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文字之一_第1页
认识中国文字之一_第2页
认识中国文字之一_第3页
认识中国文字之一_第4页
认识中国文字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识中国文字之一六书的次序、名称及其它六书的说明所谓六书,就是前人分析汉字结构所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汉字构造结论,而决不是古人依照这六种法则来创造文字的; 六书是后世人对文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并不是先有六书,然后再根据六书来造字的。 六书是造字之本?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因可产生新字。 转注、假借是用字之法,因不能产生新字。六书的名称和次序 班固:汉书艺文志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周礼地官保氏 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名称方面采用许慎的说法,原因: 许

2、慎对六书的名称有具体而详细的解释 许慎有研究汉字的第一部专书说文解字 次序方面采用班固的说法,原因: 汉字起源图画,象形、指事、会意都和图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次序较前; 有标音成分的形声字则是在象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符合由表意到标音的文字发展规律,所以形声字在后; 假借只是有读音上的联系,与字义无关,所以放在最后 综合来说,六书的次序和名称如下: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_ 六书分析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 形 许慎 的说法: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随体诘诎就是指随着物体的自然形状,弯弯曲曲地描绘出来。) 作者解说: 象形就是象实物之形,即是把客观事

3、物的形体描绘出来的意思象形字例:字例说 明日像一轮红日月一弯新月山当中一峰突起,周围群岚环抱州三条曲线,表示波涛汹涌的流水,其中间的小圆圈或小黑点,表示水中的一块陆地矢上部为锋利的箭镞,中为箭杆,下为搭弦的尾翎 象形字的特点: 有人认为象形字有因形知义,因义知音的优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任何一个象形字,哪怕是最接近于图画的象形字,也必须首先通过语言读出来,才能表达概念。那种因形知音的主张,其实质就是把语言和思维割裂开了。 象形字的优点: 一目了然,清楚表达具体事物的形貌 象形字的局限: 书写麻烦(因为形体弯弯曲曲,难以刻在甲骨上) 形体往往不统一(观察事物的角

4、度不统一,如马、鹿从侧看,羊、牛从正面看;在战国时马字就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难以表达抽象的概念(如喜、怒、哀、乐很难画成其物) 难以区分类别(形声字的形符才可有此优点) _ 指 事 许慎的说法: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初看起来可以认识,再细观察就能了解意义。) 作者解说: 指事就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再加上个指事符号作标记的一种字指事字例:字例说 明甘口中加一点,表示在舌头上感到甜味的地方本木(树)字的下部加一个点儿,表示根部所在末木(树)字的上部加一个点儿,表示树梢(顶)上先画一横线,再在线上加一个点儿,表示上面下先画一横线,再在线下加一个点儿,表示下面 指事字的优点: 造字

5、方便:只须在象形基础上加上指事符号,便可创造一个新字 相对于象形字,可以表示稍为抽象的概念 指事字的局限指事字在六书中占绝对少数: 要说明客观物体,可以用象形来表示 要说明抽象的溉念,就可以用会意来代替 _ 会 意 许慎的说法: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作者解说: 会意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会意字例:字例说 明步脚趾朝上的两只脚一前一后走路的形象(止止)涉把水加在两脚之间,表示要从水中通过(水步)陟把阜(土坡)加在两脚旁边,表示两脚登山的样子(阜步)降把脚倒过来,再把阜加在两脚旁边,表示从高山下来(阜步) 会意字的优点: 相对于象形,可以表示

6、较抽象的概念 会意字的局限: 会意字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尚须通过合谊的一关,较之象形字,辨识尤难(例如为字,是役象以助劳的意思,从又从象,又,手也) 按:会意字有点猜谜的意味,谜底未必容易猜到 世界上许多事物和抽象概念是很难用会意来表示 _ 形 声 许慎的说法: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作者解说: 先引段玉裁的注解:以事为名,为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二字以水为名,譬其声为工可,因取工可之声而成其名。 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按:单个形体是独体;两个或以上形体组成是合体) 按:所谓形声字,就是先取一字表示类属(形符),然后再取另一字表示读音(声符) 形声字

7、例:字例说 明鲤用鱼字边表示鱼的总类,再加上里作为读音(鱼+里)鲫用鱼字边表示鱼的总类,再加上即作为读音(鱼+即)鳝用鱼字边表示鱼的总类,再加上善作为读音(鱼+善)鳗用鱼字边表示鱼的总类,再加上曼作为读音(鱼+曼) 形声字优点占绝对多数: 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 造字方便,容易(只须形加声即可) 可以产生大量新字(占绝对多数,约90%) 可以表示类属区分类别(形符部分) 可以有标音作用(声符部分) 形声字的局限: 由于汉字不断发展,形体不断变化,形声字的形符,不仅看不出象形的样子,就连表示类属的意义也有不少的改变例:1. 豹是兽类,它与昆虫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但它的形符却是豸(没有脚的虫子) 2.

8、蝙蝠是老鼠一类的动物,但它的形符却是虫 3. 蛟和龙同类,但它的形符也是虫 _ 转 注 许慎的说法: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作者解说: 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的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义字可以互相解释。 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老部(所谓建类一首) 许慎对老字的解释是老,考也,考,老也(所谓同意相受) 总的来说,转注字有三个条件: 1. 两字同一部首 2. 二字声音相近 3. 可以互相解释 按:转注字必须是一对或一组,绝不能是一个 转注字例:字例说 明缉、绩两字同属纟部;读音相近;可以互相解释_ 假 借 许慎的说法: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9、,令、长是也。 作者解说: 当某个新事物出现之后,在口语里已经有了这个词,但在笔下却没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称声音相同的字来代表(托事),这就是假借。 假借字例:字例说 明令本义是命令,因读音与县令之令相同,所以假借为县令长本义是年长,因读音与县长之长相同,所以假借为县长汝本义是水名,因读音与第二人称之汝(你)相同,所以假借为汝(你)亦本义是腋下,因读音与表示也的亦相同,所以假借为亦(也)自本义是鼻,因读音与自己之自相同,所以假借为自己骄本义是高六尺的马,因读音与骄傲之骄相同,所以假借为骄傲 此处有两点要说明:1. 令长汝三字发展到后期,本义和假借义并存,变成一字多义。 2. 亦自骄三

10、字发展到后期,因永借不还,本义已失,只剩下假借义,于是出现了后起字:亦的本义变成了腋字自的本义变成了鼻字 假借字特点: 假借字在上古普遍使用,这与当时的字少,本无其字,只好假借来用,故使用较多。 对后世的阅读和理解带来很大困难。(因后人不知作者用本义还是假借义) 本无其字运用假借是自然的事,但在本有其字的情况下,也任意乱借(实为写别字),只会损害文字的健康,造成使用上的混乱。 汉字六书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六书的历史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

11、“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

12、以许义为核心。 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

13、“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

14、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15、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凼”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

16、、“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一、对“六书”性质和分类标准的思考东汉时期许慎所写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在文字学史上的作用,是世所公认的。后世学者对说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充分肯定了说文的功绩,同时,也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与说文不同的见解。在“六书”理论上聚讼尤多,如关于“六书”次第问题,先是郑众、班固、许慎各不相同;

17、以后,光是按“制字先后为序”排列“六书”次第就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徐锴、王筠认为“六书之义起于象形,宜以象形为首”,段玉裁、张行孚等则认为先有指事字,宜以“指事”首。对于“假借”的排序更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有的把“假借”排在“六书”的最后,有的把“假错”放在会意和形声之间。此外,转注、假借概念的界定,多形多声字、亦声字的提法是否合理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难以有一个让所有学者信服的结论。说文是许慎花费了二十二年心血写成的一部文字学巨著,它怎么会有这么多疑点?这些问题是许慎说文本身的问题,还是后世学者没有弄清楚许慎“六书”的真正含义造成的?许慎为什么把“造字法”和“用字法”这两种

18、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属项合在一起称为“六书”,“六书”的性质和分类标准到底是什么?带着上述问题,我反复研究了许慎说文以及“六书”理论,得出的结论是“六书”的性质和分类标准不是造字方法,而是字形与字义联系的方式。二、“六书”是字形字义的联系方式1、从“六书”理论的起源来分析 “六书”一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作为“六艺”之一的“六书”,是“保氏养国子以道”的内容。这一点班固汉书艺文志、许慎说文解字叙都提到了,而且许慎更明确地指出了儿童七八岁入学就开始学习“六书”。可以想象,七八岁的儿童不可能刚开蒙就学习创造新字,只能是学习识字,也就是说“六书”只能是教给儿童识字方法,而不可能是教造字方法。从逻辑上讲

19、,先民也不可能先规定造字法则,然后再根据这些法则去造字。高明古文字学通论也认为,实际上古人开始造字并不知道有所谓“六书”,更不可能根据“六书”理论指导造字。“六书”乃是后人根据字形结构总结出的理论。所以说“六书”不是创造汉字之本,而汉字却是“六书”之本。可见,班固认为六书是“造字之本”的观点是错误的。正是这一错误观点,把后世研究“六书”的学者引入歧途。2、从许慎对“六书”概念的诠释来分析一般认为,“六书”中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是用字法。但从前“四书”的定义分析可以看出,它们是从字形结构方面总结出的规律,是不可能早于文字存在的。如“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说文“视,瞻也”“瞻,临视也”。

20、所以,“视”的意义就是靠近去仔细看。又:“察,覆也。”(臣铉等曰:祭祀必天质明,明察也)“覆,覂也,一曰盖也”,“覂,反覆也”。那么“察”的意义就是“反复看”,“视”“察”都是看义。显然,看的对象是字形,所以,字形应该是先于“六书”理论而存在。“视”、“察”的目的是从字形看出字义,即字形与字义的联系,从而使文字“可识”,字义“可见”。段玉裁将“察而可见”改为“察而见意”,则更明确地说明了“视”“察”字形的目的是为了“见意”,也就是把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同样,“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是说象形字的字形与实物的外形相似,所以从字形就可看出字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是说形声字的字形分为两

21、部分,一部分表示字义的类属,一部分则通过表示字音限定这一类属中的具体意义。“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是说会意字的字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不同的构字部件组成,把构字部件的意义会合起来,就是会意字的意义。可见,象形、形声、会意和指事一样,是根据字形结构总结出的规律,不可能先于文字而存在,不是造字方法,而是字形与字义联系的不同方式。转注、假借也是字形与字义联系的方式,这一点留待下文论证。3、从许慎写作说文的动机来分析许慎被称作“五经无双许叔重”,他写作说文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当时典籍解释混乱的时弊,从而准确地解经。因为当时经学界“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1。而要正确地解经,首

22、先必须准确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1,正是由于认识到文字的重要性,许慎花费了二十二年的时间,对文字本身的规律进行了探索,找出了字形与字义联系的规律。即陆宗达所言“探索文字的本源,推考文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及其由来”,从而“从古文经学派观点出发来发扬五经之道,为当时的政治服务”2。正是基于上述目的,许慎为了使自己对典籍中各个字义的解释更为有力,更令人信服,他从字形出发,通过字形分析来说明字的本义,把字形和字义两部分联系在一起,互相贯通,也就是一个字的字形是字义的根据,而在字义上,也反映了字形的结构。值得肯定的是,许慎没像当时的“今文学派”那

23、样,认为文字是自古不变的,他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字问题,尽可能找出每一个文字的最早字形,以当时早已不通行的小篆字形为主体,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把字形与文字在典籍中的意义结合起来,达到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如对“示”、“王”等字的解释,就体现了儒家思想,但是与后来发现的甲骨文字形不相符,这一点不能苛求没有见过甲骨文的许慎。这是时代的局限。其实,近现代的文字学家分析甲骨文、金文,用的方法,与许慎说文是一致的。即把字形结构与文字在使用中的意义结合起来。许慎说文为了准确解经,把字形和字义贯通起来,使人们掌握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帮助人们识字。这与周礼保氏教给儿童识字方法是一致的。所以,许慎对“六书”具

24、体名称含义的诠释不会背离周礼很远。其分类标准应是一致的。就是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方式。用这个标准分类,以可见到的字形和字义为研究对象,是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方法的,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而立足于汉字造字方法来给汉字分类,因为我们看不到古人如何造字,只能靠字形来揣测古人造字时的心理,其结论只能是推测性的。三、“六字”理论中争议问题试解根据“六书”的性质和分类标准是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方式这一结论,我们对“六书”中的一些有争议问题作出解释。1、对转注假借概念的诠释转注“六书”里,学术界对转注的界定分歧最大,从唐朝到现在,解释转注的有好几十家,有影响的主要有三派:徐锴、江声为代表的主形派,戴震、段玉裁为代

25、表的主义派,章太炎为代表的主声义派。因为从造字角度无法解释转注,所以后世一般把转注看作用字法,因而一般认为“六书”存在把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属项混合在一起的问题。用字形和字义的联系方式作为六书的分类标准分析“转注”,其含义就易于理解了。上文分析已清楚地说明:指事字、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的字义都可以和字形直接联系贯通。转注字顾名思义就是:其字义不能与字形直接贯通,必须通过“挹彼注兹”辗转相注释的方式,才能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如“考”字义是“老”,但从“考”的小篆字形看不出它与“老”义有直接联系,只是“考”与“老”都有相同的构件 ,而这个构件不能直接解释“考”义为“老也”的原因。为了把其字义和字形

26、联系起来,把“考”的字形释为“从老省、 声”。显然,转注字的特点是借助与它有相同构件的形近且义近的字来解释字形,使其字形与字义取得逻辑联系,也就是说文中的省形字。这类字与它所从的义符,形近义通,即“建类一首,同意相授”。在说文诂林中有三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转注字就是省形字,但他们的观点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现把他们的观点简述如下:胡朋六书转注说认为转注“正在形声会意之间”,“考从老省,所谓建类一首也,考亦老义,所谓同意相授也”。考从得声,而不称之为形声字,是因为“”虽是声符而“老”不是形符。“形声字,必有真形全形”。说明了转注字与形声字的区别。又说:“至若考训子承老、昼训日出,与夜为界画,有似

27、会意而不知道其由老、画而转注之,故曰视会意而微歧也。”说明了转注字与会意字的区别。可见,转注字与会意字、形声字的区别就是其义符有简省,简言之,转注字就是省形字。汪荣宝转注说则从造字角度阐述了转注字的内涵。“故转注者,乃取一全体之字,削其一体而代之以他体,以为新字,而其义则仍与原字之义相通或相承也”,他更明确地论述了转注字是“从省”类省简了义符的合体字。认为“转注者,以改字为造字者也”,不同于形声字和会意字。曾国藩与朱太学书:“凡形声之字,大体以左体为母,以右体之得声者为子。而母字从无省画者。凡转注之字,大体以会意之字为母,亦必得声者为子,而母字从无不省画者,省画则母字之形不全,何以知子之所自来

28、,惟好学深思,精心研究。则形虽不全,而意可相授。”显见,曾国藩是把省简了义符的形声字,看作了转注字。胡、汪、曾三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揭示转注的内涵,虽小有分歧,但认为转注字即是省形字这一点则是相同的。也与笔者从字义与字形联系方式的角度分析“转注”所得结论一致,可谓殊途同归。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对于假借的界定,历代学者也颇有分歧,有的认为假借是造字法,通行的看法是,假借没有创造新字,是用字法。从字义与字形联系方式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假借字的字义与字形毫无联系,没有办法把字形与该字在典籍中的义项联系起来。这就给解读经书造成了障碍,为了使经书的释义合理,把这种情况看作借用了与之读音相

29、同而意义不同的字,即“依声托事”。“本无其字”说明了假借产生的原因。如:“令,发号也,从A.卩。”“发号也”是根据小篆字形与它在典籍中的意义所规定的“令”的本义。但是“令”在典籍中的意义不仅有“发号也”,还有“善、美好”等。如尔雅释诂“令,善也”,诗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郑玄笺:“令,善也。”但是,“令”的字形不能与典籍中的“善”义联系起来。因此说,义为“善也”之“令”是假借字,假借的是与之读音相同的“发号也”的“令”的字形。同样,义为“首领”的“长”也是假借字。假借的原因是“本无其字”,即口语中有此音此义,而书面中没有与之相应的字。实际上,典籍中,不仅有“本无其字”的假借,还有“本

30、有其字”的假借。后者称为“通假”。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颇有争论,不再赘述。可见,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是按同一分类标准字义与字形联系的方式分出的不同类别。把它们并列称为“六书”是合理的。2、对六书次第问题的解释六书是按照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方式划分的类别,这些类别是汉字这一大的总项中所包含的不同属项,这些属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无前后主次之分。那么,班固、郑众、许慎的“六书”理论同出刘歆一门,而对“六书”次序排列却各不相同,也就不足为怪了。当然,许慎排列“六书”的次序,也有逻辑上的考虑。前“四书”的字形与字义能够直接联系起来,放在前边,而其中指事字形最简单,排在第一位。转注的字形与字义

31、的联系则需要辗转一下,放在“四书”之后,而假借字的字形与字义毫无联系,只是借用了一个同音字形,所以放在最后。然而,后世学者因班固一句“造字之本”的误导,以造字先后为序排列“六书”,结果是争论不已,纠缠不休。其实,这种争论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因为造字本身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各种字的创造不可能按阶段截然分开。有的字类的创造甚至贯穿始终。所以,关于“六书”次第的争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3、对多形多声、亦声问题的解释多形多声说文中,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多数形声字是一形一声结构,许慎用“从,声”分析其字形结构。也有的字,许慎用“从,声”,“从,声”,“从,声”,“从,声”,“从,声”来分析其字形结构,这样的字,称为“多形多声字”。很多学者认为多形多声的分析方法是错误的,根本不存在多形多声现象。其根据是义符既然表示类属或意义,类属只有一种,意义也只能有一个。因此,义符就只能有一个。同样,音符是表示读音的,同一个字不应该有两个音符。实际上,客观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很多事物从不同角度分析,具有不同的特性。反映客观世界的文字同样也是十分复杂的,有的字形就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