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的回零及其故障诊断与分析_第1页
数控机床的回零及其故障诊断与分析_第2页
数控机床的回零及其故障诊断与分析_第3页
数控机床的回零及其故障诊断与分析_第4页
数控机床的回零及其故障诊断与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数控机床回参考点的必要性数控机床在接通电源后要做回零的操作,这是因为在机床断电后,就失 去了对各坐标位置的记忆,所以在接通电源后,必须让各坐标轴回到机床一固定 点上,这一固定点就是机床坐标系的原点或零点, 也称机床参考点。使机床回到 这一固定点的操作称为回参考点或回零操作。数控机床回参考点的好处如下:(1) 系统通过返回参考点来确定机床的原点位置, 以正确建立机床坐标 系。(2)螺距误差补偿及反向间隙补偿有效,软极限行程保护有效。图1所示为一卧式加工中心机床参考点相对工作台中位置的示意图。图2为SSCK-20数控车床返回参考点后刀架卡盘中心相对机床原点的示意图。回参考点是数控机床的重要功能

2、之一,能否正确地返回参考点,将会影 响到零件的加工质量。同时,由于数控机床是多刀作业,每一把刀具的刀位点安 装位置不可能 调整到同一坐标点上,因此就需要用刀具补偿来校正,如加工中 心刀具的长度补偿和数控车床车刀刀尖的位置补偿,这种刀具偏置的补偿量也是 通过刀位点的实际位 置与由参考点确立的基本坐标系比较后补偿得到的。2、回参考点的方式回参考点的方式因数控系统的类型和机床生产厂家而异,目前,采用脉 冲编码器或光栅尺作为位置检测的数控机床多采用栅格法来确定机床的参考点。 脉冲编码器或光栅尺均会产生零位标志信号,脉冲编码器的零标志信号又称一 转信号,每产生一个零标志信号相对于坐标轴移动一个距离,将该

3、距离按一定等 分数分割得到的数据 即为栅格间距,其大小由参数确定。 当伺服电机(带脉冲编 码器)与滚珠丝杠采用l:l直连时,一般设定栅格间距为丝杠螺距,光栅尺的栅 格间距为光栅尺上两个 零标志之间的距离。采用这种增量式检测装置的数控机 床一般采用档铁与回零减速开关相配合实现。 随着智能型的检测元件的涌现,德 国海德汉(HEIDENHAI)N公司推出了带距离编码参考点标志的线性测量系统。省去了回零减速开关, 不必返回一个固定的机床参考点 (第一参考点) 且正负方 向均 可实现手动回零操作。带减速挡块的栅格信号返回参考点控制,目前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是FANU係统和Siemens系统的方式。FANUC

4、系统在返回参考点状态下,按下各轴点动桉钮,机床以快移速度 向机床参考点方向移动,当减速挡块碰到减速开关时,开始减速,以低速向参 考点方向移动。 减速开关离开减速挡块时, 系统开始找栅格信号, 系统接收到一 转信号后,以低速移动一个栅格偏移量,准确停在机床的参考点上。Siemens系统在返回参考点状态下,按下各轴点动桉钮,机床以快移速 度向机床参考点方向移动,当减速挡块碰到减速开关时,坐标轴减速至静止。 利用撞块信号的下降沿同步,按照搜索第1个零脉冲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退离参 考点行程开关。利用第1个零脉冲实现同步并使坐标轴移动一个可设定的距离后 停 止。该位置就是坐标轴的参考点。带距离编码参考点

5、标志的线性测量系统是采用包括一个标准线性的栅格 标志和一个与此相平行运行的另一个带距离编码参考点标志通道,每组两个参考 点标志的距离 是相同的,但两组之间两个相邻参考点标志的距离是可变的,每 一段的距离加上一个固定的值,因此坐标轴可以根据距离来确定其所处的绝对位3、数控机床返回参考点的调整1)采用档铁与回零减速开关相配合的调整数控机床各轴传动机械拆装后、进给伺服电动机更换后、位置检测装置 修复后都将导致机床参考点位置不准,需对机床的返回参考点进行调整。通常机床参考点设计在机床刀架X轴正方向上,Z轴正方向上。如果机 床的刀架在机床回零操纵中要求设定固定的位置,若通过调整回零开关撞块的方法还不能满

6、足回零的要求,则必须通过调整机床的相应参数来达到回零控制的要 求。机床相应参数调整步骤如下(以FANUC 0i为例):(1)预置参数1006第5位(ZMIx)确定两轴回零的方向。(2)预置参数1850项,X轴栅格调整的预置值。如X轴丝杠螺距为6mm那么预置值为6000。(3) 预置参数1850项,Z轴栅格调整量的预置值。如Z轴丝杠螺距为6mm那么预置值也为6000。(4)用手动方法使机床刀架回到机床参考点。(5)机床回到零后,X、Z位置显示与规定值进行比较。当显示的坐标值大于规定值半个螺距时,先调整撞块使之接近规定值, 重新将刀架移动到原起点, 再进行第4步操作,反复调整撞块使显示值大于或小

7、于规定值,但二值的绝对值之差要小于半个螺距。将参数1850项预置值分别减去X、Z轴显示值与规定值的差值,再以所 得结果重新分别设置参数1850项(单位0.001mm)。规定零点坐标:X=260000Z=500000回零后坐标显示:X=262000Z=5010001850项X参数设定为6000(262.000260. 000)X1000 =400 01850项Z参数设定为6000(501.000500. 000)X1000=5000(6)重新进行第4、5项操作,使机床刀架回零坐标值符合规定值。(7)在系统参数1240中分别输入X:260000 (直径编程坐标值)和Z:500000。(8)机床断电

8、重新送电,进行回零操作,转塔刀架就按规定的距离精确地 回到零点,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机床零点的坐标值。2)带距离编码光栅尺调整Siemens840D系统相关参数设定:34000参数设为零(不用返回参考点减速开关信号)。34060参数设为返回参考点最大移动距离=两倍直线光栅尺标准参考点 标志栅格间距。34090参数设为返回参考点偏移值。34200参数设为3(选择距离编码光栅尺)。34300参数设为直线光栅尺标准参考点标志栅格间距。34310参数设为光栅尺信号节距例如:海德汉(HEIDENHAI)N LB382C34300=40mm; 34060=80mm; 34310=0.04mm;FANUC 0

9、i-c系统相关参数设定:1802第1位设为零,使用3参考点检测回零点。1815第1位第2位均设为1,选择了带距离编码参考点标志的直线光栅 尺。1821设为直线光栅尺标准参考点标志栅格间距。(相邻两markl之间的 距离)。1882设为相邻两mark2之间的距离。1883假想的光栅尺原点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LB382C:1821=40mm 1822=40+0.04=40.04mm4、数控机床返回参考点的常见故障分析及示例(1)常见现象及可能的原因a.找不到参考点(通常会导致机床超程报警)机床回零过程无减速动作或一直以减速回零,多数原因为减速开关及接 线故障。机床回零动作正常,但系统得不到一转信号

10、。原因可能是电动机编码器 及接线或系统轴板故障(工厂中多数采用交换法来判别故障具体部位)。减速开关偏移。b.找不准参考点(即返回参考点有偏差)减速挡块偏移、栅格偏移量参数设定不当、参考计数器容量参数设定不当、位置环增益设定过大、编码器或轴板不良。(2)常见故障实例分析例1某一数控车床(系统为FANUC-TD回零时,X轴回零动作正常(先 正方向快速运动,碰到减速开关后,能以慢速运动),但机床出现系统因X轴硬 件超程而急停报警。此时Z轴回零控制正常。根据故障现象和返回参考点控制原理,可以判定减速信号正常,位置检 测装置的零标志脉冲信号不正常。产生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来自x轴进给电动机 的编码器故障(

11、包括连接的电缆线)或系统轴板故障。因为此时Z轴回零动作正 常,所以可以通过采取交换方法来判断故障部位。交换后,发现故障转移到Z轴上(X轴回零操作 正常而Z轴回零出现报警),则判定故障在系统轴板,最后 更换轴板,机床恢复正常工作。例2某一数控车床进行钻孔时(利用机床建立的坐标系),发现孔中心 偏差了一个进给丝杠的螺距误差。根据故障现象,返回参考点的动作过程正常,判定减速挡块偏离导致机 床回参考点不准, 使得该轴碰上该挡块时, 脉冲编码器上的零位标志刚错过, 只 能等待脉冲编码器再转过近一周后,系统才能找到零标志。故障排除方法是调整 减速挡块且机床重新进行参考点的设定。通过该故障分析,凡是机床返回参考点出现近似一个进给丝杠螺距误差 时,多数故障原因在减速挡块偏离, 如果有很小的偏差就应按返回参考点不准的 原因进行检查。例3参考计数器容量参数设定不当。SV-45立式加工中心断电再开机返回参考点时,X轴参考点漂移。漂移量 为4mm ,8mn或12mm每次回零位置不确定。处理:1、对调X轴、Y轴的伺服板2、对调原点撞块,对调撞块开关。3、对调X轴和Z轴的编码器。采用上述三种办法问题仍未 解决。问题分析:原机床X轴采用全闭环的光栅尺,由于光栅尺的故障,取消X轴的光栅尺,将闭环改为半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