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试车方案_第1页
单机试车方案_第2页
单机试车方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XX;项目1020单元单机试车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烟台万华华夏设备工程有限公司2017年06月02日1、范围 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2 总则 43 编制目的 4 编制依据 5、适用范围及单机试车该具备的条件6、技术要求 7、组织与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错误!未定义书签88. 进度安排 . 89、安全注意事项 910、试车所用工器具、材料 1011、人员组织 1012、各机泵试车流程 1013、试车记录表及汇签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XXXXXX)项目1020单元单机试车方案1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XXXX项目,经与各装置主管沟通,现场所有屏蔽泵以及气动隔膜 阀

2、只做点动,不做单机运行。需要运行设备详见下表:珠海PU树脂(改性)1.5期动设备单机试车运转记录序号机泵位号机泵工艺描述介质时间额定电流(A)额定功率(KW)备注110R2030/A2030-1反应釜搅拌器水4h8.44210R2033/A2033-1反应釜搅拌器水4h68.137310R2032/A2032-1反应釜搅拌器水4h21.511410R2031/A2031反应釜搅拌器水4h6.373510D2030/A2030-2反应釜滴加罐搅拌器水4h4.72.2610D2033-3/A2033-3引发剂滴加罐搅拌器水4h2.61.1710D2032-3/A2032-3引发剂滴加罐搅拌器水4h

3、1.90.75810D2032-2/A2032-2单体滴加罐搅拌器水4h3.531.5910D2033-2/A2033-2单体滴加罐搅拌器水4h6.3731010P2030-1气动隔膜泵点试4h/1110P2030-2气动隔膜泵点试4h/1210P2030-3气动隔膜泵点试4h/1310P2031-1气动隔膜泵点试4h/1410P2031-2气动隔膜泵点试4h/1510P2031-3气动隔膜泵点试4h/1610P2032-1电动隔膜式计量泵水4h4.72.21710P2032-2电动隔膜式计量泵水4h1.90.751810P2032-3气动隔膜泵点试/1910P2032-4屏蔽泵点试/8.43

4、.72010P2033-1电动隔膜式计量泵水4h11.35.52110P2033-2电动隔膜式计量泵水4h1.90.752210P2033-3气动隔膜泵点试/2310P2033-4气动隔膜泵点试/2410P2033-5屏蔽泵点试/8.43.72510B2804离心式废气风机空气4h7.742610K2017水环真空机组空气4h8.4/21.54/112总则该方案可保证XXXXXX项目机泵、搅拌等转动设备试车工作的开展,为特种聚氨酯 项目的开车作好投用前的准备工作。3编制目的3.1对转动机械的输入动力(电机)的机械启动,在接近或达到额定转速的情况下 初步检查机械的制造(包括设计)与安装的质量,尽

5、早的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并加 以消除,为下一步联动试运及化工投料打好基础;3.2使操作人员熟悉机泵的开停操作,为化工投料作好准备。4编制依据4.1 XXXXXX公司设计的PID图和现场实际管道安装情况4.2化工装置实用操作技术指南4.3化学工业大、中型装置试车工作规范HG20203-20004.4 国家标准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4.5 试车机泵厂家的使用说明书5适用范围及单机试车该具备的条件5.1装置的大部分工程已经进入工程扫尾阶段, 局部区域内的设备安装工作已经完 成;5.1.1主机及其附属设备(含电机)的就位,找平、找正,检查机泵调整试验等安 装工作完成,包括单机有关的电气、

6、仪表安装调试工作均全部结束,并有齐全的安装 记录。设备部门应确认重要的安装数据如找平、找正数据,气缸间隙数据。二次灌浆记 录,附属容器、管道试压仪表调校记录等以及生活人员需要了解的重要数据运应即时出 示确认;5.1.2 二期灌浆层已经达到设计强度, 基础抹面工作已经结束。 与试车有关的设备、 管道具备使用条件,润滑系统的已按设计要求处理合格。除特殊部位的防腐、保温、保 冷等工作已经结束。5.2 现场环境负荷必要的安全条件,通道通畅、通讯通畅、消防及救护条件具备;5.3 动力条件具备,试车用电已经具备送电条件;5.4 试车的组织工作已经完成5.4.1 生产准备与安装各方面已经协调明确,成立试车小

7、组(见附表);5.4.2 单机试车方案已经批准;5.4.3 有关单机试车的安全措施已经贯彻落实(如:能量隔离、上锁、试车区域隔 离、标识等工作)5.5 泵为例说明:5.5.1 地脚螺栓应紧固完毕,二次灌浆应达到设计强度,抹面工作应结束;5.5.2 冷却、传热、保温、保冷、冲洗、过滤、除湿、润滑、液封等系统及工艺管 道应连接正确,且无渗漏现象。管道应冲洗干净,保持通畅;5.5.3 电机绝缘电阻及转动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5.5.4 轴端填料的松紧程度应适宜, 机械密封的装配应正确, 高温高压下, 填料的 减压、降温设施应符合要求;5.5.5 各润滑部位应加入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润滑剂;5.5.6 脱

8、开联轴器,先进行驱动机的试运转。以电机驱动者,电机应运转 2小时以 上各部位运行良好,温升不超过15C5.5.7 试车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经过学习,考试合格,确保正确操作和维护,试车 时定员定岗,严禁擅离职守或串岗;5.5.8 试车介质送到,并有完善的循环路线。5.5.9 完备的试车记录表。6 技术要求6.1 泵类试车技术要求:6.1.1 泵类要在满负荷下试车 4小时以上6.1.2 泵类单体试车设计工作介质小于常温水的, 在用水作为实验介质时, 考核指 标以温升、功率和运转速度、流量为主,以压力为参考,且不得超过机器的额定值,严 禁无介质试车。6.1.3 泵启动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齿轮泵、螺杆

9、泵等容积式泵启动时,必须先开启进、出口阀门; 离心泵应先开入口阀门,关出口阀门,打开排气阀使整个泵体充满水后,关闭排 气阀;对泵进行点动,确认转向准确后方可正式启泵;泵启动后应快速通过喘振区;转 速正常后应打开出口管路阀门,并调节至设计工况;试运转合格后应逐渐关闭出口管路阀,切断电源,关闭进口阀。6.2 搅拌器单机试车技术要求:6.2.1 再次检查齿轮箱油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6.2.2 点动电机,确认搅拌器主旋转轴旋转方向是否正确。623向容器内逐渐充入水,第一次充水至淹没第一层桨叶为止,运行1h,且在运转中检查旋转部件的发热情况,润滑脂的消耗量,电机电流,搅拌构件旋转速度,无异 常后,继续充

10、水,第二次充水至淹没第二层桨叶为止,重复第一次充水检查事项,运行 1h,无异常后,继续将容器充满水,重复检查事项,连续运行2h。6.2.4 分别在三次充水后, 依次检查各运行指数如温度、 振动,电机电流以及搅拌 轴摆动量并做好记录。6.2.5 如运行指标正常,则试车成功。6.2.6 停下搅拌器。6.2.7 排净容器内水,封闭进出口。6.3 计量泵试车技术要求:6.3.1 第一次启动应将调节转盘旋转至 0位(泵最小行程处),将调量表对零后重 新转入并固定,再将柱塞行程调制最大行程的 40%50%。6.3.2 对泵进行点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启动。6.3.3刚启动泵时待泵运行10s20s,重复10

11、次以上,在此运行期间,注意听电机 及其他运动件有无异常噪音,并及时排除故障。6.3.4 在零压下, 泵运行一个小时左右, 再逐步增大行程, 检查排出管路流量大小, 将机座油温预热。6.3.5 将流量调节设定在流量的100%按照额定压力值的25% 50% 75% 100%逐步加压,在每一级排出压力下,运转时间不应少于15mi n。最后应在额定排气压力下连续运转1h。前一压力等级运转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压力等级的运转。6.3.6运行过程中,润滑油不应高于60°C,轴承温度不应高于70T .6.3.7隔膜式计量泵油腔安全阀的动作应灵敏可靠,其开启压力应符合以下规定:排放压力应为开启压力的1

12、.051.15倍,回座压力应大于开启压力的0.9倍,自动补油阀 应在大于或等于80%空度下动作,其动作灵敏可靠。6.3.8调量表设定不要超过100%否则容易出现异常;手臂远离柱塞和联轴器等运 动部件,确保人身安全。6.4试运转中应重点检查下列项目:6.4.1有无异常噪音、声响等现象;6.4.2轴承温度应符合机器的技术文件的规定, 若无规定,滚动轴承的温升应不超 过40 C,其最高温度一般应不超过 75 C;滑动轴承的温升应不超过 35 C,其最高 温度一般应不超过65C;6.4.3检查其他主要部位的温度及各系统的压力等参数,是否在规定范围内;6.4.4设备应安排专人检测振动值是否符合机器技术文

13、件的规定,若无规定,离心式机器,应符合下表1的规定;表1离心式机器轴承处的振动值(毫米)转速(转/分)轴承处的双向振幅不大于(mr)< 3750.18>3756000.15>6007500.12>75010000.10>100015000.08>150030000.06>300060000.04>6000120000.03>120000.02注:振动值应在轴承体上(轴承、垂直、水平三个方向)进行测量645检查驱动电机的电压、电流及温升等不应超过规定值。646检查机器各紧固部位有无松动现象;647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6.5试运转

14、结束后,应及时完成下列工作:6.5.1断开电源及其他动力来源;6.5.2卸掉各系统中的压力及负荷(包括放水、放气及排污等);6.5.3检查各紧固部件;6.5.4拆除临时管道及设备(或设施),将正式管道进行复位安装;6.5.5整理试运转记录。7组织与分工7.1生产单位负责完成各项生产准备工作,熟悉系统并对系统的设备,阀门,管道挂牌和标明介质流向;7.2在调试单位指导下对系统进行操作和设备维护;7.3在系统和设备投运完成后,经协商对系统进行代管;7.4安装单位完成设备和系统的试运,完成以上条件,巡视设备的运行状况。8进度安排珠海PU树脂(改性)1.5期动设备单机试车运转工期计划序号机泵位号机泵工艺

15、描述计划日期110R2030/A2030-1反应釜搅拌器A210R2033/A2033-1反应釜搅拌器A310R2032/A2032-1反应釜搅拌器A410R2031/A2031反应釜搅拌器A510D2030/A2030-2反应釜滴加罐搅拌器A610D2033-3/A2033-3引发剂滴加罐搅拌器A710D2032-3/A2032-3引发剂滴加罐搅拌器A810D2032-2/A2032-2单体滴加罐搅拌器A910D2033-2/A2033-2单体滴加罐搅拌器A1010P2030-1气动隔膜泵C1110P2030-2气动隔膜泵C1210P2030-3气动隔膜泵C1310P2031-1气动隔膜泵C

16、1410P2031-2气动隔膜泵C1510P2031-3气动隔膜泵C1610P2032-1电动隔膜式计量泵D1710P2032-2电动隔膜式计量泵D1810P2032-3气动隔膜泵C1910P2032-4屏蔽泵C2010P2033-1电动隔膜式计量泵D2110P2033-2电动隔膜式计量泵D2210P2033-3气动隔膜泵C2310P2033-4气动隔膜泵C2410P2033-5屏蔽泵C2510B2804离心式废气风机E2610K2017水环真空机组E9安全注意事项9.1机泵试车时注意安全,必须设立警戒区;试车区域拉警戒绳,非试车人员不得 入内;9.2临时管线的连接必须符合压力管道施工标准;9

17、.3试车人员都已经通过考试并取得上岗工作证, 熟悉泵的操作规程及相关的泵的 保护联锁;9.4所有进行试车的机泵必须办理相关的允许作业票据,如:送电、断电等,任何 单机试车设备必须完成附表2:允许单机试车开车会签表,各部门会签后方可进行单体 试车;9.5试车完毕的机泵及时办理断电手续,防止误启动和联锁自启动对设备造成损坏;9.6试车过程中,应指定专人负责检查、测试,认真做好附表1:转动设备机泵类试车过程记录表;专人负责记录各种参数,最后经各方技术、施工负责人试车评价,对 机泵单体试车做出结论,由相关单位签字确认;9.7试车过程必须对压力、温升、额定电流及运转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严格监控, 严禁过额

18、定负荷运行;9.8主机或者相关系统出现故障,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或者停止试车,严禁“带病” 运行;9.9参与联锁或有其他安全装置的机泵,如果调试联锁条件具备,在试车过程要逐 一进行检验,一并完成设备本机联锁及工艺联锁的核对确认。10试车所用工器具、材料序号工具数量材料及防护数量备注1对讲机4部10#铁丝20Kg2手电筒4把警戒绳500米3手钳3把安全带4条4警示牌10个透明胶管400米5秒表2块消防带4条6F扳手4把手套50副7测温枪1把11人员组织工艺技术员2人设备技术员2人电气人员1人仪表人员1人项目部1人班组8人12各机泵试车流程各机泵试车流程,参照工艺流程进行现场单机试车工作, 方案审批通过后。原则参 照工艺技术人员提供的试车流程进行单机试车工作,如因流程无法满足单机试车需求, 现场使用临时管道进行设备单机循环试车。操作流程将于工艺技术人员讨论后实施。13试车记录表及汇签表附表1:转动设备机泵类试车过程记录表SH/T 3503-J306机器单机试车记录工程名称:单元名称: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