左右,在早晚及时撤出地膜,增加光照,促进绿化。棚内温度最高不超28,最适温度22 25,最低温度大于10。晴好天气自早8 时至下午3 时要打开大棚两头或多设通风口,阴天也要通风,散出潮气,降低棚内温度、湿度,练苗控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此期不浇或少浇水,使床土保持旱育状态,苗床过干处适当浇水,使秧苗生长整齐一致。、第三个时期 离乳期从 2 叶露尖到3 叶展开,经过二个叶龄期,时间10 14 天,此期间胚乳养分耗尽,第 2 叶生长略快,第 3 叶生长略慢。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 条根系生长,地上部控制第1 叶与第 2 叶、第 2 叶与 3 叶的叶耳间距各 1cm

7、 左右,即第二叶叶鞘高4cm,第三叶叶鞘高 5cm。棚内温度最高 25,最适温度201 22,最低温度大于10,多设通风口,加大通风量,进行大通风练苗。要掌握“低温有病,高温要命”的道理,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通风口,并喷浇PH 值 4.5的酸水,防止出现立枯病,高温晴天也要提早通风,严防高温徒长。如有冻害在棚内加设增温措施防止冻害。如已有冻害,也要提早开口通风,缓解叶尖萎蔫。在水分管理上,做到“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如出现床面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叶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要在早晨 8 时前(越早越好)适

8、当浇水,一次浇透。苗床用水必须在晒水池(水罐)内增温后使用,水温最好在 16 20。防止水稻早穗水稻秧苗2.5 叶期,棚内温度不能超过25,这是防止早熟品种早穗的主要措施。防治水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喷药防治。秧田化学除草10 千金 60 80 毫升 / 亩,兑水茎叶喷雾或与排草丹混用防除秧田杂草。、第四个时期 移栽前准备期秧苗 3.1 3.5 叶(钵摆大苗 4.1 4.5 叶),时间 2 3 天,管理重点控制水分,此期不浇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移栽前一天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磷酸二铵 125 150 克 / 平方米,均匀撒在苗床上,用喷雾器喷少

9、量的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防止运秧肥料损失。70艾美乐 6 8 克 /100 平方米,兑水 6 公斤喷在叶片上,预防前期潜叶蝇危害。天然芸苔素、生物肥等,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19、水田两秋、三常年: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20、六大制度:轮作制度、耕作制度、用种制度、施肥制度、植保制度、灌溉制度水稻生产技术措施1、优质稻品种不断优化1.1 品种选择优质品种是发展优质稻生产的前提,要选用经过审定推广并符合国家粳稻优质稻谷标准,适应市场需要优质粳稻品种。根据 GB/T178911999 的标准,以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作为主要定级标准,其余各项指标如

10、有两项指标不合格,但不低于下一个等级指标的降一个等级,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三级标准的,不能作为优质稻谷。1.2 严格控制品种熟期的选择从寒地及井灌特点出发,选用当地安全抽穗成熟的中早熟优质品种,确保低温年份正常成熟。以11 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1.3 提高供种质量统一加工,质量达省一级标准,使用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的本区域品种,按原种生产“育、繁、推”一体化工程,实现生产用种原种化。良种良法配套,防止异品种混杂,造成商品品质等级下降。1.4 根据需求安排生产根据市场及订单需求,有计划的安排生产名、特、优系列品种。2、提高旱育壮秧技术2.1 旱育秧田规范化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运

11、苗方便等要求,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土壤肥沃偏酸、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水田,设臵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做到合理布局。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 、床(秧床地) 、路(运输道路) 、沟(排水及引水沟) 、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坚持做好两秋(秋整地、秋作床) 、三常年(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和培养床土) 。育秧棚型,由中棚尽快向钢骨架大棚方向过渡,消灭稻田内小棚平地育秧。积极发展育秧微喷技术。2.2 旱育壮秧模式化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按不同苗类型育出标准壮秧。2.2.1选定秧苗类型根据所用

12、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成熟的前提下,选定育苗的秧苗类型。机械插秧,用早中熟品种,用中苗移栽,中苗叶龄3.13、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茎叶结构为“23、 1、1、 8”,即中茎长不超过3 毫米,第一叶鞘高的叶耳间距1 厘米左右, 3 叶长 8 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 8、 9”,即种子根不完全叶节根 8 条,第 1 叶节根 9 条分化待发。百株地上干重3 克以上,每盘播芽谷和摆栽钵苗,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大苗叶龄4.4 4.5 叶,秧龄 35-401-2 个分蘖,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2.5 、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 毫米,

13、第一叶鞘高3 个叶耳间距各为1 厘米左右,4 叶片长11 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分化待发,其余与中苗相同,百株地上干重4 克以上,每平方米播芽谷米播芽谷 250-300 克( 6 盘)。钵育大苗,选用486孔钵盘,每钵播芽谷2.2.2做好臵床,配好床土臵床上秋季整地做床高出地面8-10 厘米,早春除雪晾地,大中棚温。每 100 平方米臵床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00-250 公斤,尿素 2 公斤、磷酸二铵5 公斤,硫酸钾 2.5均匀撒施并耙入臵床0-5厘米土层内。摆盘播种前 1 天,每 100 平方米用 1%硫酸水( 1 公斤硫酸加 100 公斤水) 300 公斤调酸,使土壤PH 值达到 4.5-

14、5.5 , 5 小时后用30%瑞苗青水剂 120 毫升加水300 公斤浇施。床土配制,按 3 份土、 1 份腐熟有机肥,均匀拌好过筛。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时,按产品说明书的用量混拌均匀,闷好待用。用移栽灵防治苗期立枯病,床土可调酸,按常规施肥,播种前每平方米苗床用移栽乐2 毫升对水3 升均匀喷施。2.2.3做好种子处理种子出库后, 选晴暖天气, 晒种 2-3 天,结合脱芒进行风筛选。按每公顷本田用70 千克种子, 用比重 1.13盐水( 50 千克水加大粒盐12.5千克,搅拌溶解均匀)选种,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用 25%咪鲜胺(施保克、 使百克)乳油 25 毫升 +0.15%天然芸苔素乳油20

15、 毫升或0.13%康凯,兑水 100-120公斤,浸种100 公斤水稻种子。水温保持11-12 ,浸种消毒 5-7 天,使用催芽器催芽。根、芽露出左右呈“双山”形为准,在阴凉处晾芽待播。2.2.4摆盘、装土、播种在臵床上浇透底水,进一步整平的基础上,在播种前2-3 天摆盘,装床土厚2.5压入土中,覆土0.5-0.8厘米。用钵盘育苗时,在臵床浇足底水基础上,趁湿摆盘将钵体压入泥中,每钵装土深四分之三,浇水后播种覆土(播种后覆土时,不要用含壮秧剂的土覆盖,以免发生药害)2.2.5秧田播种期要严格掌握播种期,育大苗要早播、中苗后播,一般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6 时开始保温育苗播种。最佳播种期为4 月

16、 10-15 日间。三覆盖(大棚膜、小棚膜、地膜)可在4 月 1-10 日间播种,也可以以插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苗在播前30-35 天,大苗在插前2.2.6秧田管理以稀播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苗模式为标准,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住管理关键时期,培育标准壮秧。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第一叶露尖)约7-9 天。以培育种子根为主,棚温通风,床土过湿处要散墒,缺水或顶盖处适当补水,露种时适当覆土。第二个时期:第1 完全叶伸长期(约5-7 天),管理重点:地上部以调温控水,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1 叶同伸的鞘叶节5 条根系。出苗通风练苗。第三个时期:离乳期(从2 叶

17、露尖至3 叶展开,约 10-14条健壮生长; 地上部要控制好1 叶和 2 叶、 2 叶和 3 叶的叶耳间距各1 厘米左右, 防止茎叶徒长。 在稗草 1.5叶期,每 100 平方米苗床用20%敌稗 150 克,加水 6 千克;或用 50%杀草丹 50 克加水要加强通风练苗, 2 叶期棚温控制在22以内, 3 叶期控制在 20左右。根据早晚秧苗叶尖吐水有无、中午是否卷叶、床土表面是否发白,确定是否浇水,每次水要浇足,控制浇水次数。秧苗在1.5叶和 2.5结合浇水追肥一次,并喷水浇苗,防止烧苗。第四个时期:第四叶伸长期(育4.1-4.5叶大苗时有此时期,约为4 叶的叶耳间距 1 厘米左右,地下部促发

18、与4 叶同伸的 1 叶节根 9 条,棚温不超过温时覆盖。按叶尖吐水、卷叶及床土表面发白情况,及时补水。第五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移栽前 3-4 天),要控水蹲苗壮根,移栽前一天做好三带:带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 125-150 克;带药(见后 8.2 )。3、主要农时标准寒地优质稻生产,必须适时完成各项农事作业,才能充分发挥优质高产技术作用,确保安全出穗,充分3成熟。3.1 大中棚扣膜。为促使臵床土壤解冻增温,在3 月 20 日前大中棚要扣好棚膜。3.2 秧田播种。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播种, 4 月 20 日前结束,保证中苗秧30-35 天,大苗秧龄35-40 天。3.3 泡田整地。在

19、提早完成旱整地的基础上,在水稻开始插秧前(5 月 10 日前)最少完成泡田水整地面积 60%以上。3.4插秧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 12.5 时开始插秧,高产插秧期为5 月 15日 -25日,坚决不插 6 月秧。3.5齐穗期。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和四积温带为7 月 25 日前,确保水稻结实期间最少活动积温在800以上。4 稻田耕作整地技术4.1 条田建设标准化加速老稻田改造,实现田、渠、路、林配套,灌排畅通,格田平整的条田。4.2 建立少耕、轮耕体系有机质含量高、排水不良的低洼地,要强化排水改洼,采取深翻或深松两年,旋耕两年,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稻田,采取深翻、深松一年,旋耕两年的轮耕制度。深翻

20、18-20 厘米,深松 24 厘米,施耙耕 14-16 厘米。4.3 秸秆还田结合深翻作,实行稻秆还田培肥地力,每三年最少还田一次。4.4 稻田整地在充分旱整平的基础上进行水整地,充分利用水源,提早泡田整地,提高格田内平整度,扩大格田面积,高低差 3 厘米以内。5、移栽时期与密度5.1 移栽时期根据种苗型,适期早栽。钵苗移栽不伤根,可适期早栽;中苗机插或人工插,可安排在适期中间;带蘖大苗秧龄长,可在适期后段栽植,在 5 月 25 日前栽插结束, 5 月末进入分蘖,对利用早生分蘖,提高有效穗数,是基础措施。5.2 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类型、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及栽培水平来确定。一般穗重型品种稀些,穗数

21、型品种密些;活动积温高的地区可稀些,活动积温低的地区宜密些;肥地稀些,瘦地密些;栽培水平高的可稀些,反之宜密些。机械插秧,以30 厘米 13-15 厘米为主,每穴3-4 苗,平方米确保22-27 穴,如有缺苗适时补插。人工插秧,以( 40+20) 13-14 厘米为主,每穴3-4 苗,平方米确保25 穴。钵苗摆栽,以( 40+20) 16 厘米的规格为主,确保平方米20 钵以上。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宜大面积推广体苗摆栽,提高栽插质量, 加强插秧机手的培训和机具维修, 备贮零部件供应, 保证插秧效率和机插质量.人工插要做到苗数均匀, 每平方米穴数均匀、满(地头埂边插满)。6、施肥技术(见12 页

22、水稻施肥技术指导意见)7、灌溉技术寒地水稻灌溉的基本要求是:壮根、增温、节水、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水稻可持续生产。7.1 节水灌溉,制定用水定额改革按面积收水费为按用量收费,超过标准价的办法,推进节水灌溉。井灌、提水灌区,公顷用水量5250-6000 立方米 .7.2 综合应用井水增温措施井水灌溉必须配套四项主要增温措施,即设臵井供水面积2%-3%的晒水池,池内设隔墙晒水,并扣膜增温,出水口用叠板式闸门,取增温表水灌田;井口设15-20 米长小白龙,扎孔喷水增温;延长灌水渠道,采用宽浅式水渠,扣膜增温;推行夜间灌水,浅水灌溉,严禁串灌。7.3 灌溉7.3.1 泡田整地期灌溉。 泡田水深为翻耕

23、垡片的三分之二, 水整地后保持水层 3-5 厘米,不宜落干防土变硬。7.3.2 插秧至分蘖期灌水。插秧时灌花达水,插秧后及时灌水到苗高三分之二水层,增加泥温促进扎根返青。当多数( 50%以上)植株叶尖早晚吐水、发出新根时,进入返青,撤浇水层至3 厘米左右,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至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 叶品种 6 叶、 11 叶品种 7 叶、 12 叶品种 8 叶),撤水晾田或晒田3-5 天,控制无效晚生分蘖,及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壮根及茎粗进一步打好基础。7.3.3 长穗期的灌水。进入长穗期以后,实行间歇灌溉,即灌溉3-4 厘米浇水层后停灌,堵住水口,任期4自然渗干,直至地表无水,脚窝尚

24、有浅水时,再灌3-4 厘米水层停灌,如此反复。当剑叶叶耳间距正负5 厘米期间,为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中四分子形成小胞初期,对17以下低温最为敏感,为防御障碍型冷害,根据天气预报,如有17以下低温,应以水温18以上的水,灌水层17 厘米以上,以免受冷害。如无低温,可继续间歇灌溉。出穗前3-4 天可晾田1-2 天,进入出穗保持浅水。7.3.4 结实期的灌水。齐穗后由浅水层转入间歇灌溉,到出穗后30 天以上进入腊熟末期停灌,到黄熟初期排干,过早停灌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8、主要病、虫、杂草防治8.1 防治稻瘟病在 7 月初后防治叶瘟,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分别防治节瘟、穗颈瘟和枝梗瘟。推广的药剂有

25、如下几种,可选择使用(每公顷用药量) :a.75%三环唑(稻艳)375-450 克;b.25%咪鲜胺乳油0.9-1.5升;c.42%春雷霉素(加收米)1500 克;d.40%稻瘟灵(富士一号)900-1125 毫升;8.2 防治潜叶蝇、负泥虫首先是培育壮苗,带药移栽,插秧前1-3 天,苗床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等;在本田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虫害。在幼虫初发期,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4-6 克 / 亩、 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6-8 克/ 亩,喷雾防治。喷药前应将稻田水排出,喷药1 天后灌水。8.3 防除杂草选用安全、高效、低成

26、本、施用方便的除草剂。8.3.1苗床除草苗床上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敌稗、50%杀草丹、 10%千金、 96%禾大壮、禾阔净、60%新马歇特、 48%灭草松等除草剂。丁草胺及其混剂丁. 扑、丁 . 西、丁 . 卞用于苗床不安全,使用后需覆土2 厘米,生产上只覆土0.5-1.0厘米。低温条件下丁草胺发生药害,高温条件下丁. 扑、丁 . 西、丁卞发生药害。快杀稗使用不当易造成潜在药害, 5 叶期心叶抽不出、畸形,影响分蘖。以上药剂不推荐在苗床使用。封闭灭草水稻秧田播种覆土后,选用如下配方,对水15 升,进行土壤喷雾处理。a.50%禾草丹(杀草丹)45-60 毫升 /100 平方米。b.90%禾草丹

27、(杀草丹)25-30 毫升 /100 平方米( 90%高效杀草丹含量高,低温下易产生结晶,不推荐在苗床使用。)茎叶处理灭草a.50%禾草丹(杀草丹)30-45 毫升 +20%敌稗 45-75 毫升 /100 平方米,于水稻苗后,稗草1.5-2叶期前叶面喷雾。b.96%禾大壮 15 毫升 +48%灭草松(排草丹) 25 毫升 /100 平方米,于水稻苗后稗草3 叶期前叶面喷雾。8.3.2移栽田除草(建议应用两次施药)两次性施药9、收获与干燥技术优质稻生产必须十分注意收获适期和稻谷干燥,收割过早,青米增加,粒重降低;过晚则着色米多、光泽不良,均使品质下降。干燥不当,易出裂纹米或过干米,严重影响整精

28、米率。9.1 收获适期在出穗后 40 天以上, 活动积温达 800以上, 多数穗颖壳变黄,小穗轴及护颖变黄,其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时为收获适期。9.2 机械分段收割割茬高 12-20 厘米,晒铺 6-7 天,稻谷水分降至16%左右时及时拾禾脱谷,防止干后遭雨;机械收获,半喂入式收割机可在枯霜前收割,用其他机械在枯霜后直收。严格收脱质量,谷外糙米不超过2%,综合损失控制的 3%以内。水稻施肥技术指导意见针对垦区今年主要农资价格进一步上涨,水稻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降的情况,为实现水稻提质增产增效的“一提两增”目标,结合我场情况,特制定绥滨农场2010 年水稻施肥技术指导意见。5一、原则坚持以土壤化验为基础,以配方施肥为手段,以“四保一降”为目标,依据作物需要、目标产量和肥料价格实施“三个调整” 。1、依据产量调总量。 因目标产量、 水稻品种、 种稻年限、 土壤条件确定施肥总量。 地力条件好的黑土地、种植年限短、土地肥沃的地号少施;开发年限长、肥力较差的白浆土等瘠薄地号多施。2、依据规律调比例。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对氮、钾素需求较多,在磷素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增加磷素水稻反应不敏感的特点,适当调整施肥比例。3、依据价格调品种。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或三料) 、硫酸钾(或氯化钾)为主,适当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