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课件_第1页
齿轮传动-课件_第2页
齿轮传动-课件_第3页
齿轮传动-课件_第4页
齿轮传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篇第五第五章章齿轮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1第一节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知识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一、齿轮传动的特点一、齿轮传动的特点优点优点:1 1)传动效率传动效率高高 2 2)传动比恒传动比恒定定 3 3)结构紧结构紧凑凑 4 4)工作可工作可 靠、寿命长靠、寿命长缺点:缺点:1 1)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高 2 2)不适于中心距较大两轴)不适于中心距较大两轴 间传间传动动 3 3)使用维护费用较)使用维护费用较高高 4 4)精度低时、噪音、振动较大)精度低时、噪音、振动较大二、齿轮传动的主要类型

2、二、齿轮传动的主要类型1、按传动轴相对位置、按传动轴相对位置平行轴齿轮传平行轴齿轮传动动相交轴齿轮传相交轴齿轮传动动交错轴齿轮传动交错轴齿轮传动2、按工作条件、按工作条件开开式式齿轮完全外露,易落入灰砂和杂物,不能齿轮完全外露,易落入灰砂和杂物,不能保保证证良良好好 的润滑,轮齿易磨损,多用于低速、不重要的场合的润滑,轮齿易磨损,多用于低速、不重要的场合半开半开式式装有简单的防护罩,有时还把大齿轮部装有简单的防护罩,有时还把大齿轮部分分浸浸入入油油池池中中,比比开开式式传传动动润润滑滑好好些些,但但仍仍不不能能严严密防止灰砂及杂物的密防止灰砂及杂物的 浸入,多用于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及简单机械设

3、备浸入,多用于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及简单机械设备闭式闭式齿轮和轴承完全封闭在箱体内,能保证良好的润滑齿轮和轴承完全封闭在箱体内,能保证良好的润滑和较好的啮合精度,应用广泛。多用于汽车、机床及航空发动和较好的啮合精度,应用广泛。多用于汽车、机床及航空发动 机等的齿轮传动中机等的齿轮传动中三、齿轮传动的设计要求三、齿轮传动的设计要求功率传功率传动动主要用来传递功率。强度要求主要用来传递功率。强度要求示数传示数传动动主要用来传递准确旋转运动。强度要主要用来传递准确旋转运动。强度要求求 精度要求精度要求四、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四、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齿轮传动应满足两项基本要求齿轮传动应满足两项基本要求: :

4、1)1)传动平稳传动平稳2)2)承载能力高承载能力高在齿轮设计、生产和科研中,有关齿廓曲线、齿轮强在齿轮设计、生产和科研中,有关齿廓曲线、齿轮强 度、度、制造精度、加工方法以及热处理工艺等,基本上都是围制造精度、加工方法以及热处理工艺等,基本上都是围 绕这两绕这两个基本要求进行的个基本要求进行的面硬度应比大轮高面硬度应比大轮高30305050HBS软齿面软齿面 硬齿面硬齿面HBSHBS350 350 HBSHBS350350原因:原因:1 1)小齿轮齿根强度较弱)小齿轮齿根强度较弱2 2)小齿轮的应力循环次数较多)小齿轮的应力循环次数较多3)3) 当大小齿轮有较大硬度差时,较硬的小齿轮会对较软

5、当大小齿轮有较大硬度差时,较硬的小齿轮会对较软 的大齿轮齿面产生冷作硬化的作用,可提高大齿轮的的大齿轮齿面产生冷作硬化的作用,可提高大齿轮的 接触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一、对齿轮材料的基本要求一、对齿轮材料的基本要求1.1.齿面要硬齿面要硬, , 齿芯要韧齿芯要韧2.2.易于加工及热处理易于加工及热处理3.3.为了保证大、小齿轮有相同的使用寿命,小轮齿为了保证大、小齿轮有相同的使用寿命,小轮齿第二节常用材料和热处理第二节常用材料和热处理二、常用的齿轮材料二、常用的齿轮材料1.钢钢含碳量含碳量为为0.10.6常用常用性能最性能最好好(可通过热处理提高机械性可通过热处理提高机械性能能) 锻钢锻钢钢材

6、经锻钢材经锻造造, 性能提高性能提高最常用最常用45、35SiMn、42SiMn、40Cr、35CrMo(2)铸铸钢钢耐磨性和强度均较好,承载能力稍低于锻耐磨性和强度均较好,承载能力稍低于锻 钢,常用于尺寸较钢,常用于尺寸较大大(d400600mm)且不宜锻造的场且不宜锻造的场 合合。 ZG310-570、ZG340-640 成本高成本高2. 铸铁铸铁用于开式、低速齿轮,强度差,易成型用于开式、低速齿轮,强度差,易成型灰口铸铁灰口铸铁 HT200、HT300球墨铸铁球墨铸铁 QT500-73.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用于小功率、速度高、低噪音用于小功率、速度高、低噪音三、常用热处理三、常用热处理A

7、、正火正火-批量小、单件生产、对传动尺寸没有严格限批量小、单件生产、对传动尺寸没有严格限 制时,常采用正火处理。制时,常采用正火处理。B、调质调质-得到的均是软齿得到的均是软齿面面(硬度硬度350HBS),常用于,常用于 对尺寸和精度要求不高的传动。对尺寸和精度要求不高的传动。C、整体(表面)淬火整体(表面)淬火-整体(表面)淬火后再低温回整体(表面)淬火后再低温回 火。常用材料为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火。常用材料为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D、渗碳淬火渗碳淬火-冲击载荷较大的齿轮,宜采用渗碳淬冲击载荷较大的齿轮,宜采用渗碳淬 火。常用材料有: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火。常用材料有: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E

8、、表面氮化表面氮化-得到的均是硬齿得到的均是硬齿面面(硬度硬度350HBS),常用,常用 于高速、重载、精密传动于高速、重载、精密传动渗氮齿轮硬度高、变形小,适用于内齿轮和难于磨削的渗氮齿轮硬度高、变形小,适用于内齿轮和难于磨削的 齿轮。齿轮。碳氮共渗:碳氮共渗工艺时间短,且有渗氮的优点,可碳氮共渗:碳氮共渗工艺时间短,且有渗氮的优点,可 以代替渗碳淬火,其材料和渗碳淬火的相同。以代替渗碳淬火,其材料和渗碳淬火的相同。当两齿轮材料相同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当两齿轮材料相同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表 2. 5 一1小 模 数 齿 轮 常用材料和热处理材料名称优质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工具钢合金钢不锈钢硬

9、铝超硬铝 锡青铜铸铁青铜 黄铜夹布胶木卡普隆 高分子增强尼龙6 聚碳酸酷材料牌号1520404550T8ATl OA 15Cr20Cr40Cr38CrMoAlA2Cr13Ni2ZCuSnl OP bl ZCuA19Mn2 H62热处理渗碳猝火回火正火或调质 猝火调质渗碳(氮)猝火、回火 调质渗氮调质渗氮猝火调质应用范围常用于圆周速度 3 mi s 以下的齿轮常用于圆周速度较高和强度较高的齿轮和蜗 杅常用于制造小齿轮和蜗杆用于制造承受冲击和交变载荷的齿轮和蜗杆 用于制造速度较高的耐磨齿轮用于制造需氮化的齿轮 , 热 处 理后不必磨齿 用于 要求防 锈、防 腐 的 齿 轮,猝火 后 变形 极 小,

10、齿面光泽用于制造要求重鱼轻、受 力较小的齿轮用于制造高抗磨或防磁的重要齿轮及蜗轮 用于制造抗磨、 防腐的次要齿轮及蜗轮用于制造抗磨、抗腐性要求 一般的齿轮及蜗轮用于制造不要求抗磨性 , 要 求 抗 冲击、振 动和 噪声小的齿轮选择齿轮材料主要考虑传动特点和工作条件:选择齿轮材料主要考虑传动特点和工作条件:(小模数齿轮,应用范围(小模数齿轮,应用范围决定决定材料)材料)为保持精度持久为保持精度持久要求重量轻要求重量轻减小噪声或防腐蚀减小噪声或防腐蚀传动大功率传动大功率抗腐蚀和高耐磨抗腐蚀和高耐磨耐磨材料耐磨材料铝合金或非金属材料铝合金或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硬度和强度较高的材料硬度和强

11、度较高的材料 合金钢合金钢抗腐蚀性、防磁性和机械性能都好抗腐蚀性、防磁性和机械性能都好青铜或黄铜青铜或黄铜四、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四、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齿轮的受力分析是设计齿轮的基础,同时,也可为齿轮的受力分析是设计齿轮的基础,同时,也可为 设计轴及轴承提供初始条件。设计轴及轴承提供初始条件。齿轮啮合时,可看作是两圆柱体的接触,其半径等齿轮啮合时,可看作是两圆柱体的接触,其半径等 于两齿廓在啮合点的曲率半径,啮合点由齿根向齿顶移于两齿廓在啮合点的曲率半径,啮合点由齿根向齿顶移 动(主动轮),疲劳损坏多发生在节点附近,且节点附动(主动轮),疲劳损坏多发生在节点附近,且节点附 近处一般只有一对轮齿受

12、载,故受力分析在节点啮合时近处一般只有一对轮齿受载,故受力分析在节点啮合时 计算。计算。第三节 齿轮传动受力分析第三节 齿轮传动受力分析一、直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一、直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步骤:受力分析步骤:力的作用点为节点;力的作用点为节点;轮齿间相互作用的法向力轮齿间相互作用的法向力(总作用力)(总作用力)Fn沿啮合线沿啮合线指向工作齿面;指向工作齿面;Fn分解为圆周力(切向分解为圆周力(切向 力)力)Ft、径向、径向力力Fr、轴向、轴向力力Fa 。一对直齿圆柱齿轮,若略去齿面间的摩擦力,轮齿节点处一对直齿圆柱齿轮,若略去齿面间的摩擦力,轮齿节点处 的法向力的法向力Fn可分解为两对互相

13、垂直的分力:切于分度圆上可分解为两对互相垂直的分力:切于分度圆上的圆周力的圆周力Ft1、Ft2 和沿半径方向的径向和沿半径方向的径向力力Fr1、Fr2 。1 1、各力的大小、各力的大小161111nP1d2TT 9.55 10 F F Ft2T1cos d cos nF F tan rtt式中:式中:T1主动齿轮传递的名义转主动齿轮传递的名义转矩矩(N.mm);d1主动齿轮分度圆直主动齿轮分度圆直径径(mm); 分度圆压力角分度圆压力角();P1主动齿轮传递的功主动齿轮传递的功率率(kW);n1主动齿轮的转主动齿轮的转速速(r/min)。圆周圆周力力Ft的大小可直接由齿轮所传递的转矩确定,因此

14、在进行齿的大小可直接由齿轮所传递的转矩确定,因此在进行齿 轮受力分析时,总是将其它各力表示轮受力分析时,总是将其它各力表示为为Ft的函数。的函数。2 2、各力的方向、各力的方向圆周力圆周力Ft :主动轮圆周力的方向与回转方向相:主动轮圆周力的方向与回转方向相反;从动轮圆周力的方向与回转方向相同。反;从动轮圆周力的方向与回转方向相同。径向力径向力Fr :分别指向各自轮心。:分别指向各自轮心。3 3、各力对应关系、各力对应关系作用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各作用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各 对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即:Fn1= -Fn2Ft1= -Ft2 Fr1= -Fr2圆周

15、力圆周力轴向力轴向力径向力径向力式中式中: n 法面分度圆压力角法面分度圆压力角 t 端面分度圆压力角端面分度圆压力角 分度圆螺旋角分度圆螺旋角 b 基圆螺旋角基圆螺旋角1161nPd1T 9.55 10F F 2T1Fcos cos cos F F tan F F tan n nt tn nt ta an nt tr rt t法向力法向力二、斜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二、斜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 1 1、各力的大小、各力的大小2 2、各力的方向、各力的方向圆周圆周力力 Ft t:主动轮上的与转向相反,从动轮上的与转向相同;主动轮上的与转向相反,从动轮上的与转向相同; 径向径向力力Fr r:分别指向各自

16、轮心;分别指向各自轮心;轴向轴向力力Fa a:主动轮主动轮的轴向力的轴向力用用“左右手法左右手法则则”来判断:当主动轮来判断:当主动轮右旋时,用右手四指的弯曲方向表示主动轮的转动方向,大拇右旋时,用右手四指的弯曲方向表示主动轮的转动方向,大拇 指所指的方向即为轴向力的方向;主动轮左旋时,用左手来判指所指的方向即为轴向力的方向;主动轮左旋时,用左手来判 断,方法同上。断,方法同上。3 3、各力对应关系、各力对应关系作用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作用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 各对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各对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反。即:即:Fn1= -Fn2Ft1= -Ft2 Fr1= -Fr2 Fa1=

17、-Fa2一对齿轮刚接触时的受力状态,是强度计算一对齿轮刚接触时的受力状态,是强度计算 的重要基础。齿根的应力集中是产生疲劳裂纹的的重要基础。齿根的应力集中是产生疲劳裂纹的 根源,所以齿根圆角不宜过小;齿根受拉应力的根源,所以齿根圆角不宜过小;齿根受拉应力的 一边更宜折断。一边更宜折断。齿根危险截面的位置用齿根危险截面的位置用3030切线法确定。作与轮齿对切线法确定。作与轮齿对 称中心线称中心线成成3030角的两直线与齿根圆角过渡曲线相角的两直线与齿根圆角过渡曲线相切,连接两切点的齿厚即为齿根危险截面的齿厚。切,连接两切点的齿厚即为齿根危险截面的齿厚。30161111nP12T1d2TT 9.5

18、5 10 F F m1Ftcos dcos nF F tan sin a1t1F F tan cos r1t1m1t1式中式中: dm1 主动主动轮轮1齿宽中点处的分度圆直齿宽中点处的分度圆直径径 ; 分度圆压力角;分度圆压力角;1主动轮的分锥角;主动轮的分锥角;2 从动轮的分锥角;从动轮的分锥角;三、圆锥齿轮受力分析三、圆锥齿轮受力分析 1 1、各力的大小、各力的大小2 2、各力的方向、各力的方向圆周圆周力力 Ft t:主动轮上的与转向相反,从动轮上的主动轮上的与转向相反,从动轮上的 与转向相同;与转向相同;径向径向力力Fr r:分别指向各自轮心;分别指向各自轮心; 轴向轴向力力Fa a:分

19、分别指向各自大端。别指向各自大端。3 3、各力对应关系、各力对应关系Fa1是轮是轮1的轴向力,也是的轴向力,也是轮轮2的径向力的径向力Fr2 即即:Fn1= -Fn2Ft1= -Ft2Fa1= -Fr2 Fr1= -Fa2四、蜗杆、蜗轮受力分析四、蜗杆、蜗轮受力分析作用于蜗轮上的转作用于蜗轮上的转矩矩T2(Nm)使其匀使其匀 速转速转动动, 蜗轮分度圆直径蜗轮分度圆直径为为d2,则作用于其分度圆上节点处的则作用于其分度圆上节点处的圆周力圆周力:Ft T2 / d2在端面内轮齿的在端面内轮齿的正压力正压力:Ftn Ft / cos 法面内齿轮法面内齿轮的的正压正压力力:Fn Ft / (cos

20、ncos) 作用于蜗轮上的作用于蜗轮上的轴向力轴向力:Fx Fttan 作用于蜗轮、蜗杆上的作用于蜗轮、蜗杆上的径向力径向力:Fr Fttan 蜗杆上的轴向力与蜗轮上的圆周力相等,蜗杆上的轴向力与蜗轮上的圆周力相等, 蜗杆上的圆周力与蜗轮上的轴向力相等。蜗杆上的圆周力与蜗轮上的轴向力相等。五五、 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小结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小结在作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时,必须要分清在作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时,必须要分清主动轮主动轮和和从动从动 轮轮。关于各力的大小已经给出计算公式,下面将着重就如何正关于各力的大小已经给出计算公式,下面将着重就如何正 确地确地判断各力的方向和做到在图中正确地标注进行讨论

21、判断各力的方向和做到在图中正确地标注进行讨论:1)圆周)圆周力力Ft :主反从同主反从同,即主动轮的圆周力为阻力,与回,即主动轮的圆周力为阻力,与回 转方向相反;从动轮的圆周力为驱动力,与回转方向相同。转方向相反;从动轮的圆周力为驱动力,与回转方向相同。2)径向)径向力力Fr:分别指向各自轮心分别指向各自轮心。注意注意:这一结论在大多:这一结论在大多 数情况下是正确的,唯一例外的是对于圆柱内齿轮其径向力数情况下是正确的,唯一例外的是对于圆柱内齿轮其径向力Fr 应为背离其轮心。应为背离其轮心。3)轴向)轴向力力Fa :直齿圆柱齿轮没有轴向力直齿圆柱齿轮没有轴向力,即,即Fa = 0 ,它可视,它

22、可视 为斜齿圆柱齿轮的特例。为斜齿圆柱齿轮的特例。斜齿圆柱齿轮轴向力斜齿圆柱齿轮轴向力Fa 的方向取决于齿轮的回的方向取决于齿轮的回 转方向和轮齿螺旋线方向。转方向和轮齿螺旋线方向。主动轮轴向力主动轮轴向力Fa可用可用左、右手定则左、右手定则来判断:当主动来判断:当主动 轮为右旋时,用右手,主动轮为左旋时,用左轮为右旋时,用右手,主动轮为左旋时,用左手,以四指的弯曲方向表示主动轮的转向,则拇手,以四指的弯曲方向表示主动轮的转向,则拇 指指向即为它所受轴向力的方向。指指向即为它所受轴向力的方向。从动轮轴向力从动轮轴向力方向:与主动轮的轴向力方向相反。方向:与主动轮的轴向力方向相反。 需要强调需要

23、强调:上述左右手定则仅适用于:上述左右手定则仅适用于主动轮主动轮。直齿锥齿轮轴向直齿锥齿轮轴向力力Fa 的方向:由的方向:由小端小端指向指向大端大端。圆柱齿轮和直齿锥齿轮传动各分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可综合如下表:圆柱齿轮和直齿锥齿轮传动各分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可综合如下表: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锥齿轮传动各分力方向的标示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锥齿轮传动各分力方向的标示 方法如下图所示:方法如下图所示:六、典型例题分析六、典型例题分析齿轮传动受力分析这类题目,一般给定齿轮传动受力分析这类题目,一般给定 传动方案、输入或输出齿轮轴转向以及某个传动方案、输入或输出齿轮轴转向以及某个 斜齿轮的轮齿旋向,另可附加一些其

24、他条斜齿轮的轮齿旋向,另可附加一些其他条 件。要求确定输出或输入齿轮轴转向,其余件。要求确定输出或输入齿轮轴转向,其余 待定齿轮轮齿旋向,标出齿轮所受各分力的待定齿轮轮齿旋向,标出齿轮所受各分力的 方向以及画出某齿轮轴的空间受力简图等。方向以及画出某齿轮轴的空间受力简图等。例例1 两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图所示两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图所示。 已知动力输入已知动力输入 轴轴的转向。试求:的转向。试求:(1)(1) 标出输出轴标出输出轴的转向;的转向;(2)(2) 确定齿轮确定齿轮2 、3、 4 的轮齿旋向,为减小轮齿偏载,的轮齿旋向,为减小轮齿偏载, 要求轴要求轴上两斜齿轮轴向力可相互抵消部分;上

25、两斜齿轮轴向力可相互抵消部分;(3)(3)标出齿轮标出齿轮2 、3 所受各分力的方向。所受各分力的方向。解解:输出轴的转向、齿轮:输出轴的转向、齿轮2、 3、 4 轮齿的旋向以及齿轮轮齿的旋向以及齿轮2 、3 所受各分力的方向见下图。所受各分力的方向见下图。解题思路:解题思路:(1)(1) 中间轴上两轮轮齿旋向相同中间轴上两轮轮齿旋向相同 要想使轴要想使轴上两斜齿轮上两斜齿轮所受轴向所受轴向 力相互抵消一部分,以减小中间力相互抵消一部分,以减小中间 轴上轴承的轴上轴承的轴向载荷,必须使该轴向载荷,必须使该 轴上两斜齿轮所受轴向力方向相轴上两斜齿轮所受轴向力方向相 反。由于两齿轮转向相同,螺旋反

26、。由于两齿轮转向相同,螺旋 线方向相同,但一为从线方向相同,但一为从动动( (齿轮齿轮2)2), 一为主动一为主动( (齿轮齿轮3)3) ,其轴向,其轴向 力才会反向。力才会反向。(2)(2) 认清主动轮及其旋向认清主动轮及其旋向在判断齿轮在判断齿轮2、 3 轴向轴向分力方向时,要用分力方向时,要用“左、右手定左、右手定则则”。由。由于于“左、右手左、右手 定则定则”仅适用于仅适用于一对啮合齿轮中的主动轮一对啮合齿轮中的主动轮。因此,首。因此,首 先要分清齿轮先要分清齿轮主动主动还是还是从动从动。(3)(3) 把各分力画在啮合点上把各分力画在啮合点上在标出齿在标出齿轮轮2、 3 所所受各分力的

27、方向时,要将各力画在啮合点上。受各分力的方向时,要将各力画在啮合点上。注意:注意:不要把轴向力直接画在轴线或表示轮齿旋向不要把轴向力直接画在轴线或表示轮齿旋向 的斜线上的斜线上。齿轮的失效,通常都集中在轮齿部分。轮齿的齿轮的失效,通常都集中在轮齿部分。轮齿的 主要失效形式有:主要失效形式有:轮齿折断、齿面磨损、齿面轮齿折断、齿面磨损、齿面点点 蚀、齿面胶合、齿面塑性变形蚀、齿面胶合、齿面塑性变形等五种。为保证等五种。为保证 齿轮传动所需工作寿命,应进行强度计算与强齿轮传动所需工作寿命,应进行强度计算与强 度校核。一般只进行两类强度计算度校核。一般只进行两类强度计算: :齿面接触齿面接触 疲劳强

28、度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第四节齿轮强度校核第四节齿轮强度校核一、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一、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疲劳裂纹疲劳裂纹1.1. 轮齿折断轮齿折断现象:齿根处产生裂纹现象:齿根处产生裂纹扩展扩展断齿断齿 原因原因: 1.根部应力集中根部应力集中2. .根部受交变弯曲应力作用根部受交变弯曲应力作用3. .材料较脆材料较脆4.突然过载或冲击突然过载或冲击提高轮齿抗弯强度的措施:提高轮齿抗弯强度的措施:增大齿轮模数增大齿轮模数增大齿根圆角半径增大齿根圆角半径 采用正变位采用正变位2 2、齿面磨损、齿面磨损现象:油不净现象:油不净磨料磨损磨料磨损齿形破坏齿形破

29、坏齿根减薄(根部严重)齿根减薄(根部严重)断齿断齿原因原因: 当齿面间落入砂粒、铁屑、非金属物等磨料当齿面间落入砂粒、铁屑、非金属物等磨料 性物质时,会发生磨料磨损。齿面磨损后,性物质时,会发生磨料磨损。齿面磨损后, 齿廓形状破坏,引起冲击、振动和噪声,且齿廓形状破坏,引起冲击、振动和噪声,且 由于齿厚减薄而可能发生轮齿折断。由于齿厚减薄而可能发生轮齿折断。减缓磨损措施:减缓磨损措施:采用闭式齿轮传动采用闭式齿轮传动提高齿面硬度和光洁度提高齿面硬度和光洁度 保持润保持润滑油清洁滑油清洁3 3、齿面点蚀、齿面点蚀现象:齿面产生裂纹现象:齿面产生裂纹油的挤压油的挤压金属金属 剥落剥落靠近节线的齿面

30、出现麻点状凹坑靠近节线的齿面出现麻点状凹坑原因原因:1.齿面受交变接触应力作用齿面受交变接触应力作用2.有润滑油存在的闭式传动齿面有润滑油存在的闭式传动齿面3.较软、硬较软、硬度度 350HBS接触疲劳极限接触疲劳极限减缓或防止措施:减缓或防止措施: 增大齿轮直增大齿轮直径或中心距径或中心距 提高齿面硬度提高齿面硬度采用合适的润滑油等采用合适的润滑油等4 4、齿面胶合、齿面胶合现象:齿面上沿相对滑动方向形成伤痕现象:齿面上沿相对滑动方向形成伤痕 原因原因:1.两齿面金属直接接触并粘接两齿面金属直接接触并粘接2.齿面间相对滑动齿面间相对滑动3.较软齿面沿滑动方向被撕下一较软齿面沿滑动方向被撕下一

31、 条条伤痕条条伤痕减缓或防止措施:减缓或防止措施:减小模数、降低齿高、减小滑减小模数、降低齿高、减小滑 动系数、提高齿面硬度、采用动系数、提高齿面硬度、采用 抗胶合能力强的润滑油。抗胶合能力强的润滑油。5 5、齿面塑性变形、齿面塑性变形现象:齿面失去正常齿形现象:齿面失去正常齿形原因:齿面较软、重载,齿面形成凹沟、原因:齿面较软、重载,齿面形成凹沟、 凸棱;主动轮上摩擦力分别朝向齿顶和齿凸棱;主动轮上摩擦力分别朝向齿顶和齿 根根 形成凹沟;从动轮上摩擦力由齿形成凹沟;从动轮上摩擦力由齿 顶和齿根朝向中顶和齿根朝向中间间 形成凸棱形成凸棱塑性变形是由于在过大的应力作用下,轮齿材料塑性变形是由于在

32、过大的应力作用下,轮齿材料 处于屈服状态而产生的齿面的永久变形。处于屈服状态而产生的齿面的永久变形。减缓或防止措施:减缓或防止措施:提高齿面硬度,采用粘度高的润滑油。提高齿面硬度,采用粘度高的润滑油。工作情况工作情况破坏形式破坏形式计计算依据算依据短时过载,冲击负荷或交变负荷短时过载,冲击负荷或交变负荷轮齿折断轮齿折断弯弯曲强度曲强度软齿面,润滑不良,开式传动软齿面,润滑不良,开式传动齿面磨损齿面磨损接接触强度触强度闭式传动,有过高的齿面压力闭式传动,有过高的齿面压力过高的脉动负荷过高的脉动负荷齿面点蚀齿面点蚀接接触强度触强度大功率,软齿面,高速转动,润滑较差大功率,软齿面,高速转动,润滑较差

33、一对齿轮材料相同,齿面滑移速度过高一对齿轮材料相同,齿面滑移速度过高齿面胶合齿面胶合接接触强度触强度软齿面,大负荷软齿面,大负荷齿面塑性变形齿面塑性变形接触强度接触强度二、齿轮强度设计计算准则二、齿轮强度设计计算准则轮齿的主要破坏形式和强度计算依据设计准则对中、低速齿轮传动:对中、低速齿轮传动: 闭式软齿面齿轮闭式软齿面齿轮: 按接触疲劳强度设按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计 ,验算弯曲疲劳强度。验算弯曲疲劳强度。 闭式硬齿面齿轮闭式硬齿面齿轮: 按弯曲强度设按弯曲强度设计计 ,验验算接触强度。算接触强度。 开式齿轮传动开式齿轮传动: 按弯曲强度设计,用增按弯曲强度设计,用增 大模数考虑磨损的影响。大模数

34、考虑磨损的影响。三、圆柱齿轮强度校核三、圆柱齿轮强度校核1.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齿轮传动在节点处多为一对轮齿啮合,接触应力齿轮传动在节点处多为一对轮齿啮合,接触应力 较大,因此,选择齿轮传动的节点作为接触应力较大,因此,选择齿轮传动的节点作为接触应力 的计算点。的计算点。齿面接触疲劳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是将轮齿节线接触视为的计算是将轮齿节线接触视为 两圆柱体接触,以弹性力学赫兹公式为基础导出两圆柱体接触,以弹性力学赫兹公式为基础导出 齿面接触应力基本值齿面接触应力基本值H0 ,乘上与负荷有关的修,乘上与负荷有关的修 正系数得到正系数得到H ,使其不超过许用接触应

35、力,使其不超过许用接触应力 H H0的计算依的计算依据据赫兹公式赫兹公式-两圆柱体接触应力基本值两圆柱体接触应力基本值: 两圆柱体接触的当量曲率半径两圆柱体接触的当量曲率半径b 齿宽齿宽bP ZP齿面压力齿面压力EH0122 )1 )E1E2E ( (1 21 Z 34 Z 实际啮合时,并不总是单齿对啮合实际啮合时,并不总是单齿对啮合sin cos 2HHHH0 bP ZE Z Z节点区域系数节点区域系数重合度系重合度系数数Z 弹性影响系数弹性影响系数啮合点节节点点齿廓综合曲率半径sin211dsin222d1(2 / 1)2 / 1 1111 2 11212ZddZ u122112齿数比齿数

36、比11 u 1 2 u 1ud1 sin u1载荷综合系载荷综合系数数 K= = KAKVKHKH ( (用用4 4个系数考虑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个系数考虑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KA 使用系数。范使用系数。范围围11.25考虑齿轮啮合时,外部因素引起考虑齿轮啮合时,外部因素引起的附加动载荷对传动的影响。它与原动机与工作机的类型与特性,联的附加动载荷对传动的影响。它与原动机与工作机的类型与特性,联 轴器类型等有关。轴器类型等有关。KV 动载系数。范动载系数。范围围1.11.5考虑齿轮制造误差及弹性变形引考虑齿轮制造误差及弹性变形引起的附加动载荷。基节误差、齿形误差、轮齿变形:齿廓公法线位置起的附加

37、动载荷。基节误差、齿形误差、轮齿变形:齿廓公法线位置 波动波动节点波动节点波动附加载荷附加载荷KH接触强度计算的齿向负荷分布系数。范接触强度计算的齿向负荷分布系数。范围围1.11.25齿面上的动载荷沿接触线分布不均匀。安装、制造误差:轴(弯、扭齿面上的动载荷沿接触线分布不均匀。安装、制造误差:轴(弯、扭)支承系统变形)支承系统变形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KH接触强度计算的齿间负荷分布系数。范接触强度计算的齿间负荷分布系数。范围围11.35考考 虑同时有多对齿啮合时各对轮齿间载荷分配的不均匀。制造误差:轮虑同时有多对齿啮合时各对轮齿间载荷分配的不均匀。制造误差:轮 齿变形齿变形多齿对

38、啮合时载荷分配不均多齿对啮合时载荷分配不均KAKVKHKH接触应力计算值接触应力计算值: H H0式中:式中:T1 主动齿轮传递的名义转主动齿轮传递的名义转矩矩(N.mm)b 工作齿宽工作齿宽(mm)d1 1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u齿数比齿数比, uZ2/ /Z1Z1、Z2为小、大齿轮齿数为小、大齿轮齿数 d d 齿宽系数齿宽系数, d d = =b/ /d1 13121 1 (mm)(N/mm )dHHubd 2 u H 671 u 1 KT2d KT1 u 1 671校核公式校核公式设计公式设计公式一对钢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分别区分外啮合()、内啮合

39、()分别区分外啮合()、内啮合()两齿轮的接触应力总是两齿轮的接触应力总是H1H2 ,但,但 H 1 H 22.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度是将轮齿视为一悬臂梁,当是将轮齿视为一悬臂梁,当 齿顶啮合受力时,齿根部危险截面处(齿顶啮合受力时,齿根部危险截面处(3030切切 线法)产生最大弯曲应力线法)产生最大弯曲应力计算点:受拉侧计算点:受拉侧导出危险截面上最大弯曲应力导出危险截面上最大弯曲应力F ,使其不超,使其不超 过许用弯曲应力过许用弯曲应力 F ,齿齿根根 应应 力力 分分 析析齿齿根根 应应 力力 变变 化化FF321d校核公式校核公式:

40、 1Fasa m Z2 KT Y Y Y2Fd1 YFaYsaY Z2KT1 设计公式设计公式:m 3YFa齿形系数齿形系数SaY应力修正系数应力修正系数Y 重合度系数重合度系数 b/d 齿宽系数齿宽系数d1一对钢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计算得得d1t1t( (mt t) )按按d1t1t计算值计算值查查 KV 、K 、K 计算计算 若若K与与Kt t相差较大,则应相差较大,则应对对d1t1t( (mt t) )进行修正。进行修正。3 3、软齿面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再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软齿面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再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硬齿面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41、再校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硬齿面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再校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4 4、在用设计公式、在用设计公式定定d1 1或或m时时, KV 、K 、K 预先未知预先未知试取试取Kt t代代KK K AKV K K5 5、在其它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弯曲疲劳强度、在其它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弯曲疲劳强度与与m成正比,接触疲劳强度成正比,接触疲劳强度与与d1 1或中心或中心距距a成正比,即成正比,即与与mz乘积成正比,而乘积成正比,而与与m无关。无关。( m取标准,取标准,Z1圆整)。圆整)。齿轮传动强度计算说明按照弯曲强度设计大小齿轮其它参数均相同只有按照弯曲强度设计大小齿轮其它参数均相同只有不同,应不

42、同,应将将和和中较大者代入计算。中较大者代入计算。1 1、弯曲强度校核,要、弯曲强度校核,要求求 F1 F1 F 2 F 2Y Y FaSa FYFa1YSa1 F1YFa 2YSa 2 F 22 2、接触强度计算公式中、接触强度计算公式中, H 1 H 2 H min H 1, H 2 传动比传动比主动轮角速度与从动轮角速度之比。主动轮角速度与从动轮角速度之比。从动轮齿数与主动轮齿数之反比。从动轮齿数与主动轮齿数之反比。从动轮分度圆直径与主动轮分度圆直径之反比。从动轮分度圆直径与主动轮分度圆直径之反比。传动比的数值反映了主从动轮之间的速度增减关系。传动比的数值反映了主从动轮之间的速度增减关系

43、。 对于减速运动,传动比大于对于减速运动,传动比大于1 1。对于增速转动,传动比小于对于增速转动,传动比小于1 1。第五节传动比的选择和分配第五节传动比的选择和分配一、单极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单极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与传动形式、传动单极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与传动形式、传动 力矩有关。应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传动比:力矩有关。应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传动比:斜圆(直齿)圆柱齿轮斜圆(直齿)圆柱齿轮1/101/1010101/151/1515151/7.51/7.57.57.51/101/101010一般传动一般传动力矩很小的传动力矩很小的传动 圆锥齿轮圆锥齿轮一般传动一般传动力矩很小的传动力矩很小的传动 蜗杆、蜗轮

44、传动蜗杆、蜗轮传动3 3500500,多用多用1010100100。二、传动比的选择、排列和分配1.1. 选择:选择:根据传动链的具体情况而定。减速传动中,尽量采用根据传动链的具体情况而定。减速传动中,尽量采用 较大的单极传动比,提高齿轮传动精度(目的:减少齿轮较大的单极传动比,提高齿轮传动精度(目的:减少齿轮 级数和零件数)。但减速比过大,会使传动链的轮廓尺寸级数和零件数)。但减速比过大,会使传动链的轮廓尺寸 增大。因此,应适当选择传动类型,分配传动比。增大。因此,应适当选择传动类型,分配传动比。若负荷比较均匀,为使齿轮能很好磨配和分析周期误差,若负荷比较均匀,为使齿轮能很好磨配和分析周期误

45、差, 建议传动比为整数(整数比)。建议传动比为整数(整数比)。对于变化明显的负荷,为了减少某些轮齿的集中磨损,应对于变化明显的负荷,为了减少某些轮齿的集中磨损,应 采用质数比的传动比,采用质数比的传动比,如如i37/13,101/1737/13,101/172.2. 排列:排列:从提高传动链的传动精度和减小空回出发,可根据从提高传动链的传动精度和减小空回出发,可根据 传动链的增减速情况排列传动比。传动链的增减速情况排列传动比。在在i1 1的情况,最后一级的减速比应最大(的情况,最后一级的减速比应最大(前小后大前小后大)。)。 这可使前几级的传动误差,经过最后一级较大减速后,这可使前几级的传动误

46、差,经过最后一级较大减速后, 而减小很多;使传动链的总精度较高。也就是说,可令而减小很多;使传动链的总精度较高。也就是说,可令 前几级传动(靠近输入端)的齿轮精度低些,而最后一前几级传动(靠近输入端)的齿轮精度低些,而最后一 级(接输出轴)精度高些。级(接输出轴)精度高些。在在i Mf f, ,齿轮在轴上打滑,起安全作用齿轮在轴上打滑,起安全作用结构复杂结构复杂便于消除或减小齿轮偏心影响便于消除或减小齿轮偏心影响(4 4)压入摩擦联接)压入摩擦联接特点:特点:轴和齿轮孔过盈配合,轴和齿轮孔过盈配合, 可保证同轴度可保证同轴度适于传递中等大小力矩适于传递中等大小力矩工作可靠,但不能任意工作可靠,

47、但不能任意 拆卸拆卸(5 5)锥圆环摩擦联接)锥圆环摩擦联接特点:特点:能保证齿轮与轴的同轴能保证齿轮与轴的同轴便于调整便于调整仅适用于在轴端处联接仅适用于在轴端处联接4. 键联接常用平键及半圆键。常用平键及半圆键。 特点:特点: 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齿轮与轴的同轴度不能保证齿轮与轴的同轴度不能保证 齿轮在圆周方向不能调整,齿轮在圆周方向不能调整, 在轴向可以调整在轴向可以调整用途:多用于传递力矩较大的用途:多用于传递力矩较大的 齿轮齿轮5. 冲铆联接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把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把 零件铆接在一起。零件铆接在一起。特点:特点:结构简单结构简单传递力矩不大传递力矩不大齿轮与轴的同轴度

48、较差齿轮与轴的同轴度较差不能调整和任意拆卸不能调整和任意拆卸 用途:不精密的小型齿轮用途:不精密的小型齿轮第八节齿轮误差分析一 、齿轮误差基本知识精度:精度:按按GBGB规定,圆柱齿轮及其传动规定有规定,圆柱齿轮及其传动规定有1212个精度等级,个精度等级, 从从高高到低为到低为1 1、2 21212。侧隙:侧隙:指指1 1对齿轮啮合时对齿轮啮合时, ,非工作齿面间的间隙。侧隙受一对非工作齿面间的间隙。侧隙受一对 齿轮的中心距以及每个齿轮的实际齿厚所控制。齿轮的中心距以及每个齿轮的实际齿厚所控制。适当的侧隙是齿轮副工作的必要条件适当的侧隙是齿轮副工作的必要条件: :补偿轮齿因受力变形和摩擦发热

49、而膨胀所引起的挤压补偿轮齿因受力变形和摩擦发热而膨胀所引起的挤压 补补偿制造和装配的误差偿制造和装配的误差便于齿廓润滑便于齿廓润滑1)侧隙的组成)侧隙的组成侧隙由最小侧隙和侧隙公差决定。侧隙由最小侧隙和侧隙公差决定。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最小侧隙和侧隙公差有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最小侧隙和侧隙公差有7 7 种侧隙类型,按从小到大分别用种侧隙类型,按从小到大分别用a,b,c,d,e,f,g表示。表示。2)侧隙对齿轮精度的影响)侧隙对齿轮精度的影响一对啮合齿轮理论上可以是无侧隙的。但实际上侧隙对一对啮合齿轮理论上可以是无侧隙的。但实际上侧隙对 传动的正常工作是必要的。传动的正常工作是必要的。侧隙作

50、用:避免由于零件的加工误差而使轮齿卡住侧隙作用:避免由于零件的加工误差而使轮齿卡住 提提供储存润滑油的空间供储存润滑油的空间考虑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零件尺寸的变化考虑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零件尺寸的变化 齿轮副的侧隙是保证齿轮传动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齿轮副的侧隙是保证齿轮传动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对对于分度或示数机构中的齿轮传动,要求有较小的侧隙,于分度或示数机构中的齿轮传动,要求有较小的侧隙, 尤其是正、反转齿轮传动,对侧隙应有严格要求。尤其是正、反转齿轮传动,对侧隙应有严格要求。二、空回误差空空回回当主动轮改变转动方向时从动轮滞后当主动轮改变转动方向时从动轮滞后 的一种现象的一种现象空回误空回误差

51、差滞后的角度量滞后的角度量产生空回的主要原因是一对啮合齿轮之间有侧产生空回的主要原因是一对啮合齿轮之间有侧 隙,隙,凡引起侧隙的因素都是造成空回误差的根凡引起侧隙的因素都是造成空回误差的根 源。源。造成空回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造成空回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 固有误固有误差差装配误差装配误差1. 固有误差齿轮的加工误差包括:齿厚变薄、基圆偏心、齿形误差、齿向误差、包括:齿厚变薄、基圆偏心、齿形误差、齿向误差、 中心距增大中心距增大。 中心距增大中心距增大径向偏摆相当于偏心量的两倍径向偏摆相当于偏心量的两倍 切向侧隙增大量为切向侧隙增大量为 jt1t1=2atan 原始齿廓位移(齿厚变薄)原始齿廓位

52、移(齿厚变薄)切向侧隙的最大值为切向侧隙的最大值为jt2t2=2Esisitan Esisi齿厚极限偏差的下偏差齿厚极限偏差的下偏差 基圆偏心、齿形误差、齿向误差基圆偏心、齿形误差、齿向误差切向侧隙为切向侧隙为jt3t3=2Fi i tan Fi i 径向综合误差公差径向综合误差公差2. 装配误差装配后由相关零件误差引起的 侧隙增大包括:包括:轴承游隙和径向偏摆;轴承游隙和径向偏摆;齿轮孔与轴的配合间隙;齿轮孔与轴的配合间隙;齿轮轴中心相对于轴颈中心的偏心;齿轮轴中心相对于轴颈中心的偏心;轴承与壳体孔之间的配合间隙;轴承与壳体孔之间的配合间隙;轴的刚度不足;轴的刚度不足;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

53、度的影响。轴承游隙和径向偏摆轴承游隙和径向偏摆jt4t4= tanjt5t5= EDtan(滑动轴承滑动轴承)jt5t5= (ED +ED ) ) tan(滚动轴承滚动轴承)齿轮孔与轴的配合间隙齿轮孔与轴的配合间隙jt6t6= tan齿轮轴中心相对于轴颈中心的偏心齿轮轴中心相对于轴颈中心的偏心jt7t7= 2e7 7tan轴承与壳体孔之间的配合间隙轴承与壳体孔之间的配合间隙jt8t8= 0 0tan轴的刚度不足轴的刚度不足jt9t9= F0 0 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的影响jt10= = 2a( ( 2 - - 1)()(t - - t0 0) )tan 式中:式中:a原始中心距原始中心距 2 2箱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箱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K K-1-1) ) 1 1齿轮材料的线膨胀系数(齿轮材料的线膨胀系数(K K-1-1) )t 工作温度工作温度t0 0 装配时温度装配时温度 压力角压力角 对于一对啮合齿轮,最大侧隙值为对于一对啮合齿轮,最大侧隙值为jmax 2a tan (jt2 jt3 jt10)Z1+(jt2 jt3 jt10)Z2 最大可能值最大可能值为为nmaxj (2a tan )2 (jt2t32 j2 jt10Z1t22) +(j2 jt32 jt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