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与思考解读_第1页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与思考解读_第2页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与思考解读_第3页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与思考解读_第4页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与思考解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与思考、对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发展线索的考察因为笔者参阅但结果不尽如“银行经营管 在银行经营管理如何对商业银行管理理论进行梳理,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关资料后发现, 很多学者根据不同线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 人意。曾经有的学者对于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否定的评价: 理理论发展到今天仍然没有一般企业管理理论那样完善和精致,理论中很难找到悠久的理论传统和分析范式, 既没有泰罗式的科学管理', 也 没有行为主义、系统主义、决策理论、数理模拟等各式各样的学派,翻开当今有 关银行经营管理的著作,除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一些 历史源流外, 大部分论著基本上都是作

2、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建立分析体系的, 可 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 很显然,作者忽略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突破, 同时把商业银行 (本身也是一种企业) 管理理论与一般企业管 理理论作如此的比较也是欠妥的。有学者将商业银行经营理论梳理为从成本控制理念到营销理念再到战略经 营理念指引下的理论演进。2这一线索实际上是以粗线条的方式反映了一般 企业管理实践发展在理论上的表现。 这一演进的过程概括起来讲就是, 随着企业 内部各个要素和外部市场态势的不断变化, 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从立足短期盈利 的管理职能研究到着眼长期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 从单一对企业自身进行研究到 对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进行

3、研究、 从对原有企业结构和组织的补充完善研究到 抛弃原有模式进行企业再造的研究。3这是一般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线索, 银行虽然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但它首先是一个企业, 因而银行的管理理论在大的框 架下自然也是沿着这样的道路来发展的。 但笔者认为, 按照这样的线索来梳理银 行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固然可行, 但更多意义上只能看作是将银行管理理论的发 展作为一种个案,来印证一般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无法体现 出银行管理理论的特点。还有学者以实现盈利性、 流动性、 安全性的统一和均衡为主线, 对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发展进行了研究, 得出结论, 认为从资产管理到负债管理 再到资产负债管理这样一个商业银

4、行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反映了商业银行始终 从“三性”中的盈利性着眼, 同时不断追求“三性”的统一以及风险和盈利的均 衡。4 作者视“三性”的统一和均衡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按照这一 核心内容来梳理银行管理理论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 但笔者认为这个“核心”仍 然不够“核心”。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首先作为一个市场中的企业所应有的基内涵本素质,因而无法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的特殊性; “流动性”和“安全性” 上具有内在的统一,那就是对风险的控制。(更金融二、商业银行管理理论梳理线索的选择笔者认为商业银行管理理论梳理线索的选择应着眼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具体地说是其业务的特殊性) ,这样的梳理才更具有

5、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介理论的主要内容正是探讨金融中介存在的必要性、 独特性,因而其结论为我 们选择梳理线索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尽管新古典主义的金融中介论曾经得出结论认为, 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 中介是多余的, 然而这一结论实现的前提条件是金融市场是完美的, 这同我们的 实际生活显然相差太远。 交易成本理论提出, 金融中介存在的必要性源自交易成 本的无处不在,交易成本还促成了金融中介在经营活动中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 济的优势。D-D模型认为银行负担着将非流动性资产 (贷款)转换为流动性负 债(活期存款) 的流动性转换功能, 该模型也证明了银行提供的活期存款作为一 种“最优风险分担合同”能为在

6、不同时间需求流动性的人提供比市场融资更为 有效的风险分担形式。基于金融市场广泛 存在的信息不对称,L-P模型从事前的非对称信息角度论证了:为了克服投资者与企业家之间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 企业家需要向投资者发出自己的质量 信号,而为了降低生产这种信号的成本, 企业家应结成联盟形成金融中介。 D1 amond受托监控模型则从事后的非对称信息证明了: 为了解决企业家的道德 风险问题, 投资者必须对企业家实施监控, 而为了降低这种监控成本, 投资者应 当将监控委托给一个统一的机构 金融中介。 Allen和Santomer o则认为金融中介具有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 投资人通过金融中介投资而不是直 接

7、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可以有效的降低自己的“参与成本”。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迅速降低, 因而交易成本理论 已经有所衰落, 而其他几个理论仍然保持着较强的生命力。 综合地看待这些理论 我们可以发现, 风险管理功能是自始至终的主线, 毕竟信息和风险是一对互为表 里的概念。 因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风险的管理, 那 么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梳理就可以围绕着风险管理而展开。三、对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再梳理一)简单的风险管理2 0世纪8 0年代之前,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 面。资产管理方面“真实票据理论”、 可转换性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逐步为

8、银行 的资产业务打开了空间,银行的资产从单一的短期工商业贷款扩张到了可转换资 产,再扩张到了有收入保障的长期贷款。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上的具体管理方法 也经历了从资金汇集法(将各种渠道聚集起来的资金视为同质的单一来源,然后在各种资产之间按照流动性要求 进行分配)到资产分配法(根据不同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和法定准备金的要求 来决定资产的分配方向和比例)再到线性规划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和收益预测 基础上确定最优的资产组合,使得目标函数最大化)。负债管理方面银行则经历了从原有的银行券理论和存款理论到现代的以购 买理论和销售理论为代表的主动负债理论, 这样银行的负债业务从被动的吸收存 款扩展到了从同业金融机

9、构、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市场以及财政机构方面借入资 金,再扩展到了立足于客户需要主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阶段。不断出现的银行危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促使银行不断发掘自身风险 管理的潜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丰富则为这种风险能力的扩张提供了 技术支持,同时非银行金融中介的竞争促使银行不断改进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方 法。这个阶段银行管理理论的突出成就是:风险识别能力不断加强,主要体现 在银行识别出了一系列银行有能力管理但之前却未敢涉及的风险,比如长期贷款风险、有价证券投资等。与此同时,银行的风险度量还处于经验性的、定性管理 阶段;风险管理的内容仍然限于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这样的传统风险类型;风险管

10、理的方法上还停留在较为局部的、 孤立的方式上;资产配置法具有了资产负 债综合管理的萌芽但还是一种比较机械的处理思路。(二)综合的风险管理2 0世纪7 0年代末8 0年代初,金融市场自由化的速度迅速提升,商业银 行所面临的各种市场风险迅速张显,简单的风险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商业 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这时综合风险管理理论逐渐形成。综合风险管理的基本思 想就是打破银行管理中原有的割裂模式,对于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实行综 合的考量。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综合风险管理理论的典型代表,这一理论运用现代化的管理 方法及技术手段,从资产负债的总体上协调资产与负债的矛盾, 以利率作为解决 这一矛盾的关键因素

11、,建立一整套的防御体系,使得银行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方 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显示了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关的文献对 缺口管理(银行管理者根据利率变化预测, 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 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比例管理(根据资产负债管理的 监管性要求及资金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资金来源项目之间、资金运用项目之间以及资金来源 与资金运用之间确定一定的比例)、久期管理(综合考虑市场利率变化对银行资 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程度)以及计算机动态模拟管理等技术有详细地考察,这里不再赘述。早期的资本充足率管理也是综合风险管理的重要成果。资本充足率体现了银行以合格资本对风险资产的补偿

12、能力, 其中的风险资产已经涵盖了银行采用 的各种表外工具。这一指标的基本形式比较简单但其对于各项风险资产的权重确 定、对于核心资本以及附属资本的划分方法充分体现了银行风险综合管理的思路。应该看到,这个时期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只是涵盖了 信用风险(包括国家信用风险),方法上也只是运用了相当于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所使用的标准法。金融市场的变幻无常成为这个阶段银行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动力,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管理思路的改进,即以综合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度量能力的提升和风险控 制手段的改进,即用金融工程方法提高了对风险定性分析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 管理内容的丰富,主要表现在对于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上。

13、(三)全面的风险管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银行风险和金融危机在国际间的传播 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以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损失的事件为代 表,许多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困境的主要原因,不再是信用风险或者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 而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的联合作用。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 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的量化问题。于是市场风险的量化管理带动了 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还包括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的量化和管理创新,最终形 成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对银行内部 在全球业务范 围内 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的风险进行统一衡量和通盘管理。 全面风

14、 险管理能够全面动态地识别和测量风险,使银行各层次做出更好的风险管理决策,从而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全面的风险管理无论是手段、内容,还 是机制、组织,都出现了质的飞跃,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复杂 性已远非二三十年前可比。 6 以新巴塞尔协议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系统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的风险识 别有了巨大的加强,主要体现 为识别了一系列银行潜在面临但之前尚未充分认识的风险, 这样银行风险管理的 内容就扩充为三大风险: 信用风险 (包括价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前者又进一 包括利率风险、股权风险、商品风险和外汇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主要 涉及人的能力、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八个模型

15、(对于信用风险有标 准法、内部评级基础法、 内部评级高级法;对于市场风险有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 对于操作风险有基本指标法、 标准法和内部衡量法) 则为这些风险提供了越来越 精细的衡量和控制手段。7 这样经过完善的资本充足率管理高度凝炼了全面 风险管理的理念。四、结语纵观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市场变化的外部压力和自身发展的内部 要求8 至此,而这一轨迹共同促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的不断更新, 也就促成了商业银行管理理论不 断对原有理论进行合理的扬弃。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经历了从消极的规避风险 到积极的应对风险,风险管理能力经历了从单一的风险管理到全方位的风险管 理,风险管理方法经历了

16、从静态的粗略的定性管理到动态的日益精确的定性管理 与定量管理的结合。 纵观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从最初的以 孤立的业务视角管理单一的风险, 到之后的用综合的视角管理单一的风险, 再到 后来的以系统的视角管理全面的风险。 有迹象表明, 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所表 现出来的优势也为其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中介提供了理论解释。 笔者就以风险管理为梳理线索得出了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发展轨迹, 也是符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的。参考文献:1 杨克勤.突破口在哪里?-兼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若干 “两难”问题J .现代金融导刊,1 9 9 6,( 5 ).2 孔祥毅.金融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 0 0 3.改革,3 任佩瑜.论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规律和趋势J.经济体制 1997,(5).4 李庚寅.商业银行管理理论演变的辩证思考 J .暨南学报,2000,5 秦国楼.现代金融中介论M.6 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支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